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獵奇動物社

    在亞馬遜河裡有一種體型龐大的魚類,它們對來往的船隻非常的好奇,經常會主動地靠近,而當地人抓住了這一特點,帶上一根棒槌,等魚露頭時,上去就是一棒槌,然後就有一條100多斤重的大魚吃了。這種“好奇心極強”的魚就是亞馬遜河裡的巨骨舌魚,正是因為這種好奇心,巨骨舌魚被人稱為“最笨的魚”。

    在海洋中,也有一種與巨骨舌魚一樣“笨”的魚,它沒事就喜歡曬太陽,人靠近了它也不會逃走,它就是最愛曬太陽的魚-翻車魚。(下圖為因為好奇心被輕鬆捕獲的巨骨舌魚)

    翻車魚

    翻車魚有著多個別名,比如月亮魚、磨盤魚等等,種種這些名字其實都與它的外觀有很大的關係,首先翻車魚的名字是因為這種魚身體扁平,有喜歡躺在海面上,所以遠遠看起來就像是車翻了一樣。其次磨盤魚這個名字是因為它圓圓的身體以及粗糙的面板看起來就像是石磨的磨盤一樣,最後是月亮魚的名字也是因為在水面上,它看起來就像月亮倒影在水中的樣子一樣。

    翻車魚是魨形目翻車魚科翻車魚屬下僅存的三個物種之一,而且還是模式種(一個屬下的代表物種),其餘兩種分別是拉氏翻車魚和騙子翻車魚,其中騙子翻車魚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與拉氏翻車魚的長相非常接近,所以“藏在”了拉氏翻車魚裡,直到2017年,才在科學家們的研究下分離出來,因此才有了“騙子”的字首。

    翻車魚是翻車魚屬下最大的物種,成年的翻車魚有著平均1.8米的體長以及2.5米的體寬(從背鰭末端到臀鰭末端的長度,非厚度),平均體重在600千克左右。迄今為止,已發現的最大的翻車魚體長達到了3.3米,體寬達到了4.2米,體重更是達到了2.3噸

    從分佈上看,翻車魚主要分佈在世界各地的溫帶和熱帶海洋中,不過,它們覓食的深度通常是在200米的深處,佔據著海洋的透光帶和中層帶。雖然翻車魚的體型龐大,但是它的主要食物卻主要以小型的魚類、甲殼動物以及魷魚為主,偶爾會吃一點植物性食物,比如蔓草。

    翻車魚的游泳速度非常的慢,這是因為它的尾鰭幾乎完全退化,因此一旦遇到大型的捕食者時,它幾乎是無法逃走的,比如海豹,在網上,許多文章說翻車魚遇到海豹不知道逃走,任其撕咬,如下圖:

    其實,翻車魚不是不知道逃走,而是逃不掉,它平時的移動速度僅有不足2公里每小時(一秒不足半米),即使是乘著洋流,它也只有3.6公里每小時的遊動速度(1米每秒),在大型的海洋食肉動物面前,這個速度與烏龜爬行差不多。

    雖然翻車魚的天敵很多(鮪魚、鯕鰍、海豹、海獅、虎鯨等等),但是它們目前依然是無危物種,這與它們強大的繁殖能力有很大的關係。一條成年的雌性翻車魚一次就能夠產下約3億枚卵,在如此大的繁殖能力下,即使大多數的翻車魚在生長過程中被吃掉了,依然不會對它們的種群數量產生什麼影響。

    愛曬太陽的翻車魚

    由於翻車魚體型較大,獵物體型相對又比較的小,所以它一生中大多數時間是待在水下覓食的。但是,每天它總是要抽出一定的時間在Sunny正好的中午漂浮在海面上曬太陽。那麼,為什麼翻車魚如此鍾愛曬太陽呢?有兩個主要原因:

    第一:體溫。翻車魚與其他魚類一樣都是變溫動物,它們的身體溫度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而在海洋200米以下的深處長時間覓食,它的體溫會逐漸的下降。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發現,翻車魚在環境溫度低於12℃時,會出現迷失方向甚至是死亡的現象。因此,翻車魚曬太陽的習性有一部分原因是覓食時體溫逐漸降低,上來提高體溫的。

    第二:寄生蟲。由於翻車魚的移動速度非常慢,而且其面積又大,因此,翻車魚成為了許多海洋寄生蟲的宿主,目前在翻車魚身上至少能夠找到40多種海洋寄生蟲,面對這些寄生蟲,翻車魚有兩個方法:一個方法就是高高的躍起,你沒看錯,翻車魚確實能夠高高的躍起,就是海豚類的“躍身擊浪”一樣,只不過,這需要耗費它很大的力氣,所以它比較少這麼做而已。

    曾經一位4歲的小男孩隨父親一起外出捕魚,就被高高躍起的翻車魚拍在了船上,受了傷。當然,這並非是翻車魚的異常舉動,而是它清理身上寄生蟲的一個方法。

    第二個方法就是曬太陽了。當然在海面上曬太陽,想要曬死寄生蟲幾乎是不可能的,它的方法是吸引附近的海鳥前來啄食寄生蟲,從而達到甩掉寄生蟲的方法。

    總結

    翻車魚是現存最大的硬骨魚類,雖然它們游泳速度很慢,會被一些動物無情地啃食,但其實成年後的翻車魚是很少有天敵的,而且最關鍵的是它們很能“生”。至於翻車魚愛曬太陽的習性,與它們長時間活躍在200米以下的水中身體失溫以及體表較多寄生蟲需要清理有很大的關係。

    最後,雖然天敵的捕殺沒有讓翻車魚的數量發生變化,但是從人類開始大肆在海洋中捕魚開始,翻車魚是被誤捕最多的魚類之一(很少有人原因吃它,而且它的皮太厚),這使得翻車魚在近些年由無危物種變為了易危物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工地幹活的農民工一天三四百,為什麼還是富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