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也是人,他們也有他們自己的限制。 你要相信,在過去的每一刻,你的父母都已經盡他們所能地在扮演好他們的角色。他們也許不是最好的父母,但是他們所知有限,資源也有限。在諸多限制下,你所得到的已經是他們盡力之後的結果了。
小時候,家裡條件很不好,媽媽一個人帶我們四個,爸爸長年外出打工,在自己生孩子之前,我從來沒有覺著這是多麼了不起的事,因為已經習以為常。 在不懂“原生家庭”這個概念之前,我依著父母給我的定義,把不敢與人交流認作是“沒用”,把不敢爭認為是“沒出息”…… 認識了“原生家庭”這個詞之後,正像有人說的:不好的原生家庭就是,隨著年齡增長,你越來越開始討厭甚至怨恨你的父母,好的原生家庭,讓你越來越感恩你的父母。 我把自己歸為前者了……
這主要取決於帶我長大的媽媽,媽媽有一個看起來很幸福的家庭,姥爺事業有成,姥姥母慈子孝。 媽媽兄弟姐妹5個,只有媽媽在農村,日子過得清苦,其他都是在城裡,姥爺也是在城裡工作,姥姥在農村,幫我們家帶帶孩子,做做飯。 平常日子裡,媽媽除了逼迫我們努力學習,拼命幹活,也沒有很過分的事。 只是,上學時,下雨天,雨再大,媽媽從來不知道給我們送雨具,我們都是冒雨往家跑,後來問她,她說沒那意識,家裡也沒有那麼多雨衣。 其實,這就是我媽,嬌生慣養的出生,自己吃不了的苦頭,全都投射給了孩子們。她做不了的農活,卻讓我們做,導致我們哪怕在上學,也要幫她把農活幹完。
那時候,多麼羨慕不用去地裡風吹雨打的孩子們啊!我努力學習的主要原因就是想要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想讓自己的雙手看起來不那麼粗糙難看…… 媽媽自認為,這一切都是她的功勞,因為我在地裡幹活,她就在旁邊一直灌雞湯……其實,我根本聽不進去。 小時候,最怕親戚們來家裡了,因為沒有一次是愉快的記憶—— 看起來一大家人忙忙碌碌、開開心心,做一大桌子好飯好菜,可是,我們是不被允許上桌的,只有那些親戚們都吃完了,我們再去吃那些殘羹剩飯…… 每次親戚們在一起,總免不了談孩子、比成績,我考得不好的時候,自不必說,各種譏諷和冷言冷語……我考的好的時候,依然少不了各種奇怪的評判……
我的外貌,就更被說的不成樣子了,簡直無法入耳…… 學習,成了我唯一的奢望和避風港,直到現在,只有坐在書桌旁,才能讓我最安心。 我就是害怕跟人打招呼,更害怕與人交流,我內心深處就是自卑的,我不知道自己是誰,我不知道我該說些什麼,我怕我說出的任何話語都會被人不恥和嘲笑…… 我很努力,一刻也不敢鬆懈,可我並不知道我到底想要什麼,因為從小到大,都是別人給我什麼,我推辭一下,推辭不過,看看媽媽的臉色就拿著。 哪怕我成績不錯,在大家都覺著考上大學就很了不起的時候,我從來不敢奢望自己能考上,更不敢想象,如果考不上會怎樣? 進入大學,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同學們,我眼看著他們的花枝招展,覺著那是多麼美的風景線,自己卻不羨慕,不是別的,就是覺著自己就該呆在角落做醜小鴨,風景是他們的。 同學們說我境界太高,無慾無求,也有人說我清高,這麼多年了,我依然不知道怎樣更好的與人溝通,沉默是我最好的掩飾。 那時候,不再幹農活的我,其實出落的也像個姑娘樣子了,也有男生表示喜歡我,可是我禁閉的心門,始終不能敞開,潛意識就是不相信和懷疑。 如此的我,怎會有人關注,甚至是喜歡?怎會擁有美好和獨一無二的愛情? 最終,我選擇了和老公結婚,因為他家庭清苦,他沒有我學校好,沒什麼志向,但他對我還不錯,我覺著我可以配上他,和他在一起沒那麼緊張難過。 知道了原生家庭之痛,我不願意沉溺其中,開始嘗試著想要逃離,可是越想逃,反而越清晰,正所謂“凡是你抗拒的, 都會持續。” 直到有了寶寶,我一個人帶一個孩子都力不從心時,感嘆媽媽的不容易,我開始接納世界上就是有很多的不公平,只是我剛好處在低處,成了高處的人們發洩的物件。 可是,世界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是流動的,我理解了自己出生的環境,並接納了它的存在,可是,我並不需要它伴隨一生。所以,我該放下它。 畢竟,人的一生都是不斷成長的,我們不能只躲在某處不動。 父母也是人,他們也有他們自己的限制。 你要相信,在過去的每一刻,你的父母都已經盡他們所能地在扮演好他們的角色。他們也許不是最好的父母,但是他們所知有限,資源也有限。在諸多限制下,你所得到的已經是他們盡力之後的結果了。 這樣想著,你會寬慰很多,畢竟,人生是過以後,不是過從前。
父母也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他們沒有感受過愛,自然不知道該如何愛你!只能用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去對待你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愛孩子
父母也是人,他們也有他們自己的限制。 你要相信,在過去的每一刻,你的父母都已經盡他們所能地在扮演好他們的角色。他們也許不是最好的父母,但是他們所知有限,資源也有限。在諸多限制下,你所得到的已經是他們盡力之後的結果了。
小時候,家裡條件很不好,媽媽一個人帶我們四個,爸爸長年外出打工,在自己生孩子之前,我從來沒有覺著這是多麼了不起的事,因為已經習以為常。 在不懂“原生家庭”這個概念之前,我依著父母給我的定義,把不敢與人交流認作是“沒用”,把不敢爭認為是“沒出息”…… 認識了“原生家庭”這個詞之後,正像有人說的:不好的原生家庭就是,隨著年齡增長,你越來越開始討厭甚至怨恨你的父母,好的原生家庭,讓你越來越感恩你的父母。 我把自己歸為前者了……
這主要取決於帶我長大的媽媽,媽媽有一個看起來很幸福的家庭,姥爺事業有成,姥姥母慈子孝。 媽媽兄弟姐妹5個,只有媽媽在農村,日子過得清苦,其他都是在城裡,姥爺也是在城裡工作,姥姥在農村,幫我們家帶帶孩子,做做飯。 平常日子裡,媽媽除了逼迫我們努力學習,拼命幹活,也沒有很過分的事。 只是,上學時,下雨天,雨再大,媽媽從來不知道給我們送雨具,我們都是冒雨往家跑,後來問她,她說沒那意識,家裡也沒有那麼多雨衣。 其實,這就是我媽,嬌生慣養的出生,自己吃不了的苦頭,全都投射給了孩子們。她做不了的農活,卻讓我們做,導致我們哪怕在上學,也要幫她把農活幹完。
那時候,多麼羨慕不用去地裡風吹雨打的孩子們啊!我努力學習的主要原因就是想要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想讓自己的雙手看起來不那麼粗糙難看…… 媽媽自認為,這一切都是她的功勞,因為我在地裡幹活,她就在旁邊一直灌雞湯……其實,我根本聽不進去。 小時候,最怕親戚們來家裡了,因為沒有一次是愉快的記憶—— 看起來一大家人忙忙碌碌、開開心心,做一大桌子好飯好菜,可是,我們是不被允許上桌的,只有那些親戚們都吃完了,我們再去吃那些殘羹剩飯…… 每次親戚們在一起,總免不了談孩子、比成績,我考得不好的時候,自不必說,各種譏諷和冷言冷語……我考的好的時候,依然少不了各種奇怪的評判……
我的外貌,就更被說的不成樣子了,簡直無法入耳…… 學習,成了我唯一的奢望和避風港,直到現在,只有坐在書桌旁,才能讓我最安心。 我就是害怕跟人打招呼,更害怕與人交流,我內心深處就是自卑的,我不知道自己是誰,我不知道我該說些什麼,我怕我說出的任何話語都會被人不恥和嘲笑…… 我很努力,一刻也不敢鬆懈,可我並不知道我到底想要什麼,因為從小到大,都是別人給我什麼,我推辭一下,推辭不過,看看媽媽的臉色就拿著。 哪怕我成績不錯,在大家都覺著考上大學就很了不起的時候,我從來不敢奢望自己能考上,更不敢想象,如果考不上會怎樣? 進入大學,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同學們,我眼看著他們的花枝招展,覺著那是多麼美的風景線,自己卻不羨慕,不是別的,就是覺著自己就該呆在角落做醜小鴨,風景是他們的。 同學們說我境界太高,無慾無求,也有人說我清高,這麼多年了,我依然不知道怎樣更好的與人溝通,沉默是我最好的掩飾。 那時候,不再幹農活的我,其實出落的也像個姑娘樣子了,也有男生表示喜歡我,可是我禁閉的心門,始終不能敞開,潛意識就是不相信和懷疑。 如此的我,怎會有人關注,甚至是喜歡?怎會擁有美好和獨一無二的愛情? 最終,我選擇了和老公結婚,因為他家庭清苦,他沒有我學校好,沒什麼志向,但他對我還不錯,我覺著我可以配上他,和他在一起沒那麼緊張難過。 知道了原生家庭之痛,我不願意沉溺其中,開始嘗試著想要逃離,可是越想逃,反而越清晰,正所謂“凡是你抗拒的, 都會持續。” 直到有了寶寶,我一個人帶一個孩子都力不從心時,感嘆媽媽的不容易,我開始接納世界上就是有很多的不公平,只是我剛好處在低處,成了高處的人們發洩的物件。 可是,世界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是流動的,我理解了自己出生的環境,並接納了它的存在,可是,我並不需要它伴隨一生。所以,我該放下它。 畢竟,人的一生都是不斷成長的,我們不能只躲在某處不動。 父母也是人,他們也有他們自己的限制。 你要相信,在過去的每一刻,你的父母都已經盡他們所能地在扮演好他們的角色。他們也許不是最好的父母,但是他們所知有限,資源也有限。在諸多限制下,你所得到的已經是他們盡力之後的結果了。 這樣想著,你會寬慰很多,畢竟,人生是過以後,不是過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