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松竹散人說成都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在清之前一直到統一的秦朝,歷朝歷代都有權傾朝野的大臣,這個屬於常態,因為皇帝是家天下,他的很多重臣都是以血緣為紐帶,所以權力間的分配體系錯綜複雜,加之還有外戚和宦官,關係就更加複雜。

    權傾朝野的大臣中以宦官和外戚居多,以軍功權傾朝野者佔少數。

    如秦朝的趙高,指鹿為馬,這是權傾朝野的極端狀態,也叫典型。

    秦趙高之後更多,難以一一列舉僅舉幾例:漢周勃、周亞夫、霍光、王莽、竇憲、何進,董卓,曹操、司馬懿;

    隋,楊素、高穎、李淵、王世充、宇文化及;

    唐李世民、長孫無忌、許敬宗、李義府、武三思、李林甫、楊國忠、朱溫;

    宋寇準、王安石、蔡京、秦檜、史彌遠、賈似道;

    明朱棣、于謙、張居正、鄭成功;

    清洪承疇,明珠,年羹堯,和珅,袁世凱。

    中國封建社會,歷代的權臣的存在幾乎算是常態,說明封建社會政治體制為權臣的產生提供了土壤。

    一般來說,權臣能夠存在的條件就是當朝皇帝太弱,弱的原因,可能是未成年,缺乏治國經驗和能力,要麼就是太昏庸腐敗,只顧享樂不理朝政;還有就是權臣門生故吏滿天下,根基深厚,皇帝的政令不出宮門;還有一種就是權臣掌握軍事,挾天子以令諸侯,如曹操、如袁世凱、如竇憲等。

    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封建體制,這種體制本身就要求權力相對集中,集中到一定程度,掌握了絕大部分權利資源,就形成權力壟斷,要不是皇帝壟斷,就是權臣壟斷,不存在第三種權力均衡相互制約的狀態,也就是最平穩的狀態。

    所以封建朝代,大權基本就是在皇帝或者群臣之間流轉,明爭暗鬥,宮廷流血事件也就層出不窮。

  • 2 # 果笑說歷史

    如何才能稱得上權傾朝野?朝中大臣聽其人的話還算不上,得皇帝聽其人的話,加上三分忌怕。

    中國古代歷史上凡是能夠權傾朝野的大臣,都是由當朝皇帝的惰性、玩心重等等原因造成。好一點的權臣讓皇帝省心,真正做利國利民之事,例如漢朝的霍光,西晉的謝安。另有一些權臣幫皇帝將朝政弄得亂七八糟,可此大臣死後還被皇帝追封加諡,唐朝就有一位這樣的權臣叫李林甫。

    眾所周知,唐玄宗勵精圖治20多年,建立了“開元盛世”。唐玄宗漸漸開始驕傲起來,認為國泰民安,自己可以享受生活了。可是,唐玄宗這一思想變化對整個社會都造成影響,為什麼這樣說呢?前面說到,皇帝懶惰貪玩、只圖享受,朝廷中必然出現權臣當道的情形,這個是永恆不變的道理。

    權臣李林甫應運而生

    李林甫,字哥奴,唐代人,是唐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長達十九年。繼張九齡之後,李林甫就被拜為宰相,最初他任千牛直長一職,後被任命為御史中丞,刑部和吏部的侍郎。

    李林甫能夠做宰相的原因:

    開元盛世已定,唐玄宗鬆懈下來,打算好好享受生活,但是朝中大事需要有人打理。此人不僅要幫自己行使權力,還需要他很忠心於自己,那麼選擇誰來替自己辦事,唐玄宗暗自思量。

    李林甫的身份是李唐後代,他是李淵叔伯兄弟李叔良的曾孫,祖父李孝斌官為原州長史,父親李思誨官為揚州參軍。

    李林甫不僅擅長音律,還特別擅長鑽營。

    武惠妃專寵之時,他極盡逢迎諂媚之能事,並且擁立武惠妃之子壽王為唐玄宗的繼承人,因此武惠妃在唐玄宗面前經常稱讚李林甫之“德政”。

    李林甫和宮內的妃子、宦官關係都好,隨時探聽宮內的情況。等到唐玄宗找到他說什麼事,他都會按照早準備的答案回答,當然和唐玄宗想法一致,這使得唐玄宗很是受用。

    李林甫趁著張九齡失寵上位。

    唐玄宗漸漸滋長的驕傲懈怠情緒,讓當朝宰相張九齡非常擔憂,常常給他提意見。唐玄宗一直很尊重張九齡的意見,可現在是半句也聽不進去,由於李林甫說話辦事都讓唐玄宗滿意,換相成了當然之事。張九齡看出李林甫不是正人君子,幾次都拒絕唐玄宗提議讓李林甫為宰相的事,唐玄宗越發討厭了他。後來,唐玄宗找了個藉口撤掉張九齡職位,李林甫做了宰相。

    以上就是李林甫當上宰相的基本原因。

    李林甫權傾朝野之表現:

    李林甫隔絕了唐玄宗和朝廷百官。

    李林甫上位後,首要一件事是不準朝廷百官在唐玄宗面前提意見,但是他怎麼能做到大家都遵照呢?有一次,他把諫官(專門給皇上彙報事情的人)全召集一起說

    現在皇上聖明,我們做臣子的只要按照皇上旨意辦事,不用大家報告給皇上。你們沒有看到立仗馬(一種在皇宮前作儀仗用的馬)嗎?它們吃的飼料相當於三品官的待遇,但是哪一匹馬叫了一聲,就拉出去不用,後悔也來不及。

    有個諫官不聽,上奏本給唐玄宗,第二天降職調到外地。於是,大家都知道李林甫在使壞,所以後面沒有人向唐玄宗奏本了。

    李林甫口蜜腹劍,性格猜忌,喜愛陷害同僚。

    有個成語為“口蜜腹劍”,嘴上像蜜甜,肚裡藏著劍,就是用來說李林甫。

    李林甫費盡心思爬上高位其實就為了滿足私慾。

    他在京城的住宅和田地很多,珠寶更是多得數不過來,貪權又貪財。

    以上所述只是李林甫權傾朝野時幾個特徵,細想之下,李林甫沒有文化,沒有為官執政之才能,旁門左道之事特別擅長。所以對此人總結翻來覆去總結,出了給自己攏財就是整人,最嚴重則是毀國,但論他可以專權的根本原因還在唐玄宗身上。

    皇帝為何稱為“太祖”和“太宗”,祖有功宗有德。開國之君所創立的國家,必須要有德之君來守護,則尊為宗。《孔子家語·廟制》: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謂之祖宗者,其廟皆不毀。

    唐玄宗直到李林甫死了都沒能知道自己犯大錯,還追贈了太尉、揚州大都督死亡官銜,賜給他皇帝才用的葬禮用品。其實,李林甫已經將大唐江山弄得 亂七八糟才撒手西去,留給唐玄宗的是唐朝即將衰敗、滅亡的未來,祖廟皆不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單位受了委屈,該一味地忍讓?還是該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