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國迷1983
-
2 # 喜喜羊羊喜喜喜人
這都是學歷低不求宏偉理想的人通常反應,因為三國演義去到關羽死後,才是真正的三國演義上演,三國的人才靠時運能力生存到這個位置,再靠風口吹起的能力已經不可能了,所有的風口都已經退潮了,民眾已經對大東漢王朝失望厭倦了,能給一口飯吃飽的人,人們就會死心塌地跟隨這個人走下去,這時候的中原大地是真正的叢林法則了,所有關羽的死是催化三國頂立的主要時段了,後期才是人才鬥爭的真本事真面目。
-
3 # 大愛無恨劉成
因為你可能很年輕吧,我年輕的時候也是這樣,看到了夷陵之戰後,就不大願意看了。尤其是諸葛亮去世後,《三國演義》剩下的那部分簡直就是記流水賬了。
為什麼,後《三國演義》的閱讀體驗越來越差呢?關鍵就是故事情節。劉備、五虎上將、曹操、呂布等主角活著的時候,故事情節生動活潑,趣味橫生;人物形象設計的栩栩如生;各位大將們的武功修為高低層次分明;戰鬥畫面驚心動魄;戰爭結果出乎意料……這些都是吸引年輕讀者的主要內容。
最吸引青少年的基本就是大將之間的單挑。十歲左右的時候,我們看《三國演義》,看完了就和小朋友們在一起探討爭論哪個大將的武藝高。
《三國演義》兩連環畫共48冊,第十三冊《白馬坡》給我留下的印象深刻。關羽斬顏良誅文丑,給我幼小的心靈留下了強烈的震撼。對關羽的崇拜之心,油然而生,至今不可磨滅。
顏良、文丑已經勇冠三軍,夠厲害的吧?尤其是顏良二十合就打敗了徐晃。而袁紹卻發出驚人的感慨:
“如果得到關羽,勝抵顏良、文丑十倍。”袁紹可能是言不由衷,只不過為了促使劉備招來關羽。但是,十歲的我,當然對袁紹的話信以為真了,就更加對關羽崇拜的不行不行了的。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更加夯實了我心目中,他武功修為是繼呂布之後的天下第一的印象。再後來,看到了連環畫第二十冊《長坂坡》,趙雲一戰斬殺曹將五十多人,對此感嘆至深,但還是沒有動搖關羽第一的深刻理解。總是覺得,趙雲斬殺的都是無名小卒;而關羽斬殺卻是無人能敵的顏良、文丑。說實在的,《白馬坡》那一冊,至今仍然是我最百看不厭的一冊。這也許就是第一印象的緣故吧。也可以說,在我的心中,關羽已經先入為主而且根深蒂固地三國第二武將,呂布之後的第一武將。
課餘時間,小朋友在一起討論最多就是《三國演義》中誰最厲害,誰和誰大戰多少合等等。並對沒有直接交手的武將們也透過參照人物進行分析評估,再做出結論。節假日,我們甚至手持木棍、木刀、自制的紅纓槍等等互相打鬥,模仿關羽、張飛、趙雲等人。有時候,也探討《隋唐演義》中的秦瓊、羅成、程咬金等和《說岳全傳》中的岳飛、牛皋、楊再興等等。
總而言之,閱讀英雄、模仿英雄、學習英雄、崇拜英雄是我們童年的真實寫照。
我最喜歡的還是《三國演義》中的英雄。而《三國演義》中的英雄,我最佩服的還是關羽。因為關羽的忠義天下無雙;關羽的武功出神入化;關羽的人格惜弱憐貧;關羽的生活簡單樸素;關羽的眼中蔑視權貴;關羽的將士同甘共苦;關羽的坐騎生死相隨;關羽的晚上在秉燭夜讀……
整部《三國演義》中最令人扣人心絃的幾處高潮:溫酒斬華雄,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白馬坡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長坂坡,火燒赤壁,華容道,戰長沙,許褚裸衣鬥馬超,馬超和張飛大戰葭萌關,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空城計,火燒上方谷,姜鄧鬥智共十四處。關羽參與在內有八處;而關羽作為領銜主演的就有七處。也就是說,《三國演義》中一半的情節高潮是關羽創造的。
所以沒有了關羽,《三國演義》就黯然失色。關羽做到了,許許多多的人做不到的事情。他不僅僅是建立功業,更重要的是,為人處世方面:他當理不避其難,行事問心無愧,做人正義凜然……
請問,誰能夠面對令人寒顫的高手,主動請纓視死如歸?誰能夠為了保護兩位義嫂,而犧牲名節投降敵方?誰能夠立正站立,一夜不眠為嫂子站崗放哨?誰能夠不顧旁人的恥笑,把新領導賞給的新衣服穿上,還把老領導給的舊衣服套在外邊?誰又能夠甘願背上營私舞弊的罪名,我行我素放走令大哥感到棘手的敵酋?誰又能夠主動拋棄榮華富貴和似錦前程,去投奔遠在千里之外顛沛流離、窮途末路的大哥?
誰如果能做到這些中的一件,我就可以對他五體投地了。
關羽之後的三國,基本就是權力和謀略的較量,更多的是爾虞我詐和相互拆臺。“忠”字在諸葛亮、趙雲、姜維等人身上也有體現。但是,“義”字似乎不再提及。
年輕的時候,喜歡看關羽、張飛等的忠肝義膽;中老年後喜歡看諸葛亮和司馬懿等的謀略博弈。這就是我對《三國演義》的閱讀體驗。
回覆列表
我也是這樣,關羽死後,後邊就沒啥意思了我覺得有兩個原因。
一,關羽死的時候,三國裡面,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差不多都死了,或者不出場了。比如孫堅,董卓,呂布,典韋,周瑜,魯肅等。關於死後,兩三年的時間內,曹操,張飛,劉備,呂蒙等也死了。我們看小說,看啥呢,就是看人物,看故事情節。就好比,我們看電影,看電視劇,如果有明星參演,就會吸引觀眾去看,票房就會很高。沒有明星,票房相對就會很低。我們熟悉的那些三華人物,就是我們心中的明星,英雄。三國後半部分,沒有了我們熟悉的人去,也就沒意思了。
二,三國演義關羽死後,後半部分確實有點爛尾了。開始的幾十回,寫的很細膩,兩個人的對話,語言,都很傳神。
比如李肅說呂布那一段,李肅送呂布赤兔馬,呂布不知怎麼報答,李肅說:某為義氣而來,豈忘報乎?
還有孟德獻刀那一段,孟德剛到,董卓讓呂布去挑匹馬送孟德。孟德心想,天助我也。接下來,董卓睏乏,想睡一會兒,孟德想,此賊當休矣!
寫的多麼傳神!我每讀到這兒,就想起關羽在滎陽遇到胡班。胡班沒見過關羽,但聽過他的威名,就像去看看關羽長啥樣。當時關羽正在讀書,一邊讀,一邊喝酒,拿書下酒。我讀三國,讀到過癮的時候,也想喝兩口。
但是,關羽死後,特別是劉備死後,也就沒啥看頭了,那種感覺,蕩然無存。
三國就是龍頭蛇尾,開始好看,後邊差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