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東太平洋上的島國,日本這一民族有著十分鮮明的特徵。在豐富多彩的亞洲文化之中,日本文化也是別具一格。
日本的文化大多由中國古代文化發展而來,隨著本土化的程序,在日本形成了許多不被人理解的諸多文化。
島國的緣故,文化的發展,都讓日本這一民族展現出不同於其他民族的性格特徵。在上世紀日本發展的黃金年代,是日本的文化輸出最豐富的時候,對日本人是一種認知。
但現在,日本經歷了泡沫經濟,民族的特性也出現了相應的變化。
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輕人們,他們沒什麼奮鬥的目標,喜好也變得少之又少,整個社會呈現出一種低慾望的態勢。
當然低慾望不僅僅是日本這一民族的特性,這似乎是整個Z世代的通性。只是日本的社會,整個呈現出一種死氣沉沉的狀態,倒是讓人覺得壓抑。
01
低生育下的人口危機
人口老齡化已然是當下普遍的社會危機,對於日本來說,情況似乎格外嚴重。
撫養一個孩子長大成人,做家長所需要承擔的費用,對於當代年輕人來說,實在是太高了。本身生育的慾望就會降低,年輕人更願意攢好錢,以供自己未來的養老費用。
人口的減少對於日本的經濟發展顯然是致命的,沒有新鮮血液,沒有朝氣蓬勃,有的只是年輕人每日限定般的工作,對於未來的經濟發展,他們也並不想承擔。
低生育率本身就已經驗證了日本整個社會慾望的低下,年輕人不想孕育下一代,只想自己安身立命,不想經歷什麼大風大浪,憑自己的經濟狀況,又根本經歷不起大風大浪。
而人口的縮減,同樣意味著職場上,職位的變動會越來越少,新鮮血液也會越來越少,又反作用於人本身,工作的壓力與枯燥,更會加重人的厭惡,慾望只會越來越低。
02
經濟發展的易滿足
前幾年,“喪文化”的流行,很能表明,在一段時間裡,人們對於社會的認知,都是負面的。
在喪文化中,維持基本就已經是十分困難,逃避無恥,但卻是有用。這也是青年人對於社會的各種壓迫,所做出的一種反抗,一種以沉默消極的態度,對抗社會的方式。
內卷的最終走向,一定是負面的,是會在一段時間內爆發的。而日本經歷過了經濟發展飛速的那段黃金時代,又緊接著面對泡沫經濟的持續低迷,直到現在仍需要面對負面影響。
這是競爭不合理下的最終走向,當初騰飛的經濟與現在脆弱的經濟,形成了巨大的落差。而那些曾經被卷,不得不向前走的情況一旦超過臨界點,就會導致整個社會的意志低迷。
日本顯然就正處於這種狀態,年輕人對社會的未來失去了信心,只想著安身立命,逃避那些壓力與焦慮。
長此以往,經濟發展的問題仍然存在,年輕人越來越提不起鬥志,意志力越來越薄弱,經濟就會出現更多的問題,甚至停滯不前。
這又將社會的壓力,再次作用到青年人身上,形成惡性迴圈,並且帶來更加惡劣的效果。
03
喪失生存意義
在日本,除了略顯朝氣的學生之外,在任何一家公司,你總能看到一片壓抑的場景。
人員變動的減少雖說意味著工作的穩定性,但同樣意味著發展前景的窄化。
在日本找到一樁僱傭雙方都滿意的工作,顯然是一件十分苦難的事情。即便是發展前景的固定,即便是一眼望的到頭的未來,年輕人仍然想要這種崗位。
在固定崗位上做著機械性的重複工作,對於他們而言並沒有什麼用,他們本身早就已經喪失了志向。他們並不在乎自己未來的發展前景,他們只是單純地想要活著而已。
社會呈現出的低慾望,使得整個日本籠罩著不安,他們只專注自我,沒有集體意識,對於生存的要求也變得低下,每天工作求得也只是那份穩定的薪水。
長此以往,生命的價值會在群體之中逐漸模糊,工作的意義也不再重要。他們不在乎國家的未來發展,不在乎公司的經濟情況,甚至只在乎自己能否活著。
結婚生子,原本是日本年輕人,尤其是日本女性遠離社會的不二選擇,許多日本女孩早早地就成為了家庭主婦。
但如今,這種情況也在縮減,年輕人對於結婚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婚姻意味著麻煩,意味著生活的更多壓力。這也讓所有的年輕人不再期待婚姻。
日本的冷漠已然成為了這個國家的國民性,人人專注個體本並沒有錯,但漠視生存的意義,忽略工作的價值,使得日本在未來還將持續這種冷漠的狀態。
04
結語
社會是群體化、圈層化的成果。而日本呈現出的低慾望屬性,顯然正在逐漸瓦解群體之於社會的意義。人人專注自身,人人都覺得不安,偏安一隅成為社會的常態。
據調查,日本在2045年時,老年人的比例將會佔到整個社會的40%,這意味著青年勞動力的缺失,也意味著極大的生存危機。
青年人慾望的降低,也會使得消費的慾望降低,他們更願意透過減少消費而積攢更多的金錢,而不是透過更加努力的奮鬥。
長此以往,商品經濟在日本這個資本主義國家將會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推動內需一直是拉動國民經濟的重要手段,而消費慾望的降低顯然加劇了這一困難。
國家的強大需要的不是這樣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而是更加朝氣蓬勃的年輕人。
日本泡沫經濟至今為止,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影響,很難不說是與日本這種冷漠的國民性,低慾望的逃避心理,有著莫大的關係。
但這種逃避,並不是躲在桃花源,而是意味著未來更加嚴重的迷茫與不安。
作為東太平洋上的島國,日本這一民族有著十分鮮明的特徵。在豐富多彩的亞洲文化之中,日本文化也是別具一格。
日本的文化大多由中國古代文化發展而來,隨著本土化的程序,在日本形成了許多不被人理解的諸多文化。
島國的緣故,文化的發展,都讓日本這一民族展現出不同於其他民族的性格特徵。在上世紀日本發展的黃金年代,是日本的文化輸出最豐富的時候,對日本人是一種認知。
但現在,日本經歷了泡沫經濟,民族的特性也出現了相應的變化。
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輕人們,他們沒什麼奮鬥的目標,喜好也變得少之又少,整個社會呈現出一種低慾望的態勢。
當然低慾望不僅僅是日本這一民族的特性,這似乎是整個Z世代的通性。只是日本的社會,整個呈現出一種死氣沉沉的狀態,倒是讓人覺得壓抑。
01
低生育下的人口危機
人口老齡化已然是當下普遍的社會危機,對於日本來說,情況似乎格外嚴重。
撫養一個孩子長大成人,做家長所需要承擔的費用,對於當代年輕人來說,實在是太高了。本身生育的慾望就會降低,年輕人更願意攢好錢,以供自己未來的養老費用。
人口的減少對於日本的經濟發展顯然是致命的,沒有新鮮血液,沒有朝氣蓬勃,有的只是年輕人每日限定般的工作,對於未來的經濟發展,他們也並不想承擔。
低生育率本身就已經驗證了日本整個社會慾望的低下,年輕人不想孕育下一代,只想自己安身立命,不想經歷什麼大風大浪,憑自己的經濟狀況,又根本經歷不起大風大浪。
而人口的縮減,同樣意味著職場上,職位的變動會越來越少,新鮮血液也會越來越少,又反作用於人本身,工作的壓力與枯燥,更會加重人的厭惡,慾望只會越來越低。
02
經濟發展的易滿足
前幾年,“喪文化”的流行,很能表明,在一段時間裡,人們對於社會的認知,都是負面的。
在喪文化中,維持基本就已經是十分困難,逃避無恥,但卻是有用。這也是青年人對於社會的各種壓迫,所做出的一種反抗,一種以沉默消極的態度,對抗社會的方式。
內卷的最終走向,一定是負面的,是會在一段時間內爆發的。而日本經歷過了經濟發展飛速的那段黃金時代,又緊接著面對泡沫經濟的持續低迷,直到現在仍需要面對負面影響。
這是競爭不合理下的最終走向,當初騰飛的經濟與現在脆弱的經濟,形成了巨大的落差。而那些曾經被卷,不得不向前走的情況一旦超過臨界點,就會導致整個社會的意志低迷。
日本顯然就正處於這種狀態,年輕人對社會的未來失去了信心,只想著安身立命,逃避那些壓力與焦慮。
長此以往,經濟發展的問題仍然存在,年輕人越來越提不起鬥志,意志力越來越薄弱,經濟就會出現更多的問題,甚至停滯不前。
這又將社會的壓力,再次作用到青年人身上,形成惡性迴圈,並且帶來更加惡劣的效果。
03
喪失生存意義
在日本,除了略顯朝氣的學生之外,在任何一家公司,你總能看到一片壓抑的場景。
人員變動的減少雖說意味著工作的穩定性,但同樣意味著發展前景的窄化。
在日本找到一樁僱傭雙方都滿意的工作,顯然是一件十分苦難的事情。即便是發展前景的固定,即便是一眼望的到頭的未來,年輕人仍然想要這種崗位。
在固定崗位上做著機械性的重複工作,對於他們而言並沒有什麼用,他們本身早就已經喪失了志向。他們並不在乎自己未來的發展前景,他們只是單純地想要活著而已。
社會呈現出的低慾望,使得整個日本籠罩著不安,他們只專注自我,沒有集體意識,對於生存的要求也變得低下,每天工作求得也只是那份穩定的薪水。
長此以往,生命的價值會在群體之中逐漸模糊,工作的意義也不再重要。他們不在乎國家的未來發展,不在乎公司的經濟情況,甚至只在乎自己能否活著。
結婚生子,原本是日本年輕人,尤其是日本女性遠離社會的不二選擇,許多日本女孩早早地就成為了家庭主婦。
但如今,這種情況也在縮減,年輕人對於結婚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婚姻意味著麻煩,意味著生活的更多壓力。這也讓所有的年輕人不再期待婚姻。
日本的冷漠已然成為了這個國家的國民性,人人專注個體本並沒有錯,但漠視生存的意義,忽略工作的價值,使得日本在未來還將持續這種冷漠的狀態。
04
結語
社會是群體化、圈層化的成果。而日本呈現出的低慾望屬性,顯然正在逐漸瓦解群體之於社會的意義。人人專注自身,人人都覺得不安,偏安一隅成為社會的常態。
據調查,日本在2045年時,老年人的比例將會佔到整個社會的40%,這意味著青年勞動力的缺失,也意味著極大的生存危機。
青年人慾望的降低,也會使得消費的慾望降低,他們更願意透過減少消費而積攢更多的金錢,而不是透過更加努力的奮鬥。
長此以往,商品經濟在日本這個資本主義國家將會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推動內需一直是拉動國民經濟的重要手段,而消費慾望的降低顯然加劇了這一困難。
國家的強大需要的不是這樣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而是更加朝氣蓬勃的年輕人。
日本泡沫經濟至今為止,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影響,很難不說是與日本這種冷漠的國民性,低慾望的逃避心理,有著莫大的關係。
但這種逃避,並不是躲在桃花源,而是意味著未來更加嚴重的迷茫與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