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昊1429

    這個太難了。所有的制度既是促進又是控制,既是保障又是約束,本來是保障的,在有心人的操弄之下也變成狗屁不入了。管理者面對一幫又單純又事故又理想又敏感的科研工作者,再加上一大群開了竅的技術官僚,無所適從也是難免的。姑且空想吧,第一,技術官僚退出評價體系;第二,重過程重考核,但是要以成果論英雄。

  • 2 # 只留清氣滿人間

    作為科研工作者,應該怎麼評價普通科研工作的優劣,太困難了。

    世界頂尖科學家,很好評價,領跑某個學科某方向分支,理論技術成果世界第一。

    普通跟跑的科學家,按照什麼標準評價?學歷高低、職稱高低、專案多少、論文件次和數量、工作時間、經濟效益等等等等,都有不少人指出不足之處。

    真的不知道應該怎麼評更合理。或許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 3 # 孩子成長營

    作為做過不少專案,發表過論文的“半個”科研工作者,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以主持專案、參加專案、論文來評價一名科研工作者的成就,這本是合理的,出發點也是好的。

    但實際情況是,對於行業、小領域內頂尖的科研工作者,這個標準是非常好界定的,因為其他人也幹不了這個專案,也發表不了這種絕對原創,而且引領行業發展的科技成果論文;但對於更多的千千萬的一般的論文,實則是相互引用,綜合,偶有創新之處,但是創新之處較少。

    所以,實際來看,很多論文是沒有多少價值的。

    打個比方大家就清楚了:

    現在的大學生都要寫論文,比如本科的畢業論文,研究生的畢業論文,但是我們知道,本科生的畢業論文字身大部分都不是具有開創新的,不過是對該領域已有的一些成果進行彙總而已,他們透過這個論文,大部分只學會了論文的寫作要求,但論文字身,價值並不太高。

    當然,我們並不是否認這個論文創作的價值,畢業論文至少讓大家學會了如何寫論文,如何進行科學研究,這就是最大的價值。

    而“以專案和文章”論英雄,實際上,這裡面可能就會有水分,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第二作者,誰知道這個專案是不是第一作者做的呢?

    更何況現在有一些專案都有掛名的情況,所以,專案、文章,個人認為僅僅作為一個參考罷了!

  • 4 # 世界4942

    題主提的問題是: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你認可“以專案和文章來論英雄”嗎?

    我先申明我不是科研工作者,只是一名普通老百姓,談談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願與朋友們探討、分享。

    筆者認為應以專案和研究成果,創造的經濟價值來論英雄。不認可“以專案和文章”論英雄。不知在中國不知從何時興起了寫論文的熱潮,拿教育系統來說,評職稱就要看你發表了幾篇論文,分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等等層次,在考核時分別加分,這樣導致許多老師為了早日評上職稱,不安心教學,專注寫論文,耽誤了學生許多課程,有些上課馬馬虎虎,只顧完成自己的論文大業,這樣對學生確實也不公平,誰的錯呢?是考核制度、評價機制的錯,為何不以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習成績等作為考核的依據呢?耽誤學生學習,寫的所謂論文有意義、有價值麼?我看一文錢不值,廢紙一張。失去論文的意義。

    科研單位是否也有以論文論英雄的事呢?我不知道,若有趕快棄之吧,無意義紙上談兵的事少乾點,多幹點實事吧,創造點價值吧。

    作為對科研工作者的考核應以成果、專案、產生的經濟收益論英雄為主,其他的都是小事。

  • 5 # 鄰居家的叔叔

    文章有優劣之分,但專案是真金白銀!好文章是拿大專案堆出來的,唯和不唯都不好!文章看針對什麼人,對基礎研究的人而言,那就是要看高質量的論文,對應用研的人而言,除了看文章還要看成果的轉化,及產生的社會影響!!

  • 6 # 三棲國哥

    應該說專案和文章是評價的一個方面,而不是唯一。就像是將軍,也要經過種種磨練和考驗,出乎其類,拔乎其萃,方能有效評價。

    也像高考的選拔機制,縱然也有種種的瑕疵,不過,就目前的狀況下,是最客觀、公正、可行的方式,由此,得到廣泛的認同和施行。

    一個評價機制不可能盡善盡美,主要在於反映主流,解決主要問題,對於特殊人群,可以補充完善小許針對性政策。

    即便是這樣,也不可能百分之一百的,全面,而有深度的,確保沒有遺漏。從科學務實的角度,可以在實施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和創新,逐步形成越來越好的評價機制。

  • 7 # 不一樣的理工男視角

    這是管理的無能,卻也是一個最不壞的辦法。

    隨著“大學”墜落凡塵,道德約束力的下降,對教師進行管理與考核勢在必行。

    一方面純以專案與文章來論英雄,確實滋生了許多怪相。且不說現在已沒有了“大師”的產生土壤,就是真從外星來個真大師,也會迅速蛻變成凡人,再不以大師稱之。

    另一方面,教師隊伍已經是魚龍混雜,而且指望涉及管理的所有人能夠準確地識別出科技前沿成果的價值既不可能,也不必要。因此需要提出一套所有人都能輕鬆鑑別高低、好壞的標準來,自然也只能是“以專案與文章”來論英雄了。

    雖然出不了大師了,但是起碼大家都沒閒著。所以說是個最不壞的方法。

  • 8 # 紅棉花開錦南天

    大多數如此。

    但是,有的太前沿了,本來就是探路的性質,又怎麼評價呢?

    還有,一些專案光做試驗就得數十年,又該怎麼評價?

    某些研究不宜公開,當然也不存在發表文章的可能。又該怎麼辦?

    “凡事有例外”是管理的要求,也事實求是。見仁見智吧。

  • 9 # 老貓1954

    不能一概而論!那要看是什麼專業、什麼型別的科研工作者!

    做應用研究的:可以用專案和文章來考核

    做基礎理論研究的:用幾年的時間做鋪墊(什麼突破也沒有)是常有的事情

  • 10 # viewstream

    從實際能力來說,確實存在偏差,不能以此來真正論英雄!但好象沒有更好的客觀方法,若否定以此論英雄,以別的方法來論,會更主觀,假的可能更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菜市場賣的豬血為什麼一直要放在水裡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