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秉燭讀春秋

    咱們先說說日本人為什麼要炸死張作霖?

    張作霖號稱東北王,統治東北數十年。

    張作霖在取得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於1927年6月18日,在北京就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了國家最高統治者。

    在那個年代,軍閥和帝國主義都有勾連,張作霖也不例外,他和日本帝國主義暗送秋波,相互依存。

    張作霖掌權後,日本人想掌控張作霖侵吞東三省。

    張作霖之前曾有求於日本人,但是他有自己的底線——那就是絕不賣國。這樣一來,張作霖成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東三省的障礙,日本人他十分不滿,於是就產生了要幹掉他的念頭。

    正好在1928年的時候,張作霖被蔣介石的北伐軍打得節節敗退。

    迫不得已,張作霖宣佈下野,決定從北京退守東三省,畢竟那裡是他的老窩。

    問題來了,張作霖當時是北洋政府海陸軍大元帥,手握重兵,並且在返奉天(瀋陽)的鐵路線上,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安排上了守衛士兵。

    為什麼張作霖還會被日本人炸死呢?

    說到這個問題,就不得不說說東三省的鐵路管轄問題。

    當時張作霖要把東三省的鐵路收為國有,事實上大部分鐵路管轄權都掌握在了張作霖手中。

    唯獨張作霖火車被炸的那一段鐵路被日本人所管轄。

    張作霖被炸的那一段鐵路是瀋陽皇姑屯車站。

    南滿鐵路是沙俄在東北修的鐵路,日俄戰爭後被日本人所佔領,也就是說日本人有管轄權,換言之,張作霖沒有權利在南滿鐵路上佈崗監視。

    不過東北軍還是通過望遠鏡觀察過南滿鐵路的動靜,一直沒發現日本人有什麼異常舉動。

    其實日本人在這方面做得很謹慎,根本沒有露出半點馬腳。

    比如當時為了埋炸藥,日本關東軍進行了防洪演習,藉機把炸藥偽裝成沙袋放在鐵路邊,這樣一來就麻痺了東北軍。

    張作霖在自己管轄的地方有重兵把守,但在皇姑屯這個地方疏忽了,以至於釀成了車毀人亡的大禍,中國近代史在這一刻發生了改變。

  • 2 # 摯守靜篤

    我們先來看一下,張作霖的發家史以及日本人為什麼恨他而欲除之。

    張作霖原本出身綠林,本是一個土匪頭子。卻靠著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混到了東北大帥的位置。後來袁世凱死後自成一派。成為了東北最大的軍閥頭目與各大軍閥混戰不停,且最終於1924年起佔領了天津,北京等地。

    在1928年,又迫於蔣介石北伐帶來的壓力最後不得不退出了北京,然而這一退則間接造成了張作霖的死亡。

    因此,本來他當初承諾在自己統一東北入主關內後,給日本人開特權優惠的。可張作霖卻一次又一次的食言,把日本人騙的團團轉,日本人內心非常生氣。但是卻又迫於張作霖在東北的勢力,沒有直接爆發出來。

    正在日本人千方百計地尋找機會除掉張作霖時,機會來了。

    張作霖在清朝末年,先後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號稱"東北王"。革命後,成為了北洋軍奉系的首領。

    在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張作霖打進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但好景不長,1928年因前線戰事不利,張作霖被迫返回東北。

    張作霖要返回東北的訊息,本來是嚴密封鎖的。但在那個時代,日本人對中國各階層的滲透很深,這個訊息最終還是傳到了日本人那裡。

    張作霖知道日本人會針對他,一方面封鎖訊息,另一方面沿途重兵把守,但最終還是在皇菇屯被炸身亡,抱憾而終。

    前面說了,張作霖回奉天的訊息其實早已被間諜給傳給日本人了。張作霖的火車要走的京奉鐵路沿途也被重兵把守,這樣的安排本來是萬無一失的,但張作霖終有沒考慮到的地方。

    在張作霖要經過的鐵路上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那就是三洞口鐵路。這個地方的特殊就在於,它是南滿鐵路和京奉鐵路的交界點。

    南滿鐵路原是沙皇俄國在中國東北修建的一段鐵路,在日俄戰爭後,日本取得了這條鐵路的控制權。

    三洞口鐵路這個兩條鐵路的交界點也被掌握在了日本人的手中,日本人就在這個位置預先埋好了大量的炸藥。

    1928年6月4日早晨5點左右,張作霖所乘坐的由北京返回奉天的火車專列駛到皇姑屯附近三洞口鐵路橋洞時,日本關東軍點燃了預先埋設好的炸彈。爆炸中,張作霖身負重傷,53歲的他當日就不治身亡。

  • 3 # 小寧說古今

    奉系一直以來,主要是靠著日本的支援才具備問鼎中原的實力的,但是精明如張作霖,是不想背上賣國賊的罵名的,所以他對於日本的無理索求多半是虛與委蛇。就如同前面我們所指出的,在那個時代,不依附列強就無法自保,更何談發展。關鍵是要善於應對,以免落人以口實。就在北伐期間,眼見奉系的生存危機加重,日本方面便開始試著趁火打劫,以迫使奉張就範。但與此同時,奉系內部的不滿和民族主義也有所增長,畢竟在“反帝”大潮席捲中國的時候,要想政治上站住腳,就必須身家清白。於是,日本與奉系之間的矛盾日漸發展。東方會議結束後,1927年7月20日,田中首相訓令日本駐奉天總領事吉田茂,命他以堅決態度迫使“東三省方面深思反省”(“反省”這種用詞反映了日本的傲慢無禮,這不是對等的主權國家間的外交用語),以便阻止奉方“違反條約”的“非法措施”,進而謀求新的滿蒙鐵路修築權。吉田茂是日本著名的親英美派,也是二戰後的著名政治家、首相,在戰後日本的崛起問題上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可是他早年在任奉天總領事時,一味推行強硬的對華政策,“實際上要把東三省從中國本土中分割出去。他的態度雖很強硬,但與關東軍用陰謀詭計製造‘滿洲國’這類傀儡政權的政策絲毫無共同之處。”【15】在談判中,奉方沒有按期給日方以答覆,並拒絕了日方再次會晤的要求。日方惱羞成怒,8月4日吉田特向奉方當局送交強硬通告,聲稱日本將立即“禁止京奉線軍用列車通過滿鐵附屬地”;與此同時,應吉田的請求,駐北韓日軍在臨江對岸的中江鎮特意舉行了軍事演習,以對奉方實行武力威脅。日本的這種流氓行為,不但達不到目的,反而激起了奉方上至將領下到民眾的一致不滿、抗議。此前,張作霖在召見日本駐華武官本莊繁時,就曾警告說,假如日本在臨江強行設立領事館,必將遭到中國民眾的暴力反抗。8月6日,楊宇霆在會見本莊時,也曾強硬地表示:由於你方的強硬威脅,要阻止我方的軍用列車通過,我方將單獨修建鐵路。不過,較之以往,奉張此時確實更需要日本的大力支援,因此他們在示強的同時,也在不斷暗示對方:假如日本能夠放棄這種威逼強索的高壓政策,中方還是願意同日本謀求權益上的一定妥協。日方接受了這種暗示,於是以芳澤謙吉代替了吉田。芳澤立即會見了張作霖、楊宇霆,要求逐項解決日方的議案。此時,各大報刊正在不斷披露日本企圖擴大滿蒙侵略特權的種種訊息;在地方政府的暗中支援下,東三省民眾的反日愛國運動也迅速高漲起來。這不過是老張故意耍的花招,有鑑於輿論的巨大“壓力”,老張便把談判的責任推給了楊宇霆,楊則表示交涉的地點應在奉天。奉方以推諉、拖延戰術相抗,既希望獲得日本的支援,又不失過多的權益。東北地區聲勢浩大的反日運動,引起了日本方面的強烈震動。日本方面不得不於9月7日向奉張發出了嚴厲警告,要求對方徹底取締此類反日活動。張作霖也擔心運動失控,危及自己的統治,於是電令奉天省長莫德惠,要他設法阻止於10日將要舉行的反日示威大遊行。由於控制得力,東三省的民眾運動漸次被收束,而為了擺脫日本的控制,奉方則加緊了鐵路修築。從1924年開始,奉方就已在自行集資修建鐵路,這也是應東北愛國官紳和民族工商界自辦鐵路的強烈要求。東北當局的首要目標是將三省的省會連為一氣,進而逐漸伸展,以構成與南滿鐵路相抗衡的獨立的交通網路。奉方自建鐵路,勢必對於日本以南滿鐵路為核心的殖民資本形成致命的威脅,因此日方百般阻撓、刁難。東北地方當局一面在外交上敷衍推搪,一面採取速戰速決的施工方針,試圖以既成事實來堵塞日方的抗議。由此,更加惡化了日奉雙方的政治關係。然而,面對日漸加重的危機,為籌措軍費而殫精竭慮的張作霖,只能以隨機應變的江湖戰術,在出賣國家權益與確保統治地位之間尋求微妙的平衡。經過長達四個多月的拖延戰術,日奉雙方的簽約談判還是毫無進展,這令日方頭痛不已。“濟南慘案”發生以後,日方乘機祕密警告張作霖,告知如能迅速簽訂滿蒙鐵路合同,將有助於奉方擺脫困境。這令四面楚歌中的老張非常動心。不過,奉方內部反對簽約的聲音不斷,老張為此躊躇不決;日方再次施加壓力,老張只好批准了簽字事宜。不過,老謀深算如張作霖,還是在簽約時耍了一個花招:滿蒙五路承造合同雖然簽署了四項,但在法律程式上都存在疵病,敦圖、長大兩項合同雖有官方正式手續,但簽署人趙鎮在合同簽字後第二天才被任命為代理次長,獲得兼管部務的法律資格。洮索、延海兩項合同,依然是以張作霖私人名義簽署。值得注意的是,這兩項合同的落款處,竟沒有寫上日期和姓名。日方代表在事後補填上日期及“張大元帥閣下”字樣。顯然,奉方故意疏漏,以留下日後毀約的口實。【16】面對如此大患,奉系內部的要人張作相、鍾毓等人有些看不過去,便祕密運動各地發起抗議活動,由此導致日奉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就在這個時候,一聲驚天的巨響傳來,引發了中日朝野乃至整個東北亞地區的強烈震動……面對北伐軍的強大攻勢,奉張在華北已經很難立足,老張已經做好了隨時捲鋪蓋回老家的準備。第一、第二集團軍在山東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安國軍,第三集團軍也頗有斬獲。5月9日,閻錫山部佔領石家莊、正定。12日,韓復榘部北上與閻部在石家莊實現會師。眼見勝利眼見在望,閻竟電告馮:第三集團軍可獨力擔當石家莊以北京漢線上的軍事,無需再勞煩第二集團軍。馮大為不悅,於15日稱病,徑自赴豫北衛輝縣百泉“休養”,他還要找個機會好好報復一個閻老西。19日,蔣到達鄭州,與馮會商進軍京津的計劃。此時,第三集團軍分兵兩路,以22個師的總兵力直向北京逼近,大有“先入關中者為王”之勢。15日,躇躊滿志的閻軍在進至距保定25公里的方順橋時遭到奉軍的強力阻擊,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決戰,此即有名的“方順橋會戰”。20日,奉軍對閻軍下達總攻擊令,方順橋會戰全面啟動。第二集團軍北路軍總司令應閻錫山之請於21日至石家莊會商聯合作戰辦法,但鹿秉承馮的意旨,有意報復閻老西電阻第二集團軍北上的行徑。閻無奈,只得親赴清風店督戰。方順橋會戰爆發後,閻軍損失慘重,僅右路軍即傷亡萬餘人,幾近不支。右路軍總指揮徐永昌派出周玳向韓復榘求援,有鑑於大家過去的友誼及如今的合作關係,韓竟未向馮、鹿請示,便一口答應下來。但就在周剛走,韓就接到了馮的急電,無奈的韓只得“背信棄義”地引軍南撤。25日,奉軍騎兵趁馮軍騎兵撤退之機,猛攻閻軍右側背,閻軍終於不支,右翼撤至安國,閻的司令部也撤回石家莊。馮大個終於報了一箭之仇,但也更加惡化了馮、閻二人的關係。隨著白崇禧部三萬生力軍的到達,以及28日蔣的總攻命令的下達,經過了8晝夜的激戰後,閻軍終於轉敗為勝,奪取了方順橋,並向左右兩翼展開,對保定採取包圍之勢。閻軍於31日進據保定後,馮玉祥一反前日的消極,立即命大軍北進,目標直指北進。張作霖眼見津浦線上的敗局即將威及京津地區,不得不下令收縮防線。此時,由於“濟南慘案”的猝然爆發,使得中國各界的民族義憤空前加劇,全國各界要求停止內戰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寓居京津的北洋在野元老徐世昌、段祺瑞、黎元洪、曹錕、王士珍等人,以及以陳籙為首的北洋政府駐外公使們,都一致通電呼籲“息爭禦侮”。與此同時,奉系內部的一些愛國將領也在勸張作霖順應潮流、停戰言和。老張為了保持華北殘局,自然樂於通電言和。不過,日本政府卻企圖乘機迫使奉系退出關內,以免南京國民政府的勢力乘勝推進至東北地區。5月16日,日本內閣會議通過了方案,決定阻止北伐軍進入關外,奉軍如能主動撤至關外,則“不必解除其武裝”。17日,芳澤公使向張作霖遞交了備忘錄,並以他所謂的“個人名義”再三勸說張氏撤軍。張作霖對此非常不滿,雙方不歡而散。日本軍方為了確保在東北的既得權益,不惜調動武裝,準備強行解除中國南北雙方的武裝。然而,一方面是日本天皇對於這項大規模軍事行動遲遲不下達“敕命”,另一方面日本的侵華舉動也引起了英美等列強的不滿。5月31日,田中首相不得不決定擱置了軍方請命出兵的議案。不過,在和與戰之間一直遊移不定的張作霖終於看清了形勢,有鑑於己方實力的不足,以及奉系內部主張談和的新派勢力的佔據上風,老張便於5月30日下達了總退卻令。6月1日,張作霖在懷仁堂舉行招待會,與列強公使話別。2日,通電宣佈:“整飭所部退出京師,所有中央政務暫交國務院攝理,軍事歸各軍團長負責,此後政治問題悉聽國民裁決。”【17】這實際上等於宣佈了奉系對北洋中央政權控制的結束,也標誌著北洋時代的正式終結。6月3日,一再延期的張作霖專列從北京發出。4日凌晨5時23分,當專列行至瀋陽近郊的皇姑屯時,由於劇烈的爆炸,導致張氏所乘鐵甲車被炸燬,同車的黑龍江督辦吳俊升當場身亡。重傷的老張被送回大帥府緊急搶救,數小時後終因傷重不治身亡,享年53歲。【2019年1月13日暫時評論:這是民國時期又一個大懸案!!!為什麼炸得那麼準????而且一炸就死了???從列車爆破後的照片來看,絕對不是在地面爆破的模樣,無論怎麼看都是在列車內發生的。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是不能保證暗殺成功的。即使是外行人也明白這個道理。近現代史中像這樣的謎團太多了。】 面對險情四伏的危局,奉天當局決定對張作霖之死祕不發喪。6月6日,他們還特意做出一副一切如常的模樣,以安定民心。日本人來打探虛實,都被巧妙地掩飾過去。那位主持家政的五夫人,整天濃妝豔抹,與前來的日本太太們從容周旋,沒有露出破綻。直到張學良微服返回奉天,才宣佈發喪。為了穩定局勢,奉天當局又下令全城戒嚴,還要求日本方面約束浪人的行為。6月11日,奉天省長劉尚清致電南京國民政府,表示願意服從國民政府,懸掛青天白日旗,希望勿對東三省用兵。不過,正式的易幟還要等到半年以後。奉天當局的鎮定處置,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日本人渾水摸魚、趁火打劫的行止。還在6月7日,日本內閣會議便正式否決了白川陸相要求授權關東軍出兵的議案,理由是:根據東北政府現狀,沒有必要使用武力。然而,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弄得田中義一等人也是應接不暇,以至於終被罷黜。

    No.5 事件真相的爭論炸車事件發生後,日本關東軍立即前往現場勘察,聲稱發現了“國民軍東北招撫使”的書信殘片及炸彈。6月12日,日本政府陸軍省釋出公報,斷言皇姑屯炸車案的製造者“為南方便衣隊無疑”。不管怎麼說,當時身為日本首相的田中義一也被突如其來的爆炸案弄得暈頭轉向,裕仁天皇(當時還沒有正式登基)把他招進宮去,嚴厲斥責了一番,要他限期破案。經過一番緊鑼密鼓的調查,日本方面仍然堅持認為此事與日本方面無關,系南方革命軍所為。但天皇對這個結果仍不滿意,“這個事件再加上據說是首相的處理不當將滿洲推入了日本和國際政治的混亂之中,對於年輕的天皇和他的近臣來說,這是一個他們一直在尋找的除掉田中和他的政友會內閣的好機會。”【18】據說正是由於遭罷黜而令生性好強的田中添了嚴重的心病,以至於次年失意而死。表面看來,當時日本與張作霖的談判已經取得長足的進展,日本政府確實沒有動機謀害張作霖,而且勢必還要招來巨大壓力。事件發生後,日本政界元老西園寺公望表現得最為強烈,他指出:“最重要的是維持國際信義,保持國家的秩序和規則。”【19】皇姑屯爆炸案看起來明顯不是日本人所為,但鐵路又是他們嚴密保護的,外人很難下手。綜合一系列跡象,至少中國方面是認定了此案的罪魁禍首是日本人無疑。與“田中奏摺”一樣,任日本人百般辯解,也無法洗刷自己身上的汙點。這一巨大的疑案,直到二十多年後,終於有了新的重大突破——在二戰後的東京遠東軍事審判法庭上,前關東軍高階參謀河本大作供認:“我殺死了張作霖。”據河本進一步交代,當時一些軍政要人不滿於田中首相對奉張的政策,主張乘機解除奉軍武裝,幹掉張作霖,河本就是其中最為激烈的一人;他提出:“幹掉老頭子,除此而外,沒有解決滿洲問題的第二條路。只要幹掉張作霖就行。”【20】河本的整體方案是:“先殺掉張作霖,再使東三省權力地方軍閥化,爾後擾亂治安,最後出動關東軍。”【21】當時參與策劃暗殺張作霖的還不只河本一人,奉天特務機關長秦真次、奉天省軍事顧問土肥原賢二也曾參與其事。另外,這件謀殺案的另一個主要策動人是時任關東軍司令的村岡長太郎。村岡的密謀後來被人透露給了河本,如此一來,關東軍內部醞釀的兩個謀殺計劃,最後便合二為一了。【22】困惑了人們二十多年的疑團眼看已近徹底破除,然而令人們更加疑惑的是:由於河本所提供的證據不足,遠東軍事法庭竟認為暫時還不能草率結案。如此一個“鐵案”,就這樣又被懸置起來……時間又過去了幾十年,皇姑屯爆炸案的真相又被人重新揭出——此案系蘇俄間諜所為!提出了這種一家之言的是託託所著的《皇姑屯事件真相》一書,作者指出: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蘇俄與奉張的矛盾日趨尖銳,眼見奉張與日本的關係越發緊密,以至於1926年9月蘇俄方面不得不策劃了一次對張作霖的暗殺行動,該行動因引起奉天警憲的注意而導致失敗。在張作霖製造了一系列反蘇事件後,蘇俄方面更欲將其置之死地而後快。為了完成刺張大任,時任蘇俄國家政治保衛總局局長的緬任斯基交代道:“必須選派大智大勇、一擊必中的同志,完成這項極為特殊的任務。”【23】當時,蘇俄高度重視對於中國的間諜工作,其特務人員大量滲透到中國【24】,這些人與中國境內的白俄大量混雜。要選派合適的人員去執行刺殺任務,看起來還不算困難。經過一番慎密的考核,蘇俄方面決定讓有著豐富的對華情報工作經驗的薩爾嫩擔任此次行動的負責人,而具體執行人為有“冷麵殺手”之稱的功勳特工埃廷貢。後來,為確保暗殺行動的成功,總部又增派了一名兵器專家型特工——蘇聯紅軍軍事情報局三局的維納羅夫。“考慮到張作霖經常乘火車回奉天的習慣特點,特別行動小組決定把‘清除’行動鎖定在瀋陽,採取中途起爆的方式。炸彈由兵器專家維納羅夫備制,而地點、線路選擇則由埃廷貢負責。薩爾嫩負責挑選亞裔特工,做協助及外圍工作。”【25】最終,這次成功的爆炸,共造成53人死亡。對於河本大作在戰後的作證,託託指出:由於莫斯科上層掌握和控制了日本前首相、河本的恩師岡田啟介,通過岡田,蘇俄方面告知走投無路的河本,只要他違心作證,就“不僅能保命,且還能得到永久關照”,河本最終答應了作證。雖然河本已經“招供”,但是慎密的遠東軍事法庭的專家們經過深入的研究和調查,還是不能確證河本的說辭,此案只好被拖延下去。由於許多重要檔案已經被蘇俄方面銷燬,皇姑屯一案也許仍然不能下定最後的結論。歷史上本來就有很多懸案,現代史也概莫能外,但不管怎麼說,日本關東軍與蘇俄方面都有刺張的動機,然而躲在背後的操縱者,總是更為陰險、可怕。

  • 4 # 作家金滿樓

    前幾年,有個叫託託的人寫了一本書,說張作霖是蘇聯特工克格勃給炸死的,這個是相當扯談的。

    事實上,託託原本是中中國人,起了個假洋鬼子的名字,然後從俄國地攤書市場上搜羅了幾本野史,由此拼湊了這樣一個東西蠱惑眾聽。

    張作霖是日本日本關東軍高階參謀河本大作的“大作”,這是二戰後日本人親口在遠東軍事法庭承認的,這是不爭的歷史事實,無可懷疑,說什麼克格勃,實在太過譁眾取寵了。

    那麼,有人會問,身為“東北王”、時為北洋政府最高首腦甚至一度有統一中國可能的張作霖張大帥,怎麼這麼容易被日本特工一擊即中呢?

    認真說,炸死張作霖真的不難,只能說當時的保密保衛工作實在是太稀鬆了。

    保衛工作也不說,這個做得還是可以的,更何況還是在專列上,如果想混上火車行刺張作霖或者丟炸彈,這個有相當的難度,日本人做不到。

    問題主要是出在保密工作上。

    張作霖離開北京返回瀋陽時,幾乎沒有任何保密工作,當時甚至有報紙都披露了張大帥離開京城的時間甚至乘坐的專列,全部成了公開資訊。

    試想,日本人幾乎都不用做什麼情報工作,張作霖的動向行程已經完全在掌握之中。

    如此一來,要炸死張作霖豈不是很容易嗎?

    再者,要炸張作霖的專列,如果在車上固然有難度,但中國不是有個成語叫“守株待兔”嗎?既然這個兔子遲早都要經過這棵樹,那提前準備好,等著它來不就好了嗎?

    是的,張作霖就是那隻兔子,等著去撞樹!

    事實上,在皇姑屯這個地點設定上,也是非常輕鬆容易的。

    原因很簡單,張作霖專列經過的這個地方和日本關東軍的控制範圍有交叉,日本人在這裡埋炸彈設導線,幾乎沒有受到任何阻擾,完全處於一種神不知鬼不覺的狀態。

    如此一來,在準備充分之後,接下來就是等著張作霖的專列開到皇姑屯“送貨上門”了。如此,專列上重兵把守又有什麼用呢?

    當然,之前的各種準備只是準備,真正開炸時,還是沒有完全符合日本人的預期。

    按日本人的設計,這次的爆炸應該是把這個專列全部炸燬,但實際上,被抓的只是其中一兩個車廂。

    這次的爆炸,雖然僥倖炸中了張作霖所在的車廂,但張作霖並非當時就炸死了,而是還剩下一口氣。

    於是乎,張大帥硬撐著回到了宅中,並利用最後的時間交代了後事,尤其是將長子張學良急召回瀋陽,這才避免了群龍無首的局面。

    最終,張學良毅然宣佈改旗易幟,日本人企圖借皇姑屯事件迫使奉系軍閥投入日方懷抱的陰謀最終未能得逞。

  • 5 # 靈石蘊珠寶

    張作霖的寸土不讓,埋下了日軍決定刺殺的伏筆

    有次日本名流舉行宴會,邀請張作霖到場。席間某個日本人高官想讓張作霖出醜,故意讓老張題字,誰都知道老張是大老粗嘛。當時老張也不含糊,直接大筆寫了一個虎子,然後提上“張作霖手黑”五個字

    字一提完,旁邊都笑,副官偷偷的在老張耳邊說,大帥,寫錯了,黑下面應該是加個土,寫成墨。張作霖聽完眼睛一瞪說,我還不知道墨?對待日本人要寸土不讓,讓他們知道我張作霖手黑!

    至於刺殺為什麼能成功,因為有老張身邊有暗子

    抗日戰爭時期,經過老蔣多方整頓,他的國防軍隊對於日本依然是篩子,要害部門仍有日方間諜。老蔣如此,何況清末民初那段更為混亂時間的北洋時期?張作霖的部署,瞞不了人……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從北京到奉天,路上太長了,他那專列也太顯眼了,老張更是小瞧了日軍暗算他的決心!估計負責保護的認為,伏擊專列,就算出擊一個團,短期內都幹不掉吧,而時間拖的久了,自然有援軍出現,有專列在,安全無憂

    誰知道日本人會用炸藥呢,還用了三十包幾百斤的黃色炸藥

  • 6 # 文史工作坊

    張作霖在自己的老巢重兵把守卻被日本人炸死。到底是何緣故?且聽筆者說說。

    先通俗的說下日本人咋這麼恨張作霖,主要是日本對滿洲的執著和張作霖的言而無信。張作霖這個人是從流浪兒做到東北土霸王,有個最大的毛病言而無信,有個最好的優點口頭愛國。每次自己遇到麻煩,比如自己奉系隊伍裡的郭鬆齡倒戈反叛,張作霖就去求日本人,日本人就以在東北的利益以條約形式為允諾,張作霖每次都是嘴上跑火車,求日本人的時候都答應,事後概不承認。之後奉系佔領北京也是,凡是出賣東三省土地的,日本人找他籤條約,他最常寫的就是“閱”字。日本人就是合作不成,直接把人滅了拉倒。

    日本人之所以炸張作霖炸的這麼準,是因為事先做了很多準備。日本人刺殺張作霖方案是兩個,一個是襲擊火車,但是日本人不想讓所有人知道是他們乾的,一個就是炸彈炸火車,因為這個可以不留痕跡。當時是日本的神田、富田兩大尉負責勘定埋設炸藥的地點,最後選定兩處:一是在三洞橋南側石墩上方與上邊鐵橋連線處。 二是在中間橋洞的副橋北端。 日本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準備了兩道引爆裝置,由獨立守備隊長東宮鐵男負責引爆。 如果萬一爆炸失敗,即採取火車出軌翻車的計劃,乘其混亂,由荒木五郎率部射殺張作霖。

    日本人又是怎麼躲過張作霖的重兵的呢?知道啥叫聲東擊西嗎!當時日本人找幾個日本兵故意裝作喝醉酒去挑釁,然後和張的人發生爭執,趁亂運送炸藥。而且最可惡的是日本人還故意讓找來三個中中國人,企圖槍殺,嫁禍北伐軍。不巧是有一箇中中國人跑了,將訊息洩露。但是第五天還是被日本特務幹掉了。

    最後要說的一點是江湖傳言的日本間諜川島芳子。據說川島芳子和張作霖新娶的太太馬月清關係特別好,川島芳子博得馬月清的歡心和信任,從而得知了張作霖返回奉天的詳細情報。張作霖非常喜歡馬月清,覺得她是自己的福星,不過確實有福了,馬自己就燒了腳趾頭點,留下了命。而張倒是被炸的灰都不剩。

  • 7 # 學渣張小輝

    東北王張作霖從綠林起家,成為叱吒風雲的大軍閥,長時間掌握這東北軍政大權,成了東北的土皇帝。由於張作霖在關乎國家主權和東北利益等問題上和日本人針鋒相對,毫不讓步,所以日本人決定將其刺殺。第一次刺殺日本人把湯玉林當成了張作霖,炸彈在湯玉麟身邊爆炸,張作霖棄車騎馬,飛快的逃離現場,僥倖化險為夷。第二次刺殺張作霖還是沒能躲過去的原因有幾點:

    一:日本安排了間諜在張作霖身邊嚴密監視,對行車路線,乘坐車廂,到達時間等了如指掌。

    二:日本人精心策劃,勢在必得。不但對鐵軌做了手腳,還在附近埋伏一隊日本兵,如果炸藥沒把張作霖炸死,那麼火車一旦脫軌,日本兵會衝進去混亂之中趁機射殺。

    三:張作霖麻痺大意,百密一疏。出發前線人曾告訴張作霖日本兵在皇姑屯一帶活動頻繁,要加以注意。日本人還特意派兩名日本顧問隨他返回奉天,但其中一人中途下車,只剩一人隨行,這些細節都沒能引起張作霖的足夠重視。

    就這樣,張作霖信心滿滿的離開了北京。隨著皇姑屯的一聲巨響,一代梟雄張作霖就此落幕三洞橋,走完了他傳奇的一聲。

  • 8 # 讀歷見聞

    暗殺張作霖的主謀是當時關東軍的司令官村岡長太郎、高階參謀河本大作,實施皇姑屯爆炸的軍人來自於當時關東軍駐瀋陽的工兵第二十聯隊。

    在重兵守衛下的張作霖為什麼仍被炸身亡,這一方面是他本人的麻痺大意,另一方面是關東軍先斬後奏的搶功作風。

    張作霖自1916年就任奉天省督軍起,就一直跟日本深度地打交道。比如,日本曾製造“寬城子事件”幫助張作霖擠走孟恩遠,使他如願奪得吉林的地盤。作為回報,張作霖對東北發生的一系列反日愛國運動也是大力鎮壓。

    但雙方的矛盾點也很尖銳,日本國小野心大,它需要的是傀儡,而不是合作者。同樣,張作霖不肯有虧大義,只願意在小節上虛與委蛇,可以有限地出讓利益,但絕不願出讓主權。所以雙方關係起伏不定,時遠時近。

    皇姑屯事件發生之前的形勢是,美英等國支援的國民革命軍二次北伐高歌猛進,這讓日本人也無可奈何。張作霖的軍隊一敗再敗,毫無勝機可言,無論是對手國民軍,還是“夥伴”日本,都要求他退出北京返回東北,就連他的部屬也是這樣勸他。

    在這之前的張作霖相當於潛力股,日本方面對於他的預期比較樂觀,並不急於向他索取利益回報。但戰場上令人絕望的失利,使張作霖的上漲勢頭戛然而止,而且有快速回落的風險。日本追漲無望,自然急於落袋為安,要求張作霖趕快出讓利益,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滿蒙權益”。

    但張作霖跟日本打了十多年交道,還沒怎麼吃過虧,心理上有優勢,不太相信在北伐軍節節逼近的情勢下,日本人敢向他下殺手。道理很簡單,如果日本殺掉他,還有誰夠格跟南方國民軍抗衡,還有誰能在東三省維護日本的利益。在張作霖看來,做這兩件事沒人比他更合適。

    所以在事發的幾天前,雖然張作霖曾收到日本“將在(返回奉天)路上給暗殺掉”的密報,但他並沒有選擇相信。甚至在返回奉天的乘車途中,下屬又密報“老道口日軍近來不許人通行”,並在到錦州時建議張作霖改乘馬車或汽車,但仍被拒絕,就這樣錯過了最後避險的機會。

    日本方面的特點是執行力蓋過決策力,後方高層尚未做出決策,前方軍人就已經揣摩意圖計劃執行了,九一八、盧溝橋這些事件都是按這個路數發生的,皇姑屯事件也是關東軍超前執行的結果。

    在一再逼迫張作霖出賣東北主權,尚未得逞的情況下,暗殺張作霖確實是日本方面的選項之一,但關東軍則超前制定計劃,優先執行了這個原本位次靠後的選項。

    張作霖的日本顧問町野武馬在所寫的回憶錄中,也提到當時關東軍的一種特殊心態:如果日本最終通過交涉手段迫使張作霖出賣東北主權,那麼駐東北的關東軍就失去了建立功勳的機會。所以他們急於進行暗殺,而這是張作霖沒有預料到的。

  • 9 # 冷月鉤沉

    文史頻道第110期之刺殺張作霖

    1928年6月4日凌晨5點,張作霖的專列在皇姑屯被炸燬,一代梟雄張作霖當天去世,享年53歲。

    原來張作霖和革命家作戰失利以後,決定從北京退回關外。

    當時的北伐軍勢如破竹,日本人迫切需要在中國找到代理人,來確保他們在華的利益。

    日本代表多次找到張作霖表達這個想法,但張作霖不願做日本人的走狗,於是多次搪塞過去。

    張作霖在返回東北之前,已經意識到日本人會對自己不利。

    他認為只要出了山海關自己就安全了,日本人在東北不能把他怎麼樣。

    張作霖臨行前,特意打電話給張作相詢問是否確保行程安全。

    張作相立下軍令狀,如果北京到山海關這段路出現差池,拿他試問。

    於是日本暗殺小組把暗殺地點定在了皇姑屯附近的三洞橋,因為這裡是日本人的管轄區,東北軍沒有駐守的權力。

    日本特務川島芳子探聽到張作霖的行程後,把訊息傳達給關東軍司令部。

    暗殺小組頭目河本大作開始實施自己的暗殺行動。

    他們提前在三洞橋鐵軌下埋了上百公斤炸藥,並且挑選了爆破專家進行安裝。

    張作霖的專列駛出山海關後,張作霖向手下說小日本想對付他,還是太嫩了。

    可是在火車到達三洞橋時,一聲巨響火車被炸的面目全非,只剩下一個底座還算完整。

    列車上的張作霖被炸得喉嚨破裂不醒人事。

    黑龍江督軍吳俊升被炸的腦漿溢位當場身亡。

    日籍顧問儀我被炸的頭破血流,直叫老媽。

    周大文,六姨太和莫德惠都受了傷。

    在返回東北大帥府的當天,張作霖就因傷重不治而死。

    日本人成功的除掉了張作霖這個眼中釘,為後來的九一八事變掃除了障礙。

    張作霖之所以被暗殺,外部主要就是不妥協日本人的威逼利誘,讓日本人惱羞成怒。

    如果張作霖不死,當時的東北可能是另外一種局面。

    —End—

  • 10 # 老克勒額影子

    這個歷史階段中涉及到奉系張家的最主要事件:

    1928年4月7日二次北伐(蔣、閻、馮、李聯合伐奉)

    1928年5月3日濟南事件(日本駐軍為阻礙二次北伐發起的挑釁事件。北伐軍繞道北上)

    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事件(張作霖在皇姑屯被炸身亡)

    1928年12月29日東北易幟(張學良通電服從國民政府領導,中國取得形式上的統一)

    1929年1月10日楊常而去(楊宇霆、常蔭槐被張學良在官邸槍殺)

    1929年7月中東路事件(張學良為收回中東路權利,主動挑起對蘇聯的軍事行動,以慘敗結束。蘇聯在中國東北的勢力進一步擴張、黑瞎子島被強佔)

    1930年5月-11月中原大戰(閻、馮、李發起的反蔣大戰)

    1930年9月18日張學良通電支援蔣介石政府(直接導致中原大戰的閻、馮、李戰敗。中國統一得到進一步加強)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日軍發起對北大營的軍事行動,張學良採取不抵抗策略,導致東北軍全面退出東北,東三省淪喪)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張學良、楊虎城兵諫蔣介石,最終和平解決。張學良被拘押,由東北王、國民革命軍副總司令到全面退出歷史舞臺)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軍發動七七事變,全面侵華戰爭開始,也是中中國人民八年抗戰的開始,中中國人民通過八年抗戰,最終選擇了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之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夜空中的星星,到底是一顆恆星,還是一個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