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躍到巔峰

    謝謝邀請,我對通訊技術尤其是現在5G的深層次技術原理不懂,相信中興的5G技術不會落後華為太多,雙發的差距更多是因為公司戰略和營銷造成的。同樣諾基亞、愛立信也和華為技術也差不多。就像國內的格力、美的、海爾在冰箱空調技術上都差不多,但營收差很多,所以技術差不多的同行,整體實力相差還是很大的。企業經營有時真不是技術的事,尤其跨國公司,背後涉及很多政治因素。諾基亞、愛立信都有美國、德國、法國、英國等公司的股份,所以當華為還不具備競爭力時,這兩家公司在全球處於相對壟斷階段,也沒見美國西方國家對她們怎麼樣。現在華為稍微露臉就遭到以美國為首的國家的打壓,可見這個世界是不平等的。回到主題,這兩家公司合併可能會增強點實力,尤其在資金上,但現在通訊領域技術升級迭代非常快,這就要求很高的研發投入,以華為和中興為例:華為1300億,中興100億,即使中興的產出比高,和華為也差的遠,就像越南軍費50億美元中國軍費1700億一樣,無論越南怎麼努力,軍事實力差距只會越來越大,不可能縮小,更不可能趕上。

    所 以中興和華為的技術差距以後只會越來越大 ,愛立信、諾基亞的實力(技術和研發)雖趕不上華為,還是非常強大的,中興和它們在研發投入上差距也非常明顯,營收和利潤差距也非常大,況且中信科也沒什麼核心技術和大筆資金,合併並不能讓中興實力增強多少。美國日本澳洲不只是限制華為,中興也一樣不再允許進入,他們根本不是限制打壓華為,目標是整個中國,限制我們在戰略產業領域的“浸入”,尤其是通訊、高階晶片,這是未來人工智慧時代的基石,其它國家不可能讓我們壟斷這個領域。中興和中信科合併後還是中國的,當你實力弱小時在世界市場上還能分一杯羹,當你強大到對別人構成威脅時,你就舉步維艱了,現在的華為就是最好的例證。這兩家合併後,即使在技術層面能趕上,市場佔有率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也很難趕上諾基亞愛立信, 華為除了自身超強的研發能力外,西方的疏忽給了華為機會,當西方國家清醒過來,為時已晚,已經沒有能力再阻擋華為了。華為的新基站已經不需要美國任何零部件,手機系統有HMS,而且已經上路,前車之鑑西方不可能再讓中國出現第二個華為,對多家中國公司實行"清單"就是具體表現,也就是說中興已經沒有機會了。

  • 2 # 鬼影問道化真身

    據我所知中興公司是一家在通訊行業的全產業鏈公司,也就是說,只要是與電訊有關的裝置,中興公司都有涉及,而且中興公司的產品,水準都不錯。中興公司堪稱行業怪物,也只有我們這樣的大國,才能養成中興公司這樣的超級企業。

    再大的企業也有短板。去年美國就利用中興公司在晶片技術方面的短板,狠狠的羞辱了中興公司。其實中興公司的短板不多,但是晶片技術卻是一時半刻難已克服的困難。中興公司之敗,是國際政治因素造成的,作為一家企業確實很難抵抗這種風險。

    中興公司與中科信集團合併,一定會對合並後的公司有較大的幫助,絕對會有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至於說愛立信,那隻不過是一家遠比中興公司脆弱得多的跨國企業。如果美國要修理愛立信,愛立信死扛的能力遠不如中興公司,因為愛立信的短板更多。

    愛立信的歷史比中興公司要久遠,如果愛立信真比中興公司強太多,那中興公司就不會走出中國,也不會成為愛立信的全球競爭者。

    通訊產業是一個國家的支柱產業之一,拿一家有些優秀產品的小國企業,與大國的指標企業對比,並不太合適,也不公平。愛立信不具備中興公司的先天優勢,中興公司與愛立信相提並論,證明中興公司努力不夠,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中興公司與愛立信的競爭中,中興公司一定能笑到最後。

  • 3 # 手機使用者50291405043

    合併不可取。中信2018年,被列第一波制裁名單,為其生存,做了部分妥協,罰款,監督。在這個時候談合併,只能將妥協,監督的範圍擴大化。個人認為應拆分,融資,開闢新的公司,技術轉移和架接。從一個大而統的企業,折分成不同的小而精的分公司。有牌,有殼關鍵是掉頭快,不能把自已人打下的江山,掙的錢給美國老交了罰款啊

  • 4 # 暴走通訊

    首先,中興和中國信科合併的可能性太小了。雙方各自發展都比較穩健,有各自的業務發展方向。其次,愛立信和諾基亞畢竟是世界老二和老三,技術實力還是不容小窺。中興目前還不能和老二老三相比,而中國信科是原來烽火和大唐合併,大唐在行動通訊領域技術實力還是欠火候,烽火原來主要在光上非常強,兩家合併會增強競爭力,但還和中興無法相比。因此,中興和中國信科合併也不能比肩愛立信和諾基亞。

  • 5 # 通訊一小兵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中興公司和中國信科合併之後,也很難比肩愛立信和諾基亞。

    全球通訊市場的四大巨頭之中,中興距離諾基亞和愛立信相對的要遠一點兒。

    通訊業從3G時代開始,全球開始和異常激烈的競爭,也有大批的巨頭紛紛的倒閉、被合併,最後只剩下四個比較大的巨頭,分別是中國的華為、瑞典的愛立信、芬蘭的諾基亞、以及中國的中興通訊。

    這四大巨頭之中,華為排名第一,諾基亞和愛立信緊隨其後,諾基亞和愛立信之間相對的要比較接近一些。

    中興相對第三名,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剩餘的還有思科屬於有一定競爭力,而且三星最近憑藉著5G也重返全球通訊製造業裝置市場。

    除了這六家之外,剩餘的企業基本可以直接被列入其他之流,這種其他也包括大唐和烽火。

    中國信科是大唐和烽火的母公司合併的集團,在通訊業裡相當於是原來的烽火通訊和大唐電信的結合體。

    中國信科雖然成立了,但是它還遠稱不上巨頭。其實合併前也就是烽火通訊在光傳輸上還有一些市場,海外也就是東南亞有少量的海外市場,大唐電信也基本就是在國內,而且也沒有什麼市場份額。

    不要小看中興,中興在通訊業要遠比信科強大。假如是信科和中興合併,其實對中興也沒有什麼幫助。

    中興通訊,很多人都對它小看了,實際上就通訊業的產品線來說,中興也和華為一樣,是通訊業全產品線的公司,通訊裝置華為可以生產的,中興也可以生產。

    信科也很難有什麼產品可以補充中興的空白,就是在光通訊這個合併後的信科相對要強一點兒的市場,中興也是全球光通訊市場的巨頭,也基本是屬於全球第二的有力競爭者。

    至於大唐的基站裝置,這塊其實更弱,不管是裝置的效能,還是市場地位,都遠遠的落後於中興。

    總而言之,中國信科在全球通訊業裡的還是弱了一些,即使是中興合併和信科,距離諾基亞或者愛立信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 6 # 豐旺物聯測溫定位耳標

    合併沒有意義,應該保留信科集團做一些華為中興不能觸碰到的地區。中興雖然不如華為但是融資能力強,技術也不差於愛立信諾基亞 中興只要緊緊跟隨華為的步伐,堵死諾基亞愛立信三星的上升通道,中興將來還是有機會與華為同臺競技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單位裡面領導有多假?有多虛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