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喵君

    小微企業不良貸款的形成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因素。客觀原因主要是產業結構調整、去產能和治理汙染政策的實施,以及經濟下行、貿易摩擦加劇等多種原因疊加造成企業經營陷入困境,致使貸款出現一定的不良。如某地在治汙過程中,對鐵礦採選行業進行集中整治,大批小微企業被關閉,由此導致銀行鐵礦採選行業貸款出現大量不良。主觀上講,個別銀行貸款管理不到位,“三查”流於形式,導致貸款形成不良。有的貸款甚至期限確定不合理,與企業生產經營週期不匹配,人為因素導致貸款不能按期歸還。 對小微企業信貸風險都必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既不能因為不良貸款佔比過高,害怕出現風險,存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想法而放棄對小微企業提供信貸支援,也不能對如此之高比例的不良貸款視而不見,不主動採取措施防控風險。畢竟,小微企業是經濟新動能培育的重要源泉,在推動經濟增長、促進創業就業、激發創新活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不努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勢必影響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不強化小微企業貸款風險管控,也容易產生金融風險。 筆者認為,支援小微企業發展與防控風險同等重要。對於小微企業貸款風險問題,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協調配合,形成合力,多措並舉加以防範,既要提高銀行對小微企業支援的積極性,又要調動銀行防範信貸風險的主觀能動性。一方面,要建立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長效機制。加強貨幣政策、監管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協調,建立同向激勵機制,透過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適當優惠的監管政策和充分有效的財稅激勵政策,提高銀行對小微企業支援的積極性。同時,充分發揮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和地方政府貸款風險補償金的作用,完善對小微企業貸款的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與銀行共同承擔信貸風險,解決銀行後顧之憂。監管部門要重點關注商業銀行信貸投放的期限結構以及產品創新,做到早識別、早發現、早提示、早處置,完善風險預警和突發事件處置機制。 另一方面,作為銀行機構本身也要認真落實各項監管政策,進一步強化信貸管理,加強貸款“三查”,根據自身資本和風險管理情況合規開展業務,切實做好信貸風險防控工作。各行要加強金融科技應用,在降低小微企業信貸成本的情況下,充分運用現代資訊科技提高現代風險管控能力,切實增強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實現商業可持續經營。 此外,各行應利用好現有優惠政策,加大對小微企業不良貸款的核銷力度,降低不良貸款佔比,紮實做好風險防範工作。

  • 2 # 貿易小牧

    商業銀行應轉變經營理念,將小微企業的信貸業務由控制風險向經營風險轉變,堅持“收益覆蓋風險”和“大數定律”兩個原則,考慮客戶綜合收益能否覆蓋風險,而不是單純考慮單戶實際風險水平的高低。同時,完善考核機制,把小微企業不良資產單獨考核,在不超過上限且不違背“收益覆蓋風險”的原則下,力促小微企業信貸業務長足發展。

      (一)創新風險管理理念

      小微企業融資難是世界難題,難就難在如何控制住風險。由於融資渠道窄,小微企業融資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存在需求剛性。從這個角度出發,做大做強小微企業業務的關鍵點是如何把握和控制好風險與收益的平衡,風險控制門檻太高,沒有有效客戶,太低則易發生較大風險損失。科學地管理好風險,才能促進小微企業業務的發展。商業銀行在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應中切實把握收益和風險的平衡關係,將金融服務多樣化和客戶選擇標準化相結合,即對小微企業在金融服務上、產品覆蓋上、客戶維護等方面追求多元化,透過多元化提高收益、分散單一客戶風險,實現效益和風險的平衡;但在客戶選擇上堅持標準化,對客戶的評級透過技術系統實現,保證評級結論的標準性、及時性以及客戶選擇風險偏好的一致性。標準化的管理也為小微企業服務的下沉創造了條件,避免了因為管理半徑延長導致風險判斷和客戶准入操作性偏差,提高風險管理的有效性。

      (二)提升業務經營能力

      商業銀行應按照“專業專注”的原則,進一步創新經營機制,建立完善二級分行直接經營管理下的“信貸工廠”專營模式,以“貼近市場,貼近客戶,提高市場響應能力”為原則,創新二級分行和三級支行構架下“小微企業經營中心-經營分中心”經營服務模式,有效推進專業化平臺建設和中後臺業務集中處理的經營管理機制。探索創新小微企業業務發展考核機制,改變以考核“信貸和客戶增量、增速,全面覆蓋”等辦法,建立重在有效推動小微企業業務“從全面發展向重點地區優先發展轉變;從經營信貸向經營客戶轉變;從單戶營銷向批次化營銷轉變;從主要發展中小型客戶向小型、微小型客戶延伸轉變,提升小微企業業務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考核機制。同時,嚴格制定對客戶經理的考核措施和責任追究機制,提高客戶經理風險判斷和控制能力,促進其加強對客戶“三品三表”的盡職調查,對企業的經營情況、企業他行貸款情況、還款能力、企業主人品、是否有潛在風險點等方面進行深入調查分析,綜合評價企業實力。

      (三)準確把握客戶償債能力

      商業銀行應關注小微企業財務資訊的真實性風險,透過對小微企業非財務指標的分析來驗證企業提供財務指標的真實性,綜合判斷客戶的實際償債能力。一是透過檢視小微企業的銀行對賬單、稅單、水電費收據等憑證,分析企業的經營和資金週轉是否正常;結合客戶生產計劃和生產訂單或售貨合同,判斷銷售收入實現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二是分析實收資本的可靠性。透過驗資報告檢視資本金是否足額到位,出資方式是現金還是實物;是否存在土地評估增值相應增加資本公積的方式來增加權益。三是分析小微企業盈利水平的真實性。如企業產品成本與歷史同期、同業比較是否異常;其他應收應付款項是否存在非正常的大額資金轉移現象等。

      (四)加快服務產品創新

      將傳統商業銀行服務與新型投行服務、融資類業務與融智類業務有效結合,充分利用商業銀行的渠道優勢,搭建客戶交流溝通的平臺,解決小微企業在發展中的資金瓶頸、人才瓶頸、市場瓶頸等問題,為其做大做強發展提供實質性的支援。一是將信貸業務、投資銀行、現金管理、供應鏈金融、企業理財、零售產品等綜合運用,探索物流產業客戶“結算通+聯貸聯保小微企業貸款+租賃權質押貸款+POS+信用卡+個人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產業集聚區“標準廠房抵押借款+固定資產購置貸款+母公司擔保貸款+聯貸聯保業務”等小微企業金融業務。二是在創新供應鏈條上應收賬款池質押貸款、票據池質押貸款、定單項下封閉貸款、適合小微企業客戶的保理、國內信用證等信貸產品;涉農方面重點推廣林權抵押、保單質押、出口退稅賬戶質押等擔保方式貸款。三是大力拓展信貸業務以外的其他金融服務,運用各種金融工具最大限度滿足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幫助小微企業全面降低融資成本和運營成本,增強小微企業抗禦風險的能力,從而防範和化解信貸業務風險。

      (五)提升貸後管理能力

      一是提高賬戶管理能力。將開立基本結算賬戶作為申報授信或業務的主要條件之一,落實客戶銷售資金歸集工作,全面掌握信貸客戶資金流變動情況,加強第一還款來源的監控。二是提高貸款支用管理能力。差別化地明確約定貸款支用方式,確保小微企業貸款支用合規,建立健全貸款支用臺賬,規範和完善貸款支用層級稽核制度,明確貸款支用逐級稽核許可權。三是提高押品管理能力。選擇抵質押物要做到形式與品質並重,密切關注國家政策、市場變化對抵質押物的影響,審慎評估抵質押物價值,定期對抵質押物進行重檢,切實起到風險緩釋作用。在第二還款來源選擇上,優先選擇抵質押擔保,嚴格控制關聯擔保。建立押品的動態監測機制,適時分析、處理押品風險資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適合教師的靠譜兼職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