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第一魚兒的娛樂花園

    蘇東坡作為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書、畫等方面都有非常高的成就。他跟黃庭堅並稱“蘇黃”,跟辛棄疾都是豪放派代表人物,並稱“蘇辛”,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除了留下不少傳世的詩詞之外,留下了一些書畫,他最擅長的就是墨竹、怪石、枯木以及文人畫。歷史上關於蘇東坡的故事有很多,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一位美食家。據說江南地區的傳統名菜東坡肉跟他有很大的關聯,家中的廚子在他的指點下才做出這道東坡肉。

    蘇東坡作為北宋非常有才華的人,不但對儒家學說有很深的研究,還精通經藏,研習教典,經常跟佛門高僧一同論道探究佛理。在眾多的佛門高僧當中,他跟佛印禪師的關係最好,兩人之間亦師亦友,留下了不少關於他們辯論佛理的典故。

    據說佛印禪師在潤州金山寺當住持的時候,蘇東坡有一天正好去金山寺遊玩,便在那裡的寺廟裡停留了幾天。遊玩時走到方丈室看到佛印時,佛印正好也看到他說道:“翰林到我這裡的時候,人已經滿了沒有地方坐。”蘇東坡靈機一動說:“借禪師的四大五蘊之身作為座位。”佛印說:“我有一個問題問你,如果你能回答出來就依照你的說法去做,如果你回答不出來,那麼就把你身上佩戴的玉帶留在寺廟當作紀念。”

    蘇東坡聽完後非常高興,當場解下玉帶放置在几案上,代表直接同意這個賭注。佛印問到:“山僧四大本無,五蘊非有。翰林想要坐在哪裡。”蘇東坡聽完後想了很久都沒回答上來,佛印叫侍者去將這條玉帶收起來留在寺廟當作紀念,並取出了一件衲衣交給蘇東坡作為回禮。從這可以看出來,在這場鬥智鬥勇的辯論中,佛印禪師贏了。

  • 2 # 沐夏花園

    佛印既是蘇東坡的方外知交,又是鬥智遊戲的強勁敵手。兩人都是冰雪聰明的角色,湊在一塊兒,難免技癢,過起招來,十有八九,都是佛印輕鬆勝出。

    林語堂先生懷疑這些傳說多半是由佛印和他的弟子編造、杜撰的。在蘇東坡的方外之友中,佛印的重要性原本遠遠低於參寥,甚至還不如惠勤,但由於傳說的強力作用,結果佛印成了大贏家。這些傳說固然不可悉數當真,但蘇東坡與佛印鬥智的故事確實編造得很巧妙,杜撰得很有趣,能夠讓人笑中有悟,悟中有笑。

    蘇東坡在鎮江作卜首贊佛的偈子,算得上絕妙好詩:“聖主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他揚揚得意,派人將這首禪詩送到金山寺去,請佛印禪師印證。佛印看完,全無一詞稱讚,信筆在詩後批了“放屁放屁”四個大字,就送回給蘇東坡。東坡一見回批,心裡更擱放不下,於是連夜乘船過江,要討個說法。佛印禪師見蘇東坡行色匆匆趕來,哈哈大笑道:“你不是講‘八風吹不動’嗎?竟然被兩個屁打過江來。”

    蘇東坡喜歡參禪。有一天打坐時,蘇東坡問佛印:“在大師的法眼看來,我像什麼?”佛印雙手合十,禮貌端端地說:“我看東坡居士像尊佛。”蘇東坡聽到這句誇獎,喜笑顏開。佛印反過來問蘇東坡:“在東坡居士的慧眼看來,我像什麼?”蘇東坡決定開個玩笑,他說:“大師食量驚人,膘肥體壯,穿件袈裟跌坐在蒲團上,活像一堆牛糞。”面對咄咄逼人的惡謔,佛印不以為忤,口誦佛號“阿彌陀佛”。蘇東坡回家後,左想右想都不對,佛印好勝心強,今天怎會輕易繳械投降?這太蹊蹺了,不合常理。他轉念一想,恍然大悟,參禪講求明心見性,所見即所得,心裡想什麼,就會是什麼。佛印誇讚蘇東坡像尊佛,這說明他心中有佛,蘇東坡嘲笑佛印活像堆糞,這說明他心中有糞,豈不是勝負判然了嗎?這個回合,蘇東坡再次敗下陣來。

    患難見真交,在道義上彼此扶持,善意的舉措就是將好友引領出精神困境。紹聖初年,元佑黨人遭到政治迫害,蘇東坡被貶謫到嶺南惠州。佛印在金山,由於路途遙遠,交通不便,投寄書信猶如石沉大海。卓契順是蘇東坡的“鐵桿粉絲”,他慨然而起,願意充當信使。卓契順說:“惠州不在天上,就算遠隔千里,走路總能到達。”

    於是佛印修書一封,這封信的大意是:我曾讀韓愈的《送李願歸盤谷序》,李願懷才不遇,尚且能夠在茂林中安坐終日。子瞻中過進士,登過帝王的宮殿,做過翰林學士,現在被遠遠地流放到人煙稀少的地方。那些權貴害怕什麼?他們害怕子瞻做宰相。人在世間生活一輩子,就如白駒過隙,只不過一眨眼工夫,二三十年的富貴,轉瞬成空。你何不一筆了斷,找回自己的本來面目。萬種劫難常在人間,只要你擁有足夠的定力,就永遠不會墮落。縱然你到達不了如來佛的境界,也可以駕鸞鳳乘仙鶴,飛翔於蓬萊三島上,做不死的神仙。何必膠柱鼓瑟,守株待兔,陷身在惡劣的情緒之中。從前有人詢問禪師:“佛法在什麼地方?”禪師回答道:“佛法無時無處不在,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屙屎撒尿,沒理沒會,死活不得,都與佛法毫無隔膜。”子瞻胸中藏有萬卷書,筆下沒得一點塵,到了這種境地還不知性命在哪裡,一生的聰明才智要它有什麼用?倘若子瞻能站穩腳跟,有所承當,把一二十年的富貴功名看得像泥土一樣輕賤,就能脫離苦難。努力向前,珍重!珍重!

    應該說,蘇東坡晚年寄身海外,吃盡千辛萬苦,而能保持安穩的心態,時時不失樂觀,與佛印的開導直接相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中畢業能幹什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