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老漢是知青

    別說古代,現在偏遠地區的,缺水的地方,女人不洗的多了去了,那味道,呵呵!我曾經下鄉的那個村子,每逢全大隊開全村會的時候,那味道,不用說了,你明白的,別樂,別笑啊!就那生活條件,那時候!

    現在當然好的多了!

  • 2 # 我是福至

    古代大戶人家,也是很講究的,至於鄉野村婦,人家夏天可以到河裡洗澡的,冬天也就過年能洗洗,至於體味,咱也沒聞過呀!

    傳說王安石大文豪鬍子上都長蝨子,還當過宋朝宰相呢!想想普通人家的衛生習慣吧!好癢癢啊哈哈!

  • 3 # 牛眼看歷史

    古代將洗澡稱之為“沐浴”,女性對於泡澡的需求比今天更是有過之而不及。

    愛美之心古來有之,特別是女性同胞,現在每天臨睡前都要洗個熱水澡,再敷個補水面膜,護膚又美容。相比之下,古代女性既沒有寬大的浴缸,也沒有舒適的恆溫花灑,想洗澡似乎很難。但辦法總比困難多,古代女性在這方面甚至更會享受。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人”之一,唐朝楊貴妃就特別愛洗澡,據說她身上有嚴重的狐臭,尤其到了夏天身邊的人都難以避免,為了掩蓋身體上的缺陷,楊貴妃每天都要洗澡兩三次之多。

    眾所周知,唐玄宗對楊貴妃十分寵愛,在驪山她修建了湯泉宮,裡面有華清池專供她洗澡,整個華清池呈海棠花形狀,長3.6米,寬2.9米,四周由墨玉砌成,十分豪華。

    此外,池內還有山上引來的溫泉,溫度常年達到43度左右,且泉水裡富含礦物質,對治療風溼病、關節炎都有良好效果。楊貴妃每次洗澡都有兩三個宮女服侍,並在溫泉裡撒上大量芳香的玫瑰花瓣,相當愜意。

    白居易在《長恨歌》就描寫了楊貴妃沐浴的情景:“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除了楊貴妃這樣的皇室貴族,其他普通人就沒有這麼講究了。尤其在男尊女卑的封禁社會,一直沒有針對女性的公共澡堂,平常人家婦女受條件所限,只能在自己的家中洗澡。

    古代平常女性洗澡時,會在屋內擺上一個提前燒好水的小盆,用沾水的毛巾擦洗身體。至於影視劇中常見的浴桶和澡盆,都是給豪門婦女或大家閨秀用的,尋常人根本買不起。因此,古代女性很多人一輩子很難舒服得泡個全身熱水澡,身上不久就會生出蝨子來。

    古代女性洗澡次數,除了受經濟條件限制,地域生活習慣也是主要因素。

    中國西北和蒙古高原常年乾旱少雨,嚴重缺水。特別是在古代,由於生產水平低下,打不了深水井,日常飲用水都捉襟見肘,更別說洗澡了。

    這裡的古代女性有時只能一年洗一次澡,特別是在極端缺水的地方,據說那裡的人一生只洗三次澡,出生一次,結婚一次,死後下葬時一次。

    北方的蒙古族對水就特別珍視,將水看作是純潔神靈。比如,我們清朝的孝莊皇太后就出身於內蒙古科爾沁草原,她雖然貴為一國皇太后卻依然很少洗澡,她的貼身宮女蘇麻喇姑甚至終年不洗澡,這都是她們的民族生活習慣形成的。

    我們洗澡除了要有水,除垢的沐浴劑同樣必不可少。但在古代並沒有香皂、沐浴露、洗髮水,大約在漢代時才出現了一種叫“澡豆”的沐浴劑。

    據孫思邈《千金要方》記載,澡豆是用豬胰腺曬乾研磨成糊狀,與豆粉、香料等均勻混合,製成豆子狀,經自然乾燥而成的洗滌劑,專供洗浴時去汙之用。

    由於豬胰腺這一原料不能大量提取,所以澡豆沒有在社會上廣泛普及,只是在少數貴族階層中流行。明清時期,人們又改進澡豆的製作工藝,在豬胰腺研磨過程中加入砂糖,以天然純鹼取代豆粉,並加入動物脂肪,混合均勻後,壓制成球狀或塊狀,百姓多用它洗滌去汙,稱作“胰子”。

    因此,洗澡在古代並不容易,甚至在碰上婚配、升遷等人生大事,才能焚香沐浴以示尊敬。而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會,女性想每天洗個熱水澡就是奢望。

    總之,古代女性多久能洗一次澡,主要是由她們的身份地位、經濟條件、生活環境等多種因素所決定的,相比之下,現在的女同胞就幸福太多了。

  • 4 # 基礎教育

    估計冬季半年都不會洗澡,但體味不會大

    體味大小與個人衛生有關,也與飲食結構有關

    古人冬季沒條件冼澡

    說來慚愧,我在10歲前,一個冬季都不冼澡。

    從10歲開始,我父親每年冬季臨過年時,就帶著我去縣城唯一的一家洗澡堂去洗澡。

    澡堂子設在美術樓西的縣賓館內。臨到年關時,澡堂子人頭攢動,連放衣服的地方都沒有。剛到上午10點,大池子就渾濁不堪,怪不得古人謂洗澡水為"湯",誠不欺也。

    直到1982年,我村(鎮駐地)開了一家洗澡堂,才半月洗一回澡。

    冬季寒冷,特別是北方酷寒。古代又沒有取暖裝置,所以古代人包括女性,冬季不會洗澡。

    當然,古代女性體味不會太大。因為——

    體味大小還與飲料結構有關北方人比南方人體味大

    古代沒有大棚,北方冬季吃不到新鮮的蔬菜。習慣用鹽把菜醃起來冬季吃,久而久之,北方人就養成了偏鹹的口味。汗液濃,體味重。

    白種人比黃種人體味大

    白種人最初居住在中高緯度地區,氣溫特別低,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來維持基礎代謝水平。

    因為肉類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吃肉就成為了他們補充能量的主要方式,而蛋白質分解之後容易產生特殊味道。

    但在古代,生產力水平極低,農耕區糧食都不夠吃,哪裡能飼養牲畜?所以大部分女性沒有肉可吃,即便冬季不洗澡,體味也不會太重。

    當然,牧區女性除外。

  • 5 # 人間值一笑

    古代人很少洗澡,女性洗澡就更少了,一般2~3個月洗一次澡就可以了,如果是乾旱地區,可能一輩子只洗3次澡。

    古代洗浴分很多種,有沐、浴、洗、澡,沐就是洗頭髮,浴就是全身洗澡,洗就是洗腳,澡就是洗手。

    《說文解字》記載:沐,擢髮也;浴,灑身也;洗,灑足也;澡,灑手也。

    自古以來,人們就有洗澡的習俗。

    傳說,黃帝的母親,趁著夏天去河裡洗澡,天空一聲驚雷,黃帝的母親抬頭看見天空中紅色的雲翻滾著,遮住了天空,天也一下子黑了,更令人驚訝的是,明明是大夏天,卻突然間飄起了鵝毛大雪。

    黃帝的母親沉醉在這片異鄉中,一條龍突然從河裡騰空飛起,驚醒了黃帝母親,她再抬頭,見到這天仍然是晴空萬里,似乎一切都是眼花了,不過她回去後就發現,自己身體變得潔白,散發著異香,身體也輕快了血多。

    沒多久,她便發現自己懷孕了,2年後生下了黃帝。

    這當然是傳說了,不過這也證明了,在三皇五帝時期,人們就會洗澡了。

    其實在甲骨文裡,就有洗、沐的字眼,也證明那個時期人們會洗澡。

    其實想想也是,古人們每日勞作,滿身大汗,如果有水,自然就會去洗浴了。

    不過古人洗浴頻率,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頻繁,尤其是古代女子。

    最早關於洗澡的記載,都是在《禮記》中,如:三日具沐,五日具浴。也就是3天洗一次頭,5天洗一次澡。

    也是在《禮記》中,開始宣傳男女分開洗澡:外內不共井,不共福浴。

    生了孩子也要洗澡,《禮記》記載:世子生,則君沐浴,朝服,則夫人亦如之。

    可見古人對於洗澡也是很講究的,甚至對於洗澡的禮儀都有了詳細的規定。

    到了漢代,還有了洗澡假,《海錄碎事.臣職官僚》記載:“漢律,五日一賜休沐,得以歸休沐出謁。”

    意思是官員每五天,就會有一天假期,專門給官員去洗澡的,也就是休沐假期的由來。

    不過,這些針對的還是男性,因為古代女子洗澡太不方便了。

    遠古時期,大家都是去河裡、江裡、湖裡去洗澡的,針對於女性來說太不友好了。

    電視裡那種燒一大桶水,然後進去泡澡的當然也有,但都是有錢人才幹得出來的。

    古代主要燒柴,如果用那種大桶泡澡,一次就需要燒很多的柴,而柴火是硬流通貨幣,官員薪資還發柴火,洗一次澡就相當於燒掉了很多錢,一般人消費不起。

    並且,古代沒有自來水,一般都是去河裡打水的,洗一次澡用一桶水,那得拿桶去打很多次,也不是一般人能消費得起的。

    所以,一般都是官員和富貴人家才會這樣洗澡,普通人家就是去河裡、湖裡洗一洗。

    歷史上洗澡勤快的女人,趙飛燕算一個,基本1天1洗。

    趙飛燕特別喜愛洗澡,並且每次都放很多的香料,這樣可以令自身附著很多香味,可以討漢成帝喜歡。

    一天,漢成帝來找趙飛燕,趙飛燕正在泡澡,滿屋子的香氣,漢成帝先是猛誇了一頓,卻突然轉折來了一句:“後雖有異香,不若婕妤體自香也。”

    趙飛燕一下子就崩潰了,自己這麼天天折騰,結果漢成帝就來了句:“皇后身上雖然香,但是沒有妹妹的體香好聞。”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天賦異稟吧,自帶體香這種傳說中的技能,殺傷力可太大了。

    楊貴妃也愛洗澡,為此還修了專門的洗浴池,不過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池子也未免太小了,不過這也可以看出,古代燒水洗澡有多難。

    洗澡,對於家境富裕的女子來說,固然是不成問題的,但其實比起現在的條件,即便是皇后也不如現代人。

    對於民間女子來說,洗澡就是一種奢望,某些乾旱的地區,傳說出生洗一次澡,結婚洗一次澡,死去洗一次澡,一輩子就這麼過了。

    對於生在水邊的人來說,洗澡就要多多了,不過也只是對於男子來說,女性還是比較少的。

    一來,去河裡洗澡,是屬於公共區域的,雖然每個朝代女性對於貞潔看得都不一樣,但對於男女之防,自春秋時期就一直看得很重了。

    《孟子》記載,淳于髡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孟子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淳于髡問孟子:嫂嫂溺水了,作為小叔子的我,到底要不要伸手去救她呢?不救她會死,救了和她的手就會接觸,嫂嫂以後怎麼做人?

    孟子回:嫂嫂掉水裡了,小叔子不去救,那就是禽獸不如。雖然男女授受不親,但嫂嫂掉水裡了,小叔子伸手去救是權宜之計,沒有問題。

    連嫂子掉水裡了,小叔子要不要伸手去救都是問題,如果一個女人光著身子在河裡被人看光了,估計只能一頭扎進水裡不起來了。

    除此之外,洗澡容易生病也是一個問題,現代人都是根據天氣來洗冷水澡或者熱水澡,但對於女性來說,無論春夏秋天,都是洗熱水澡的居多,只是水溫會調低一點。

    這是因為女性抵抗能力差一些,洗冷水澡容易生病,而古人生病很容易要人命。

    再加上古人吃飽肚子都是問題,女子身體素質相對現代更差,夏天去河裡洗澡,一不小心就生病了,即便是在家裡洗澡,也沒有浴霸什麼的,也很容易著涼。

    既然如此,倒不如少洗點澡,甚至不洗澡。

    至於體味大,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古代講究門當戶對,一般身份地位差不多的才會結婚,而身份地位差不多的家庭,洗澡頻率也不會差太多,於是每個人的體味,都是自己熟悉的。

    對於自己熟悉的體味,一般人並不能明顯感覺出來,這是因為人類對自己熟悉的氣味具有適應性。

    所以,體味大不大,也就無所謂了,反正大家都差不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電影剛上映很爛,過了些年口碑突然就爆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