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豆小胡哥

    提起中國古代的軍事家,人們一定會想起諸葛亮,在歷史上他輔佐劉備為一統天下南征北戰,在《三國演義》的潤色下,諸葛亮顯得足智多謀,運籌帷幄,甚至在一些傳說裡被賦予了神話的色彩。

    在現在看來,諸葛亮在戰場上所運用的一些技法確實精妙絕倫,令人嘖嘖稱讚,但為何他輔佐劉備一生卻沒能最終助劉備完成統一大業呢?

    在歷史上,有不少史學家都對這些問題進行過分析,而毛主席也曾對諸葛亮進行了點評,他認為蜀國不能一統天下是註定的,諸葛亮在一開始就葬送了蜀國的前路。

    人生經歷

    諸葛亮的一生可以說是一段傳奇,即使褪去《三國演義》為其披上的華麗外衣,他的經歷依然有許多可圈可點的地方。

    諸葛亮出生在一個官吏家庭,但他卻沒能享受到家族所帶來的優待,三歲那年,母親病逝,五年後,父親又撒手人寰,年僅八歲的諸葛亮只得帶著弟弟一起隨著叔父四處奔走生活。

    這時,天下已經動亂,不過好在有叔父的庇護,兄弟二人的日子還算安穩,誰知好景不長,諸葛亮16歲時,叔父也病逝了,好在那時諸葛亮已經成長起來,不過那時他身邊的人都不願用正眼瞧他,只有好友徐庶等人相信他才華橫溢。

    雖然受盡冷眼,但諸葛亮還是等到了他的“伯樂”,劉備三顧茅廬,與其對談於隆中,希望諸葛亮輔佐自己統一天下。

    在那小小的隆中,諸葛亮向劉備闡述了自己的三分天下之計,他逐一分析了曹操、孫權的形式,並向劉備提出,只有奪下荊州與益州才可以鬥勝天下。

    聽過諸葛亮一統天下的計劃後,劉備聽後大喜,力邀諸葛亮下山輔佐自己成就千秋大業,而這一段隆中的對話也成為了蜀國隨後幾十年的基本治國之策。

    諸葛亮在三國之爭中最有名的一戰莫過於赤壁之戰,在諸葛亮的牽線搭橋下,劉備與孫權最終聯手,一同抗擊勢頭正勁的曹操。

    能夠使這兩個國家聯手,可以說諸葛亮在這其中功不可沒,他先向孫權塑造劉備堅毅的形象,告訴孫權劉備絕對不會向曹操低頭,以此打動孫權,而後又透過分析打消孫權對劉備軍事實力的疑慮,最終促成了這次合作,為蜀國迎來了勝利。

    諸葛亮除了幫助劉備規劃戰爭策略,在治國理政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可以說蜀國在他的幫忙下逐漸強盛起來,可沒等到統一的那一天,劉備就先走了。

    劉備臨終前特地將諸葛亮叫到床前,他知道自己的兒子不中用,於是委託諸葛亮繼續輔佐自己的兒子成就千秋大業,諸葛亮也不負劉備的託孤,繼續為新君主鞍前馬後,出謀劃策。

    228年,諸葛亮不顧自己已年老體衰,帶領部隊一路北征,試圖統一中原,可他早已不是當年那個精力旺盛的青年,最終因為積勞成疾,他病死在了行軍的路上。

    歷史成就

    早年間,劉備三顧茅廬將諸葛亮請下山來輔佐自己成就大業,而諸葛亮在一定程度上也確實幫助劉備在三國之爭中奪得一片地位,在國家治理與規劃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作為蜀國的宰相,諸葛亮在政治方面採取利於民眾發展的制度,在動亂的三國時期,他對於百姓的政策都較為寬鬆,安撫民心,而在人員的任用方面他更是小心謹慎,用禮制約束官員。

    對於手下的官員,他一向坦誠相待、開誠佈公,從來不拉幫結派、唯親是從,手下的官員若是為國家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即使是自己的死對頭,諸葛亮也會加以賞賜,而如果有人損害了國家的利益,即使這個人是自己的親信,諸葛亮也會按照律法對其進行處罰。

    他治理國家講究法律嚴明,再小的過錯也要受到處罰,而再小的成就也會受到褒獎,這使蜀國的官員一直都十分尊重律法,將其作為行事的準繩。

    諸葛亮在處理事務時也拒絕各類繁瑣的交際,他總是能找到問題的根源,直接斬草除根,而對於那些不切實際的虛名諸葛亮一直嗤之以鼻。

    在蜀國,諸葛亮是一個人人敬仰但不懼怕的人,雖然諸葛亮所推行的法律算不得十分寬鬆,對於罪行的判罰也十分嚴格,但正是因為他這樣賞罰分明、就事論事的行事風格造就了蜀國內部官員清廉、紀律嚴明的風氣。

    此外,適宜的經濟政策也促進了農業的發展,人民種植熱情提高,年年豐收後交上來的賦稅自然也多,堆得滿滿的糧倉自然就是蜀國軍隊出兵打仗的底氣。

    除了實施積極的政策促進農民生產,諸葛亮還推行建設利民的農田灌溉工程,其中由他推行建設的“山河堰”至今依然在使用,根據後人考察,當時這項水利工程共灌溉農田四萬六千餘畝,是漢中地區灌溉面積最大的水利工程。

    主席的評價

    諸葛亮在歷史上的評價其實以正面居多,但毛主席對他卻沒有英雄之間的惺惺相惜,作為同樣對軍法有著獨到見解的軍事學家,主席認為從隆中對開始,諸葛亮的思想就註定無法幫助蜀國完成統一大業。

    毛主席對兵法十分有研究,在抗日戰場的指揮上就可以窺探到他對於古代兵法的借鑑與運用,對於《孫子兵法》的作者孫臏,毛主席一直都抱有讚揚的態度,認為即使他只能躺在輜車上出謀劃策,卻絕對稱得上是千古高手。

    但是對於同為軍事奇才的諸葛亮,毛主席卻並不認同,在隆中對中,諸葛亮認為劉備統一天下應分為兩步,第一步就是打下荊州與益州,第二步則是兵分兩路,直取中原。

    對此,主席認為以荊州和益州作為出發點攻打中原已經是路途遙遠,而這樣長途的行軍卻還要將兵力一分為二,實在是不妥當。

    同時,主席還注意到,雖然諸葛亮最初提出的設想是二分兵力進攻中原,可真的等到實施時,卻是劉備、關羽與諸葛亮分別帶領三路士兵向北行進,這樣必然會導致失敗的結果。

    在戰場上,中國的兵法強調將兵力集中起來,以集體攻打散兵,這也是毛主席在戰場上最喜歡使用的兵法之一,而諸葛亮的計謀很明顯是逆兵法而行之,這使原本就處於弱勢的蜀國軍隊更加分散,自然難以戰勝強敵,最終走向消亡。

    此外,對於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一事,主席也有著自己獨到的看法,他認為街亭之戰時,諸葛亮調兵指揮有誤。

    那時諸葛亮就應該大軍挺進,而不是分散兵力,又將敗兵的原因為責於人當馬謖被圍困時,諸葛亮應該進攻街亭,接應馬謖,這樣便可以戰勝張合。

    小結:

    毛主席認為,諸葛亮其實並不適合在幕後做指揮,而更適合親自臨陣在指揮戰鬥,主席對諸葛亮的批評並不意味著他認為諸葛亮一無是處,相反,他雖然對於諸葛亮的一些用兵之道並不認同,但還是承認諸葛亮有一些智慧。

    在公元234年時,諸葛亮曾帶兵遠道而來多次挑戰司馬懿,而司馬懿則運用自己的謀略不戰而勝,主席便評價司馬懿有著與孔明一樣的智慧,在歷史上,毛主席一直認為司馬懿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將他與孔明相比也印證了主席對孔明智慧的認可。

  • 2 # 萌大大搞笑萌寵

    說實話,沒看過完整的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的認知停留在,有想法,有謀略。

    這種人放在現代可以當個謀士:在高guan身邊當謀士,在商業大亨身邊做軍師,畢竟商場如zhan場,有時候需要這樣的人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敘利亞戰局中,美國和以色列是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