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畫質Life

    中華5000年來其實一直都在發展科技,冷兵器、造紙術、建築、機關等,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古代事物,其實都是科技。只是現在發展電子科技的速度太快,所以讓你有一種古代那都是什麼鬼的錯覺。

    人類應用科技受限於環境和基礎科學的成果,沒有辦法一蹴而就。5000年發展的過程中有明顯的瓶頸期很正常,就像我們現在的基礎科學其實也是百年來毫無進展,甚至懷疑這就是我們的“上限”,畢竟更微觀的量子技術以及更遙遠的宇宙探索,都不是我們現階段客觀條件可以突破的。

    目前人類發射最早、離我們最遠的探測器是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時至今日已經走了43年,也才剛飛出太陽系。那更不要說銀河、星系群、超星系團.....

    我們目前身邊體驗到的科技,只是商業化的部分,其實實驗室裡的才是真的代表了人類最頂尖的科學技術,儘管5000年前的科技微不足道,但沒有哪個環節是可以跳過的。

  • 2 # 博業鐳射數碼印劉國平

    5000年一直髮展科技到底是水平水平是很難說清楚的,我們以明朝和唐朝為例,大唐盛世,綜合國力大幅度領先同期的歐洲,四大發明就是明證,絲綢之路就那時候形成,長安城到處可見國外的商人,同樣在明朝,航海水平到達了頂峰,水上絲綢之路同樣在福建泉州港形成,自從清朝以來,閉關鎖國,不思進取,加上鴉片戰爭後幾十年到100年的戰爭動亂,科技跌落低谷,但是我們科技工作者忘我追趕七十年,距離發達國家科技差距也基本上二十年,想想美國曆史才多少年,三百年就能領先全球,我們走5000一直科技興國,我看不是300年的美國所能比的。加油我的國

  • 3 # 阿毛資源

    大家好,我是阿毛,這個問題真的很有趣,多說科技改變生活,改革開放才40年,我們國家的科技已經跑著跑著和發展了幾百年的國外快要並駕齊驅了。你可以飄著想象一下5000年啊,多麼漫長的年份,多麼有沉澱的年份,腦子裡想想依託5000年發展的科技實力,聯想到平常生活中,應用到每個普通老百姓身上是多麼有趣,比如:

    1、喂,兒子在哪啊?我在月球看嫦娥呢。哦,我在水星游泳呢。 一會我們去地球吃飯吧,你媽做了你喜歡吃的紅燒肉。

    2、爸,你在幹嘛呢? 又在拼裝你的八塊腹肌呢。

    哈哈哈,太有趣了,真的不知道怎麼去聯想那一切,我的想象力有限,不知道你們能想象一些什麼樣的場景呢。

  • 4 # 機器人rain

    那應該非常厲害了,每次工業革命都是一個相關的技術領域。如果放到一個歷史時期看,咱們應該還在文明的初期。實際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現在還不到300年曆史。如果中國要5000年一直在發展科技,再加上人口素質,數量,可應用的市場,那應該是非常可觀的。我們有可能成為現在真正的超級大國了,會領先其他文明很多年,一直在飛速發展。大家看這兩年的變化就能看出來。可以說建國的幾十年一直在追趕,包括現在也是。但是我們已經在4.0工業中,在進行引領了。這也是美國為什麼覺得咱們是主要對手的原因。這個綜合競爭力包括很多方面,有制度,人口素質,市場成熟度,教育程度。很多特質在裡面才產生現在的效果。人類社會的核心主題是發展,這個是解決傳統格局“戰爭與和平交疊”的主要方法。

    我們已經處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前沿的群體中,每個人都應該去付出自己的努力。

  • 5 # 豪情不悔

    發展科技要在國家統一,中華文明基礎上,國家不穩定戰火紛飛,民不聊生,何談科技發展。而現在國家穩定,中華文明沉澱,百姓安居樂業,閤家興旺,這才能激發調動科技發展積極性,還要科技成果得到專利保護。國富民強,安康團結,科技蓬勃發展,華人民很行!!!,贊同我說的同僚們都多多點贊

  • 6 # 大嘴哥自媒體

    如果5000年的時間裡,中國一直在發展科技的話,那我們人類早就上火星了,其實中國在歷史的長河中一直倡導著農業為主導,也就是說中國曆朝歷代都以農業為主要的國家建築體質,沒有注重科技的發展,都是注重農業的發展,導致了國家在幾千年來科技的落後,但是大家也不要心灰意冷,雖然我們改革開放才40年,但是經過我們華人的不斷拼搏進取,我們中國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只要我們不放棄努力進取的精神,我想在用不了多久,中國依然可以超越西方國家,翌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在重回我華夏輝煌!

  • 7 # 騫牧學程式設計

    中國自秦漢唐宋以來,科技水平一直領先於世界。

    明清以降,特別是清朝,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開始落後於西方,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 清代政府體制的僵化、效率低下等問題。“一方面是中央集權的程度極高。 另一方面,是行政手段的落後,全憑道德出發,不考慮行政技術問題。不論是從財稅考察,還是從政府行政過程。這也是黃仁宇先生所說,以道德代替技術。

    2 文化專制

    3 不與外界接觸的一種國家政策,是典型的地方保護主義。嚴格限制對外經濟、文化、科學等方面的交流。而清朝以“天朝上邦”自居,認為“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長期關閉國門,嚴格限制華人對外交往,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維護清朝的封建統治,防範西方殖民主義者。但這種自衛措施是非常被動的

    思想禁錮、科技停滯等因素逐步落後於西方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

    所以我們只要考慮這開始落後的五百年即可。如果這五百年我們還像以前那樣發展,按照歷史規律,肯定還會在世界領先,率先進入工業時代,封建帝制瓦解,進入資本主義時代。

    這個過程可能是自然而然的發生,一種由上到下的變革。

    當然,政治體制由於每個國家國情不一,不好推測,我們單說科技,可能發展類似於美國,或者超過當今美國。

  • 8 # 紅豆小銀魚

    不用五千年,建國以來一直髮展科技到現在四個現代化已建成,在科技上已能和美、日、德、韓等高科技國家並駕齊驅,不會受制於人。

  • 9 # 雲非雲霧非霧

    那現在真的是太陽系以內哪兒都可去的。上可攬月,下可捉鱉。不過從現在科技發展的狀況看,前途一片迷茫。為什麼這麼說?

    現代科技的發展基於現代物理理論的發展,而物理理論中就比如量子力學,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發現了微觀粒子很多用人類常識和邏輯無法解釋的現象,這表明量子力學有可能只是更深層次理論的表面現象而已,但是人類很難再去探測更小的東西了,如果要探測的東西比光子還要小,那麼如何去探測都是一個問題了。

    而人類從上個世紀8,9十年代就樂觀的估計可控核聚變將會在未來50年內解決,結果時間已經過了一半,仍舊沒有好的解決方案。人類再利用能源方面,本質上還是燒開水。在《三體》就很形象的用“水滴”來說明基礎物理理論的重要性,強相互材料的可怕。如果真的這樣。5000年,和50000年又有什麼區別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的突厥曾經很強大嗎?有多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