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醜鑑人生by
-
2 # 天啟量投
一個交易系統的優劣,收益風險比和勝率+盈虧比,都無法分別出優劣。
並不是說,一個交易系統的歷史測試資料越好看,它就越好。實際上,你的歷史資料最佳化的越好看,它的未來資料可能越難看。
因為歷史最優,未來繼續更優的可能性極低。
如果找資料想要得到最優的交易系統,這非常容易引起一種現象:歷史好的不像樣,而未來跟gou一樣。
歷史的收益風險比,或者勝率盈虧比,只要你能夠接受,你確定具有正向收益預期的能力。那麼,你確定這套系統優劣的唯一方法,就是它是否更適合你。
你覺得這種勝率和盈虧非常好,你執行起來輕鬆自如,那麼它就是一套好系統。
在期貨交易中,之所以總說,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就是這個道理。
千萬不要自己優化出一套完美的模型來欺騙自己,這樣的話,很容易導致悲劇。
各位覺得呢?
-
3 # 八位數花園
題主問題好深。
這兩者的關其實是線跟點的關係。要看清楚一個交易系統的優劣當然是線更能看清楚也更客觀。風險收益比是度量交易系統優劣的唯一標準。
衡量一個交易系統的標準除去能否盈利之外就看風險收益比。風險小收益越高系統越是優秀,反之亦然。
交易系統的風險來自於系統的衰敗,而衡量衰敗的兩個標準:持續時間和程度。這個標準其實決定了交易盈利的極限值。因為資金管理設定的風險最大值肯定是高於衰敗風險值的,否則在系統衰敗賬戶就存在爆倉的風險。
資金管理極限值就決定了倉位。倉位又決定了盈利率。這樣就形成了邏輯的閉環,風險收益率可以很客觀的度量一個交易系統的優劣。
勝率和盈虧比則不能更客觀的度量交易系統的優劣。因為從勝率和盈虧比不能得出系統衰敗的持續時間和程度。
舉例:一套交易員系統,成功率30%盈虧比1:3。絕對正值的交易系統,持續輸出就可以盈利。假設進行100筆交易,其中有70筆交易是錯的,這70筆錯的交易分佈是隨機的,連續錯誤的極限值是多少?10筆,20筆,30筆都是有可能(此處需要大量覆盤得資料統計),如果連錯率是20筆,那麼單筆交易止損的比例就能不能高百分之5。因為20x5=100,在衰敗中爆倉。資金管理不合理。
資金曲線平滑度越好,穩定性越好。
所以單純從盈虧比和成功機率的角度是無法度量交易系統的優劣的。因為無法得知交易系統的風險值。
以上觀點大家怎麼看?
-
4 # 我在十八層地獄等著你
在交易中的收益風險比是否比勝率和盈虧比更能客觀地量度一個交易系統的優劣?
並不是說,一個交易系統的歷史測試資料越好看,它就越好。實際上,你的歷史資料最佳化的越好看,它的未來資料可能越難看。
因為歷史最優,未來繼續更優的可能性極低。
交易系統的風險來自於系統的衰敗,而衡量衰敗的兩個標準:持續時間和程度。這個標準其實決定了交易盈利的極限值。因為資金管理設定的風險最大值肯定是高於衰敗風險值的,否則在系統衰敗賬戶就存在爆倉的風險。
這兩者的關係其實是線跟點的關係。要看清楚一個交易系統的優劣當然是線更能看清楚也更客觀。風險收益比是度量交易系統優劣的唯一標準。
勝率和盈虧比則不能更客觀的度量交易系統的優劣。因為從勝率和盈虧比不能得出系統衰敗的持續時間和程度。
資金曲線平滑度越好,穩定性越好。
在期貨交易中,之所以總說,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就是這個道理。
千萬不要自己優化出一套完美的模型來欺騙自己,這樣的話,很容易導致悲劇。
希望回答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5 # 山山而川丶山山而川
在交易中的收益風險比是否比勝率和盈虧比更能客觀地量度一個交易系統的優劣?
一個交易系統的優劣,收益風險比和勝率+盈虧比,都無法分別出優劣。
並不是說,一個交易系統的歷史測試資料越好看,它就越好。實際上,你的歷史資料最佳化的越好看,它的未來資料可能越難看。
因為歷史最優,未來繼續更優的可能性極低。
如果找資料想要得到最優的交易系統,這非常容易引起一種現象:歷史好的不像樣,而未來跟gou一樣。
歷史的收益風險比,或者勝率盈虧比,只要你能夠接受,你確定具有正向收益預期的能力。那麼,你確定這套系統優劣的唯一方法,就是它是否更適合你。
你覺得這種勝率和盈虧非常好,你執行起來輕鬆自如,那麼它就是一套好系統。
資金管理極限值就決定了倉位。倉位又決定了盈利率。這樣就形成了邏輯的閉環,風險收益率可以很客觀的度量一個交易系統的優劣。
在現有的各種體系中,每個以機率為基礎的理論,都無法有效的規避風險。而在投資過程中,任何發生損失的可能都加做風險。都會使我們將原有的利潤回吐,甚至虧損。所以在投資過程中,我們更重要的是尋找確定性。而目前看,這種收益風險比的策略似乎無法有效的獲得確定性。
回覆列表
應該說,從我個人的觀點是比較贊同這種說法的。但實際中,我們沒有辦法有效的對比這兩種交易體系的優劣。投資的根本邏輯是計算投資過程中的風險比例。換句話說,我們需要有效的規避風險,才可能獲得長期有效而穩定的收益。
但是單純的說收益風險比這樣的投資策就一定具有很高價值,恐怕也有失偏頗。按照如此的邏輯,我們究竟需要以怎樣的一個邏輯機率作為我們的投資支撐呢?似乎並沒有一個完整的界定體系。所以,應該說,在同意這種說法的同時,我依然對這種言論持有謹慎的態度。
在實際中,很多投資者並沒有足夠的認知度,以確保可以有效的使用這個體系。心理學說中的損失厭惡現象,是存在於中國投資者群體中的。那麼,當大家使用時便會出現將收益的比重放大,而忽略風險的做法。我之前的回答中曾經說過,如果一個標的或者指標共振體系可以有效的將風險比例縮減至10%甚至更低,那麼一部分投資者無論如何都會奉為真理的。然而,一旦發生風險,那麼其損失機率便是100%的。同樣的,這在整個低於此機率的體系中,問題也同樣存在。
在現有的各種體系中,每個以機率為基礎的理論,都無法有效的規避風險。而在投資過程中,任何發生損失的可能都加做風險。都會使我們將原有的利潤回吐,甚至虧損。所以在投資過程中,我們更重要的是尋找確定性。而目前看,這種收益風險比的策略似乎無法有效的獲得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