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淡飯粗茶別樣香

    買吧,當然要買啊,買個放心嘛~!

    買醫療保險的意義…

    一個是,以備自己不時之需,即使自個用不到,也是給他人幫忙,同時給自己一個安心,總之“眾人拾柴火焰高”嘛,大家集中力量辦大事,才是新農合的作用和實際意義~

    而我們凡是參與的每一個人,都是一種“契約”精神的達成者,同意大家齊心協力、抱團取暖,說不好哪一天,就是給自己幫上忙呢…?

    這個好比“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作用,實際上是一個道理,兵馬備在那裡,平時看似沒有用,甚至還有一些“浪費”的感覺,但他卻是一種無形的威懾,使得潛在的敵對威脅,不敢貿然的開啟戰端,有這個常備手段,危險才能遠離,很多麻煩才能遠離…即使有一天,真的發生了“戰爭”,軍隊也是保障國民不受外敵侵略和踐踏的有力手段…

    其實,我們買新農合醫療保險,也就是這樣,儘管這兩年是都在漲價,但我們幾年來都堅持了,就一年沒參與,萬一遇上生病呢?雖然我們都不希望如此,可萬一呢,因為這個東西,誰又能判的準呢?真那樣的話,就會相當的被動,這個跟車輛的商業險是一樣的,自己開車不出險,那一直都沒有事情,真的意外事件與其他車發生碰撞了,萬一對方還是價值百萬的豪車,剛好還是自己的責任…那“你”才會真的知道商業險的好處,可事情呢,往往也就是真巧的…“好巧不巧,它就容易趕趟”,我們該怎麼辦,認真買一下保險就齊了,其實,就是買一個放心嘛…

    買新農合醫療險的經濟價值~

    儘管今年在去年250元的基礎上,他又漲價啦,可我堅定的認為,個人還是要買,咱們來算一個經濟賬,即便每年都是320元,十年也才3200元,真有一次用上,那便是堪上大用的…真到了花費不菲的時候,才知道它的“大作用”,這中間我們所不知道的是,醫療福利的花費,國家每年都要拿出許多個補貼呢,就是為了防止大家萬一“生大病”時,一個解決的辦法,所以,我們真不應該用到的時候再去後悔…!

    當然了,我們希望永遠都用不上才好呢,真用不上,就當我們給其他需要的之人幫忙啦!那也是我們出的一份善意之力…

    總之,無論是從現實心裡需要來說,還是從經濟價值來論,只要它漲價的不離譜,我們就應該堅持去買,這是我們每個公民,最基本的疾病保障…也是我們的一大福利…!!

    我有動力繼續

  • 2 # 農村社會雜談

    最初每年10元的新農合,漲到320元!有人說不想交了,別大意!

    01、漲到320元/年的新農合,還有必要交嗎?

    新農合從2003年開始實行至今,已經陪伴廣大農村居民18年。

    最初的時候,每人10元/年;2012年,每人60元;2018年,每人220元;2020年,每年280元;2021年,每人320元……

    對於很多農村居民來說,每人320元/年。如果一家五口人,一年就要1600,這確實是一筆不少開支。新農合漲到320元/年,真是讓人“又愛又恨”!

    那麼,漲到320元/年的新農合,還有必要交嗎?

    答案是非常有必要!

    首先,我們要知道,受市場大環境的影響,物價、房價都在上漲,2021年的100塊和2003年的100塊的購買力已經完全不一樣。所以,藥品價格、醫療費用上漲,可以說必然事件。尤其是在醫療水平不斷改善,醫療技術越來越先進的情況下,醫療成本也將越來越高。

    所以,新農合漲價合情合理。否則,如果新農合無法漲價,維持不下去,那麼對廣大農村居民來說,也是一種損失。

    其次,雖然個人收費標準上調了40元/人,但是國家給的補貼也增加了30元/人,相當於國家補貼的金額也漲到了580元/人。相比之下,國家補貼的遠比個人承擔的多,這就是惠民的極大體現。

    除此之外,新農合還有許多優勢,比如可以帶病投保,無需做健康告知,無論是健康還是帶病人群,都可以參保。

    總的來說,新農合是國家給的福利,所以建議堅持繳納。

    02、新農合有哪些利好變化?

    收費標準上調的同時,報銷比例也跟著提高,保障範圍跟著擴大,整體保障力度不斷提升。那麼,有哪些新變化呢?一起來看看幾項大家比較關注的保障~

    ①門診也可以報銷了

    以前看門診是不報的,為了減輕農村居民的醫療費壓力,2022年新農合可以報銷門診產生的醫療費了。據悉,報銷比例約為35%。

    ②住院報銷比例上調了

    以前的住院報銷比例在60%左右,2022年新農合上調到70%左右,和城鎮職工醫保報銷比例相當,保障力度升級。

    以前大病報銷比例在50%左右,2022年新農合大病報銷比例提高到60%-70%左右,更有助於緩解大病造成的醫療費壓力。

    (ps:具體以當地政策為準)

    03、怎樣使用新農合可以報銷更多?

    雖然新農合各地報銷比例、起付線可能有一定的差異,但是有一條不變的規則就是:醫院等級越高,起付線也越高,報銷比例越低。

    所以,為了更好地減輕需要自己承擔的醫療費,可以這樣做:

    ①小病小痛優先選擇在鄉鎮醫院解決;

    ②就診的時候,可以跟醫生說自己只有新農合,讓醫生在開藥的時候,儘量開醫保目錄內的藥品。

    為了轉移大病、重病帶來的經濟損失風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配置百萬醫療險+重疾險。百萬醫療險,30歲的人群,一年兩三百塊就能買到百萬保障,不限疾病、不限用藥、不限醫保目錄內外;重疾險,確診了合同約定大病,可以一次性賠保額,買50萬拿50萬,拿到的錢可以自由支配,怎麼花都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70萬閒錢如何理財能得到相對較高的收益,股市不入,要穩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