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林徽因仰望的靈鷲山

    又按:石工劉盛之名,亦見於蘆山所出之

    《樊敏碑》

    。《隸釋》卷十一錄此碑文之末為“造石工劉盛息慷書”

    鄧少琴《益部漢隸集錄》所收《樊敏碑》雙鉤本之末僅“造石工劉盛息憬”七字,“息憬”二字已

    殘,然尚可辨識產書”字則已袖。《隸續》卷五雲:“其雲石工劉盛息憬書者,劉刻其石而厥子落筆也《陳球碑陰》書其二故吏之子亦曰息。”而郭沫若《詠王暉石棺》詩謂“姓劉名盛字息憬”

    漢碑題人名字,必曰某某字某,若以“息悚”為字,而其前無“字”字,與漢碑例不合

    故洪适說近事實而郭沫若說無根據。漢碑同列書碑人與工匠名者不多見,偶有之乃先列書碑者名,次列工匠名

    而《樊敏碑》石工劉盛名列書碑者之前,乃書碑者為石工劉盛之子,故劉盛之子名列劉盛後以示敬也

    則書碑者姓劉名慷可知也

    劉慷為石工之子而善書如此,必嘗就學習書

    。《通典》卷十三載章

    帝元年詔書曰:“前代舉人貢士,或起岐畝,不繫閱閱……文質彬彬,膚甚嘉之

    ”則庶民子弟亦有讀書就學進身之途。《說文敘》雲

    :“

    《尉律》:學憧十七以上,始試諷錨書九千字乃得為史又以八體試之,郡移大史並課,最者以為尚書史。書或不正,則舉動。

    文書碑者多為顯宦者不同。此蓋漢代嫁史多善書,

    至其書體,皆典正規範,故得稱為“史書”矣。

    今觀《趙儀碑》與《樊敏碑》之風格與字形結構,迥然不同,二碑顯非出於一人之手。此為劉盛與息悚為二人之又一明證。《趙儀碑》疏落散逸,《樊敏碑》茂密典重;《趙儀碑》多字,如屬作屋、槌作豐主、為作荔、諱作言車、聾作嶽、試作言亂、復作豆、後作友等;又

    借漠作慕。

    《樊敏碑》則字形謹嚴,絕少說字。前引《尉律》謂為尚書史者,“書或不正,則舉劫之”,則揉史作字必甚謹嚴。《樊敏碑》作字謹嚴,與劉慷為捺史之職正相合。

    而趙碑多說字,字形風格乏典重之態,此蓋書寫者於八體非其素習,書寫隨意所致。

    故趙碑之書寫者僅粗通文字,此與劉盛為石工之身份亦相符合。苦人謂北朝造像記多工匠所為,故多

    字。今觀《趙儀碑》,則工匠以說字人碑,不自北朝始也。

    《趙儀碑》風格與同地所出王暉石棺銘文絕相類,當同為劉盛所書刻,郭鳳武文已明言之。.石工書刻之碑字,雖典重不及揉史書,其自然天成之趣,則非揉史書能及也。

    又,或疑“功曹向鬧”之“向”字上缺點。蓋此石工刻字先橫後豎,刻畢未加檢視,故有缺刻豎畫者。

    如第三字“屬”字及“傅”字皆各缺刻一豎畫。“向”字上點當作短豎,故亦缺刻。此字郭釋“向”不誤。

    疏釋既畢,碑文可得重訂如次:

    漢故屬國都尉槌為屬國趙君諱儀字臺公,在官清亮,史民溪(慕)念,為立碑頌。

    遭謝百、張除反,是傅碑在泥塗。建安十三年十一月廿日葵百,試守漢嘉長蜀郡臨~張河字起南,將主簿文堅、主記史部伍、功曹向閩、捧史許和、楊使、中部赳皮邑郭捧盧餘、王貴等,以家錢僱飯石工劉盛,復立以示後賢。

    漢代有賢良、方正、孝廉、茂才之選,例。究為石工之子,難膺此類選舉,故學書為史,歷其通常進身之途

    漢碑之立碑、撰文、書碑者多為捺史之屬,與唐及其後撰

    2000年6月出土於四川蘆山縣姜城遺址。出土時已被鑿成三塊作為城牆的建築石料。碑帽為園琬型雕螭虯,碑陰刻碑文,隸書。碑陽字型較小,字跡漫漶,不易辨認。

    銘文上方刻“蜀郡屬國”四個大字,隸書。碑陰字跡清晰,

    碑文如下:“漢故屬國都尉犍為趙君字臺雲,在官清亮,吏民謨(慕)念,為立碑頌。遭謝酉、張除反,爰傅碑在泥塗、建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癸酉,試守漢嘉長蜀郡臨邛張河字起南,將主薄文堅、主記史邯伍、功曹向闔、掾史許和、揚便、中部口度邑郭掾、盧餘、王貴等,以家錢僱飯石工劉盛復立,以示後賢”。

    此碑儲存完好,字跡清晰,如同新刻。其內容是後人為懷念趙儀之功績,幕僚捐資,請劉盛鐫刻。

    蘆山樊敏碑為東漢建安十年,趙儀碑為建安十三年,王暉石棺為建安十七年,雅安高頤闕為建安十三年。雖然王暉石棺上無劉盛的名字,從字型上來分析,很可能出自一人之手,均為石工劉盛所刻。

    劉盛應是當時當地民間書法家和著名的石刻工匠。趙儀碑現在在雅安市博物館展出。

    漢碑,西漢出土極少。解放前四川只發現《樊敏碑》(蘆山)和《柳敏碑》(黔江)兩塊漢碑。近30年來,川渝地區陸續發現、出土《何君閣道碑》(滎經)、《石門關》(新都)、《郭擇趙汜碑》(都江堰)、《王孝淵碑》(郫縣)、《薄書碑》(郫縣),《陽嘉二年張君紀功碑》(成都天府廣場)、《元嘉二年裴君紀功碑》(成都天府廣場)、《廖永信楊淑過女石棺題記》(成都附近)。《漢巴郡朐忍令景雲碑》(重慶雲陽)。在短短地幾十年中,出土九塊漢碑、實屬少見。

    郭釋:捺史許和楊使(楊便)

    按:郭所釋“使”字長撇似出橫畫之上,細審之其上乃渤痕,故此字當釋“便”,漢碑“使”字無作

    吏”者

    郭釋:中部口度邑郭撮盧餘王貴等

    按:此句第三字殘,僅餘字之上部。細審殘字為

    車'

    形,當為“赳”字之上部,疑此字為“赳”字

    雲“赳度邑郭撮”者,當為揉史之一種,不見於《後漢

    書·百官志》。考捺史之官,或起於秦代

    。《

    史記·

    蕭相國世家》謂何為沛主吏撮,《曹相國世家》謂參

    為沛獄援。《後漢書·百官志》載太尉、司徒、司空

    皆有揉屬

    。《

    百官一》雲:“《漢舊注》東西曹操比四

    百石,餘捺比三百石,故曰公府撮,比古元士三命者

    或曰:漢初撮史闢,皆上言之,故有秩比命士

    其後皆自闢除,故通為百石雲

    ”東西曹揉外,見於

    後漢書·百官志》者有戶曹、奏曹、辭曹、法曹、尉

    曹、賊曹、決曹、兵曹、金曹諸撮,《百官志五

    注引

    《漢官》又有監津渠潛水撮,文學守助撮,《百官志

    五》又謂:“五官為延撮,監鄉五部,春夏為勸農撮,

    秋冬為制度捺

    漢志》之捺,大抵見於漢碑,而漢

    碑之撮,名目不見於《漢志》者尚多,有衡官捺(

    閣頌》)、監都水捺(《西嶽華山廟碑》)、供曹揉、將

    作捺、門下捺(《西嶽華山亭碑》)、守堯撮(

    《帝堯

    碑》)、錄事搓、上計捺

    文學主事援、集曹援

    比曹

    操、待事捷、監市捺(《張納碑陰》)、《易》援、

    尚書

    撮、《詩》援、《春秋》援、文學《孝》援、議揉、文學揉

    《學

    師宋恩等題名碑

    )、中郎將揉(

    《韓敷碑》)、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隕石有市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