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堅海闊
-
2 # 顧繼鵬1972
今天的人很難理解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現在人所欲者根本沒有矩。要麼是矩,要麼是欲。二者不可得兼。聖人之道,先有矩而後求之。今人之想,先有欲而後求之。欲矩之辯明矣。
-
3 # 朱八戒CC
《論語》中的第二章為政篇是有這麼一句話:“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人生七十可以隨心所欲,但是不能超越規矩。
隨心所欲不愈規鉅,這是孔子思想中最崇高的道德修養。這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勵志的磨練,不是一朝一日的事,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道德品質的最高境界是知行合一,也就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這是高度的自律去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而不是勉強自己去做。
人在社會上可以充分地自由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去做好每一件事。但要把握好,要有自己的尺度,既是順其自然,又不是刻意強求。
孟子將規矩二字提升到了最高境界,那就是《孟子•高婁》中所說:“高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鉅,不成方圓”。這句名言留傳兩千多年,至今還在影響著我們生活中的行為準則,也就是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的標準和法則。
孔子的許多至理名言值得我們認真地解度和領會,並應用在實踐當中。這就是儒家文化的魅力所在,從古至今以至未來,都必須遵守。凡事按規矩去認真做好,才能成就自己,做一個高尚的道德之人。 -
4 # 申愚人
孔子!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文化創始人,被尊為千古“一聖人”,儒學經典被尊為“民族文化根源”之一脈,孔子的思想足具智慧,流傳典籍堪稱經典,話里語意不乏深奧之義。
如:——“從心所欲而不逾規矩”一句。孔子此句,意在宣示告戒人們→要做一個有修養的人,矢志修心,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將人品規範在符合情理區間,修成合情合理中規中矩、這樣的人生思想品德。
優良品德一旦樹成,那麼!日後的人生作為一定“從心所欲而不逾規矩”,合情合理、中規中矩保持在合理區間,必然保證人生亨通。
-
5 # 張加林11
一生平篇凡58章
譯:孔子說:"我從15歲開始立志求學問道.到30歲信而好古,述而不作,辦私學授徒,從此安身立命.到40歲心思意志堅定,凡事不因外界世俗影響而迷惑.到50歲知道要義不容辭擔當起推行仁義大道,拯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的重任.到60歲無論是什麼人講的是什麼話,都能順耳聽得清楚明瞭,比較正確對待處置.到70歲終於圓滿完成了一生的夙願:以尊重原著的真實性為原則,堅持不篡改,不杜撰,不逾越違反這樣的規矩,修訂好承上啟下的古典文獻儒學的六經教材《詩·書·易·禮·樂·春秋》傳世."
該章是孔子回顧一生,自述各個年齡時段的總結,僅作參閱借鑑,不必拘泥.各人的成長立業成家先後成就貢獻的大小,有普遍性,特殊性.子曰:"性相近,習相遠.""里仁為美",近朱赤,近墨黑.有志不在年高,甘羅十二為丞相;老驥伏櫪,大器晚成,姜子牙八十遇文王.枚不勝舉,數不勝數,比比皆是,不足為奇,勤能補拙,功夫不負有心人,但凡有志者事竟成!
注:①子:古代的尊稱.不僅指父母所生兒女統稱的子.
②天命:古代哲學的代名詞.大指宇宙運動的規律,中指天地自然界萬事萬物的運動規律,小指天下世界,社會國家興衰,個人生活順逆好壞的規律.
-
6 # 百病不可侵入
話要簡潔,直扣正題,翻譯成現在話就是:只要不犯法,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幹嗎要囉裡巴嗦?顯得有學問,還是屬於偉人所說:裹腳布?
-
7 # 鼓刀而歌
從本質上來說,不管是《易經》,還是老子,還是孔子。諸子百家先賢的其中的一個核心思想,就是所謂“天人合一”。就是說,天道、地道、人道三道並行,根本上是天道規律,決不可逆天而行。
因此,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矩”代表什麼?只是人道的規矩嗎?當然不是。那樣的話,格局就太小了。根本上來說,最後依從的是天道規律,人道必須要與天道相適應,相呼應。而這,是需要時間歷練的,對世事人情、天地之道的深刻認識之後才行的。所以說,從心所欲不逾矩是個很高的要求。
-
8 # 守道進道出道道道相通
儒家對人的慾望有個界線,以中庸為定盤星,也就是底線思維。不能墮落到為人所不恥的地步,就是老夫子所說的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回覆列表
在儒家的規矩裡可以隨心所欲,不可逾矩。我想儒生是看到了隨心所欲四個字,以此反駁儒家禁錮人的思想,這就是以偏概全。以孔子主張今天的社會禮崩樂壞,見領導都是無禮的,甚至與領導勾肩搭背稱兄道弟,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太沒規矩了,要以禮約束。至於說如何以禮事君或者領導可以自由發揮。只要不是“非其鬼而祭諂也”就不是馬屁。今日所有馬屁標準都是對孔聖人的褻瀆。都是可以順心所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