回覆列表
  • 1 # 小魯說五穀雜糧

    營養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第三次全國營養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居民中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不足及不均衡的現象普遍存在。那麼,中國居民到底缺乏哪些營養素呢?

    一、嚴重缺乏的營養素 鈣 鈣是中國居民最為缺乏的營養素。華人均每天攝入的鈣為405毫克,僅達到該元素的RDA值(人體如果長期缺乏某種營養素,就會出現某種病症。當該種營養素的攝入量達到某~數值時,人們就不會發病。該數值就叫做RDA值)800毫克的50.6%。嬰幼兒缺鈣可出現枕禿、夜驚、盜汗、煩躁不安等症狀,嚴重的可引起佝僂病;兒童和青少年缺鈣可出現雞胸、龜背、“X”型或“0”型腿、抽搐、厭食或偏食、骨骼生長不良等症狀;成人缺鈣可出現手足抽搐、盜汗、腰痠及骨質疏鬆等症狀。

    維生素B2 維生素B2是中國居民最為缺乏的營養素之一,缺乏的程度僅次於鈣。華人均每天攝入的維生素B2為0.8毫克,僅佔該元素RDA值1.3毫克的61.5%。人體缺乏維生素B2時,可引發陰囊炎、舌炎、唇炎、口角炎、角膜炎及脂溢性皮炎等疾病。

    維生素A 維生素A也是中國居民最為缺乏的營養素之一。華人均每天攝入的維生素A為476微克(其中的319微克是從p胡蘿蔔素轉化而來的),僅為該元素RDA值800微克的59.5%。人體缺乏維生素A時可出現面板乾燥、粗糙,眼睛乾澀,夜盲等症狀。

    二、中國居民一般缺乏的營養素 鋅 華人均每天攝入的鋅為12毫克,比該元素的RDA值低20%。在中國,兒童和青少年缺鋅的情況比較嚴重,已影響到部分兒童、青少年智力和身高的正常發育。人體缺鋅可出現生長髮育遲緩、食慾不振、味覺減退或有異食癖、性成熟推遲、第二性徵發育不全、性機能低下、創傷不易癒合、免疫功能降低、易於感染等病症。

    維生素B1 華人均每天攝入的維生素B1為1.2毫克,比該元素的RDA值低11.3%。現今,中國城市居民已廣泛食用精白米麵,而維生素B1主要存在於糧食的表皮裡,所以中國城市居民實際缺乏維生素B1的情況要比調查顯示的情況還嚴重。人體缺乏維生素B1時,易患腳氣病、神經炎等疾病。

    硒 華人均每天攝入的硒為42微克,比該元素的RDA值低11.7%。人體缺硒可引發克山病、大骨節病、白內障等多種疾病。研究證實,很多癌症患者均缺硒。 鐵 中國居民每天攝入的鐵量已達到RDA值,但由於其攝入的鐵主要是來自於大米、堅果、黑葉蔬菜等植物中的非血紅素鐵,其利用率和吸收率較低,遠遠低於動物性食物中所含鐵的吸收率。加之,中國居民習慣食用穀物,而穀物中含有濃度較高的植物酸,植物酸會明顯抑制人體對鐵的吸收。

    所以,儘管中國居民攝入的鐵量不低,但真正被人體吸收的鐵卻較少,並不能滿足人體的需求,這使得中國居民存在著廣泛的貧血現象,尤其是婦女、兒童和老人。人體缺鐵時,可引發缺鐵性貧血,出現食慾減退、煩躁、乏力、面色蒼白、心悸、頭暈等症狀。

    維生素C 華人均每天攝入的維生素C為100.2毫克,已達到該元素的RDA值100毫克。但是,由於中國居民膳食中的維生素C主要來源於蔬菜中,而我們又習慣食用煮熟的蔬菜,這使得其中的大多數維生素C遭到破壞。因此,實際上中國居民的身體內還是缺乏維生素C。人體缺乏維生素C時,可出現牙齦和皮下出血、營養吸收不良、免疫力低下等病症,嚴重時可引發壞血病。

    三、中國居民不缺的營養素 磷 華人均每天攝入的磷為1058毫克,而該元素的RDA值為700毫克。人體內磷與鈣的最佳比例為1:l,如果磷的攝入量大於鈣,就會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而中國居民對二者的實際攝入比例為鈣:磷=405:1058。這說明人體內鈣與磷的比例嚴重失衡。這一點,應引起中國居民的高度重視。

    銅 華人均每天攝入的銅為2.4毫克,而銅的RDA值為2.0毫克。過量的銅對人體有明顯的毒性,且人體內銅過量時,還會導致鋅的損失。

    維生素D 中國的成年女性不缺乏維生素D,其維生素D的攝入量已達到RDA值(每天每人平均5微克)。但兒童和老人因維生素D的需求量比成年女性大一倍,故缺乏維生素D。

    泛酸(維生素B5) 中國居民的飲食範圍較廣,而泛酸廣泛地存在於各類食物中。所以,中國居民不缺乏泛酸。

    維生素E 中國的兒童和青少年不缺乏維生素E。調查發現,中國的兒童和青少年人均每天攝入的維生素E量偏高,已達到了RDA值的300%。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居民食用豆油、麻油等植物油遠高於西方國家的居民。維生素E對提高成年人的生育能力,抗氧化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兒童、青少年攝入維生素E過量則有較大的風險。

    鎂 中國有缺鎂症狀的人並不多,幾乎只有患呼吸不良症、嚴重嘔吐的人才會有缺鎂症狀。鎂過量會引起運動肌無力,還會妨礙人體對鐵的吸收和利用。

    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和在人體內僅停留4小時的維生素C不同,維生素B12在肝臟內的儲存量可以供人體3~6年之需。因此,在中國缺乏維生素B12的人十分罕見。攝入維生素B12過量,不僅會導致體內葉酸缺乏,還會引起哮喘、溼疹、面部浮腫、寒戰等過敏反應,以及心前區疼痛、心悸等症狀,常會使心絞痛患者的病情加重或發作次數增加。

    人體內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彼此關係密切。它們只有在人體內均衡存在,才能充分發揮作用,人體才能健康。因此,人體補充營養素的基本原則是:必須把所缺的全部補齊,不缺的不能再補,這樣才能使各種營養素在人體內均衡存在。美國生產的CMD濃縮均衡礦物滴對補充人體所需的礦物元素和使人體內的礦物元素保持均衡有較好的療效。

  • 2 # 江城旮旯衚衕

    1,食物加工的過於精細是導致營養素缺乏的主要原因;其次挑食、偏食、不合理的烹調方法;最後是抽菸喝酒、暴飲暴食;2,這裡以常吃的主食來講,大米和麵粉是我們食用最好的主食,這類食物含有的營養包括脂肪、碳水化合物(糖類)、蛋白質、胡蘿蔔素、膳食纖維、煙酸、硫胺素、核黃素、鉀、鈉、鐵、鋅等,除碳水化合物(糖類)較多,其他營養素含量都十分少,而這些少量的營養素確都存在於穀皮或離穀皮非常近的地方,只要在之後的加工生產過程中多一次這些營養素保留下來的機率就少一次;然而現在人們為了追求食物的口感及顏色好看往往會選擇那麼看起來又白又亮的大米和麵粉,導致企業只有將這些食物深加工才能賣出去,而深加工就意味著除去更多的食物成分從而也讓營養素流失了;3,關於挑食、偏食及不合理的烹調方法:營養素可以分為如下七類:(1,蛋白質:在動物性食物及大豆當中存在較多且質地較好;(2,脂類更多的時候叫脂肪:存在於動物性食物、植物油和堅果當中;(3,碳水化合物也叫糖類:主要存在於主食當中,大米、小麥、薯類及含澱粉的根莖類蔬菜當中;(4,維生素:維生素可以分為水溶性和脂溶性兩大類;水溶性包括(維生素C、維生素B1硫胺素、維生素B2核黃素、煙酸、維生素B12、葉酸等)存在於新鮮的蔬菜及水果當中部分也存在動物肝臟及內臟、肌肉當中;脂溶性素包括(維生素A、D、E、K)在動物性食物當中,過量攝入對身體有害;(5,礦物質也叫無機物:在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當中均有;(6,水:人體水含量在60%-80%,嬰幼兒佔80%及以上,隨著年齡的增加成年人佔到身體的65%-75%,老年人佔到60%,水是非常重要的營養物質;(7,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雖然還存在爭議,但他對身體的益處已經被認可;膳食纖維能軟化糞便、增加糞便體積幫助排便,對預防和治療便秘代謝體內廢物十分有利;以上是營養素的大至種及作用,有些是構成身體原料不可缺少的物質,有些是用於代謝脂肪、垃圾的物質,而挑食、偏食及不合理的烹調方法都會使營養素攝入不平衡從而缺乏;4,抽菸、喝酒、暴飲暴食則更容易缺乏水溶性維生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判斷火花塞是否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