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曹宗國
-
2 # Hai先禮後兵
在銅臭味籠罩下的現實生活中,在牧羊犬繁殖旺盛的時期,您提出來了這麼一個問題是很好的事情。可悲的是沒有多少人願意直視您的問題,更沒有幾位華人應邀回答一下啊!對於老漢吾這樣一個普通華人來說嘛,魯迅先生的大名早已是如雷貫耳了的,只是咱不知道哪些有頭有臉的或掌握一些話語權的傢伙們是不是承認魯迅這位“民族魂”鬥士的?您問向魯迅先生學什麼?這個問題戳到了某些人的脊樑骨啦!尤其是那些認錢不認人的東西們……哪裡還有一點人骨人氣呀?說的難聽點嘛哪些傢伙真的是ZG不如呀!現在說學習“民族魂”表面上可能讓人感覺到是很落伍的事,其實,對於強國夢是很重要的事!牧羊犬遍地開花結果的後果不堪設想呀!看不見了“橫眉冷對千夫指”的現象,老百姓的生活將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
3 # 俺聾民
我們應該學習魯迅先知敢於吶喊。消除舊思想,創新思想。學習魯迅先知放棄陋習的舊觀念,獨立思考。讓人們開啟智慧提高覺悟。學習魯迅先知繼承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
-
4 # 丿ungle
首先,以“五四”運動為標誌,中華民族正式拉開了東方人“現代啟蒙”的閘門,以《狂人日記》為代表,中國誕生了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白話小說,在黑暗和朦荒的曠野發出了第一聲吶喊。文學藝術啟迪人類的心智,進而改變歷史。魯迅的筆具有這般偉大的力量。
縱觀幾千年的文學歷史,與朝代更替與時代更新的脈動緊密相聯,天下昌平,文章皆趨向平緩和安逸,“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但逢世道驟變,文人皆激奮和悲昂起來,“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國”。而魯迅所處的時代,是中華民族千百年罕遇的內憂外患、國敗家衰、黒暗中大眾看不到一絲光明的時代,泱泱大國幾乎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
此時此刻,人們才發現了“人”和人的價值,人們開始真正打量彼此,國難當頭人們才開始考慮人的出路,上主若不保民,奈何民以自保之?人們再也無心去搖頭吟誦“落霞孤鶩和秋水長天”,人們開始找出路、求生存,魯迅無疑是其中最清醒和最堅定的那個人!
其次,百年前那啟蒙思想和啟迪心智的洪流看似一發不可擋,但陷入落後的泥淖之中,也頓時會變得平緩和保守。在那個古文不再時興、白話文正式登上歷史舞臺的進步時代,多數人的精神境界仍停滯在傳統思緒中求得自身的寧靜和慰籍,文人筆下風花雪月俱在,也有些文人漸漸轉向寫人的內心,但多數仍只寫自己一顆懌動的心,他們堅持認為文不過是個人的自娛自樂,文章為私人,從不為他人,更不理會社會、大眾和人生,於是,“閒適文學”大行其道,文人寧可寫花鳥魚蟲、茶食美酒,也不情願去觸碰社會和活生生的人,魯迅稱之為在人人求生存的悲慘時刻,那些“小品文學”,“以為可以靠低訴或微吟,將粗獷的人心,磨得漸漸平滑”;一度極受追捧的還有妙論幽默的文學,這類人才大多留過洋,回家一看,說當華人太苦了,總是愁眉不展的樣子,這不成體統,他們談雪茄談搖椅談霓虹燈談幽默,認為這是文明的象徵,魯迅則奉勸這些人要認識國情,在“皇帝不準笑,奴隸不會笑”的時代,要當心幽默一笑,“將屠夫的兇殘,使大家化為一笑”,最後全部趕進屠宰場而“大吉收埸”。
所以,啟蒙運動是漫長的過程,從來不會一蹴而就;發現大眾的境況與找到眾人出路之間的距離總是相當遙遠。與魯迅同時代的豐子愷先生在得知他上海的私人書齋“緣緣堂”被侵略軍炸彈炸燬後,義憤填膺地寫了一段話,大意是:火光中書房騰空而起,是為它下面義勇軍穿行而過開道,願我們的勇士為正義和良知前進!豐先生此刻的思索與現實、自我與大眾之間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很多,他猛然從狹小雅緻的書齋中走了出來,看到了外面更大的世界,也更接近了真相和真理了。
魯迅則是一上來就幾乎能看到真實和真相的人,他以無比銳利的眼光和思索駕馭他手中的筆,既為正義,也為良知,更為大眾。
國難深重的時代,個人總是力不從心,那時的魯迅即吶喊又徬徨,他一時也找不到路,正如他在《過客》中寫道“然尓我不能。我只得走,我還是走好罷……。”他堅信“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於是他愛大眾又痛慟於悲苦大眾的意識麻木、面色蒼白和神情漠然,他寫“阿Q”、“祥林嫂”、“孔已己”,還有“指望先行的犧牲者”的血沾了饅頭治“癆病”的華老栓……,魯迅先生要的不是自己站起來,他要麻木不仁的勞苦大眾也站起來,要全民族都站起來,共同尋找“前行的路”,為此,他一生都不曾放棄啟蒙國民、啟發人心的事業,他與封建的落後的自私的愚昧的一切人和事毫不妥協地戰鬥,他是孺子牛,又是聖鬥士!
最後,悟空啊,你是我中華民族的“神”,魯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魂。中華民族和人民大眾自古以來就信奉兩個信條:一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二是“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一個泱泱東方大國的歷史,幾乎都在這兩個信條中往復振盪、蕩氣迴腸。自清未至魯迅生活的百多年間,中華大地滿目瘡痍,中華民族所遭受的屈辱和苦難,不是過往邊垂“蠻夷”的搶劫騷擾和小打小鬧,是西方列強開著堅船利炮跨洋過海,繞過大半個地球,終於站到了我們的大門口,從那時起直到今天,東方世界和西方西界也終於不再是彼此孤懸的和隔絕的兩個世界,它們無可避免地同在一個世界共存並相互碰撞了。但中華民族“進也憂國,退也憂民”的傳統品格和“救亡圖存、發奮進取”的優秀品質,過去不會、現在不會、將來也不會磨滅,魯迅先生的靈魂和氣魄,恰好印證和向全世界昭告了這個東方真理!
在魯迅的那個時代,郭沫若先生寫了長詩《鳳凰涅槃》,他這樣寫道“死了的光明更生了。……我們更生了,一切的一,更生了,一的一切,更生了,……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我便是你,你便是我。火便是凰,鳳便是火。翱翔!歡唱!”在浴火重生、鳳凰涅槃時跳動著的熊熊火焰後面,我們總能看到一張冷竣、堅毅、悲情又滿懷人間大愛的臉,那是魯迅面容。魯迅的音容笑貌和他的精神是不朽的!
回覆列表
把用反封建的吶喊喚醒中華民族的魯迅、把批判封建愚昧醫治國民劣根的魯迅、把用投槍匕首同反動勢力戰鬥的魯迅稱之為民族魂,是很深刻的,也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