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林知青

    青林鄉遠眺,下面便是公社所在地。

    知青記憶:山鄉,那一夜的風雨

    上山下鄉,每天同山民們一起勞作,累得個要死,怕是沒幾人有心情去欣賞這山中夜景的。

    其實我也一樣,是不會專門去看這夜色的,填飽肚子後,點上馬燈,胡亂地便翻幾頁書,一陣睏意襲來後,很快便會進入夢鄉,年輕人,磕睡多。

    但我卻有一個機會得以欣賞到這青林鄉的夜色,那是在玉米收穫的季節,被生產隊派去“守夜”,就是晚上去地間巡邏,以防有人偷採玉米,時間是晚霞漸墨時出門,朝霞將現時歸來,整整的一夜啊。

    這兒的玉米是介於春播和夏播之間,一年只能種一季,山區的秋天似乎來得要晚一些,大概是在九月中旬方才進入收穫季,此時的天氣已漸寒冷,晚間是要加衣服的,好在有父輩那裡弄來的工作服比較厚實,抵禦這初秋的清寒,足矣。

    這是蘇維埃紅坪縣紀念地,原來是脫穀粒的地方。

    地多人少乃山區特色,不足百人的生產隊管轄地可不少,從現在紅坪縣紀念碑開始,順著那山澗兩邊,幾乎所有的坡地都屬我們東風二隊,右手廟埡的山脊下是寧姐姐她們的四隊,左手翻過山樑的後面,便是代二他們的一隊了。

    再加上紀念碑向南一面坡上的水田和地,與光明姐姐她們的三隊遙遙相望,而快到公社的那架山翻過去的坡地,也是我們二隊的,從這裡看遠東他們康樂二隊的白家梁,已是很近很近的了。

    手持我唯一的家用電器,一支很拉風的手電筒出得門來,因為普通的手電筒都是兩節電池,而我這卻是三節,很是少見的。

    行走在那蜿蜒不平的山道上,天漸漸地黑了下來,那溝壑邊、山脊上的坡地裡,成熟的玉米禾林在秋風中發出沙沙的聲響,襯著這朦朧的夜色,愈加顯得寧靜。

    這是最近拍的東風二隊,以前的光景已是大變,竟有些認不出來了

    山巒疊嶂,溝壑交錯,寂靜中,散落在山坡上的農家也點上了油燈,遠遠望去,幾粒豆光給這山鄉帶來了些許的活力,雖然顯得有些鬼魅,但畢竟這人間煙火彰顯著一種存在,偶有的幾聲狗吠在這夜晚傳得很遠,倒也為自己壯了些膽。

    那時候,幾乎每個知青都有一個黃書包,它有一個很時尚的名字,喚作“軍挎”,但很少見有人斜挎著背,一般都是掛在脖頸上,當然,這是對我們男生而言,至於女生嘛,總是單肩挎著,虎口輕輕地卡在包帶的根處,顯得很文靜的模樣。

    守夜給我提供了大把的時間,在我的掛包中總是放著一本《唐詩三百首》,走走坐坐,但看書的機會是很少的,因為耗不起電池,所以,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背誦詩句。

    只有實在想不起時,才快速地按亮電筒翻看一遍,然後按自己的規定背誦十遍,那書中很多的行歌,如《蜀道難》《琵琶行》一類的長詩,都是在這守夜時背下來的,至今不忘。

    唯一讓人不安的是山區有蛇,我是最怕這東西的,好在這裡的蛇似乎無毒,不像在廠區周圍的地裡有那種當地叫作“土巴蛇”,實際上是蝮蛇的一種,青林的蛇以菜花蛇為主,個頭很大,金黃的,看著也很是驚悚。

    夜好靜,秋天的霧很濃,剛才還是月亮皎潔時,轉眼便風景大變,你就會看著那霧氣排山倒海般的襲來,瞬間就將方才那“照野瀰瀰淺浪,橫空隱隱層霄”的意境擊得個粉碎,周遭的一切被淹沒得無影無蹤,心中便稍稍的有些發緊,希望這一陣霧能儘快地離去。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一陣山風過後,霧沒去,這雨倒是來了,不過這山鄉的雨來得卻是極富詩意,它先是如彈鋼琴前的試音一般,滴噠滴噠地來個前奏,然後便藉著風勢嘩嘩地下將了起來,樹葉、禾葉在風雨的攪動下喧鬧著,咫尺之內,不辨牛馬,於是,被淋得落湯雞般的我,趕緊尋一躲雨處烤起火來。

    黎明將至,雨早已停息,山嵐隱隱地飄浮在雨後的群峰間,將山巒一截為二,完全看不見山頂了,隨著幾聲雞鳴,那縷縷炊煙在山民的屋頂上嫋嫋地盤桓,遠處,偶爾能聽見啄木鳥傳來哆哆的聲響。

    於是,一幅色彩斑斕的《山鄉秋景圖》在晨光下慢慢地鋪展了開來,山民們又將開始一天的忙碌,而我也到了該回家睡覺了辰光了。

    這是我一生中印象最深的值夜經歷了,細細品味倒也很是有趣,肚子餓時,竟然沒有想到弄幾個嫩玉米來燒烤。

    其實不是沒想到,而是不敢,一旦被生產隊發現那可就麻大煩、出大事了,因為,這會成為汙點而影響以後的推薦,對我們這些廠礦下放的知青來說,能順利得到推薦而跳出“農門”,實在是天字第一號的大事,哪個敢造次,是吧,至於“紮根農村幹革命”,“青春無悔”一類的鬼話,呵呵一聲也就是了,當不得真的。

  • 2 # 蓬十遂

    知青生活,是我們人生中刻骨銘心,難以忘記的一段經歷。說是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但用下鄉去鍛鍊更為妥帖和實際。

  • 3 # 閒人老王123

    在知青插隊生漄中,最難忘的是在公社宣傳隊的日子。

    七二年七月,我插隊落戶到了諾敏河邊,一個叫西口子的漁村。由於在小學,中學熟讀古今小說,經常在農活休息時,給社員講故事。在當時學習"小靳莊"活動中,被派到公社參加講故事學習班,因表現突出選拔到了公社宣傳隊,後來又專門派到縣城文化館學習講評書。當時的老師是評書演員張振佐(其子是後來黑龍江著名評書演員張少佐,袁闊成的親傳弟子)回來後在公社宣傳隊在各大隊巡迴演出,並多次參加縣裡的文藝匯演。我講述的評書《肖飛買藥》《英雄虎膽》相聲《挖寶》還有表演唱、三句半,對口詞等等。在巡迴演出中,白吃白喝,掙工分拿補貼,在兩年多的插隊生漄中,在公社宣傳隊是我過得最滋潤的日子,最遺憾的是並沒有收穫愛情。

    七五一月,參軍入伍。七七年十二月考進復旦。八二年一月到大學任教至退休。《肖飛買藥》始終是我的招牌節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位大神知道楊戩六神裝怎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