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沒腦子的小魚聊歷史
-
2 # 尼古拉斯憶心
大家好!歡迎點選閱讀小編說歷史,今天小編要帶大家重溫一段關於韓信的歷史故事,找尋他甘願受辱的原因,有人對他的行為稱讚,也有人嘲笑他,韓信如此意在何為呢?對於他的行為,或許有人會說他身為大丈夫,能屈能伸,是有做大事件之人的風範,也有人說他是個懦夫,不懂的反抗,可事情究竟如何呢?恐怕並不是我們看到的這樣。
在探討以上問題之前,無奈先一起來重溫一下這個故事。韓信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釣魚換錢維持生活,經常受一位靠漂洗絲棉老婦人的 施捨,屢屢遭到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一次,一群惡少當眾羞辱韓信,有一個屠夫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配劍,其實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你的配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韓信自知形隻影單,硬拼肯定吃虧。於是,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史書上稱“胯下之辱”。
在小編看來,韓信並不是膽怯,而是看清局面的睿智。在古代,本就是個仗勢欺人的時代,寒門子弟最有真才實學,就因家境的貧寒不得不受到門閥貴族的欺壓,在那樣的時代,孤身一人的你,要麼選擇隨波逐流,要麼就誓死抗爭到底,最終付出生命的代價。顯然,於孤苦無依懂得韓信而言,只能選擇前者,畢竟保命才是最重要的,老話說的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或許正是這個原因,使得韓信選擇了忍從。
但是,即使如此,也無法說通,堂堂七尺男兒又怎能受得了這般羞辱,人們常說,兔子急了還咬人,何況是活生生的人呢?這種跡象表明,問題出在了韓信隨身攜帶的那把劍上,他所佩絕非真的劍,而是木質類劍。想想看,如果是真劍,在淮陰屠戶的百般羞辱之下,是個人都會受不了,何況寒門子弟的韓信,不得直接把那屠戶削了,又怎會容忍他到這般田地,一定是他沒有能耐與之抗衡,拔不出那劍,因為那不是一把真的劍。
從屠戶角度,他肯定知曉韓信所佩並非真劍,要不然也不會以身犯險,一招不慎,讓韓信廢了可咋整,那豈不是自己把自己給作死了,最後也只會給路人看笑話,若非有十足的把握,也不會去羞辱韓信。綜上種種,韓信甘願此,是因為他所佩非真劍,不會傷及人的性命,拔劍相向,也只會令世人對他百般嘲笑,所以,最後他選擇了受胯下之辱。那麼,後來怎樣了呢?
有傳說韓信富貴之後,找到那個屠夫,屠夫很是害怕,以為韓信要殺他報仇,沒想到韓信卻善待屠夫,並封他為護軍衛,他對屠夫說,沒有當年的“胯下之辱”就沒有今天的韓信。
-
3 # 中孚鑑
韓信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功勞,和蕭何、張良並稱為漢初三傑,他率領千軍萬馬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可謂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在劉邦和項羽楚漢相爭時,韓信是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
韓信作為漢軍的統帥,其軍事實力、膽氣不用多說,肯定是高人一等。然而在韓信未發跡的時候,有一天他在淮陰碰到了一個小角色屠戶。
當時屠戶對韓信說“不要看你身材高大,但你是一個膽小鬼,如果你真不怕死,就用劍刺死我。若你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
韓信聽後,本來很氣憤,但他望了一下屠戶,竟然真的從他跨下爬了過去,街上的人因此都笑話韓信,認為他是一個膽小鬼,這就是胯下之辱的典故。
其實,讀胯下之辱這一段,主要不是體現出韓信的膽大與否,而且從中可以看出韓信的冷靜、忍耐和對時局的敏銳觀察力。
就以當時情況而言,那屠戶讓韓信要麼刺死他,要麼從下胯下爬過去,這本身就有很強的挑釁性。
但韓信又不能真的殺了屠戶,屠戶就是一個小角色,但若真的刺死屠戶,韓信自己也就有了人命官司,那時雖然是秦朝末年天下動盪,但殺了人還是有罪的,當時韓信以殺人犯的罪名,可能就會被處死,哪還有以後韓信統兵作戰、名震天下的機會。
韓信他認為自己有大才,是做大事的人物,沒必要為這樣的小角色毀了自己。就如如今也是一樣,就算有人言語挑釁你,他雖有錯但罪不致死,若你殺了他,那你的罪也是不小的。
再說了韓信和屠戶本身並無大多仇恨,屠戶言語挑釁韓信,韓信也沒有必要殺了屠戶,韓信以後是做大事的很,他總是有些膽氣、胸襟和忍耐力的。
-
4 # 京華新媒體
為何年輕的韓信甘受胯下之辱而不奮起反抗,因為當時他除了鑽褲襠認慫外,別無他法!
後來的韓信手握雄兵百萬,你再看看哪個莽漢再敢這樣說?嚇都嚇死他了,還敢得瑟?
此一時彼一時!
《水滸傳》裡楊志賣刀就是類似的故事。很不巧,楊志直接把那個潑皮一刀砍了。其實,楊志忍一忍,認個慫其實也能過去。不過,楊志砍了也就砍了,我認為楊志砍的好,砍的對。因為沒必要忍!雖然殺一個潑皮也給楊志帶來了官司,但是結果不是也沒什麼嗎?
只要道義和正義在你這邊,這樣的無賴和潑皮殺了也就殺了,是在為民除害,有何不可?
再說韓信所謂的胯下之辱。當時的韓信,手無縛雞之力,飢渴難耐,而且還有求於屠夫,所以只能忍受胯下之辱。家裡有老孃,沒有肉吃,豈不是白白餓死?韓信封王后,還專門感謝這位屠夫,不僅給錢,還讓他當官。
說白了,韓信所謂的胯下之辱,就和小時候孩子們玩的過家家一樣,一個富家小孩子對一個窮孩子說,你從我襠下爬過去,給你一塊錢!窮孩子就爬過去了。就是這麼簡單。
楊志可受不了那個潑皮的屈辱,所以一刀砍了潑皮。換了韓信,估計也是一刀砍。
所以,所謂的韓信胯下之辱,沒有像後人傳的那麼邪乎。就和小孩子過家家一樣,大家有所圖,有所樂而已。那時候的韓信也沒有那麼高的思想境界。只不過是他成功後,後人編的一個所謂勵志故事而已。可別太當真!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討論,不喜勿噴!圖片來自網路,侵權聯絡秒刪。
-
5 # 楊柳青青春之聲
韓信當時受胯下之辱的心態可以說是不與這樣的庸夫莽漢一般見識,一般心態。他著眼的是行軍的大略,兵家的帷幄。他那裡正眼去看待這樣的莽漢狗當之事,只是時與勢的具象驟然面臨在他的面前,他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寧可選擇屈辱、隱忍的活下去、活下去(民間有語小不忍則亂大謀),以此他甘受胯下之辱來換取他的青年志向,青春願望來實現他的內心深處的最大抱負——他不能一般的活下去,他有非常之志,然後去做非常之事啊。
從司馬遷所著《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我們就能清楚的看到韓信他的身世決不是一般的庶民百姓,鄉野草民,而是有一定身份的高貴貴族,只是到了韓信這一輩,或者是他的父輩已經是走向衰敗沒落,流浪於鄉野街市,沒有了往日的高貴時光,他已經流浪於鄉野街市,但是他仍然跨劍而行,劍不離身,這樣的表現已經非常明顯的顯示他決不是一般的庶民百姓,而是有著自己非凡能力與遠大理想的青年志士,他肯定也是飽讀兵書,熟練兵家之略的青年才俊,戰亂四起,秦吞六國,家道沒落,他只能流於街市。去尋覓窺探自己的用武之地,在這樣的境遇之下,他面對著淮陰街頭庸夫莽漢,混混一般的劣等刁民他能夠拔劍而行嗎?絕對不能,他的劍是祖傳的寶劍,他的志向是著眼於千軍萬馬,兵家之略,對於這等刁民他只能甘受胯下之辱,以圖來日能夠施展他的個人本領,不曠廢他的一世之志。
-
6 # 九品左侍郎
“識時務者為俊傑,大丈夫能屈能伸”,這是一千古不變的真理名句。多少風雲人物,英雄豪傑都因能屈能伸而叱詫風雲,最後功成名就。
勾賤為復國而“臥薪嚐膽”,韓信同樣為了實現理想抱負而忍受“跨下之辱”!
韓信自幼父母雙亡,生活無依,平時主能靠釣魚維持生計,但是魚也不是天天能上鉤,經常有上頓沒下頓的。河邊一位漂母看韓信可憐,就經常從家裡帶飯到河邊給他吃,因此韓信遭到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
有一天,韓信在集市上被一屠夫欺負,屠夫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得人高馬大,每天揹著一把劍,其實你就是裝裝樣子,什麼本事都沒有。如果你真有本事的話,你敢用你的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你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
面對惡霸的侮辱,韓信明白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如果發生衝突,吃虧的是自己,就算殺了他,自己也得償命,得不償失。況且韓信熟讀兵法,立志要幹出一番大事業,於是忍了下來。他當著眾人的面,趴在地上,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這就是史上著名的“胯下之辱”!
《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為了實現抱負,韓信投軍到項家軍中,期間曾多次向項梁和項羽推薦戰爭策略,然不得采納,只被任命為執戟郎一職,韓信負氣之下離開項營,轉投到劉邦帳下。
公元前206年,韓信在蕭何的推薦和保舉下,被劉邦拜為大將軍,韓信向劉邦獻計向東發展、奪取天下的軍事謀略。
韓信以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隱藏了自己的真實意圖。突然出兵陳倉,把章邯打個措手不及,順利還定三秦,名將章邯也被逼自殺身亡,為劉邦開啟東出的大門。之後韓信又擒魏滅代、降燕破趙、北擊齊國、水淹龍且、四面楚歌,垓下之戰逼得項羽烏江自刎,劉邦取得楚漢之爭最後的勝利,建立了西漢王朝。
西漢的國土,至少有三分之二是韓信打下的,所以對於西漢的建立,韓信立下了不世功勳,因此被封為齊王,後又改為楚王。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楚王韓信回到了楚地,召見那位曾經帶飯自己飯吃的那位漂洗絲綿的老婦,賜給她一千金。又召見曾經羞辱自己、叫自己從胯下爬過去的屠夫,當時屠夫得韓信封王回來,很害怕。沒想到韓信沒有降罪於他,反而任命他為楚國的中尉。並對自己的部下們說:“這是位壯士啊。當他侮辱我時,我難道就不能殺了他嗎?只是殺他得不償失,所以忍了下來,才達到了今天這樣的成就。”
《資治通鑑》:韓信至楚,召漂母,賜千金。召辱己少年令出胯下者,以為中尉;告諸將相曰:“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此。”
小不忍則亂大謀,退一步海闊天空。韓信於市集被屠戶侮辱時,如果拔劍相向,不論勝負,難免遭受牢獄之災。為了實現理想,他甘受“跨下之辱,”才有後來施展抱負的機會,最終成為一代兵仙!
-
7 # 風去了無痕D
韓信甘受胯下之辱,可以這樣去看。
大丈夫學得文武藝,當得遇明主。然後縱橫天下,去沙場爭鋒、滅國擒王、建功立業、光宗耀祖。
焉能浪擲身軀,與市井之徒鬥狠,萬一失手便自誤其身,還要扺上了性命。
這樣的想法,也很符合古人的價值觀,尤其是春秋戰國以來的士風。
韓信是有志向的人,又是南韓貴族之後,從其居無定所,寄人籬下,還要始終在腰間掛一把佩劍。
由此看韓信,人雖落魄,其志非小!
也有說,韓信是確實打不過那群地痞,或是不敢打。那就錯了!戰國時代,秦漢時期的知識分子,可不是宋朝之後的文弱書生。
凡在少年時代能有條件讀書的人,那麼自讀書之日起,就得同步學習擊劍、弓弩射藝、駕馭車馬等技藝。就是六藝。
那時代的擊劍,也絕不是後來的劍舞。而是實打實的刺擊之術,更像今日奧運會的擊劍。
史書也沒仔細記載韓信的少年時代究竟是如何的。
然而,當韓信既已成年,又能腰佩長劍時,要拔劍擊殺幾個市井中人,易如反掌!
之所以不殺,寧可受胯下之辱。完全是因為當時天下尚未亂,秦法又森嚴。若韓信不甘受辱,拔劍殺人。
那麼,立即就成了殺人犯。如此,不是按律扺命,就是牢底坐穿,終生陷幹苦役之中。
也沒有人會替他疏通關係,一個吃飯都要靠別人的破落戶子弟,誰肯為他去出力?
這樣的話,韓信的抱負,就再實現不了。
最後總結,韓信這樣的人,軍事天才,政治小白。他也不會未卜先知能算出大秦必亡。
如果秦不亡,那麼,韓信等得,或就是大秦再徵發天下兵,去討伐異域的機會。
如果天下反秦,那麼,韓信也投軍反秦。
項梁亡,又屬項羽,再投劉邦,直至成為天下名將。
並以赫赫軍功戰績,被後世奉為軍神兵仙!
-
8 # a趙佔華
出於無奈,飯都吃不飽,哪有力氣和惡少鬥惡?再說不從胯下爬過去,可能結局更慘!完全有可能一頓《胖揍》!至於,遠大理想和報負,當時是顧不上想這些了,人窮困時,不如意接踵而來,餓肚子完全限制了你想象的空間!漂母看他可憐,出於憐憫給他一碗飯,馬上也是數落一通...!甚至後來發跡,與此事沒有因果關係!!個人觀點,不對指正。
-
9 # 不惑之年下南洋
因為當時的清朝律法相當嚴苛,無論誰是被打的人,只要你是當街鬥毆就要做牢!
所以韓信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怎麼可能為了如此一件小事就白白斷送了自己的性命,來支援政治生涯了,再說當時的韓信也只是一個窮困潦倒的路人。
畢竟他那時候的處境是飯都吃不飽,根本沒有任何心情去想成功立業,他最多想到的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這件事情對於後來的淮陰侯韓信來說,應該是一件丟人的事情,可是後人不這麼看他,只覺得他是一個真男人是個大丈夫。
如果現在有人告訴你當街打架鬥毆,雙方都要被抓去坐大牢,你的家人有可能還會跟你一起坐牢,況且你的臉上還要被刺上紋身這樣的情況下,你還敢打架鬥毆嗎?
-
10 # 使用者渤海潮生
貧賤之時不比貴,只因胯下無勝謀。多少英雄平常挫,覆水難收做諸侯。春風得意身後事,彼處失節為前羞。齊王拜將歸鄉愧,也覓流氓釋雪仇。倘若成功誇丈義,如果敗亡諷顏羞。而今盡講風流業,誰個當人話敗由?豪傑也有舛運時,墨客常逢一文吼。設使無蓋西漢業,臨歿不過一氓流。
-
11 # 誰是誰的菜
現在我們通常把“胯下之辱”解釋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忍辱負重,只為一鳴驚人。這是因為我們的思維被一些膾炙人口的俗語、成語和民間故事所侷限了。比如“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就昭示著:對那些有才的人,你若不重用,人家就會任性一下,跑去投靠其他的明主。所以人們很自然地認為韓信天生就具有“忍辱負重,厚積薄發”的稟性。比如以為韓信之所以爬過殺豬少年的胯下,是因為知道自己將來是要做淮陰侯的,所以得先把命保住。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說的是韓信少年的時候家裡很窮,但是不要被這個“窮”字迷惑了,以為窮天生就要受到同情。後面還有兩個字“無行”,什麼是無行?就是品行不端。也就是說,韓信既窮又品行不端。一個人如果很窮而且安貧樂道,這是值得頌揚的,但是又窮又不是什麼好人,這就讓人心生厭惡了。正因為不做善事,口碑不好,所以沒有人推舉韓信做小吏,當官府臨時工。並且他又沒有做生意維持生活的能力。所以韓信是既窮又頑還無能。正因為如此,他總是寄食別人家裡,其實也就是佔人便宜、揩油水。一個不缺手腳的年輕人,雖然沒有能力去做生意,幫人家打雜工,搞一點收入還是可以的吧。可是韓信偏不,所以“人多厭之者”,大家都討厭他。
後來河邊漂洗衣物的老婦見到韓信沒釣到魚,肚子餓了,於是送給他飯吃。就這樣又過了幾十天,韓信說以後必定重重報答,可是沒想到老婦很不高興地說:“大丈夫不能自己養活自己,我不過是看你可憐,才給你飯吃,圖你什麼報答呀!”可見這個老婦生氣了,不但是真對他的懶惰,更是諷刺他的自以為是,好像給他飯吃,是以為將來要得他的報答一樣。
其實當時韓信的內心並沒有過多的思想交鋒,只是順其自然罷了。鬥得過就鬥,鬥不過的話,人家讓怎樣就怎樣。殺豬少年說:“如果你今天不敢殺我,那就從大爺的褲襠底下鑽過去吧。”在今天我們看來這不就是不良少年們耍惡鬥狠嗎?要麼有種刺死我,要麼就是鑽襠爬過去。明擺著韓信那一邊孤家寡人一個,另一方呼嘯成群,不得不接受恥辱。
-
12 # 小小小百科全書
韓信屬於那種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型別的人。也幸虧蕭何成就了韓信,要不然歷史上韓信也就是一個寂寂無名之輩罷了。我們從韓信人生經歷來看,韓信他是一個平民,可以說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韓信是一個毫無社會地位可言的人。韓信雖然出身平民,但韓信並沒有因此而自卑。韓信為人不拘小節且放縱不羈。說難聽點就是,韓信屬於那種不注重形象放蕩不羈的人。早年間韓信想要為官,但由於出身低賤並沒有被推舉。韓信求官失敗後,也不願意勞作,更沒有經商的本事。因此韓信就開始成為了“社會蛀蟲”般的存在。在家啃老,在外蹭吃蹭喝。因此十里八鄉的人都討厭韓信。
坦率的講,我並不認為韓信從一開始就心懷大志。韓信之所以會成為後來的那個兵仙韓信。我認為最主要的還是韓信受到了兩次重大的打擊。第一次就是韓信的朋友下鄉南昌亭亭長可憐韓信,所以就時常招待韓信吃飯。但下鄉南昌亭亭長的妻子厭惡吃白食的韓信。因此狠狠的羞辱了韓信。韓信因此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第二次是因為蹭漂母的飯,韓信十分感激對方。發誓會報答對方。但漂母卻狠狠的教育了韓信一頓。韓信因此才幡然悔悟,不再浪蕩不羈,而是決定奮起拼搏。
回覆列表
韓信為什麼甘願忍受胯下之辱?這裡面涉及多個成語故事,讓我們慢慢一一道來。
一竿之微清·沈菊莊《韓淮陰釣竿歌》:“千金之重酬漂母,一竿之微還憶否?”
韓信出身貧寒,從小混跡於鬧市,養成了放縱而不拘禮節的性格,長大了也沒有學得一技之長。母親讓他出去幹活掙錢,他跑到街上聽人講古,對方無事講得入迷,他餓著肚子聽得有趣,人家過完了嘴癮拍拍屁股走了,他過完了耳癮摸摸肚子還咕咕叫。母親讓他上山砍柴,他又跑出去找人習武拼殺,餓了就賴著臉皮四處蹭飯,混吃度日。後來,他的母親死了,他窮得沒錢來辦喪事。
埋葬了母親,韓信望著天上的白雲出神,他有些迷茫,不知道自己每天這樣混著過對不對,但他又實在不願意和大街上那些販夫走卒混為一伍,他不由得摸了摸肚子,那裡面裝的是那位神祕的仙人教授給他的滿腹兵法經綸,他想著哪天自己終會有用武之地。
他想起了聽人講過的姜子牙渭水垂釣的故事,於是,他也弄了一根魚竿,到城外的河邊去垂釣。姜太公釣魚好歹衣食無憂,但這時的韓信卻是衣食無著。他端坐河邊,平復自己的心情,忘卻心中的浮躁和生理上的飢餓,忘卻“進攻”,將全部心思用在“防守”上,自信、理智、沉著、穩重。他忍受著Sunny的暴晒和蚊蟲的叮咬,不急不躁,穩如泰山,堅守自己的陣地,相信自己的判斷。魚來咬鉤了,他不過分驚喜,儘管可以為他果腹;魚不來咬鉤,他也處之泰然,把這看作是尋常。
他在磨練自己,修煉自己,正如潛龍在淵,人生有高潮也有低谷,低谷的時候不要迷失,更應該時刻準備著。
漂母進飯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
韓信天天來河邊釣魚,有魚無魚,整天就坐在那裡。這一情景被幾個靠給人洗衣服為生的老婦人看到了,其中一位大娘心地尤其善良,就過來問韓信:“孩子,我看你整天的不吃飯,不餓嗎?”
韓信被老婦人拉回了現實,忍住腸胃的痙攣,硬著頭皮說:“大娘,我不餓。”
“不餓?天天看你連吃的都不帶,整天坐在這裡,能不餓?”
“......”韓信預設。
“唉,你這孩子,乾點什麼不好,為什麼偏偏釣魚,能釣上你吃嗎?”老婦人嗔怪。
“大娘,你不懂,我在磨練自己的意志。”韓信解釋。
“唉。”老婦人又嘆了一口氣,拿出自己帶的乾糧分給韓信一半:“吃吧。”
韓信推辭:“大娘,我不要,您自己還沒吃呢。”
“吃吧,我看你好幾天了,今天特意多帶了一些來。”老婦人把乾糧硬塞給韓信。
“吃吧。”老婦人看這韓信把乾糧放進嘴裡。
“大娘,等我以後有了能耐,一定會好好地報答您老人家。”韓信一邊吃一邊說。
老婦人立刻把臉拉了下來:“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還好意思說這樣的話!我是看你有股毅力,可憐你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的報答嗎?”
韓信一躬到地。
就這樣,韓信天天來釣魚,老婦人天天給韓信送飯,一直持續了兩個來月。
胯下之辱《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這天,另一位老婦人來給韓信送食物,韓信問原來那位大娘怎麼沒來,對方告訴他那老婦人病了,才囑咐她來給韓信送飯。
韓信很是感動,收起魚竿,起身來到西城的胡屠夫案前,想在胡屠夫這裡賒上半斤肉。
胡屠夫見是遊手好閒的韓信,一臉的鄙夷:“若是別人,我也就賒了,可是你,人品太次,你拿什麼還我?”
韓信說:“大丈夫言出必行,有借必還!”
屠夫全然不把韓信的話當成一回事,對韓信說:“雖然你長得又高又大,還喜歡抱著把破劍,我看就是個個大要子鬆的X貨!哈哈哈......”說著,旁邊的幾個商戶也跟著大笑起來。
韓信保持著一臉的笑容,有求於人家,總得有些姿態。
“怎麼,還不承認?”胡屠夫繼續挑釁:“這樣吧,你如果不慫,就用劍殺了我!”
韓信依然面帶笑容,不為所動。
“哈哈,不敢吧?!不敢就是XX!”胡屠夫繼續沉浸在自己的快樂裡,回身舉刀剁下一塊肉,趾高氣昂地說:“只要你承認自己是XX,從我的褲襠下面鑽過去,你就可以把肉拿走了。”
這時,周圍的人們開始起鬨,有的說:“鑽,鑽了就把肉拿走了!”有的說:“韓信就是慫,不服都不行!”
韓信有些下不來臺,但是權衡再三,還是當著眾人的面從胡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
在場的人笑成一團,紛紛嘲笑韓信膽小,罵他不是男子漢。在眾人的嘲笑聲中,韓信起身接過胡屠夫手裡的肉,轉身離去,沒有多說一句話。
拜將封侯元·無名氏《暗度陳倉》:“我也曾陋巷淹留,貧寒常受,紅塵火,今日個拜將封侯,才得個功名成就。”
後來,韓信投奔了項梁,留在楚軍中默默無聞。項梁敗死後,又歸屬了項羽,項羽也不賞識他,只讓他做了一個執戟郎,就是拿著戟看門的門官。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從不走心,他感到很失落。
劉邦入蜀後,韓信離開項羽,投奔了劉邦。蕭何在與韓信的接觸中發現了韓信的過人之處,於是向劉邦拼力舉薦。劉邦採納了蕭何的建議,搭起一座高壇,齋戒沐浴,極其隆重的按照任命大將的儀式,正式拜韓信為大將軍。然後,韓信給劉邦制定了“東征以奪天下”的方略,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傳檄而定、沈沙決水、半渡而擊、十面埋伏,最終逼得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而亡,劉邦一統天下建立了大漢王朝。
因韓信戰功卓著,西漢立國後,被劉邦封為淮陰侯。不止拜將封侯,韓信還曾經被劉邦封為齊王、丞相,一人成就了王侯將相的奇蹟。
一飯千金《史記·淮陰侯列傳》:“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韓信拜為大將軍之後,首先想到了經常接濟他的老婦人,他親自找到老婦人,以千金謝之,奉為母親,終於實現了他在胡屠夫那裡沒有實現的“大丈夫言出必行”的諾言。
隨後,他又帶人去找當年的胡屠夫。那個胡屠夫甚是驚訝,還以為韓信回來報復,看這麼多官兵跑也跑不掉,倒也光棍,大笑一聲:“天道好輪迴,用不著你費勁,我自行了斷!”說著,揮刀就想自殺,被韓信手下攔住。
韓信上前,奪過胡屠夫的屠刀,對手下眾人說:“這是位勇士,真正的勇士!當年我仗劍而行,他擋住我毫無懼色,問我敢不敢殺他,這種精神正是我方將士需要的!”然後回過身對胡屠夫說:“和我去殺敵建功,怎麼樣?”
胡屠夫半信半疑:“你不殺我?”
韓信笑了:“我殺你幹什麼,我們又無冤無仇。”
“你真的肯要我?”胡屠夫還是有些不信。
韓信大手一揮:“我不但要你,還要給你升官!”
“好!我跟你去!從今以後,我老胡這條命就是你韓信的了!”
就這樣,韓信封胡屠夫做了帳前中尉。從此,胡屠夫誓死追隨在韓信左右,屢建戰功,官職也越升越高。
看到這裡,可能有朋友會說:你囉嗦了這麼半天也沒說明白,韓信為什麼甘受胯下之辱?其實,道理就蘊含在故事中,我沒明說不等於沒說。朋友們有此一問,那就再囉嗦幾句。
韓信的手下親信也曾追問過韓信這個問題,韓信說:“當年他侮辱我的時候,我難道不能殺了他嗎?但是殺了他也不會揚名,而且還會被處死,所以就忍了下來,才有了今天的我。”
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大丈夫能屈能伸,如果連這點兒屈辱都不能忍受,怎麼還能有機會進入更高層次?也就不會有後來的韓信拜將封侯,青史留名。清·丁耀亢《續金瓶梅》第三回這樣說:“如韓淮陰貧時受了胯下之辱,後來以千金謝了漂母,把惡少封了官,真如太虛浮雲,有何掛礙!”韓信並不是膽怯,而是看清局勢的睿智。
當韓信國士無雙的時候,一介百姓又和螻蟻有什麼區別?一出“胯下之辱”,讓韓信的情懷得到了昇華。善待自己的敵人,這是胸懷,更是謀略,也讓他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好名聲。從此,更多人聚集在他的身邊,成就了他一人“王侯將相”亙古絕今的輝煌。
道不盡的傳統歷史,言不盡的風物人情。我是熱愛傳統文化的小魚,解讀歷史但不歪曲歷史,歡迎大家批評斧正。希望我們共同學習,在歷史中徜徉,因歷史而成長。歡迎交流,望高抬貴手,不吝點贊賜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