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壹小舟

    自攝影術誕生以來,隨著各項技術的發展,人們進入了視覺時代,手機攝影的普及使得美顏相機應運而生,攝影影像最終需要訴諸人的視覺進行感知,而美顏相機作為對影像的一種修飾和補充,透過技術手段拉近了影像真實性與人們視覺經驗真實性之間的差距。美顏相機的廣受歡迎則是順應了視覺時代的發展潮流,直接在原初影像上進行改寫、創造,使之迎合某種時尚的或藝術的審美觀念,開啟新的圖景,為視覺時代推波助瀾。

    一、美顏相機之“真”

    手機攝影形成影像後,訴諸人的視覺進行感知,而美顏相機作為對手機攝影影像的一種修飾和補充,透過技術手段彌合了影像與人們視覺經驗中間的裂隙,從而拉近了影像真實性與人們視覺經驗真實性之間的差距。

    (二)美顏相機的真實性

    生活中的實際經驗告訴我們,透過攝影鏡頭拍攝下的一幅影像與直接透過人眼所看到的事物往往是兩個模樣,比如經常會聽到“某人拍照不上相”“照片沒有本人好看”等類似的話,其實這是由於攝影作為一種技術化手段,其鏡頭與人眼、及其拍攝方法與人眼的觀看方式都有著實質的無法調和的差異,因此攝影的影像與人眼的直接感知也不盡相同,而美顏相機作為對手機攝影影像的一種修飾和補充,其真實性即在於符合或接近人眼直接感知的視覺經驗上的真實性。

    攝影鏡頭被稱為人的第三隻眼睛,然而它提供的是獨眼巨人而非普通人的視界。人有兩隻眼睛,在觀看同一事物時由於兩隻眼睛產生的不同視差從而形成三維立體視覺,因此攝影影像與人眼所觀察到的事物相比不可避免地有所變形,而且在感光上,不同側面所接受的光線明暗對比不同,攝影鏡頭不能像人的兩隻眼睛一樣做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後進行互相補充。

    在透視關係上,視覺影像中各個物體之間的那種縱深感和空間感稱為透視,透視能給人一種從照片前沿平面向視野遠方延伸下去的空間感。任何一個人站在同一地點觀看景物都會得到相同的透視感,但是,透過照片觀看則不盡相同。因為,照片的透視關係是隨著拍照距離和所用鏡頭的焦距不同而變化的。因此人眼的透視關係基本不變,而攝影鏡頭的透視關係可以有選擇地進行調節,從而在影像上給人以一種“誇張”或“壓縮”的變形錯覺。

    在感受能力上,人的感覺器官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人的眼睛對事物的分辨只能在一定的限度之內,而技術化的攝影鏡頭成為人類視覺器官的延伸,例如透過望遠鏡觀察長遠距離外的事物,透過顯微鏡觀察微小的事物。同樣,如今越來越發達的手機攝影鏡頭在“望遠”和“顯微”功能上越來越突破了人的視覺經驗的感知,特別隨著鏡頭畫素的提高,手機攝影拍攝的影像可以清晰地展現人們面板上的毛孔、色斑等非常細緻的部位。

    在觀看方式上,人的“看”與攝影鏡頭的“看”是完全不一樣的,攝影鏡頭是客觀真實地、全部地看,人則是主觀真實地、有選擇地看,人們總是在注視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注視本身就是一種有意識的選擇行為,而攝影透過利用慢速度、放大等技術,使我們得以辨識現實事物中隱匿的細節。正如本雅明所言“面對照相機說話的大自然不同於面對眼睛說話的大自然:這種差異是由於無意識的空間代替了有意識的空間而造成的”,光學所具有的無意識性揭示了影像的所有面貌,包括最微妙的細節。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攝影影像對事物的呈現與人眼的直接感知之間存在著視覺經驗上的偏差,影像不僅造成了事物的“變形”,而且“看”的能力的延伸與無意識的“看”,從“被看”的角度進行觀照,無論是望遠、顯微的延伸還是無意識的無情揭露無疑都是一種暴力的“入侵式”觀看,使人們的視覺經驗受到極大衝擊,而美顏相機依據人眼直接感知的視覺經驗對影像所作的人為修飾——拉伸壓縮、放大縮小、虛化模糊、馬賽克、調光、濾鏡、磨皮等功能,正是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這種衝擊對人心理所造成的不適體驗。

    視覺經驗和視覺文化間有著內在的、密不可分的聯絡,它影響著我們對視覺文化的解讀和創作的能力,我們必須有目的地去豐富和重新整理自身的視覺經驗,才能挖掘視覺文化的深層內涵,提高我們的視覺文化素養。在視覺時代的當下,透過對如今生活中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手機攝影的美顏相機的“美與真”的探討,我們發現,攝影術一直以來所被認為的“神聖”的客觀真實性,其實是社會性使用定義下的結果,攝影自誕生髮展以來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視覺經驗,然而它始終不能直接代替人眼進行觀看,而美顏相機以技術化手段對攝影影像的修飾和補充其實是對攝影所帶來的視覺經驗改變的一次反動,它以人眼直接感知的視覺經驗為依據,試圖縮小攝影影像與人眼直接感知的事物之間的差距,從而給人以一種舒適的更符合人眼真實的觀感體驗。

    然而在美顏相機與時尚文化旨趣和標準的合謀中,我們也應當清醒地認識到,技術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人們僅僅依附於一種時尚文化所塑造的單一的審美觀念,犧牲個人表述自我的權力獲得虛幻式的映象滿足,而不發揮人的主體性作用以藝術的審美眼光去發現和創造多樣性的美,那將會是視覺時代的受害者而淪為技術機器的附庸,因而美顏之“美”,不在其本身,而在於“我學會了看,世界變美了”。在視覺文化時代,我們要有思想地看,而不能盲目地看,時代在技術機器的驅動下發展越來越快,我們必須提高自身認識事物的能力和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真正以創造者、以主人翁的姿態享受科技和社會帶給我們的便利,才能更好地感受這個時代豐富的美。

    如今使用美顏軟體的人群愈加的廣泛,小到學生大到退休老人。甚至有的人已經產生了一定的依賴性。漸漸的自己就沉迷於一個虛假的被美化的自己,這部分人往往不能夠正視自己的外貌(儘管他們可能並不醜陋)。漸漸的他們會不承認鏡子中的自己。開始無比的在乎別人對自己外表的看法。開始過度的擔心自己的外表,他們可能會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皺紋,面板斑點,甚至是一些自己想象出來的身體畸形。因為這種過度關注,他們的日常生活受到極大的影響,他們通常會感覺沮喪、不安以及不合群。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他們過分在意自己的外貌,對自己身體的一些小缺陷過分在意,甚至產生病態的行為。這樣的現象在精神病裡被叫做身體畸形恐懼症。

    美顏相機的過度使用帶來了這樣的病態心理。而這樣的恐懼源自於自己看到了美麗的“自己”卻無法變成那個近在眼前的美麗的“自己”。

    所有的現象都不難看出現在的人們對顏值的過分關注。但出眾的顏值就真的這麼重要?我想這不只是一個個人所需要思考的,更是一個社會需要反思的。興許在這個稍顯浮躁的時代,只有一個人靜下心來,才能明白人的真正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斤紅糖頂2袋化肥?明顯就是忽悠,為啥還有農戶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