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東歷史
-
2 # 荊人夜雨
說古代通訊不發達,但皇帝真有大事發詔書還是很快的。古代有專門的驛站,快馬加鞭,遇到軍事資訊人休馬不休,接力從地方跑到京城,一天能跑一千里。就算從海南跑到北京城,一個星期也能跑到。所以地方官聽不聽皇帝的話,從來就不會是一個通訊問題。
天高皇帝遠,這話可不是瞎說的。自古皇權不下縣,縣下面的鄉就全靠宗族勢力自己管了。皇帝統治一個地方,只幹四件事情:是每年收點賦稅,安排一點差役,逢年過節獻一點土特產,再打仗的時候出一些壯丁。
其他的事情,地方上自己搞自己的行了。
這還是內地十八省設定郡縣制的地方,邊疆上長期採用羈縻制度,尤其是西南,很多都是當地土司自治,老子當完了兒子上,接位置的時候象徵性給皇帝打個報告,皇帝再發個任命書完事。至於土司內部的事,皇帝不會管,也管不了。
歸根結底,皇帝說話地方官聽,跟中央朝廷的權威息息相關。王朝開國,皇帝一般都掌握著全國最強的武裝力量,一批老帥坐鎮都城,地方官哪個敢不聽話。但到王朝中後期,皇帝生於宮中,權威一落千丈,地方上不聽話的官就多了。
-
3 # 歷史知事
古代如何避免“天高皇帝遠”的情況,老祖宗這一點確實比歐美做的好。
1,驛道體系建設。
秦始皇統一後就開始修建貫通全國的交通體系,各朝各代不斷完善。古代版的“高速公路”,保證資訊傳遞儘量快捷。
道路上的人馬,都是國家供養,即使偏遠地區也有驛站。比如王陽明龍場悟道,就發生在貴州邊遠的小驛站。
實效性上,有800里加急,600加急,對資訊傳遞有明確要求。往往叛軍還沒集結,資訊已經傳到京師。
隋朝的大運河,把南北連為一體,保證對地方的控制。
2,地方官任命權在中央。
秦朝開始實行普遍的郡縣制,縣級以上官員都由國家任命,低階吏員有縉紳把持。
如果地方官想要造反,需要前後左右都同意都參與,哪怕只有一個同僚揭發,立刻就會被抓下獄。
3,軍民分治,文武分開。
對中央威脅最大的,要麼是精兵良將,要麼是民心好官。很少有人文武全才軍政民政一把抓。只要能以文抑武,基本不用擔心地方叛亂。
4,收其錢穀,制其精兵。
這一點最狠。宋朝建國之初,把各地的精幹之兵全部調入禁軍,地方守備戰鬥力很差,即使造反也沒有任何勝算。
另外就是財權歸中央,每年的收支明細都要皇帝核准,否則地方官會受到問責。
中國秦以來,中央和地方的博弈一直存在,中央統治力越來越強大,地方忠誠度越來越高。但是副作用就是,內部很穩定,外部很脆弱。
一旦外族入侵,地方官為了活命,轉眼投靠外族,整個國家就土崩瓦解了!
宋朝和明朝就是這麼滅亡的。
-
4 # 魏青衣
古代通訊不發達,皇帝如何控制地方官?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簡單列舉一下:政治制度、土地政策、思想文化。
一、政治制度其實這個也很有意思,每個朝代不同,採取的制度也不同,但總體來說是不斷地進步的。
先來看一下各個朝代的制度:
夏、商、周:諸侯制度,從西周開始有了分封制。
秦:三公九卿制、徵辟制、察舉制、郡縣制。
西漢:設立內朝、設立大司馬大將軍、開始賦予尚書檯職權、收回王國官吏任命經濟等權、酎金失侯制度。
東漢:改三公制度分丞相權、雖備三公事歸閣臺。
三國:建立九品中正制。
兩晉南北朝:設立中書省、門下省。
隋:建立三省六部制、科舉制。
唐:建立監察道、地方政治開始三級建制。
宋:建立樞密院。
元:設立行中書省。
明:廢除丞相制度、建立廠衛制度。
清:設立軍機處。
二、土地政策夏商周:井田制,土地國有制,諸侯繳納貢賦,奴隸在井田上集體耕種。
秦:土地私有制,農民按畝交稅。但是土地兼併嚴重,賦稅嚴重。
漢:編戶制度,每戶依據資產多少來承擔賦稅。
隋唐:均田制,按照人口分配國家掌握的土地。不過到了唐朝後期,由於土地兼併嚴重,唐德宗實行兩稅法。
宋:青苗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等。
元:屯田、官田。
明:魚鱗圖冊、考成法。
清:更名田、攤丁入畝。
三、思想文化夏商周:由原始社會轉向禮學。東周階段出現百家爭鳴,各種思想的雛形。
秦:焚書坑儒,推行法治。
漢:前期是道家學說,漢武帝開始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自此之後,儒家學說成為正統。
魏晉南北朝:佛教的興起開始對儒家學派進行影響,儒家學派融進了一些佛教思想。
隋唐:儒家學派正統地位受到挑戰,但是主流思想仍是儒家。
宋:程朱理學。
元:以儒家的“仁治”思想為主,雜糅和保留部分蒙古傳統的封建統治思想。
明:宋明理學、文字獄
清:以儒家學派為主、大興文字獄
其實皇帝能不能掌控全國,主要還是和這三方面有關,文化控制民眾思想,土地控制民眾經濟,制度控制農民自由和軍事。
把農民及地方官放在籠子裡養,還怕出什麼問題嗎?
當然,朝代末年農民起義或者是下屬篡位,那是由於籠子舊了,鏽了,而且空間越來越小,才導致王朝覆滅。
按照正常的情況來說,皇帝只要設立好制度、土地政策以及思想文化,是足以控制地方官的。
回覆列表
天高皇帝遠,按理說這麼大一個國家很難管理的,但咱們老祖宗是有辦法的。
1、分封制。
異姓不稱王。家裡人靠譜
2、文官當權,文武分管
文官沒兵權,武官沒政權。互相制衡
3、思想統一
儒家思想的忠孝仁義是起了大作用的
4、高官厚祿
光思想上是沒用的,得來點實際的。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當官比造反的好處還大。
5、高度的中央集權。
地方的權利是有限的。
這些舉措互相運用,靈活變化,才維持了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