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坦蕩鑫河
-
2 # 石庵老人
我認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需要發揮三不朽精神的。華人需要奮發有為,青年需要立志為民,從精緻利己轉身投身社會變革,復興國運的偉大征程中來。否則糜爛的生活將侵蝕國民骨頭,國將不國。
-
3 # 炎運宏開
必須有現實意義啊。先講講五倫。現實社會也是由人組合而成的,每一個人在社會中生存,都離不開他人而獨立存在。人活在社會中,必須處理好與他人的關係。所謂五倫指的就是古人總結的人與他人之間五種最基本的人倫關係。具體來講就是夫妻關係、父子關係、兄弟關係、君臣關係、朋友關係。在現代社會人依然要處理好這五種基本關係,只不過五倫概念的外延有所擴充,內涵本質並沒有改變。舉例來說,父子關係可以擴充為與所有長輩的關係,特別是有血緣的長輩。君臣關係可以類比擴充為與所有上下級的關係,特別是所在組織上下級的關係。而要處理好這五種人倫關係,人必須具有最基本的八種德行,即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父子有孝,兄弟有悌,君臣有忠廉,朋友有信義,至於禮,更是展示諸種德行的行為規範,必不可少。人在具備八種基本德行的基礎上,處理好以五倫為基礎的基本人際關係,才能談個人的三不朽,所謂三不朽指的是立德、立言、立功。實現三不朽是一個人一生的價值與追求,也是人生存在的意義,立德比較好辦,修身養性控制好自己的言行就OK了,立言就比較有難度了,著書立說,創造出對後人有價值的東西,這就看人的具體情況,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至於立功,建功立業,這更是要看個人的天賦、努力和機遇了,不是每個人都能建功立業,功成名就。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人生在世,當有所追求,對儒家來說,不講來世,只講今生,所以要做到三不朽,名傳後世,以獲得某種形式的永生。
五倫、八德,三不朽,這些儒家的思想主要是解決人如何在社會中生存、發展乃至於永生的終極追求和人生的價值意義。對於現實生活,依然有現實意義,可以這樣說,只要人類存在,人類社會存在,這些儒家思想就必須有現實意義。
-
4 # 大白沙之父
國學只是一些人想出來的概念詞,中國每一樣傳統文化都是國學,象中醫文化就國學的一種,但象傳統文化中的“三不朽”和“五倫八德”這些是以前封建社會的行為準則,是套在人民大眾精神枷鎖,新中國是推翻封建皇權社會而旦生的,而現在的新中國是法治社會,一切事情都要以法律為標準,只要不違法什麼事情佳可為,象成年男女雙方未婚同居,在傳統文化中是會被指責的,但現代社會這種行為並沒有違法,所以只要雙方自願,這完全是一種合法行為,是不會受到社會制裁的,因此現代社會我們的傳統文化"三不朽”和“五倫八徳”是沒什麼現實意義的!
-
5 # 冷國儉
“三不朽”和“五倫八德”的現實意義是明確的,答案是肯定式。這就是因為它們是中華文明的歷史積澱,是中國優良文化傳統的傳承的凝鍊與昇華。它們是老祖宗垂流下來的瑰寶。倘無此我們就變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豈不悲哉!
“三不朽”出自《左傳》。《左傳.襄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故“三不朽"就是指的“立德立功立言”。顯而而見這“三不朽”就是春秋時代魯華人左丘明給我們留下來的,以時俱進,當今每個人亦需要建立德行,亦需要為社會主義祖國建立功勳。“立言”不易,需要著書立說。
“五倫”,亦稱“五常”。出自於戰國時代孟軻所撰寫的《孟子》一書。《孟子.滕文公章句上》(序號:5.4):“使契(×ie,第四聲,殷之始祖)為司徒(主管教育的官),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敍,朋友有信。”即父子之間有骨肉之親,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夫妻之間摯愛有男女之別,老少之間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間有誠信之德。
“八德”出自孔子思想集大成者《論語》。《論語》首篇巜學而》及《為政》中提出“八德”。
孝、悌:
“孝悌者,其為人之本與。”(1.2)
忠、信: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1.4)
禮:
“禮之用,和為貴。”(1.12)
義:
“信近於義,言可復也。(1.13)
廉: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1.14)
恥: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2.3)
-
6 # 大兔tt
作為個人修養沒有問題,個人自由。
但想要重回壟斷輝煌是不可能了,沒有權力背書什麼都不是。
自稱國學各種自抬身價,攻擊不同,只能讓人冷笑。
再至於發展出來的女德班,背經班之類,令人噁心簡直。
回覆列表
華人的為人處世,待人接物道德價值觀都來自於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就是“五倫八德”嗎!你還能搞個四論六倫出來不成,這些都是自然規律,人與人之間的道德價值觀永遠都是這樣,難道現在今天的人不需要道德嗎!中國傳統道德文化已丟了100多年了,今天好多人啥不缺,就是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