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頭哥的哥
-
2 # 非法瑪瑙
體制內一萬,體制外一萬八,聽著都挺多,應該是精英層次的水平。對於這兩者,很多網友會選擇前者在他們得眼裡,體制內壓力小 福利好 活幹好。其實不然,按照工資來說,體制內能拿到一萬元工資水平的,最少也得局級以上領導,也就是一個省會城市區長區委書記的水平。對於一個掌管幾十萬人的管理者來說,這個工資水平和其承擔的責任來比,價效比不太高吧?而對於一個月拿一萬八的體質外的人來說,一箇中等規模企業的中層應該很輕鬆的拿到這麼多工資吧?
現在暫且不說工資,就說你進入單位的難度,不考慮靠關係進入的,進入體制內的難還是體制外的難?答案一目瞭然。首先,能進入體制內的,一般都是同等層次內中上等人才,按照市場經濟,這些人應該享受更多的福利和待遇,而現實情況,隨著養老的接軌和福利分房政策取消(以前最大的福利),現在年輕人擇業觀已慢慢改變,鐵飯碗已不是唯一首選,大家更願意進世界五百強,央企 國企 跨國企業了。
所以,要慢慢轉變對體制內的看法,隨著制度的完善和社會發展 體制內壓力越來越大 事情越來越多 競爭越來越激烈 就價效比來說,還是一萬八的高,我覺得!
-
3 # 打死不要二胎
建議體制內。以個人經驗,除直接薪資外,體制內各項福利均好於體制外(華為除外哈),比如公積金,社保等等,差不多要高出15個點,你自己估一下,大概是多18000*15%*12=32400。但是體制外的單位一般獎金較高,你可以具體問一下體制外的一年獎金是多少,然後對比下再選擇。
-
4 # 職場視覺
體制內月入一萬、體制外月入1.8萬如何選擇?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也是大部分職場同事都會關注的問題。要在這個問題上做出正確選擇,建議至少考慮三個方面的問題:薪酬、發展空間及生活環境。
一、薪酬收入。
短期來看,體制一萬,體制外1.8萬,這只是表面收入的比較。一般來說,我們的收入需要計算稅收和五險一金,其中稅收、養老保險、住房公積金是佔比最大的三塊。
首先是養老保險。目前養老保險繳納政策:單位20%(全部劃入統籌基金),個人8%(全部劃入個人帳戶)。體制內1萬,養老自己繳納800,單位繳納2000;體制外1.8萬,養老自己繳納1440,單位繳納3600。
其次是住房公積金。目前住房公積金繳納政策(最高為例計算):體制內單位及個人分別為12%,體制外單位及個人分別為8%.體制內1萬,公積金自己繳納1200,單位繳納1200;體制外1.8萬,公積金自己繳納1440,單位繳納1440。
最後是稅收。我們所繳納個稅的應繳納所得額=每月收入-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5000元。體制內稅收=(10000-800-1200-5000=3000)*3%=90元。體制外稅收=(18000-1440-1440-5000=10120)*10%=1012元。注意:這裡的計算忽略了其他保險金額、撫養子女、養老等其他小數金額。
綜上所述,體制內實際月到手7910元,加上公司上繳的公積金共計收入(隱形共計收入):7910+2400=10310元;體制外實際月到手14108元,加上公司上繳的公積金共計收入(隱形共計收入):14108+2880=16988元。
二、發展空間。
這就需要考慮自身的年齡問題。一般來說體制內35歲是一個坎,如果年齡大於35歲才進入體制內,那麼發展空間會非常受限,但是在體制外,35歲-45歲是職業生涯的黃金年齡期,在體制外更能實現自身價值。
三、生活環境。
生活環境包括工作環境及家庭需要環境。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一般來說,體制內工作地點穩定,有良好的體系保障,工作難度不會太大,有平臺和機會透過工作在當地發展自己的人脈關係,可以為家庭和生活提供較好的幫助,但是收入提升會非常緩慢。體制外更需要發揮自身的能力,需要自己不斷保持競爭力,壓力會響應增加,帶來的好處是收入也會隨之增長。
總之,選擇體制內還是體制外,不應該只是考慮當前的收入,更應該從自身能力、發展空間、工作生活環境、家庭等多方面考慮。
回覆列表
肯定體制內啊!
1.醫療報銷比例90%以上,一直有這麼一個說法:公務員群體是最不怕得癌症的,因為看病不花錢。
2.公積金扣不了幾塊自己的錢,但能給交很多,工資差額直接從公務員各種補貼中就賺回來了
3.只要你不犯事兒,沒有任何人能辭退你,也沒有任何人能隨便扣你的工資,包括你的領導,因為這些全是歸組織部管!
4.朝九晚五,有的下班更早,但不排除有些部門加班,但是,請記住,即使你不爽了不想加班你領導也沒有辦法辭退你,頂多只能給你穿個小鞋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