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云歷史

    這是當時出於保密的需要!

    首批出國的志願軍是13兵團,下轄各軍(38軍,39軍,40軍,42軍)於1950年10月19日跨過鴨綠江,入朝參戰。另有50軍於10月26日過江,66軍於10月25日過江。這是志願軍最早過江的六個軍,於10月25日打了雲山之戰。這幾個軍負責打了一次戰役,遏制了聯合國軍的攻勢,穩定了西邊的戰局。

    然而戰局變化很快,美韓軍兵分兩路。13兵團打的是西路,東路的聯合國軍以美軍第10軍為主,也已經快打到中朝邊境了。

    在這種情況下,志願軍發起了二次戰役,13兵團在西面打,38軍奔襲三所裡,阻擊松骨峰,斬獲巨大,一戰成名;另一個方向,宋時輪率9兵團提前入朝,在東路打,是為冰天雪地大戰長津湖。

    志願軍從籌備成立,到1950年10月出國作戰,都是秘密進行的。在出國作戰的早期,因為沒有公開宣戰,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外交糾紛,首批出國作戰的志願軍都把原來發的解放軍的帽徽,領章這些全部收集上交,存放在後方留守處。

    而此時的志願軍軍官們,穿著的軍服是和北韓人民軍一樣。具體樣式是直筒帽,立領黃呢子軍服,黃呢馬褲,黑色長筒皮靴。將官們穿將官服,團營級穿校官服。

    所以,38軍的幾位領導人,梁興初,江擁輝,劉西元才留下了穿著北韓人民軍軍服的照片,這是歷史事實。

    左起梁興初,江擁輝,劉西元

    而此時廣大的志願軍戰士們,穿著的服裝就是我們的50式軍服,只是去除了帽徽,胸章這些。這是因為,志願軍初期入朝的6個軍,38軍44521人,39軍52946人,40軍48357人,42軍53219人,50軍36688人,66軍41246人,合計276977人!

    而隨後入朝的9兵團,雖然是3個軍,但是每個軍下轄4個師。這是因為,當初四野的軍番號少,每個軍的人數多,而三野的軍番號多,每個軍的人數少。所以三野9兵團入朝的時候,雖然是3個軍,但是30軍軍部調到海軍系統,30軍原來下轄的2個步兵師88師,89師,32軍原來下轄的94師也交給了9兵團,9兵團給20軍,26軍,27軍每個軍在原來3個師的基礎上又加了一個師,所以打長津湖的時候,9兵團的3個軍是4師編制。

    所以,9兵團入朝的實力是3個軍,12個師。其實按照標準的1個軍3個師編制,也應該是4個軍了。而9兵團總人數,在15萬左右。

    這樣,在1950年10月到11月間,跨過鴨綠江的志願軍作戰部隊,共有兩個兵團,9個軍,合計43萬人。而炮兵,鐵道兵,防空兵等這些特種兵還不包括在這個數字裡面。比如志願軍炮1師的3個團,就是1950年10月23日過的江。

    而北韓戰爭開戰的時期,北韓人民軍的實力,一共才15萬人左右。

    列舉這麼多數字,就是說明一點,志願軍士兵過江的人數,大大多於北韓人民軍士兵的人數。所以,如果遵循早期的嚴格保密原則,給志願軍計程車兵們也都換上一身北韓人民軍的軍裝,是不可能的。因為北韓根本就拿不出這麼多軍裝來。

    所以,最早過江的這批志願軍戰士們,穿的還是國內的50式軍裝,只是需要把帽徽和胸章這些具有明顯解放軍標記的物品摘下來上交,留在國內。

    電影裡表現的,就是這一情節。應該說,具體在這一方面,劇組的考證還是很細心的。

    9兵團緊急入朝,冬裝還是華東地區的棉衣,在長津湖的嚴寒中,全兵團凍傷減員將近3萬人,甚至有3個連隊呈戰鬥隊形全部凍死於嚴寒天氣,是為著名的冰雕連!寫到這裡,淚目,致敬英雄!

    所以,在1951年的時候,根據北韓戰場的特殊需求,國內有組織力量生產了志願軍的新軍裝,前胸有護胸加以禦寒,棉褲是大棉褲形式,不需要打綁腿,每套棉衣用新棉花4斤半!後來我們看到的志願軍冬服形象,和1950年的時候就有了很大的變化。

    從1950年抗美援朝開始,到1953年簽署停戰協議,這個階段中,志願軍都沒有佩戴過胸章。只有到了停戰協議簽訂之後,在北韓的志願軍才開始在軍服上加上了“華人民志願軍”字樣的胸章。

    志願軍胸章

    隨著軍隊建設正規化的需要,解放軍於1955年實行了軍銜制。而駐紮在北韓的志願軍們,具體授銜時間比國內晚1年。從1956年10月25日的時候,也就是抗美援朝戰爭6週年的日子,志願軍將士們開始穿著新軍裝,佩戴軍銜,帽徽,肩章,領章。

    志願軍軍服和國內的解放軍的55式軍服大體相同,唯一的區別是,志願軍的帽徽和肩章等沒有“八一”字樣。

    志願軍帽徽

    55式軍帽解放軍帽徽

    55式解放軍肩章扣,有“八一”字樣。

    55式志願軍肩章扣,沒有“八一”字樣,中間是凸起的五角星。

    好了,就寫到這裡吧。

  • 2 # 攝影師五指山

    這就是“志願軍”的原因。

    “志願軍”最早的名字是“支援軍”,後來改名“志願軍”,意思是:是華人民志願組織的自發軍事援助行為。

    看起來是“文字遊戲”,但哪個又不是呢?

    以下是聯合國軍的由來:

    1950年6月24日(美國東部時間),當北韓戰爭爆發的訊息傳到美國,艾奇遜立即指示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奧斯汀要求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北韓局勢。美國又根據軍事幹涉的需要,提出“建議聯合國成員國向大韓民國提供為制止武裝進攻並恢復這一地區的國際和平與安全所必需的援助。

    瞧,都要有個“非單一國家軍事幹預”的名義。

    這是因為,當時的北韓民主共和國及大韓民國都是獨立自主的主權國家,任何一個國家以國家的名義派遣軍隊,都是對他國主權的干涉,是“東西”二個陣營的動盪。

    一邊是美國為首“聯合國軍”,一邊是以中國為首的“志願軍”(戰爭中後期,蘇聯也以志願軍的名義參與部分戰場)就正當名順了。

    所以,參戰的援朝部隊,入朝前都必須換裝,一切“解放軍”標識都要去掉。

    於是,就有了梅生上交“解放軍徽章”一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三國演義”關羽死後我就不想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