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搖擺的地球
-
2 # ZZH晴陽藍天風和日麗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得知,構成物質的身份不同,其質量
和重量和形態就不同,岩石含的物質如元素不同重量就不同,如果岩石富含有鐵等金屬元素和沒含有金屬元素的岩石,比重和密度就相差極大。
雲的主要成分是水,也包含有其它成分雜質,其質量和重量就和岩石相差巨大。
由氣態成分組成的星球,屬於澎漲式的形式和性質,其密度就不會大,質量和重量就遠遠比不上由岩石和金屬元素構成的星球的質量和重量大。
由此可見,由各種岩石和金屬元素組成的星球密度大,反過來,由氣態構成的行星其密度就遠差於由岩石組成的星球,半徑卻要比它大。
-
3 # 希望232732801
迴歸大自然,,恆星是物質生成區,有物質不斷生滅,是生態固態迴圈,主要為碳基區,。行星是略高於恆星的空間浮星,是帶存部分虛性空間的較輕運化星,成長有助於自然界中雲水共運,是大虛永續在虛空成長變化的一個級段,恆星與行星半徑之差是質量之別,氣態的高階星是宇宙生命轉換機,而恆星是符著與行星的聯動中沉物納積區,也就是恆星與行星質存密度差異主因,。恆星半徑與行星大些,因為行星是週轉運化站,是虛性運化中一個基礎層,恆星的物態是兩星之間永處大自然中浮比重相距守恆,。認識大自然是生命母場,是靈性全息運化基因,是探索源,迴歸大自然!永遠迴歸大自然!!!
-
4 # 火星一號
這個問題本身是存在問題的,因為有些恆星的半徑和密度其實和有些氣態巨行星的半徑很接近。事實上,恆星和氣態巨行星的最大差別是質量,前者的質量遠大於後者。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恆星和氣態巨行星在組成上相差很小,基本上都是由四分之三的氫和四分之一的氦組成,這兩類天體都是從瀰漫在宇宙空間的氣體雲中形成。氣體雲聚集的越多,所形成的天體也越大。隨著氣體雲的聚集,它們將會受到越來越強的擠壓作用,因為自重變得越來越大。舉個例子,木星的質量是土星的3.3倍,但前者的體積只有後者的1.7倍。當天體的質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質量繼續增加,半徑反而會因為自身的引力收縮而變小。
當氣體雲聚集的質量超過木星13倍時,這種天體就不再視作氣態巨行星,而是一種介於行星和恆星之間的天體——褐矮星,其核心可以進行氘核聚變。如果天體的質量繼續增較加到木星的80倍(太陽的7.5%),則核心可以進行氫核聚變,這樣的天體就是恆星。
由於氣體雲質量在增加的同時,半徑並非線性增加,而體積又與半徑的立方成正比,所以有些恆星的密度其實與氣態巨行星很接近,例如,太陽的平均密度為1408千克/立方米,而木星的平均密度為1326千克/立方米,兩者很接近。而有些恆星的半徑與氣態巨行星很接近,例如,VB 10是一顆紅矮星,它的半徑約為太陽的10.2%,而木星的半徑約為太陽的10.0%,兩者幾乎一樣大小。但質量為太陽7.5%的VB 10,其密度達到了太陽的70倍,這是因為這顆紅矮星受到了強烈的擠壓作用。
回覆列表
它們的組成物質和形成條件都是不同的,恆星是由星系雲彙集而成的,其組成物質惰性較強,需要形成較大的球體,才能產生其反應時所需要的溫度和壓力,根據這種特性,也能推斷出星系和宇宙的形成。行星是由恆星合成原子和分子彙集而成的,行星不能發生“燃燒”反應,不需要較大的壓力和溫度,只隨恆星的發展變化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