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介草寇

    一提起“奶孃”這個詞,我想很多人都會心照不宣地會心一笑,彷彿一眼就看穿了這個職業的本質。

    奶孃是古代十分特別的一種身份,最早出現在周朝時期,《周禮》中就曾記載過:“士夫之子有食母”。那個時候奶孃被稱為“食母”,意思就是給孩子餵奶的母親,只要是士大夫以上的階級,都可以給子女找食母。

    這個職業產生的時候,王公貴族們的本意只是讓她們協助養育子女,但隨時時間的發展,她們或出於對榮華富貴的渴望、或因為權力的逼迫,卻做著與本職完全不相符的勾當,以至於人們一聽到這兩個字的時候都會浮想聯翩,“奶孃”自然也和骯髒掛上了鉤。

    讓奶媽代替生母給皇子餵奶,其背後究竟有怎樣的深意呢?這些被王公貴族豢養在宮中的奶媽們除了日常給皇子、公主們餵奶之外,平日裡還要做些什麼呢?另外,既然是奶媽,就真的是“有奶便是娘”嗎?這些特殊的職業者究竟有怎樣的選拔標準呢?

    奶孃可不是單單是個“餵奶機器”,她們的背後有榮耀、也有恥辱。可以最大程度上減少生母和皇子們的情感交流,保證國家政權的穩定。

    乍一聽上去,這個說法有些差強人意。找個奶媽給皇子餵奶,就能保證政權的穩定?這不是痴人說夢嘛!

    可事實真就是如此。

    在中國歷史上,王朝的更迭、政權的動盪無非有這三點原因:農民起義,外族入侵,權臣、宦官、外戚等有實力的團體干政。為皇子們配備奶媽,就是為了防止外戚干政。

    西漢時的呂太后在劉邦活著的時候就開始大規模培養自己宗族的勢力,等到劉邦一死,立馬大肆屠殺劉姓宗族。而後來的衛子夫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她們家族在50多年的時間裡壞事做盡,朝中大臣連同漢武帝都拿她沒有辦法,誰讓衛氏家族枝繁葉茂、佔據著朝堂的半邊天呢?再後來王莽憑藉姑姑是太皇太后的身份,直接政變造反、改朝換代。

    而到了東漢時期,外戚干政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竇氏、鄧氏、梁氏、閻氏、何氏家族接連干政,你方唱罷我登臺,東漢二百年國祚、19位皇帝,除了光武帝劉秀之外,幾乎都活在外戚的陰影之下。

    這些都是血淋淋的教訓,如何提防外戚干政成為歷代統治者關心的問題,而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那些妃嬪們禁足在後宮、切斷她們和未來接班人的聯絡。

    所以在皇子、公主們剛剛滿月的時候,內廷就會把他們交給奶孃餵養,每年只允許和生母見寥寥幾次面、有些不得寵的妃子甚至一輩子都很難再見到子女。

    正是這樣的手段,讓外戚的勢力很難發展起來,所以大家看自漢朝之後,再也沒出現過如此大規模、長時間的外戚專權擅政的事件,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古代醫療條件差,想要子孫興旺,就要加快生孩子的速度和效率。

    在古代,人們的平均壽命是非常低的。夏商周一直到秦朝,平均壽命基本不到20歲;漢朝時為24歲;唐朝時為27歲;宋朝時為33歲;明清時為36歲。

    造成平均壽命低的原因很多,拋開天災人禍不談,新生兒的夭折率直接拉低了平均壽命。那個時候,沒有先進的西醫科技,只有看重治本的中醫,可是中醫的治療週期太長了,成年人面對一些不痛不癢的小病倒還能抗一抗,但新生兒的免疫力十分低下,就算是普通的小感冒都能要了他的命。

    縱觀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新生兒的存活率從來沒有突破過60%,也就是說有將近一半的嬰兒剛來到這個世界就急匆匆地奔赴鬼門關。

    母乳餵養長則兩年,短則一年,在這個期間,母親會把所有的愛給予嬰兒,根本不可能繼續懷孕生育。為了讓妃嬪們跳過母乳餵養的階段,內廷就會將小皇子交給奶孃餵養,而妃嬪們稍加休息後便再次加入“生育大軍”。

    十六七歲的年紀就生產,身體還沒發育成熟的少女們根本沒有奶水,這時就需要奶媽幫忙。

    根據中國《民法典》第1047條規定:男性法定結婚年齡不低於22週歲,女性法定結婚年齡不低於20週歲。

    可能很多年輕人會發牢騷,法定結婚年齡定得這麼高,自己還要苦等好多年才能和愛人領結婚證。我只能說,你們就偷著樂吧!

    在古代,尤其是像漢末三國、南北朝、唐末、明初這幾個階段,因為連年戰亂導致國內人口銳減,繼而引發生產力不足,更是沒有婚姻自由可言,紛紛出現了“壯者無娶老婦”、“老者無娶壯妻”、“男子二十不娶,女子十七不嫁,罪其父母”這樣看似荒唐的法令。

    這一切都是為了敦促人們早日成親,繁衍後代。

    而皇室因為其地位的特殊性和尊貴性,子嗣越多在挑選繼承人的時候就有更多的可選性,於是“一切從娃娃抓起”就被運用得爐火純青,通常年幼的皇子們會被御賜一個妃子,一般也就是十六七歲的年紀,她們因為尚處在發育期,生產之後根本沒有奶水,只能把孩子交給奶媽餵養。

    還有一些妃子,即便有充足的奶水也不願意母乳餵養,因為她們身處後宮這個名利場中,一切都是以博得皇帝的寵幸為目的,如果親自餵養孩子,就會導致身材走樣、胸型塌陷,很快就會失寵。

    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奶媽這個職業再也不是單純地餵養皇子。

    在很多野史、或者是民間醫書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些記載,那就是吹噓人乳能夠增強體魄、甚至延年益壽的功效。

    晉武帝司馬炎上位的第一年,就在皇宮裡搞了一場人乳宴。一百多名衣著暴露的奶媽聚集起來,將擠出來的乳汁和鯽魚一同倒入鍋中烹煮,並且邀請朝中大臣們一起享用。之後司馬炎又舉辦了多次類似的人乳宴,最出名的當屬用人乳蒸乳豬,大臣們吃完之後讚不絕口,稱其“烝㹠肥美,異於常味”。

    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曾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人乳氣味甘平,有補脾益腎之功效”,由此掀起了一陣用人乳養生的熱潮。

    還有一種說法是,奶孃其實是為皇子選定的“性”啟蒙者,因為兩人相伴成長,彼此之間建立起了很深的感情,等到皇子們長大之後,需要有人對他們的“性生活”進行引導,所以奶媽往往是首選。

    既然奶孃如此重要,那麼她們的選拔條件有哪些呢?

    奶孃的入宮選拔十分嚴格,大概需要滿足三個條件!

    必須年輕貌美,年齡需要在15歲到20歲之間,姿色超群。身體必須健康,這也意味著奶水健康。必須是生產之後三個月左右,因為這個時間段奶水營養最豐富。

    當然,滿足這三個條件也不是一定能夠被選中,如果她的家世不夠清白,比如說親人或者祖上曾有過作奸犯科的經歷,尤其是謀反、行兇這樣的大罪,就算姿色多麼出眾,都會被無情地淘汰掉。

    明朝時選拔宮廷奶孃十分嚴苛,每年選出120名,其中40名在宮內餵養皇子、其餘80名則在外宮幹些普通宮女的差事,只有等到宮內的奶媽職位有缺、她們才有機會補上。到了第二年,又會有新選拔出來的奶孃代替她們,週而復始。

    時至今日,奶孃這個職業仍然存在,只不過比起封建社會而言已經不再和倫理沾邊,只不過是在母親生產完後,身體虛弱、或者是奶水不足的情況下,靠她們進行餵養。

    至於說人乳究竟有沒有傳聞中的那些功效,很多古代醫書中都曾有過這方面的記載,,但我們不敢妄自揣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最痛恨日本的是哪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