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奇易攻城獅

    《西遊記》的寫作手法,屬春秋筆法。其中的奧秘,並非影視作品展現的那樣。

    根據題主的問題,我也看過好多關於(真假美猴王)的剖析,裡面有幾個關注點。

    首先,你看看整個故事裡,只有少數幾個妖怪,是不吃唐僧肉的,也就是說,他們不稀奇唐僧肉,已經它們具備了長生不老了。

    說穿了,這就是反應了當時朝廷政治的黑暗。《西遊記》《紅樓夢》在明朝被列為禁書,因為這兩部作品,都是春秋筆法,影射了當時的很多事情。《三國演義》《水滸傳》雖然沒被列為禁書,但是也是不受階級統治者所接受。

  • 2 # 芳蓀浥群

    按道理來說,以他的實力完全可以在天地間自由自在的瀟灑,但是他為什麼又要去冒充孫悟空玩這麼一出必死的棋呢?其實這並不是他自負和好玩,而是他發現瞭如來佛祖的一個秘密。這一場西天取經並不僅僅是為了普渡大唐眾生,而是如來佛祖和道教爭奪勢力地盤的一場鬥爭。

    六耳獼猴也想融入到體制中,所以他來了這麼一出,鬧的越大越能夠吸引如來佛祖的注意力。並且透過他與孫悟空的鬥爭,讓別人看到他的實力,以期望能夠進入到神仙的正規編制裡面。原本這一切的發展都讓他非常的滿意,無論是闖天宮還是鬧地府,所有的神仙都束手無策。

    原本來到靈山是考試的最後一關,所以他放心大膽的來到了如來佛祖的面前。如來佛祖也看到了他的實力,剛準備分析他的來歷並且將他收編。但是他們倆都忘記了孫悟空的存在,孫悟空也反應過來了,在這個取經路上自己就是一個考核的靶子,如果六耳獼猴再次被收編那麼自己的面子往哪裡擱?所以他直接衝上去一棒子打死六耳獼猴,連如來佛祖都沒有來得及反應過來。可憐六耳獼猴擁有這般的法力,結果就是出了一場鬧劇就消失了,估計他自己怎麼也沒想到會是這樣一個結局吧。

  • 3 # 聊以自娛2

    一部西遊記,其實就是一本修行的書,你看那開篇題目:“靈根育孕源流出;信心修持大道生”;這說的是什麼?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律,學好學壞就看自己的發展方向了。我們再看原著那開篇詩句:“.....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那不就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了,要想知道有無修煉成功(成仙、成佛)的運氣,那就看看西遊記吧。孫悟空跟菩提老祖學成了什麼?你一定會說,“筋斗雲”和“七十二般變化”等。其實,這只是本領,不是真正妙理,真正妙理就是學會了“斷魔歸本合元神”(原著第二回)。

    再看原著第十四回,“心猿歸正;六賊無蹤”。心猿是什麼?成語心猿意馬是這樣解釋的:比喻人的心思流蕩散亂,如猿馬之難以控制。如果說小說前五回(3--7回)說的是孫悟空心猿意馬,大鬧天宮是“偏的”,不對的。那麼跟隨唐僧,皈依佛門就是“歸正”了。也就是孫悟空修行的開始。可惜招惹了六賊“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也就是佛教所說的六根或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眼:能見色者是。以能對色而生眼識,故謂眼根。耳:能聞聲者是。以能對聲而生耳識,故謂耳根。鼻:能嗅香者是。以能對香而生鼻識,故謂鼻根。舌:能嘗味者是。以能對味而生舌識,故謂舌根。身:能感觸者是。以能對觸而生身識,故謂身根。意:能知法者是。以能對法而生意識,故謂意根)。其實這六賊就是孫悟空的“六根”。既然惹了它,或者說犯了它,你就就必須克服它消除它。用什麼方法:就是佛經所說的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8阿賴耶識。

    說到六耳獼猴。其實還有假唐僧、八戒、沙僧。那就必須知道佛教術語:貪、嗔、痴。貪,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嗔,對逆的境界生嗔恨,沒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事;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惡不分,顛倒妄取,起諸邪行。 貪、嗔、痴為三毒,又稱三垢、三火。此三毒殘害身心,使人沉淪於生死輪迴,為惡之根源,故又稱三不善根。

    其實,八戒代表貪,唐僧代表嗔,悟空和沙僧代表痴。悟空是武痴,迷信個人能力,喜歡爭勇鬥狠。沙僧是愚痴(沒有是非觀念,師父在,什麼都是師父的對。師父不在,什麼都是大師兄的對)。真假美猴王發生在小說第57--58回。原因就是孫悟空“神狂誅草寇 ”,唐僧“道昧放心猿”。貪嗔痴作怪,六賊發飆。六耳獼猴就來了。為什麼叫六耳獼猴?不叫五耳獼猴?不叫七耳獼猴?或者其他耳獼猴?就是“色﹑聲﹑香﹑味﹑觸﹑法”合為一體來作怪。同樣,假唐僧、八戒、沙僧也是他們對應六賊作怪。六耳獼猴為什麼搶行李、搶馬匹。因為行李、馬匹沒有貪嗔痴和六賊,所以沒有假的對應。你看原著56回的詩:“靈臺無物謂之清,寂寂全無一念生。猿馬牢收休放蕩,精神謹慎莫崢嶸。除六賊,悟三乘,萬緣都罷自分明。色邪永滅超真界,坐享西方極樂城”。說的不夠清楚嗎?再看58回標題:“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真假美猴王者,二心也。二心者孫悟空的貪嗔痴和六賊作怪的結果。因為,六耳獼猴就是孫悟空自己另一面,所以,六耳獼猴(與孫悟空)裝束一樣,武功與孫大聖一般無二。眾人當然莫辨真假了。原著有詩為證:“人有二心生禍災,天涯海角致疑猜。欲思寶馬三公位,又憶金鑾一品臺。南征北討無休歇,東擋西除未定哉。禪門須學無心訣,靜養嬰兒結聖胎”。原著這樣寫到:“眾稽首皈依,流通誦讀之際,如來降天花普散繽紛,即離寶座,對大眾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競鬥而來也’"。這個夠清楚了吧。大家都是一心,二心競鬥(的孫悟空)來了。

    我看了有人說。“重大發現孫悟空早在西遊記第五十八回已經被如來整死了”!我覺得可笑。這說明他沒有細看原著,也沒有看過佛教經典書籍。靠斷章取義,找到所謂重大發現,不是讓人掉齒嗎?

    上述這些就是題主所說的“小說《西遊記》中六耳獼猴為什麼要假扮孫悟空”原因。至於原著說:大眾一發上前,把缽盂揭起,果然見了本象,是一個六耳獼猴。孫大聖忍不住,輪起鐵棒,劈頭一下打死,至今絕此一種。如來不忍,道聲:"善哉!善哉"!大聖道:"如來不該慈憫他,他打傷我師父,搶奪我包袱,依律問他個得財傷人,白晝搶奪,也該個斬罪哩"!如來道:"你自快去保護唐僧來此求經罷"。我們依據佛經解釋,貪嗔痴和六賊消滅了,當然就成佛了。如來見孫悟空這麼快就消滅了二心,當然忍不住叫好。但是,孫悟空保衛唐僧西天取經的重要任務還沒有完成,所以,如來又說,“那時功成歸極樂,汝亦坐蓮臺”。

    說笑一回,不當之處,敬請探討、指正。或者你當故事聽好了,熱鬧一會不是?

  • 4 # 風停霧染在人間

    那麼也就是說,他是知道如來的法力的,如果他是假的,他怎麼敢和真孫悟空一起到如來面前去讓辨真偽呢?他之所以敢去,就說明他知道如來是怎麼想的。再有,真假孫悟空到地藏王那兒辨真假,諦聽已經聽出來真假了,可就是不敢說,只說了一句:佛法無邊。可見他是知道這六耳獼猴來歷不少,不敢洩露天機啊!

    無論哪種解釋,都合理,所以,這是一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中生19000人,高中名額8200人,如何讓學生超越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