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九汐夏微憂
-
2 # 雲貴女蠻子
我上小學時,學的第一首古詩是——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
3 # 忠哥Zhongge
《早發白帝城》是我在唸小學的時候最早讀過的第一首李白寫作唐詩——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
4 # 哼著道友的歌
小學背誦的詩歌裡,印象最深的就是這首詩了。
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香山紅葉紅滿天。
很慚愧,到現在也不知道這首詩的名字,更不知作者姓甚名誰。
說來丟人小時候不知道這是一首詩,一直以為是一首兒歌,後來才知道這是一首詩。這首詩寫的也不知道怎麼評價,就是因為小時候對他死記硬背的,再加上詩文寫的特別簡單,所以印象深刻,在腦海裡揮之不去。
平心而論的講這首詩水準一般,不過這種兒歌性質的詩文,本身就有很好的啟蒙效果,對於一個剛開始接觸文字的幼童來說淺顯易懂,實在是一首不錯的啟蒙詩。
-
5 # 南山陽
我的小學階段只能誦讀毛主席詩詞。老人家當年公開發表的三十幾首詩詞全部背誦下來了,到現在還完整記得,最深刻是《七律•長征》和《西江月•井岡山》。粉碎“四人幫”後,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電影錄影重新公映,這兩首均是其中唱段,很長時間,當地廣播站經常播,文字印象不斷加深,還帶上了畫面。少年之後最喜歡的是《憶秦娥•婁山關》,覺得最合詞藝,高中階段一次參加書法比賽,我用草書寫了這首詞。“蒼山如海,殘陽如血”,一個少年內心不知從何時開始就產生莫名激動,直至現在。
小學階段古詩詞名篇不可能接觸(那時是被禁),唯一接觸到的是1975年的“批水滸運動”中,父親被指定為單位的批水滸輔導員,領了一套統一下發的《水滸傳》,作為批判運動所用反面教材。我則被學校指定為紅小兵宣傳員,上臺講水滸故事。我在父親指導下讀《水滸傳》原文,宋江“潯陽樓題反詩”一幕,背誦了那首《西江月》,現時留下印象的只有最後兩句“他年若得雪冤仇,血染潯陽江口”。我上臺講水滸故事,只選了“宋江怒殺閻婆惜”“魯智深大鬧野豬林”兩個片段,基本靠死記硬背,而這首詞也就放下了。批水滸,目的是批判“投降主義”路線,大概是認為宋江上梁山的動機不純,革命不徹底,對反動派、反革命路線一直抱有幻想,最後還是投降了,葬送了革命。宋江的反面,是另一位農民起義領袖方臘,那時歌頌方臘利害,“文革”一過,此處也就過了。
粉碎“四人幫”後,我上初中。這時才開始接觸到大量古詩詞,因為五六十年代的一些著名選本開始再版了。劉逸生先生著的《唐詩小札》最喜歡讀,第一首深深印在腦海中的是唐代詩人王翰《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從小開始源源不斷的英雄主義教育,我們這一代人內心的“壯懷激烈”恐怕是一輩子的了。初中後期開始大量讀辛棄疾的詞,其中《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最有感覺,後來很認同清人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中對此詞的評價“沉鬱蒼涼,跳躍動盪,古今無此筆力”。《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其詞雲:
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小學生初中生,優點是記性好,缺點是理解力、鑑賞力未完全發育。這個階段,好的選本、好的輔導老師尤顯重要。真正對詩詞有點眼力,是在高中後期開始到進修大學課程的階段。原來狂喜李白、王維,慢慢轉向了屈原、陶淵明、阮籍、杜甫、李商隱;原來視宋詞中的豪放派為珍品,慢慢向了溫庭筠、秦觀、晏幾道、周邦彥、姜夔、吳文英、張炎。這個時期看了大量清人的詞話,尤於張惠言、賙濟、陳廷焯、況周頤、王國維處得益。詩則出入晚明到民國的詩話詩評,錢謙益、方東樹、陳衍、高步瀛等人的詩學觀,對我影響甚大。大概自己那點詩詞的愛好和感覺就這樣打下基礎的吧。
2019.4.24
回覆列表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後來在外地工作了,回家的次數也少了,每次給家裡打電話,生怕爸爸媽媽問過得好不好,哽咽的話說不出口,影片的時候,看他們的兩鬢又多了白髮,家裡的好吃拿出來給我看,饞饞我,其實我知道他們是不捨得吃,告訴我他們在家很好,我的心裡特別難受,既心疼又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