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叫全身疼
-
2 # 葛小波不見了
最近,很多的共享單車漲價到15分鐘1.5元,這個價格讓很多的使用者表示難以接受,不過在我看來是非常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中國的網際網路從來都是,在風口的時候,大批的資本湧入,早就出一個繁華盛世的景象,其實內部早已千瘡百孔。風口過後,留下的就是各種狼藉。
在最早時候的團購大戰就是如此,各種團購網站遍佈全網,大佬們也是紛紛入席,品嚐這道團購的大宴。各種的燒錢、補貼,作為使用者肯定是開心的,享用著“免費的午餐”。而團購大戰結束後,生存下來的只有美團等寥寥幾家,燒錢也不再繼續,價格也恢復到了正常。
之後的網約車大戰也就是重複著一樣的故事,滴滴到現在還沒有把自己曾經燒錢燒出的窟窿填平,而共享單車也是如此。
共享單車的運營公司有賺錢的嗎?一個都沒有。ofo被埋在了一個20億美金打造的墳墓裡,而墳墓的門口,是一堆排隊退押金的使用者。
摩拜賣身美團以後,創始團隊算是完成了華麗的轉身,而花費了150多億人民幣接手摩拜的美團,算是接到了一個燙手的山芋,本來是準備進入出行領域,但是在大環境遇冷、自身準備不足的情況下,不斷虧損的摩拜反而成了拖油瓶。
哈羅單車算是最後一個入席的,2018年下半年,哈羅的訊息也是非常多,甚至說自己已經開始盈利了。不過,這個盈利應該只是一個個別現象,大部分地區的整體運營情況應該還是虧損的,之前的窟窿還是個窟窿。
隨著共享單車的戰局進入到了尾聲,之前犧牲的自然無人再提起,現在勝利的,就需要享受勝利的果實了勝利者就需要有勝利者的待遇,市場如何變現就是現在的核心問題。對於共享單車來說,變現的模式又有哪些呢?
曾經,押金是共享單車的一個核心收入途徑。但是由於押金產生的各種問題,各方都提出需要對押金進行監管,於是現在的共享單車都開啟了免押時代。收入的途徑也就只剩下了騎行的租金收入了。
耗費了幾十上百億的資金,打造出來的市場,在盈利模式匱乏、市場規模接近飽和的情況,提高租金價格就成了唯一能夠能夠回血的方式了。因此,共享單車集體漲價在我看來是在正常不過的了。
不光是共享單車,共享領域都面臨著盈利模式缺乏的困境漲價的不僅僅是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這些都已經開始漲價。漲價其實也是一種市場行為,代表著用於對於這個產品的需求維持在了一個穩定的數值或者略有增加,市場也開始趨於平穩。
對於整個行業來說,這是好事情,畢竟共享單車還不算是一家獨大,壟斷經營,完全不顧市場情況的漲價還是很難出現的,價格的上漲,其實也是商家生存下去、持續經營的一個訊號。我們雖然抱怨著共享單車價格過高,但是如果真的有一天,共享單車沒有了,估計大家又會更不習慣了。
-
3 # 贏銷參謀
感覺最近什麼東西都在漲價哈!豬肉漲價了,汽油漲價了,共享充電寶漲價、共享單車漲價,但結果是:你該用還得用!
說一下共享領域的這兩個:共享充電寶和共享單車!
前一陣子,有人曝光了共享充電寶每個小時5元的高價,甚至在有些地方達到每個小時10元,令人震驚!經過了兩三年的大混戰以後,共享充電寶領域留下了四大巨頭——街電、來電、怪獸充電、小電。這一回,大家不再打了,也打不動的,而是一起漲價!
共享充電寶利用的是人們對手機的高度依賴!沒有手機就意味著你沒有辦法付款,沒有辦法導航,沒有辦法聯絡任何人,這會令人極度恐慌,就算是一個小時20元你也得付給充電寶,續命!
而共享單車解決的則是人們出行最後一兩公里的難題!而且共享單車在管理等成本上有遠遠高過共享充電寶,在打江山時候虧掉的錢,在坐江山的時候不拿回來,那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這種生意誰會做?
大家都不打算繼續市場擴張了,那就一起漲價收錢吧,能收一點是一點...
-
4 # 環境騎士
共享單車只解決了社會生活中的某些問題,譬如某種交通方便,但目前管理上與城市資源管理存在衝突和許多不相容,另外車輛的維護水平很低,耗損太大,成本很高,最終經濟風險卻需要由註冊共享使用者埋單,註定是一個失敗的經濟模式
-
5 # 天下百曉生
共享單車現在在做的事情,就是滴滴打車曾經做過的事情。
滴滴打車這個app剛出現的時候,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使用者可以1元打車,而且司機還可以獲得額外補貼。這一舉措就是為了培養大眾的消費習慣——不光是使用者群體的,還有司機群體的。而在使用者習慣了使用之後,1元打車取消,當消費者想要回到之前消費習慣的時候,他們發現,不用滴滴打車就已經無車可打了。
而共享單車,現在顯然已經結束了培養使用者習慣的階段,不論是公司本身還是其身後的資本,都迫不及待的需要回血,所以是時候開心的割韭菜啦!
-
6 # 點測資訊
不看好,會被拋棄
1、初衷已經改變:共享單車本身就是個美麗的開始,悲慘的死去的資本故事,大家可記得為什麼會有共享單車,我記得摩拜創始人胡瑋煒的背書是北京的霧霾嚴重,讓大家綠色出行然後成立的,當初並沒有說要解決最後一公里的事,並且當時是免費的,如今漲價15分鐘1.5塊錢,本人並不看好,半個小時就是3塊錢,要知道坐公交車才2塊錢。
2、行業不是剛需:最後一公里是不是剛需,最後一公里是剛需,但不是剛需就是共享單車,還有很多可替代出行方式,比如摩的電動車,公家車,轎車,計程車,走路等,當共享單車出行成本比其他出行方式高,那麼人們會選其他的出行方式。
3、為什麼要漲價:很多使用者憤怒,這是不是市場打下後,開始收割紅利的行為,我覺得這是做最後的掙扎,因為運營陷入困境,摩拜被美團收購後2018年虧損85億元,摩拜貢獻45億的虧損,滴滴入局後虧損109億,其他沒發年報的也是虧損狀態,這是行業亂象造成的運營困境,隨便亂停亂放,堆積如山,私盜,破舊沒人管等等,寧願扔掉也不會回收,造成城市管理混亂,城市管理難度加大,也使企業運營成本加大。
4、共享單車並非“共享單車”:我們知道的共享模式的企業,比如Airbnb,滴滴出行,Uber等,人家是別人的房子共享出租給其他人,別人的車共享去拉乘客,起到的是平臺作用,輕資產運營;而共享單車是自己買車租給別人,相當是一個租賃生意,重資產運營,所以才會虧損巨大,紛紛漲價,所以本人不看好這最後一公里的共享單車業態,至於漲價後消費會不會買單,我覺得不會,出行成本不划算。
-
7 # 職否
其實我覺得共享單車漲價必然是個趨勢的,就拿滴滴來說,之前新推出來的時候發各種優惠券,有的朋友一個月都能免費打車。滴滴透過大手筆的優惠,培養了使用者的習慣之後,慢慢地開始漲價,直到現在漲得比出租車還貴,但還是有很多人喜歡打滴滴。他們看重的是滴滴舒適的乘車環境,只要不是比出租高的離譜,他們都是能接受的。那你說滴滴到底是否謀取了更高利潤呢?我覺得,如果算上之前的投資的話,可能不見得。
再回到共享單車,他的運營成本其實是很大的,而且以肉眼所見的速度在增加成本。那麼一個企業無論提倡什麼理念,不賺錢都是進行不下去的。漲價帶來的利潤和損失的使用者之間勢必有個平衡。無論是不是故意漲價,只要你覺得划算,你就繼續,若是覺得虧了,那就停止,這是個雙向選擇的事情。
回覆列表
個人感覺共享單車漲價是必然的,當市場經過一系列的淘汰,出現了寡頭市場,那麼就說明了割韭菜的時間到了,既然要開始割韭菜了,那麼漲價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縱觀共享單車的發展,從共享單車的萌芽,2014年率先成立的ofo共享單車,再到共享單車的爆發期,摩拜、小鳴單車、悟空單車等十幾家共享單車公司相繼獲得大量企業融資,想要從中分一杯羹,到最後的洗牌期,只剩下現如今的哈囉單身,摩拜,ofo以及為數不多的青桔單車。
共享單車漲價,其實可以理解為資本的倒逼,從共享單車的一開始,基本上都是依靠一些投資透過燒錢以及高額補貼使用者的方式,來搶奪僅有的市場份額,這一點和當年各個網約車公司搶奪市場份額的方式基本一致,當然到最後的割韭菜方式也是出現的一致,那就是漲價。隨著各個共享單車身後的金主爸爸撤離,共享單車掀起倒閉潮,當14億人口市場上就剩下那麼有數的幾家共享單車公司,肯定會先有按耐不住的公司先跳出來漲價,一家公司漲,其他公司肯定也會跟風,畢竟有人不賺是傻子。
一個企業或者說所有的企業,都會去追求更高的利潤,畢竟共享單車的前期投入費用,以及後期的維護,都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只有讓一個企業有真正的利潤,才能保障他們的服務質量與服務水平,而且現在的共享單車的收費方式也呈現出多樣化,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付費方式,價格還在接受的範圍之內。
寫在最後,某種程度上來說,共享單車畢竟還是方便了我們的生活,所以還是期望大家能愛護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