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魚都是生活在水中的,它們通常離開水時間一長就會死亡,但是在非洲,有一類魚,它們竟然可以像紅薯一樣“長”在地裡。於是,在非洲的一些地區會發生讓人詫異的事情:幾個非洲人拿著鋤頭,在快要乾裂的土地上“挖魚”。那麼,這種魚究竟是什麼魚呢?它為什麼能夠在土裡生存呢?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幾個有意思的問題。
非洲人土裡挖魚並非謠言,而是事實,不信你看下面非洲小哥給大家變得“魔術”:看好了,這是一塊土塊。我手裡沒有東西哈,袖子裡也啥也沒有。下面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隨著非洲小哥不斷地撥開土層,慢慢的一條魚竟然活蹦亂跳地出現在了眾人面前。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其實不是魔術,而是真的。包裹在乾涸的泥土中的魚是已經生活在地球上超過4億年的肺魚。那麼肺魚究竟是“何方神聖”?它為什麼可以離開水生存呢?下面我們慢慢說~
肺魚是“何方神聖”?
肺魚是美洲肺魚目下所有魚類的統稱,在該目下一共只有兩個科:美洲肺魚科和非洲肺魚科。其中美洲肺魚科下僅有美洲肺魚一種,而非洲肺魚科下一共有四種肺魚:東非肺魚、維多利亞肺魚、長肺魚以及原鰭魚。由於今天我們說的是非洲人挖肺魚,所以美洲肺魚我們就不單獨地介紹了,我們只需要知道它與非洲肺魚科最大的區別就是美洲肺魚只有5個鰓弓4個鰓裂,而非洲肺魚科下的肺魚均有6個鰓弓5個鰓裂就可以了。下面我們著重地來說一下非洲肺魚。
非洲肺魚一共有4種,這4種肺魚之間從形態以及分佈上都有較大的差異,從體型上看,以長肺魚的體長最長,維多利亞肺魚次之,原鰭魚和東非肺魚分別第三、第四,其中東非肺魚的體長僅有0.5米左右,而長肺魚的體長平均可達2米。
東非肺魚
不同的肺魚分佈的地區也不一樣,也就是在不同地區的非洲人“挖”的肺魚也不同,比如維多利亞肺魚主要分佈在非洲中部和東部的剛果河和尼羅河流域以及周圍的淡水湖中,東非肺魚主要分佈在東非的贊比西河和埃瓦索恩吉羅河流域中,而原鰭魚是四種肺魚中分佈最廣的,它們在非洲中部、西部以及南部地區的淡水流域和湖泊中都有分佈,因此原鰭魚又稱非洲肺魚,是非洲地區被“挖”的最多的一種肺魚。
魚類大都是以鰓呼吸,而陸地上的動物大都是用肺呼吸的,因此,魚類只有主要用作調節在水中位置的“魚鰾”,沒有肺這個器官。但是肺魚不同,在肺魚的體內有兩個原始的像肺一樣的魚鰾,科學家透過對兩棲動物的研究發現,肺魚的“肺”與原始的兩棲類動物的肺特別的相似。這讓肺魚既有了可以用鰓呼吸的能力,又有了用肺(魚鰾)呼吸的能力。
當在水中時,肺魚可以自己的透過鰓部進行氣體交換,但是當在陸地上時,它的鰓部不再具備氣體交換能力,此時的魚鰾可以像我們的肺一樣進行氣體交換,因此,理論上說,只要肺魚不死於脫水,在陸地上它可以自由生存。
因此,肺魚是一種古老的魚類,目前世界上的肺魚一共有6種,其中4種生活在非洲,一種生活在美洲,一種生活在澳洲。除了生活在澳洲的昆士蘭肺魚外,其他5種均有兩個魚鰾,這兩個魚鰾不但具有調節其在水中位置的作用,還能夠直接用於呼吸。
好好的肺魚為什麼會跑到土裡?
雖然肺魚可以用魚鰾呼吸,但是它與其他魚類一樣,不能離開水太久,不然雖然不會窒息而死,但會因為脫水而死。所以,非洲的四種肺魚都是生活在水中的。那麼,它們是如何跑到土裡的呢?
這還要從非洲的氣候說起,非洲的氣候主要有三類: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草原氣候以及熱帶雨林氣候。從肺魚的分佈看,它們所處的流域和湖泊大都受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的影響,在這兩個氣候的影響下,肺魚的原生環境一年有“乾溼”兩季的差異。在乾季(旱季),肺魚生活的流域的水位大幅度下降,大量的河床裸露出來。此時作為底棲型魚類的肺魚活動範圍急劇的減少,為了能夠更好地對抗旱季。肺魚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鑽到泥裡。
但是,隨著乾旱的加劇,泥土中的水分不斷地蒸發,這樣肺魚就“跑到了土裡”(實際上是泥,水蒸發之後成了土塊)。
在土裡生存的肺魚是如何保持溼度的?
上面我們說過,雖然肺魚離開水沒有窒息的危險,但是如果長時間離開水,體表脫水,照樣可以殺死肺魚。那麼在乾透的土塊中,肺魚是如何保持體表溼潤的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在土塊中的肺魚是什麼形態的。上圖中非洲的小孩在挖肺魚,當時,它們也不是隨便找塊地就開始挖。這塊表面上看起來已經與正常的沙土地沒什麼區別的地方,原本就是河床或者是有肺魚生活的小湖泊。然後,就是找肺魚了,挖過紅薯的小夥伴都知道,紅薯是以根系為中心開挖的,如果亂挖一通的話,會把紅薯挖斷,這樣就不值錢了。挖肺魚也是一樣的,肺魚所在的位置有一個明顯的特徵,那就是地表上有一個小小的孔,這是肺魚的呼吸孔。找到呼吸孔,向下挖,大機率會收穫肺魚一條。
其次,肺魚在旱季來臨之前通常就會潛入泥土中,在生物學上這叫做“夏眠”。當旱季逐漸的加劇,肺魚所在的位置開始變得越來越乾燥,為了保持它體表的溼潤,聰明的肺魚想了一個辦法:大量的分泌黏液包裹住全身,這層黏液一旦形成,就像是給肺魚裹了一層保鮮膜,將肺魚體表和體內的水分牢牢的鎖在了裡面。
在一些非洲紀錄片中,如果你看過非洲人挖肺魚,你就會發現,在將肺魚全身的土塊去除之後,它還是被一層膜包裹著,這其實就是肺魚分泌的黏液。當破開這層膜,一條溼滑的肺魚就會活蹦亂跳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總結
非洲人從土裡挖魚,挖的其實就是因為旱季而蟄伏在泥土裡的肺魚,只不過是隨著乾旱的加劇,包裹肺魚的泥土變成了乾涸的土塊而已。而肺魚在如此乾燥、缺水的環境下之所以能夠生存,是因為肺魚可以用魚鰾呼吸,而且它會在全身周圍分泌一層可以防止水分流失的黏液。正是有了這兩個能力,沉睡的肺魚可以在這種環境下最多生存4年之久。由此可見,肺魚能夠從4億年前生存至今,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印象中,魚都是生活在水中的,它們通常離開水時間一長就會死亡,但是在非洲,有一類魚,它們竟然可以像紅薯一樣“長”在地裡。於是,在非洲的一些地區會發生讓人詫異的事情:幾個非洲人拿著鋤頭,在快要乾裂的土地上“挖魚”。那麼,這種魚究竟是什麼魚呢?它為什麼能夠在土裡生存呢?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幾個有意思的問題。
非洲人土裡挖魚並非謠言,而是事實,不信你看下面非洲小哥給大家變得“魔術”:看好了,這是一塊土塊。我手裡沒有東西哈,袖子裡也啥也沒有。下面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隨著非洲小哥不斷地撥開土層,慢慢的一條魚竟然活蹦亂跳地出現在了眾人面前。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其實不是魔術,而是真的。包裹在乾涸的泥土中的魚是已經生活在地球上超過4億年的肺魚。那麼肺魚究竟是“何方神聖”?它為什麼可以離開水生存呢?下面我們慢慢說~
肺魚是“何方神聖”?
肺魚是美洲肺魚目下所有魚類的統稱,在該目下一共只有兩個科:美洲肺魚科和非洲肺魚科。其中美洲肺魚科下僅有美洲肺魚一種,而非洲肺魚科下一共有四種肺魚:東非肺魚、維多利亞肺魚、長肺魚以及原鰭魚。由於今天我們說的是非洲人挖肺魚,所以美洲肺魚我們就不單獨地介紹了,我們只需要知道它與非洲肺魚科最大的區別就是美洲肺魚只有5個鰓弓4個鰓裂,而非洲肺魚科下的肺魚均有6個鰓弓5個鰓裂就可以了。下面我們著重地來說一下非洲肺魚。
非洲肺魚一共有4種,這4種肺魚之間從形態以及分佈上都有較大的差異,從體型上看,以長肺魚的體長最長,維多利亞肺魚次之,原鰭魚和東非肺魚分別第三、第四,其中東非肺魚的體長僅有0.5米左右,而長肺魚的體長平均可達2米。
東非肺魚
不同的肺魚分佈的地區也不一樣,也就是在不同地區的非洲人“挖”的肺魚也不同,比如維多利亞肺魚主要分佈在非洲中部和東部的剛果河和尼羅河流域以及周圍的淡水湖中,東非肺魚主要分佈在東非的贊比西河和埃瓦索恩吉羅河流域中,而原鰭魚是四種肺魚中分佈最廣的,它們在非洲中部、西部以及南部地區的淡水流域和湖泊中都有分佈,因此原鰭魚又稱非洲肺魚,是非洲地區被“挖”的最多的一種肺魚。
魚類大都是以鰓呼吸,而陸地上的動物大都是用肺呼吸的,因此,魚類只有主要用作調節在水中位置的“魚鰾”,沒有肺這個器官。但是肺魚不同,在肺魚的體內有兩個原始的像肺一樣的魚鰾,科學家透過對兩棲動物的研究發現,肺魚的“肺”與原始的兩棲類動物的肺特別的相似。這讓肺魚既有了可以用鰓呼吸的能力,又有了用肺(魚鰾)呼吸的能力。
當在水中時,肺魚可以自己的透過鰓部進行氣體交換,但是當在陸地上時,它的鰓部不再具備氣體交換能力,此時的魚鰾可以像我們的肺一樣進行氣體交換,因此,理論上說,只要肺魚不死於脫水,在陸地上它可以自由生存。
因此,肺魚是一種古老的魚類,目前世界上的肺魚一共有6種,其中4種生活在非洲,一種生活在美洲,一種生活在澳洲。除了生活在澳洲的昆士蘭肺魚外,其他5種均有兩個魚鰾,這兩個魚鰾不但具有調節其在水中位置的作用,還能夠直接用於呼吸。
好好的肺魚為什麼會跑到土裡?
雖然肺魚可以用魚鰾呼吸,但是它與其他魚類一樣,不能離開水太久,不然雖然不會窒息而死,但會因為脫水而死。所以,非洲的四種肺魚都是生活在水中的。那麼,它們是如何跑到土裡的呢?
這還要從非洲的氣候說起,非洲的氣候主要有三類: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草原氣候以及熱帶雨林氣候。從肺魚的分佈看,它們所處的流域和湖泊大都受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的影響,在這兩個氣候的影響下,肺魚的原生環境一年有“乾溼”兩季的差異。在乾季(旱季),肺魚生活的流域的水位大幅度下降,大量的河床裸露出來。此時作為底棲型魚類的肺魚活動範圍急劇的減少,為了能夠更好地對抗旱季。肺魚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鑽到泥裡。
但是,隨著乾旱的加劇,泥土中的水分不斷地蒸發,這樣肺魚就“跑到了土裡”(實際上是泥,水蒸發之後成了土塊)。
在土裡生存的肺魚是如何保持溼度的?
上面我們說過,雖然肺魚離開水沒有窒息的危險,但是如果長時間離開水,體表脫水,照樣可以殺死肺魚。那麼在乾透的土塊中,肺魚是如何保持體表溼潤的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在土塊中的肺魚是什麼形態的。上圖中非洲的小孩在挖肺魚,當時,它們也不是隨便找塊地就開始挖。這塊表面上看起來已經與正常的沙土地沒什麼區別的地方,原本就是河床或者是有肺魚生活的小湖泊。然後,就是找肺魚了,挖過紅薯的小夥伴都知道,紅薯是以根系為中心開挖的,如果亂挖一通的話,會把紅薯挖斷,這樣就不值錢了。挖肺魚也是一樣的,肺魚所在的位置有一個明顯的特徵,那就是地表上有一個小小的孔,這是肺魚的呼吸孔。找到呼吸孔,向下挖,大機率會收穫肺魚一條。
其次,肺魚在旱季來臨之前通常就會潛入泥土中,在生物學上這叫做“夏眠”。當旱季逐漸的加劇,肺魚所在的位置開始變得越來越乾燥,為了保持它體表的溼潤,聰明的肺魚想了一個辦法:大量的分泌黏液包裹住全身,這層黏液一旦形成,就像是給肺魚裹了一層保鮮膜,將肺魚體表和體內的水分牢牢的鎖在了裡面。
在一些非洲紀錄片中,如果你看過非洲人挖肺魚,你就會發現,在將肺魚全身的土塊去除之後,它還是被一層膜包裹著,這其實就是肺魚分泌的黏液。當破開這層膜,一條溼滑的肺魚就會活蹦亂跳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總結
非洲人從土裡挖魚,挖的其實就是因為旱季而蟄伏在泥土裡的肺魚,只不過是隨著乾旱的加劇,包裹肺魚的泥土變成了乾涸的土塊而已。而肺魚在如此乾燥、缺水的環境下之所以能夠生存,是因為肺魚可以用魚鰾呼吸,而且它會在全身周圍分泌一層可以防止水分流失的黏液。正是有了這兩個能力,沉睡的肺魚可以在這種環境下最多生存4年之久。由此可見,肺魚能夠從4億年前生存至今,還是有“兩把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