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品玫瑰

    古代所指的五種穀物。“五穀”,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筆者認為,古代生產力水平低下,農作物品種單一。中國農耕歷史悠久,到如今,所謂的“五穀”應該是糧食作物的統稱。小米、大米、高粱、小麥、豆類為其中代表的性的作物。

    小米為脾之谷

    小麥為心之谷

    《 本草綱目》記載,小麥的功用為除熱、止煩、潤燥、利小便,善補心氣。在五穀中,小麥是唯一得四時之氣的。它秋種夏收,它的生長經歷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心煩、心慌、失眠者,那麼可以用小麥煮粥喝;虛汗、盜汗者,則可用浮小麥和糯稻根一起煮水喝。

    稻為肺之谷

    稻為水中之物,性偏涼,能補肺陰、益腸,止煩渴,利小便,有補中益氣、生肌的功用。

    黑豆為腎之谷

    黑豆為腎之谷,它不僅味甘性平,中醫認為它還具有補腎強身、活血利水、解毒、潤膚的功效,特別適合腎虛者。《黃帝內經》介紹,腎的方位為北方,尚黑色,其味鹹,在五氣中為腐。因此,經過發酵的黑豆補腎的作用最強。

    綠豆為肝之谷

    《黃帝內經》說,肝居東方,其色青,主升發。現代人工作壓力過大,生活沒有規律,經常熬夜,喝酒、吃肉過多,因此肝易犯升發太過之病,也常犯肝火旺之病。

    常食綠豆粥,可以清肝火,有高血脂、高血壓、脂肪肝、愛發火等症狀的人,更宜常食。另外,用枸杞子、懷菊花泡茶常飲,既清肝明目,又養肝血之不足,還可以降血脂、降血壓,治頭暈。

    總之,常食五穀,以五穀為養,才能保證五臟健康。尤其是現代人,生活作息沒有規律,心理壓力過大,又沒有做好日常的養生和保健,開始出現失眠、神經衰弱等一系列的身心疾病。這些都是五臟失調,體內陰陽失和造成的,此時應多食五穀,並做好心理調整,才能夠恢復身心健康。

    《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中提出:“五穀為養……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五穀,古人指粳米、小豆、小麥、大豆、黃黍五種糧食,後人多泛指各種糧食,為養育人體之主食。五穀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配比很合乎人體需要。華人民的飲食習慣是以碳水化合物作為熱能的主要來源,而人類生長髮育的自身修補則主要依靠蛋白質。故“五穀為養”是符合現代營養學觀點的。

    從中醫角度來看,所謂“五穀雜糧”都是植物的種子。一顆小小的種子埋在土裡,第二年春天它可以發芽,成長、壯大,最終成長為一棵完備的植物,說明種子裡面具備旺盛的生命力,濃縮了植物所有的精華。種子是植物經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所結果實之精華,具足完備的四季之氣,升降浮沉四氣均平。氣平以養生,因此我們祖先有智慧,將之定為主食,有其深刻內涵!如果單純從營養學、化學角度來看,無法理解種子的“生命力”。打個比方,將一片化學成分與一顆小麥種子完全一樣的營養片埋在土裡,澆水施肥,相信一萬年也不會發芽。為什麼?是因為藥片沒有“生機”,也就是沒有生命力。因此祖先在觀察天地自然的時候,自然會把“生命力”考慮進來,稱之為“生機”或“陽氣”。也就是說,我們吃主食的時候,不僅吃了各種化學營養物質,還吃糧食的“陽氣”。

    所以,衡量一種食品是否營養充足,不僅要看其化學物質組成,還要體察其“氣”是否均衡。不同的植物“氣”不同,寒熱溫涼各有所偏,這用化學手段是檢驗不出來的。五穀作為主食,是飲食中最為重要的組成成分,因為小麥、粳米、大米、小米等等,均是味甘、性平,具有“補脾胃、益氣血、長肌肉、和五臟”的功效。但是,現在的精製大米、白麵等細糧,其加工過程中把種子的皮、胚芽剝掉,損傷了種子中的生命力,缺乏生機。大米放在水裡無法發芽,營養價值大幅度降低,所以最好食用完備的種子,也就是粗糧,沒有經過細緻加工保持原始生機的糧食,其谷氣充沛,補養人的元氣最好。

    補充氣血的食療方法

    1.常喝小米粥

    做法:小米適量,小火慢慢煮熟,氣血不足者可加紅糖少許。

    功效:小米具有健脾和胃、補益虛損、和中益腎、除熱、解毒之功效,還可以治療脾胃虛熱、反胃嘔吐、消渴、洩瀉等疾病。《本草綱目》說,小米“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

    經常喝小米粥,可以溫補脾腎,增強生命力,對身體虛弱的人不啻為一帖補養良方。

    2.印光大師的飲食建議

    (1)提倡吃麵食

    “先後天衰弱,當以善於保養為事。若欲靠食物滋養,食素人宜多吃麥。食麥之力大於米力不止數倍。光吃了麵食,則精神健壯,氣力充足,音聲高大。米則只可飽腹,無此效力。麥比參力尚高數倍。有錢人服參,乃是錢無處用,故作此消耗耳。非真能補人也。”(《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蔡契誠居士書一》)

    (2)提倡吃豆油

    “又大磨麻油亦能補人,小磨麻油以炒焦枯了,力道退半,人但知香,實則是焦味耳。”(《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蔡契誠居士書一》)

    “黃豆,豆油,補料最多,宜常服之。早間粥中,宜下磨破之黃豆。平常食油,專用豆油,較比豬油,補力更大。”(《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復鮑衡士書》)

    (3)佐以乾果食療

    “蓮子、桂圓、紅棗、芡實、薏米,皆可滋補,豈必須血肉方能滋補乎?”(《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蔡契誠居士書一》)

    (4)五仁粥

    根據印光法師的建議,結合中醫理論,提供以下食療的方法,而達滋補氣血、調理脾胃之功效。

    做法:蓮子十粒、桂圓(剝掉外殼)十枚、紅棗(掰開)十二枚、芡實(大型超市或藥店都有)一兩、薏米一兩,一起用小火熬粥。

    功效:補氣化溼,固腎強精。

    粥中之蓮子,可以補脾止瀉,益腎澀精,養心安神;桂圓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紅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芡實可以開胃助氣,固腎澀精,補脾止洩。此四種配伍相輔相成,溫補脾腎,養血安神,同時佐以薏米,其性味甘淡微寒,功用健脾利溼,流通溼氣,正可兼制桂圓之熱,溫陽而不助火,又可反佐紅棗之膩,使補虛而不留溼。諸種補養食品相配,共奏補氣養血、固腎強精之效。

    “藥補不如食補”,滋補粥長期服用,對於氣血不足、脾虛久瀉、遺精帶下、心悸失眠、怔忡健忘、血虛萎黃等現在社會常見虛弱類疾病確有良效。其中加大桂圓、大棗的量,便可以對治失眠,不過要注意一點,桂圓與大棗陰虛者要慎用。加大蓮子、芡實的量,針對脾胃虛弱、瀉下、遺精的患者。加大薏米的量,針對溼氣較大的肌肉酸重、關節疼痛、水腫、腳氣、白帶、肺膿瘍患者。此外,現代研究中發現薏米里含有抑制癌細胞的成分,因此對於癌症患者,薏米粥不失為調養身體的佳品。

    3.補精粥

    做法:黑豆、芡實、板栗、山藥各等分,放在一起文火煮粥。同時吃黑芝麻鹽。

    黑芝麻具有補肝腎、潤五臟、益氣力、長肌肉、填腦髓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肝腎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暈、鬚髮早白、脫髮、腰膝痠軟、四肢乏力、步履艱難、五臟虛損、皮燥發枯、腸燥便秘等病症。元代的名醫朱丹溪稱讚黑芝麻的功效說,“入肝、脾、腎三經,補虛贏,耐飢渴寒暑,填堅髓骨,益氣力,長肌膚,明目輕身,延年不老,益元陽,興陰莖”,“其補益之功,不可思議”。

    黑芝麻最好的吃法,就是把芝麻從超市買來,炒一炒,炒幹後碾成細末,混入少量的食鹽,做成芝麻鹽,每次吃飯的時候撒到饅頭上或放到粥裡面一起吃,又好吃又補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想法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