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鉛筆道
-
2 # 引流研究星球
流量的本質,就是使用者。
一個被大家普遍認同的公式: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使用者價值*兩倍的使用者體驗
當我們集中所有的精力為了使用者體驗而運作,使用者價值才能夠被滿足。我們需要讓每一步決策,都考慮到使用者得到什麼價值,每一個流程,都考慮到使用者的體驗和感受。這就需要用精細化運營思維,不再為了流量,而是打造超級使用者,直擊使用者體驗。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很多品牌刷屏的運營活動和玩法,然後自己就copy活動外形,殊不知,他們在背後做了大量的使用者的工作,內功已經十分紮實,才能夠一個活動發出來形成爆紅。將流量思維轉換成超級使用者思維,將大把大把的使用者資料轉變成一個一個活生生的人去對待,個性化、精細化的做好每一個細節,才能最高效的驅動使用者轉化和活躍。
-
3 # 雲說財經
從新零售到心零售,關鍵就是使用者思維,這是所有思維之中的第一思維!網際網路思維最重要的,就是使用者思維。即在價值鏈各個環節中都要“以使用者為中心”去考慮問題。從整個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建立起“以使用者為中心”的企業文化,只有深度理解使用者才能生存。沒有認同,就沒有合同。
要遵循三個法則:一是得“屌絲”者得天下。成功的網際網路產品都抓住了“屌絲群體”、“草根一族”的需求。
二是兜售參與感。按需定製和在使用者的參與中去最佳化產品。
三是體驗至上。使用者體驗從細節開始,讓使用者有所感知,並超出使用者預期,帶來驚喜。使用者思維體系涵蓋了最經典的品牌營銷的Who-What-How模型,Who,目標消費者——“屌絲”;What,消費者需求——兜售參與感;How,怎樣實現——全程使用者體驗至上。使用者思維就是要讓受眾變成使用者,變成消費者,變成傳播者,最終變成超級使用者!帶來更多的流量,轉化以及裂變!
超級使用者思維:只要服務好現有的客戶,也就是他說的超級使用者,就可以了,不必去開發新客戶,其他一切紛至沓來。1、從核心使用者和種子使用者開始,服務好他們,是企業成長的核心,小米也是從100個骨灰級使用者開始的;2、從粉絲、種子使用者到超級使用者,形成口碑的推動;3、從線上到線下,再從線下回到線上,線上流量和線下體驗相互融合;4、從存量到增量,透過線下的體驗,服務和運營,實現更大的增量;5、新零售要結合技術,資料、使用者標籤、畫像進行實體店的賦能;結合商業模式,分享模式,效果更好;6、透過社群運營,服務c端客戶,進行轉化和裂變;
-
4 # 羽翼課堂
在網際網路增長率不斷變低,獲客成本逐年上漲,流量運營變成了消費者運營的今天,精細化運營私域流量是每一家企業都要學習的必修課。
而做好精細化運營的第一步是建立儘可能詳細的使用者分層體系,做好使用者分層,有助於使用者精細化運營,減少資源浪費,並推動使用者增長。
一、什麼是使用者分層?使用者分層指根據使用者的某一特性(需求、偏好等)進行層次劃分,不同層次具有不同的性質和特徵,透過對使用者進行分層,對不同型別的使用者採取不同的運營策略,推行精細化運營,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
二、為什麼要做使用者分層?簡單來說,做使用者分層是為了區別對待不同的使用者群體,滿足其差異化需求。因為不同的使用者群體價值不同、需求不同。
三、如何給使用者分層?在給使用者分層之前,我們需要先給使用者打標籤
使用者標籤指的是使用者特徵的標籤,是企業或商家在跟使用者接觸和交流的過程中得到的關於使用者描述的資料,企業或商家再將這些資料歸納成一個個標籤詞。
當企業或商家給使用者貼的標籤越多,說明對使用者的瞭解就越全面,使用者畫像也就更加立體、清晰。
當給使用者貼上足夠多的多樣的標籤後,意味著我們對使用者足夠了解,人物畫像也足夠清晰,那麼就可以分層了。
使用者分層的方法多種多樣,RFM分層模型是使用者分層裡面常用的模型。RFM分層指的是基於使用者歷史消費資料,以三維座標系進行使用者價值分析的分層方法。
R是最近一次消費時間間隔;F是消費頻率;M是消費金額。
而此方法成立的前提是:
1、最近有過消費行為的使用者,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再次消費的機率越大;即使用者最近一次消費的時間間隔越短(R值越小),流失的機率越小,使用者的價值越高。
2、最近一段時間消費頻率越高的使用者越忠誠,在未來再次消費的機率越大;即F值越大,用的戶價值越高。
3、最近一段時間消費金額越高的使用者,在未來越有可能產生高價值消費;即M值越大,使用者的價值高。
透過RFM分層模型的分析方法可以得出不同的使用者分類。有了使用者層級的分類,後續制定最佳化策略才是最重要的。這是產品精細化設計的過程。需要單獨來看每個使用者層級,基於此層級的使用者痛點來做產品最佳化策略。
網際網路發展至今,流量紅利逐漸見頂,利用資料分析洞察使用者行為,不斷細化使用者特點,根據他們的需求進行個性化推薦,這是當下及未來最高效最節省成本的推廣和使用者轉化方式,也是“精細化運營”裡最為核心的理念。
回覆列表
在傳播過程中,只有少數人才是影響整個傳播效果的關鍵節點。“大顏色科技”調研也發現,46% 的傳播是由 0.8% 的個人所貢獻的,這 0.8% 的人就是社交傳播的關鍵節點。
而去中心化營銷的兩個關鍵動作是SE模型,即share和earning,前期是找到可以帶來強營銷效果的‘超級使用者’去分享連結;後期是進行裂變,讓這條分享鏈路上的人都能獲得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