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家族企業雜誌
-
2 # 首席投資官
第一部分應急的錢,一般我們會拿出半年到1年的生活費用來當自己的應急錢,一般這些錢會放在貨幣市場、銀行活期中,就是隨時用隨時取,很方便。收益比較穩定。像支付寶餘額寶和理財通都是可以存放的。
第二部分保命的錢,保命的錢相對說會佔的額度要大一些,會購買一些商業保險等,保險這種東西只是會增多而不是像做風險大的理財似的,慢慢減少。
第三部分就是投資理財的錢,也稱為閒錢。在未來3-5年內用不上的錢,可以看看有沒有好的專案投資下。
很多人都知道存款這個事兒,其他的投資理財平臺都不會考慮到。也沒有什麼意識想到這些投資理財的重要性在哪,隨著時間的流失,才後悔到處為什麼不下點功夫去了解這些理財產品,做趁早打算。早投資早理財就早一些的財務自由。
早一些的投資就會慢慢積累經驗,時間的積累慢慢的資金這塊也飽滿經驗也豐富,就選擇做一些大收益的產品。
在每個歷史時期和不同年份,各大類資產漲跌互現,單一資產難以持續給投資者提供良性回報。新興市場股市收益從2015 年-17% 躍升至2017 年的34%,但回溯5 年的年均收益卻僅為3%;黃金投資回報在2017 終於站上10%,回溯5 年卻年均為-4%。單一年份的漲跌幅不代表過去和未來,用長線的、五年十年乃至二十年三十年的視角才是打理財富的根本考量。伴隨全球經濟政治更頻繁的變化週期的到來,個人,尤其是高淨值人士應堅定地從單一國內市場、有限資產類別”的理財方式,擴充套件為視野更為寬廣的、全球化的、多資產類別的資產配置方案,以分散地域風險、平滑市場波動、獲得穩健基礎上的良好投資回報。
在國際市場,機構投資者長期是另類資產的主力參與者;在中國,近年來個人投資者也開始意識到投資是極其專業的工作,需要體系化積累資源經驗和專業決策把握,憑藉個人力量越來越難以得到稀缺的優質投資機會,他們從“自主直接投資”逐步轉變,開始將資產交由領先的專業資產管理機構進行管理。以私募股權為例,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人民幣私募股權基金的LP 中,專業機構投資者佔比在2017 年中超過50%,而富有家庭和個人降至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