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錦丫丫藝術
-
2 # 花吃遊
贊同題主的說法,我覺得可以這樣說的,蘇東坡形容王維的畫就是:“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王維的“詩情畫意”,開創了中國特有的一種美學精神。
王維是一個文人,眾所周知他文筆極好,是著名的詩人。畫畫更像是王維另一種表達詩意的方式,也許他並不認為自己是一個畫家,但是現在再追溯回去,他確實開創了山水畫的淡水墨用法,以水墨方式達到詩意的境界,而後效仿這種畫法的多是文人雅士,所以也就有了文人畫的說法。
(清代四王之一王原祁仿王維《輞川圖》)
唐朝崇尚青綠山水畫,是以青綠塗染,營造出華麗的效果。唐以及之前朝代的繪畫基本是宗教畫、宮廷畫、動物畫等,並沒有出現“詩畫合一”的方式。明代董其昌建立中國山水畫“南北宗”一說,他的理論中,王維就是南宗文人畫的鼻祖,文人畫最大的特點是格調高,能直接照見繪畫者的涵養。如果在王維之前畫畫的人稱為畫師,到他這裡就能稱作為“家”了。
王維詩作中《終南別業》有一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讓我們很自然的感受到詩句中的畫面感,這也是蘇軾為什麼會說王維“畫中有詩,詩中有畫”,所以蘇軾在推崇文人畫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品評中國繪畫分為:能品、妙品、神品、逸品。逸品追求技法與藝術的超凡脫俗,文人畫要達到的是逸品這個最高等級。如同工夫在詩外,畫作所表達必然是溢位畫面的。
-
3 # 白雲雁水
中國的詩歌,自建安時期以後在表現手法上寫景抒情、情景交融成為了普遍特色。曹植、陶淵明、鮑照、謝眺、庾信,以及“初唐四傑”“文章四友”,孟浩然等,都寫過不少富有詩情畫意的詩作。但是,第一個自覺追求詩畫意境相結合並取得巨大成功的,開創了中國詩歌詩畫結合最高意境的,當數王維。
1.王維是中國古代最多才多藝的文學藝術家之一王維(701~761年),字摩詰,祖籍山西省祁縣。父親時遷居蒲州(今山西永濟) 。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大樂丞,後因伶人舞黃獅子事件觸犯皇權受連累,被貶為濟州司庫參軍。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張九齡為相時,王維任右拾遺。後遷監察御史、吏部郎中、給事中等職。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李林甫上臺,張九齡被罷相,王維開始亦官亦隱的生活。 先後在長安附近的終南山、藍田縣的輞川購置別墅,過著吃齋奉佛的悠閒生活。天寶十五載(756年),安史叛軍攻入長安,王維被叛軍所俘,被迫接受偽職。叛亂平息後,被貶為太子中允。肅宗乾元二年(759年)轉為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如果沒有蘇軾,標題“之一”就可以去掉了。在通才方面,也僅有宋代的蘇軾可比,蘇軾的音樂造詣不如王維,王維的書法成就不如蘇軾。王維不僅能詩善畫,而且還精通音樂,擅長書法。他是盛唐時期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詩歌創作取得了巨大的藝術成就。王維現存詩近四百首,表現生活內容非常豐富。中年以前,他政治熱情高,積極進取,寫了一些反映現實生活、抒發自己理想抱負的詩歌,如《少年行》《老將行》《觀獵》《使至塞上》《出 塞作》等。中年以後,政治熱情衰退,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對大自然產生濃厚興趣,寫出了最能代表他創作特色的描繪山水田園景物和抒發隱逸情懷的詩作,如《漢江臨眺》《終南山》《華嶽》《山居秋暝》《新晴野望》《渭川田家》《過香積寺》《積雨輞川莊作》《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等,描繪了山水田園美景,表現了田園生活的和平寧靜,抒發了詩人對閒適、恬淡的田園生活的熱愛。晚年事佛更篤,萬事不關於心,其詩歌內容更加淡泊,如《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輞川集》二十首,多寫隱居幽勝,幾乎不見人間煙火,在佛理和山水中尋求寄託,情緒較為消沉。
2.王維將繪畫技法融入詩歌創作最成功的詩人王維最有特色、成就最高的是山水田園詩。他極善用畫家的眼光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徵,自覺地將某些繪畫技法移植到詩歌創作中,用簡潔的筆墨勾畫出生動的畫面,並融進詩人的主觀感受。他多用以動襯靜的手法,注意表現自然界的聲、光變化。比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漢江臨眺》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過香積寺》)他具有用語言藝術再現自然美的卓越能力,既明快自然、又凝練、新巧,語淺意深,深得陶淵明詩“清腴”之特色。其山水田園詩多用五律和五絕,篇幅短小,構思精巧,色調鮮明,音韻和諧,有著極高的審美價值。讀他的山水田園詩,既像欣賞聽一首首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又像欣賞一幅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田園畫,極富詩情畫意。
3.王維把中國詩畫藝術推向新高峰王維的詩作,自覺繼承並發展了陶淵明田園詩和謝靈運山水詩的傳統,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具有王維特色的“詩畫結合、形神兼備、情景渾融”的獨特風格,並把這種風格和山水田園詩推向了一個新高峰。殷璠說王維的詩“萎弱少骨氣”,但同時指出:“維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句一字,皆出常境”。(《河嶽英靈集》)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書摩詰藍田煙雨圖》)是最為中肯的評價。王維的詩對中國山水田園詩派影響極大,從中唐的劉長卿、韋應物和大曆十才子,到清代標舉神韻說的王士禎,無不受其陶冶。
王維之所以能詩畫結合得最為成功,並開山立派,是他消融了物我界限的生命體驗,他能夠把自然萬物看成可以與自己交流的物件,看成領悟著自己情感的審美客體。這種領悟和交流,加之他超卓的文學和繪畫水平,對音律和禪學的體悟,使他的詩歌既有澄澹精致的寧靜致遠,又有綿邈靈動的深長意味,我們常常能夠感悟到雲捲雲舒、花開花落的自然律動,體會到作者去留無意、寵辱不驚的通達情懷。
國學大師錢穆對王維極為推崇,他說:“‘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誦中國詩此十字,亦如讀西方一部哲學書”。他解釋說:“枯坐荒山草廬中雨中果落,燈下蟲鳴,聲聲入耳,乃使我心與天地大生命融凝合一……又兼及自然科學,生物學。著語不多,而會心自在深微處。此為音樂人生與數理人生、物質人生之境界不同,亦即雙方文化不同之所在也”。他還由此聯想到自己的一段切身感受以為呼應:“餘在對日抗戰中,曾返蘇州,侍奉老母,居園中。有一小樓,兩面環河,名聽櫨樓。一人獨臥其中,枕上夢中,聽河中櫨聲,亦與聽雨中山果燈下草蟲情致無殊。乃知人生中有一音的世界,超乎物的世界之上,而別有其一境” 。
假若王維泉下有知,看到國學大師對此評價,應一定含笑九泉了。
-
4 # 素雅凝輝
王維開創詩與畫的結合,可以說是中國畫的詩情畫意的完美融合
詩歌與繪畫是兩種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但作為文學藝術創作中一對親姊妹,詩歌與繪畫在追求詩情和畫意上,是有相通的審美意蘊。王維對於水墨山水畫的貢獻,是將詩意融入畫中,讀完每一首山水詩,眼前立即就能浮現詩中的畫面,栩栩如生,體現了獨特的文人氣質和詩人的情懷。尤其是以詩中的禪意為根基的"空境",更是妙不可言。王維也被稱為"詩佛"。
王維其人:王維(701一761),字摩詰,祖籍太原人。他出身官僚地主家庭,開元年間二十一歲中進士官授大樂丞。由於政局變化,朝政為口蜜伊復劍的李林甫把持,職位也幾次變換:也由於佛教思想的作用,初半隱居終南,後在藍田就過起或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或與道友浮舟往來,彈琴賦詩的半隱半官生活。
王維四十歲以前的詩,如《少年行》反映了少年昂揚豪爽的氣概,體現詩人熱情洋溢的精神狀態。送別小詩也寫得情真意切。前期詩也表現出擅長寫景的特點,"
暮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鵰",寫的氣象宏偉開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幽靜狀觀。一一王維四十歲以後,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主要寫山水田園詩。他集中一切藝術力量追求表現自然景物中的靜美境界。
王維的山水詩,在百花齊放的唐代文苑中,皎皎悅目,風格獨具。他的《山居秋暝》可以說是他山水詩中一株出類拔萃的奇葩,它以清新鮮活的優美竟境和餘味無窮的詩情畫意而傳頌千古。空山新雨後 ,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 ,王孫自可留。一一這首詩裡自然界中恬靜景色,動中之靜,清新自然絕妙。雨過天晴,新月當空,溶溶的月光斜斜地照在松林上,透過揺曳稀疏的枝葉,柔和地灑在鋪滿松針的土地上,山間的泉水,清冽的水波泛著月光,從溪間高低錯落的山石淌過,發出淙淙的聲響,向遠方流去……不僅有景,而且有人,寫出山村人民的勤勞和涥樸,感到生氣盎然。
一幅美麗的風景畫躍然眼前,一幅清新動人的畫面使人感到留戀。"漠漠水田飛白鷺 ,陰陰夏木囀黃鸝。又一幅筆意閒淡簡遠的山水畫,在這一幅畫中,詩人恬淡閒適的心情和田園幽淡寂靜的景色親密無間地融合在一起。蒼茫漠漠的水田,白鷺飛行,黃鸝鳴唱,色彩一濃一淡,和諧地交織在一起,意態嫻靜而又生意盎然。
楚塞三湘接 ,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 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 ,留醉與山翁。一一這首著名風景詩,寫出了江漢平原的廣闊和漢江水勢浩渺,景色雄渾壯闊。這也是詩人融畫法入詩,詩中有畫的力作。在寥廓的天宇下,煙嵐迷茫,霧靄重疊,朦朦朧朧,時隱時現,似有似無。以山色烘托水勢的浩瀚邈遠,一顯一隱,構成一幅空闊迷茫浩瀚無際的畫面。山色水勢,構圖錯落有致,筆墨淡雅,氣韻生動,其效果遠遠勝過色彩濃麗的油畫和水彩畫。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曰圓。畫面開闊,意境雄渾,塞外奇特的壯麗風光又呈現在眼前。
渡頭餘落日 ,墟里上孤煙。渡口夕陽下,一縷縷炊煙裊裊升起,映著落日的餘輝,向遠處天空慢慢飄散。這裡渡頭、落日、墟里、孤煙又構成一幅色彩斑斕,動靜結合的田園風景畫
一一總之,後期詩人有許多這樣的詩畫留給我們。
唐人殷璠曾指出,王維詩的藝術特色是"在泉為珠,著壁成繪"《河嶽英靈集》。蘇軾更明確評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一一王維詩中完美的意境,樸素華美的語言,清新雋永的風格,是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的。
-
5 # 枯木禪師
大家可能忽略了一點,王維字摩詰,維摩詰是誰?
他父親篤信佛教,所以把維摩詰經裡維摩詰居士的名字拆給兒子用。王維沒有辜負他爹,也是不世出的大佛學家,只是很少人知道,他的佛學造詣不亞於文學藝術造詣。
佛教裡有名相一詞,名指名字、語言,相指所見、所思,有了佛學的深刻加持,王維自然知道名相和詩畫的對應,就更能用文字給人畫面感和代入感了。
-
6 # 伽木先森
王維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唐朝著名的大詩人,大畫家。
對於王維開創詩與畫的結合一說,蘇軾是這樣說的:“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是蘇軾高度讚揚王維山水詩成就的。
蘇軾告訴我們在摩詰的詩中我們可以從詩中的意境聯想到真實的景觀,形成畫面;看摩詰的畫的時候,又給人更多的想象空間,可以想到詩中的意境。詩與畫中的意境美,就是詩與山水畫的靈魂所在,也是中國文人一直所追求的和嚮往的。
所以王維的詩與畫的結合最具代表性的是體現在山水畫上面,而王維本人就是山水畫的大家,他開創了水墨山水畫,是水墨山水的鼻祖。經過王維之後中國的山水畫才出現了兩個分支,青綠山水與水墨山水。
所以你問題中的萌芽確實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慢慢發展到後來的文人畫,講究詩,書,畫,印的結合。只有到達四者的結合才能算的上是一副好的作品。
回覆列表
王維,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畫家,擅長人物,叢竹,山水,尤以水墨山水著稱。他的畫風源流,依據文獻記載有兩種:一種為著色山水;一種為水墨山水,受吳道子影響,畫法近破墨山水。
他不以畫畫生存的專業畫家,他作畫的出發點和目的完全是抒發個人性情,專注於個人的心靈與精神。其畫作多為山林小景,用水渲染,自然平淡,清新雅淡,形象與筆墨相得益彰,從平和清疏的意境之中透出獨特藝術底蘊。可以說,至王維伊始,繪畫的功能在逐漸轉變。( 但可惜的是王維並沒有可靠的真跡流傳下來。)
詩情畫意的中國畫也就是之後所謂的“文人畫”,文人畫的倡導興起是在兩宋時期,相對於“院體畫”的工整細膩。宋代文壇領袖蘇軾在論王維的詩與畫時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並隨著文人畫大興オ真正開始得以確立。
文人畫家既要能詩善詞,還要能書會畫,甚至重品德、積學問。文人畫在表現手法要清新脫俗;在色彩上重水墨輕豔麗,在題材上要自然野趣,在內容上以寫意求趣味,而不以寫實為專務。
總之,文人畫要體現畫家嚮往超然、閒適的情懷,追求更多觀照內心與精神相契合的“自然”境界。這種與王維的繪畫精神吻合,所以說王維開啟了文人畫傳統。
明清時期文人畫達到鼎盛時期,受王維的影響至深,明代董其昌更是明確的在《畫旨》中雲:“文人之畫,自右丞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