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曹7799
-
2 # 江西平哥
我覺得看情況吧,有些人因為疫情可能虧損會很大,會讓他失去養下去的動力。現在很多雞鴨都是在賤賣甚至免費送也不一定送得出去,很多都活埋。撐得下的明年還可以繼續,我覺得疫情過後行情還是會可以的。
-
3 # 老三路亞
疫情後,農產品漲價幾乎是可以肯定的。
邏輯也很簡單:
武漢封城後,全國各地行動起來,抗擊疫情,這村封路那村堵橋,高速封閉,物流部分癱瘓,農產品運輸困難;供需失衡後,價格自然看漲。
這種漲價合情合理,只是農民朋友們很難分享到紅利。
而哪些農產品影響更大呢?
這就要好好捋一捋了,從現在瞭解到的情況看玉米已經開始漲價了。
搞養殖的朋友應該都清楚,去年玉米的價格是持續走低的,其主要原因是19年非洲豬瘟對需求端產生了比較重大的影響,往簡單的說就是供過於求。
19年市場低迷本身就孕育著上漲需求,再加上到2020年疫情的發生,終於開啟了玉米價格上漲的行情。
疫情對玉米市場影響主要體現在:
物流流通環節
渠道庫存環境
貿易模式變化
銷區價格拉昇
產區運輸瓶頸
.....
從全國各地區看:
東北以及北方產區,由於疫情的影響,人員車輛流通減少,農村有些地方玉米無法脫粒;而隨著氣溫的回升,無法脫粒的玉米會黴變,受熱受損;物流方面汽運困難,對於鐵路運力有限的東北來說,還將面臨挑戰。
山東地區,作為中國玉米第一大市場的山東影響可能相對有限。山東的玉米深加工、飼料企業、養殖一條龍產業鏈較完善,疫情對玉米深加工企業影響不大;另外山東河南河北交界,糧源基本有保障,用其他原料代替玉米是價效比較高的做法。
廣東廣西南方地區,這些地方是玉米需求最多的地方,19年非洲豬瘟導致各企業不敢儲存玉米,幾乎沒有庫存;加之疫情後北方主要玉米集散港口停運,物流十分緊張,這對南方玉米市場造成比較大的影響。
據瞭解,目前湖北地區個別養殖企業已經發出玉米告急請求。
另外:全國玉米的渠道庫存,相對於往年本來就少,再加上疫情影響物流,玉米供需不平衡的現象已越演越烈。
-
4 # 影視天堂77
疫情過後,才是養殖業的開始,因為四川的禽流感事件,需要行業高度重視,並採取措施,主動出擊!可不能等禽流感來到本地區再應對。
-
5 # 蜂鴿日常
自“全面禁食野生動物”決定出臺以來,特種養殖業陷入“停擺”狀態。究竟哪些動物還可以食用或飼養?特種養殖從業者一直急切期盼相關名單公佈。
4月8日,農業農村部網站公佈《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目錄》)。《目錄》選錄的品種可進行商業利用,包括家養的傳統畜禽和特種畜禽共31個種,其中27個種可食用,包括梅花鹿、鷓鴣、鴕鳥等。
《目錄》制定依據四大原則
《目錄》制定的依據是什麼?農業農村部介紹,在《目錄》制定過程中,立足中國畜禽養殖實際,嚴格掌握以下四個原則。一是堅持科學,列入《目錄》的畜禽必須經過長期人工飼養馴化,有穩定的人工選擇經濟性狀;二是突出安全,優先保障食品安全、公共衛生安全、生態安全;三是尊重民族習慣,考慮多民族生產生活需要和傳統文化等因素;四是與國際接軌,參照國際通行做法和國際慣例等。
此次列入《目錄》的包括家養的傳統畜禽和特種畜禽共31個種。農業農村部表示,基本實現了家養畜禽應列盡列。
具體包括傳統畜禽18種:豬、普通牛、瘤牛、水牛、犛牛、大額牛、綿羊、山羊、馬、驢、駱駝、兔、雞、鴨、鵝、火雞、鴿、鵪鶉等。以及特種畜禽13種:梅花鹿、馬鹿、馴鹿、羊駝、珍珠雞、雉雞、鷓鴣、綠頭鴨、鴕鳥、水貂、銀狐、藍狐、貉等。
值得注意的是,水貂、銀狐、藍狐、貉等4個品種在《目錄》中特別註明為“非食用”。
對於《目錄》列入的特種畜禽,農業農村部解釋,如梅花鹿,其養殖歷史悠久,已經形成完善的產業體系;馬鹿,其在新疆、甘肅、寧夏和內蒙古等西部少數民族地區有傳統飼養習慣;馴鹿,是鄂溫克族重要的生產生活資料;羊駝,為引入品種,馴養歷史悠久;珍珠雞、雉雞、鷓鴣、綠頭鴨、鴕鳥(包括非洲鴕鳥、美洲鴕鳥、澳洲鴕鳥(鴯鶓))等,多為國外引進品種,養殖技術成熟;水貂、銀狐、藍狐、貉等毛皮動物,中國已經培育出適宜家養的品種,主要用於毛皮加工和產品出口,非食用。
狗肉或將被禁食
此前因深圳禁食引起熱議的狗,未列入《目錄》中。農業農村部在說明中迴應,隨著人類文明進步和公眾對動物保護的關注及偏愛,狗已從傳統家畜“特化”為伴侶動物,國際上普遍不作為畜禽,中國不宜列入畜禽管理。
據瞭解,根據目前全華人大決定,畜禽遺傳資源目錄以外的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均全面禁止食用。不過,人大決定也規定:“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應當依據本決定和有關法律,制定、調整相關名錄和配套規定。”
4月1日,深圳市公佈的《深圳經濟特區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條例》裡,把貓狗列入了禁食名單,這使其成為內地首個立法禁食貓狗的城市。
農業農村部在《目錄》說明強調,列入《目錄》的畜禽,適用《畜牧法》,由畜牧獸醫主管部門管理。《目錄》所列物種的野外種群,以及《目錄》之外的陸生野生動物,適用《野生動物保護法》,由林業和草原部門管理。
北京林業大學生態法研究中心主任楊朝霞在接受中國之聲採訪時表示,養殖貓狗既不屬於野外種群,也不屬於陸生野生動物,具體管理辦法還需要其他法律進一步規範。
鷓鴣等特養列入《目錄》
梅花鹿、鷓鴣、水貂等13種特種畜禽列入《目錄》,讓相關特種養殖戶把心放在肚子裡了。據瞭解,入選的特種畜禽養殖量均較大。梅花鹿全國養殖量在170萬隻左右,吉林省梅花鹿產業總產值達到300億元;鷓鴣在廣東省的養殖量也有八千萬到一億隻。
此前,南方農村報報道了廣東肇慶等地區鷓鴣養殖業擔心美國鷓鴣(學名:石雞)因名字被禁而採取限產、限飼的情況。《目錄》公佈後,記者再次聯絡相關從業人士。有鷓鴣養殖戶反饋,鷓鴣總算是正名了,終於有了九成信心,準備復工復產,逐步恢復產能。肇慶鷓鴣養殖戶範秀全表示,這對鷓鴣養殖行業是重大利好,可以放心養,不用想著轉行。當下的主要難題變為了銷售。
由於《目錄》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20年5月8日,為期一個月。目前仍未接到鷓鴣交易放開的通知。範秀全的養殖場原本50天出欄的鷓鴣現在已養到130天,沒法賣而且每天還要吃飼料,很是發愁。另外有行業人士表示,由於疫情影響,消費低迷的情況可能持續較長時間,行業受到影響較大,相關部門最好能給予金融等方面的扶持。
《目錄》中還值得注意的是,蜂類未列入,那蜜蜂養殖及蜂蜜該怎麼辦呢?經記者查詢,《目錄》指出其中哺乳綱的為家畜,鳥綱的為家禽。業內人士推測,這或是昆蟲綱的蜜蜂未出現在名單中的原因,有待相關部門進一步細化管理。而在《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裡,中蜂、東北黑蜂、新疆黑蜂等蜂種在列。
回覆列表
我想任何行業都貴在堅持,養殖行業利潤禽類價格很重要但不是主要的,長期堅持下去的都知道再不濟價格只要禽類不生病養殖是不會虧本太多的,我建議從容面對好的行情還是一般的行情都要堅持只要把病死率控制好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