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澄146

    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不聽古人言,吃虧在眼前。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勿忘未雨綢繆啊!前車之覆,後車之鑑!

    如今說什麼都晚了,要麼老老實實去,要麼要他們都都拿錢來,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

  • 2 # 飄落紅塵的緣

    莫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家家都有一本難唱的經,清官也難斷家務事。

    孩子不養老都說孩子不孝,可是問題是一分為二的,兒女為什麼不孝父母不應該問問自己嗎?不要老站在道德的至高點去評價別人,誰都不容易。

    兒女應該盡孝這好像是天經地義,但是作父母的也應該多為兒女想想,不要搞什麼道德綁架,解放思想,不要讓那些老道德思想老觀念束縛住,放開,想開。兒女是自己生的,自己養的好與不好都是自己的責任,無可報怨,無可指責,有些事情自己受著吧,不要說,不可說,不能說。

    去養老院也許就是最好的歸宿。

  • 3 # 巖A1941

    如果子女都不願養老,那出路只有兩條:一是進養老院,二是請保姆。不管走哪邊,都得走法律程式,監督每個子女定時足額打錢。只有這樣,父親的晚年生活才有得障。

  • 4 # 吳玉寧好

    這個問題出的比較小眾化問題,因為沒有說清五個子女和老人的經濟條件!

    我前幾年就是把母親送到養老院的,而且是母親要求我們送養老院的,母親是高階知識人才,養老金比較高,認為我們沒有時間,沒有護理技能伺候母親,所以我和哥哥按照母親的願望送她到了一家很高檔養老金院,這個養老院可以住單間房,有獨立衛生間和廚房,有全套電器裝置,是陽面的大房子,母親在床上可以看見長虹公園的湖和假山園林,養老院隔壁就是醫院,我給母親單獨僱傭一個護工全天候陪伴伺候母親,我每天讓飯館給媽媽送她愛吃的飯菜,我和哥哥每天早晚去陪伴媽媽,她睡眠後我們才回家!我覺得這樣送養老院是正確的抉擇!

    如果你是低文化低技能低收入的老人,你的五個子女也是低文化低技能低收入的人,那就是聽天由命吧,可能是很悽慘的低檔養老院,可以吃飽飯而已。

  • 5 # 聽蓮

    子女孝不孝順,也跟父母的教育有關。5個子女呢,難道一致同意要把70多歲的老父親送養老院?我認為這位父親在子女的心中,不是很有地位。子女不孝順父母,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單純地指責哪一方。外人沒有經歷當事人的苦,就不能隨便下結論。

    我們村的張奶奶,85歲了。在養老中心有幾年了,大概她也呆煩了,兒子一去看她,她就嚷著不住了,要去兒子家住。可媳婦們寧願一個月出一千多塊錢,也不願伺候老人。其實張奶奶有3個兒子,一個女兒。老伴去世後張奶奶就輪流在兒子家住,聽媳婦說張奶奶脾氣不好,事情太多。管了這個管那個,媳婦無論怎樣做,她都在兒子跟前吿媳婦的狀。在這個媳婦家說那個媳婦的壞話,慢慢地傳到媳婦的耳朵裡,媳婦們都開始討厭她了。一旦媳婦的心裡對婆婆有了很壞的印象,再相處到一起就很彆扭了,是不是。而女兒也有孫子了,女兒和媳婦的關係也不是很和睦,哪有能力管自己的母親。

    張奶奶到哪個兒子家,都和媳婦合不來。嫌這也不是那也不是,見人就說媳婦的壞話,有時媳婦忍不住了和她大吵一頓,然後互不理睬。兒子一回來,就揹著媳婦給兒子說媳婦的種種不是。兒子也聽煩了,自己媳婦怎麼樣自己心裡沒數嗎。兒子琢磨老母親確實是老糊塗了,媳婦一日三餐給端到跟前,要說也不錯了,畢竟媳婦和母親又沒有血緣關係。婆婆經常和媳婦紅上脖子黑上臉的,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媳婦們有多可惡呢,不就是個老人嗎,不能讓一下嗎。

    張奶奶與媳婦們不和,讓兒子們很是苦惱。三人商量與其母親和媳婦們相處不融洽,心裡不爽快,還不如送到養老中心,老人和老人有共同語言,看不見媳婦也眼不見心不煩。兒子們出去也不用擔心母親和媳婦鬧矛盾了。三個兒子和媳婦的意見達成一致,同意送張奶奶去養老中心。雖然張奶奶心裡不是很情願,但兒子們給慢慢講通了。從此,張奶奶就在養老中心住了,一住就是幾年,偶爾過年的時候,女兒接過去過上個年再送來。有一年她說什麼都不住了,兒子們無奈,接回去由二媳婦伺候,養老中心一月多少,就給二媳婦出多少。

    結果剛住了半年,又和二媳婦鬧矛盾了,嫌二媳婦伺候的不好,說還沒有養老中心吃的好。二媳婦說什麼也不伺候了,最後還是送到養老中心了。要說老人能吃多少,自己家的房子也空著。兒子們都是農民,給養老中心掏的錢,對兒子們來說,也是一筆開支。要是張奶奶和媳婦能各得來,還是寧在家裡住呢。老人住在養老中心,也會想家,想兒子、孫子。有個頭疼腦熱的,身邊沒有個問候的人,老人也會心寒的。可是有什麼辦法呢,老人對子女缺少理解,子女對老人缺少包容,水火不相容,導致了不得不分開的局面。如果一方能妥協,可能又是另一種局面。

    就像題主說的老人5個子女,卻還要把老人送到養老院,和張奶奶家的情況有幾分相似。首先老人在子女心裡沒有個好的印象,才沒有一個子女願意站出來,把老人留在家裡伺候。這也是老人教育子女的悲哀。俗話說,娘有疼心,兒才有孝意。老人的教育一定存在問題,才導致子女對老人如此薄情。都說世上最難的是教育,誰都想把自己的子女教育得孝順父母,但往往事與願違。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只有當事人才能體會其中的無奈與酸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基金是長期持有收益高還是高拋低吸收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