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可愛戴娜3n4

    家鄉貴州貴陽。是中國最好的一個省份。青山綠水。81周線。獻縣都有水,都是青山綠水。中國31個省沒有哪一個省有貴州漂亮。貴州哪一個縣份上沒有貴陽市最漂亮?貴陽市有事故,潛水。永

  • 2 # 流星石102

    我家鄉寧波象山那裡桔子,出名象山紅美人桔子,那個叫甜,水份也多真的好吃,象山海鮮真的多,中國四大漁港之一,還有每年中國開漁開舉辦地,

  • 3 # 潮起潮落雲捲雲舒

    座標貴州安順,貴州美食之都,貴州西線旅遊中心,貴州蠟染之鄉,貴州裝備製造業重要基地。黃果樹瀑布群、龍宮喀斯特景區、紫雲格凸河、屯堡古村落獨具魅力;方便遊客攜帶回去的地方特產有朵貝綠茶、波波糖、蠟染、安順三刀、洗沙芝麻餅、金刺梨汁、蜂糖李、花江狗肉、舊州辣子雞、屯堡臘味(臘肉、香腸、血豆腐)等。安順還是全域旅遊示範區,避暑城市,康養福地瀑鄉安順敞開胸懷迎接您的到來!

  • 4 # 哈爾大叔

    看到這個問題,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老家,那是我的故鄉,永遠回不去的家鄉。

    人生的旅途無非是從心靈的港灣到夢想的彼岸,一個是家鄉一個是遠方,一處很清晰一處很渺茫。當那渺茫逐漸變得清晰,老家就成了你的遠方。

    我的家鄉是一處三面有起伏山巒,旁邊有彎彎的小河,四周有大片田野的靜謐村莊。

    噹一聲聲報曉的雞鳴和狗吠喚醒清晨,太陽出來了,雲霧開始慢慢散去,漸漸露出了藍天和白雲。在藍天和白雲的映襯下爺爺的老家就像是一幅多彩的畫卷,畫卷上一排排茅草房,房頂上升騰著縷縷炊煙,彷彿不甘寂寞地正上演著飛天的神話。

    村莊旁邊,那條銀鏈般的小河,不知從哪年哪月哪一天開始,在山間、田野和荒灘上劃出一道歲月的溝痕,清清的水流,填平坑窪,越過石坎,衝出漩渦,穿過田野,九曲迴環地向遠方伸展而去……

    村莊前後四趟房舍,六十幾戶人家,不論大小,都有籬笆圍城的庭院,前面是菜園,後面有果樹。菜園裡少不了黃瓜架,豆角秧、夏季裡四周還開滿向日葵花。庭院裡有倉房、畜欄和禽舍,白日裡成群的雞鴨鵝嘰嘰嘎嘎,還有貓捉老鼠,小狗看家。

    大門院外右側有或大或小的柴禾垛,左側也有栽種青龍樹觀音柳的,下面或擺上一兩個青石座或放上個木墩,各有不同。

    村莊裡有縱橫兩條土路,土路交叉的十字路口是一塊廣闊地,空地旁邊有一棵粗壯挺拔,虯枝蒼勁的大柳樹,從春到秋飄動著柔曼的枝條。大柳樹上幾處滄桑的樹眼像一位家族老者時刻關注著屯裡人。

    在那棵大柳樹的枝椏上,懸掛著一柄犁鏵,繫著一個小鐵錘,那是生產隊召集社員用的“響鐘”,鐵錘敲在犁鏵上就會發出脆響,響聲能傳遍整個村屯。

    大柳樹是麻雀的天堂,夏天也是人們談笑乘涼的好地方。在那棵大柳樹下有一個青石臺,平時孩子們在上面拍皮球,玩嘎拉哈(也叫羊拐),每天社員聚集的時候,生產隊長就會站在青石臺上講話。

    大柳樹旁邊不遠有一眼轆轤水井,這裡是鄉親們擔水和經常聚集的地方,屯子裡很多風聞趣事都會在這裡演變成一場盛宴和歡笑,然後鄉親們再把它連同打滿水的木桶一起挑回家。

    在這座村莊的前面是幾畝良田和一條源於山泉的小溪,過南橋是鄉親們習慣稱為社的生產隊部和打穀場院。

    屯後是一道山崗,栽著一大片松樹和楊林,過後崗又是一個向陽的山溝,那裡是打柴場,也是屯裡逝去人的墳塋地。

    屯東是大片良田,走二里路還可見一處清冽的山泉和一個天然的小水庫,在那個泉眼旁邊有一個四合小院,周圍有參地、果園和養鹿場,這曾是一個地主莊園,土改之後,這裡已收歸集體所有。

    屯西除了平整的良田和向北流去的一條小河,還有一條連線城鄉的沙土大道。

    清明一過,村莊裡燕落鷹飛,房前屋後的一簇簇果樹陸續開滿各色花朵,招引來飛舞的蜜蜂和蝴蝶。遠處的山林樹木和周圍的大片田野也著上新綠,到處彰顯著盎然春意。

    夏天來了,早晚蛙聲一片,村前那條小河更是熱鬧非凡,彎彎的石拱小橋下是婦女和花姑娘們洗衣槌被的去處,而整個小河是孩子們戲耍的天堂,洗澡,捉泥鰍,玩泥巴,盡情地變換著各種花樣。

    秋天到了,田野滿地金黃,穀物到處飄香,社員們揮舞著鐮刀忙著收割,馬車伕甩著紅纓長鞭,駕著大馬車載著滿滿的收穫,馬兒響著鈴鐺,在田野和打穀場間來回穿梭。

    秋後,打穀場上更是一片繁忙景象。場上四周堆滿了糧垛,中間寬闊平坦的場院上一匹匹馬牽著石磙連成排一圈圈碾壓著穀物,社員們也圍成一圈,不停地揮舞著連屜,當穀物攢成堆,便藉著風力用木鍁開始揚場,飛走了灰塵和穀殼,落下了金黃的谷糧。這時的打穀場也是孩子們戲耍的天堂,在草堆上翻跟頭打滾,在谷垛中捉迷藏。

    等到了冬天,下過幾場雪之後,山川田野一片潔白,村莊裡的茅草房也披上了厚厚一層白雪,彷彿這是個童話世界。各家各戶房簷下的一串串紅辣椒和黃玉米為這個童話世界著上了亮麗的色彩。

    那些臉蛋凍得像紅蘋果一樣的孩童,男孩戴著棉帽和手套,女孩穿著紅紅綠綠的花棉襖,堆雪人,打雪仗,放爬犁,玩陀螺,滑冰車,踢毽子,捕麻雀,能把一個寒冷的冬天玩出火熱。

    而在屋裡,火盆坐在炕上,老人們抽著旱菸,盤腿坐在火盆旁給小孩子們烤地瓜、土豆,偶爾也燒幾隻麻雀給孩子們解解饞。

    逢年過節,村屯裡有各種風俗,婚喪嫁娶,更是人情味十足。你家事就是我家事,大家的事就是你我的事。

    鄰里鄉親和睦相處,老少爺們論著輩分,都是屯親。屯子里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父老鄉親就在這裡守候著黑土良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地打糧,靠天吃飯,過著毛驢拉磨的日子。

    這就是我的老家。在曾經的年代,老家雖然美麗卻難掩貧窮,雖然恬靜卻也伴隨著惆悵,鄉親們純樸中也有憂傷,善良裡也難免生出是非和荒唐。

    所以,老家那一幕幕一樁樁往事,既讓人忍俊不禁,又讓人思索遐想,那滋味是東北豬肉、酸菜燉粉條的味道,那味道是黑土地上原生態的土色土香。

  • 5 # 琴興

    我們家(也是一個小工廠)背後就是一座小山,一口氣爬上山頂也只需十多分鐘時間,山上稀稀拉拉地長著一些1米來高的小松樹,據說是飛播造林長出來的。記得我讀小學的時候會常常爬上山頂,呆痴痴的望著山下邊那條公路,即1O8國道向前延伸,灰濛濛的一座山連著一座山,瞎想著遠方……後來參加了工作,就是在那個方向,這算不算心想事成我不知道,但至少有點心遂所願吧!文化大革命書沒念成下了鄉,時間不久,機緣巧合,隨支援三線建設的“民兵團”到了攀枝花,雖然乾的還是挖泥巴,搬大磚的活,但可以吃飽飯,一個月還有一點工資領,不像農村(農民),一年才分一次紅,也就幾十元錢,真可憐!一眨眼,幾十年就過去了,前幾年回老家,又去爬了幾次那座

    小山,山上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只是山上的小松樹的確長高不少,微風吹著松樹林發出的沙沙聲比原來大得多了。

  • 6 # 儂愛戲曲

    我的家鄉是濰坊,世界聞名的風箏之都,年畫之鄉,蔬菜之鄉,盛產濰縣青蘿蔔,許多客人聞名而來購買濰坊青蘿蔔。到了冬天,在家沏上一壺熱茶,約上三五好友,再啃上一口青蘿蔔,那種感覺老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外人不用微信,那他們用什麼即時通訊軟體呢?好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