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rg666
-
2 # 進取老馬
我在九三年下崗,一塊下崗7個人,熬過去的三個人,我下崗後當個體工商戶,2014年退休。一個女同事當年才結婚,回到丈夫老家開個小賣部己退休。一個女同事隨丈夫賣早點也已退休。
另外4個男同事沒有熬過去,一個老同志下崗時就50多歲了,下崗後幹幾年保安好不容易熬到60歲領一個月退休金因心臟病去世了。一個開麻袋店虧損倒閉50歲得了腦血栓偏癱半年去世了。一個到貴州收購廢鋼鐵聽說賺錢了,後來生病回家,46歲去世了。最年輕的是公司一個副經理,轉業軍人,夫妻雙雙下崗,這個人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得了肝癌43歲去世了。
下崗工人承受經濟和精神兩個壓力,能熬到退休就是最大的幸福,可惜一部分人沒有等到這一天。
-
3 # 風中李子
先拿了買斷工齡的錢炒炒股,投機倒把做點小生意。再食二年失業救濟保險。再參加街道靈活就業的免費職業陪訓和就業推薦,或乾脆搞個小老闆噹噹。記得買最低那檔的社保醫保。只有無大病痛,手腳勤快,一眨眼功夫就到退休了。或許一不小心大發呢!
-
4 # 三月陽春白雪
我,一夜之間,掉了好多頭髮,然後拼命要求自己,做飯,做家務,卑微下來,後來強迫自己做生意,多少掙點小錢,以證明自己不是白吃飯,家裡家外。無所不為,變身漢子,那種心路歷程,不是其中人體味不到,從此自己的傲氣就被永遠丟失了
-
5 # 歷史中簡堂潑潑熊
記得那年除夕,大家在一起吃團圓飯,酒過三巡後,伯父的臉上已經泛著紅光,他突然把酒杯放下低頭不語,兩眼突然有些溼潤,大家以為伯父哪邊不舒服,急切的問他出啥事了,伯父嘆了口氣說道:我想到了20年前也就97年那個除夕,我被機械廠通知下崗了,那個場景現在回憶還是歷歷在目。那天晚上,廠長把伯父在內的300員工喊到了廠裡的會議室宣佈第一批下崗名單,而篩選的方式是殘酷的抽籤,伯父和那些員工都驚呆了,想不到自己的命運賭在了一張小小的香菸殼做成的卡片上,當他開啟卡片後,看見了那幾個字幾乎是昏倒在地,幸好被幾個同事攙扶住。那個春節對於他來說真是生不如死,節後他被單位通知去社群拿了下崗證後,整個人都像是被世界拋棄一樣。
伯父曾今在國企機械廠有段快樂日子伯父在1984年從蘇州的一間大學畢業。80年代初,作為高考恢復後第一批最早考上大學的年輕人,伯父給爺爺奶奶臉上貼了不少金,那時候奶奶是紡織廠裡的高階幹部,加上伯父年輕有為和學歷又高,很快給他安排了當地一家比較有名的機械廠去工作。
當時一進去,他就直接擔任車間主任,還兼任廠內的行政管理。這樣他就不用到車間上機床操作,還可以輕鬆地坐辦公室,協助廠長對工人進行管理。
伯父性格老實又為人隨和,學歷高又能力出眾,沒有什麼官架子,還經常接濟著手下有困難的工人,不少年齡超過40歲的老工人都對他也很尊敬,見面都會客氣招呼一句“主任好”。
90年代初期,伯父的的廠子效益還是不錯的,雖然地理位置有些偏僻,離家有些遠,但是廠區的基礎設施還是不錯的,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自由王國。廠裡各個部門加起來也有1000多人,單位建造了職工子女學校(幼兒園,小學,初中都有),至於籃球場,羽毛球場,保齡球場等健身場所也是樣樣齊全。後來單位效益進一步擴大,領導又花錢弄了圖書館,公園,KTV等文娛場所,當然職工食堂也是不錯的,常常開洋葷吃西餐和海鮮。
廠區雖然封閉,有些與世隔絕的樣子,但民風淳樸,大家文化水平都差不多,人也很單純,一片其樂融融的樣子。1000多個員工雖然人比較多,但可以說大家幾乎都是相互認識的,對其他人的家的情況也是知根知底,哪家要是有什麼紅白喜事,大家都是鼎力相助,積極參加的。
那時候,家裡的即使再瑣碎的小事,單位也是很重視的,比如年輕的小夫妻容易有矛盾經常吵架的話,單位工會的老同志可是會出面積極協調與干預的。所以說90年代要想離婚難度還是比較大的,因為幾乎每個單位都會插手進來。
在我們現代人看來,這種上班環境不就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嗎,上班就是一種享受,因為大家相互之間幾乎沒有啥利益衝突,可惜這一切在當下是不可能再出現的了。因為廠子的待遇和工作環境實在太好了。90年代的伯父有一種天生的優越感,感覺自己年紀輕輕人生就到達巔峰了,可惜好景不長。
伯父的後半輩子開始了九九八十一難伯父的那家廠生產機械手錶,那時縫紉機、腳踏車和手錶可是檢驗每個家庭物質條件的典型“三大件”。伯父廠生產的機械手錶是本地的特色產品,大量運往往本地的百貨公司,另外還有些檔次高的的也出海到歐美城市。伯父說,他在機械廠幹到第五年,苗頭就有些不對了,廠裡的效益開始一路下滑。那時上海幾家企業生產的手錶質量相當好,而且價格低,一下子侵佔了我們本地的市場。
很快到了1995年,機械廠服從國家命令開始搞起了轉型,原本的手錶開始減少生產計劃,因為倉庫裡已經飽和,開始從上海引進電火花機床來提高手錶的品質,銷路也開始瞄準整個國家市場。
然而計劃雖美好,現實卻很骨感,車間工人的生產積極性已經很差,混日子現象嚴重,因為工資不增反降,都是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和不少積重難返的大型國企一樣,那會的機械廠也已經成了一塊難吃的殭屍肉,大家都恐懼不安,既拿不到工資,也搞不出產量。
從1997年開始,廠裡領導開始動真格了,一些能力差品德不行的工人陸續上了辭退名單。根據伯父回憶,那時廠長向所有中層幹部下達死命令,從基層開始裁減人員開支,雙職工中必須有一個選擇離開,廠裡可停薪留職作為緩衝,到社群拿一個下崗證明,拿回廠裡便可申請幫交5年內社保,同時每個下崗員工可獲得200元的“下崗補償金”。
父親說,廠裡直接在車間乾的的幾乎都是工齡很長的老工人,伯父手下雙職工也很多,大多來自市區周邊的農村,在市內租房,孩子也廠區學校讀書,讓伯父給他們做工作讓他們離開單位談何容易。
很顯然,其他部門和伯父的車間都一樣,基本上都沒有任何進展,廠長見到這個情況那是急死了,沒辦法只能下死手,索性將伯父等中層和基層工人捆綁在一起,統一透過抽籤走人,命運由上天來安排。這看似荒謬,但廠長確實沒有任何辦法了,因為年內完不成上面的內退指標,他自己也要被問責。
伯父下崗後,在家呆了三天才回過神,當時奶奶對於伯父的的下崗也很惱火,她認為是伯父偷懶不好好幹活才被辭退的,在老一輩眼裡,被穩定的國企開掉工作是非常丟臉的事,伯父那段日子沒被少數落。
總算伯父還是一個比較樂觀的人,後來他仔細的分析了下局面,覺得這樣也好,自己畢竟才30出頭,還很年輕,學歷也不錯,目前國家鼓勵年輕人要投入市場,繼續呆在那效益很差的工廠裡,總有一天還是會出局,這一刀遲早要挨的,不如早點。
拿了下崗證的伯父又去單位拿完補助金,他立馬和一個熟悉的上海人搭夥開始合夥做生意,還是幹老本行做手錶,主要出口廣州等南方城市。創業初期伯父吃足了苦頭,又是幹技術員又是做銷售,收入還算不錯。但正所謂人運氣差的時候喝水都塞牙,沒過一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席捲而來,之前賺的錢又全部吐了出來,合夥人心灰意冷,把債務處理完後,和伯父不辭而別。
經歷了一次生意的失敗後,伯父才嚐到下崗的滋味不好受,此後的兩年,他只能捧著自己的高學歷證書宅在家裡,研究致富之道,後來小孩開始念初中,家裡的開支一下了大了不少,伯父重出江湖,先後從事手錶銷售。電梯維護甚至公司保安等,陸陸續續換了好幾次工作,直到後來他被一家學校給錄用為水電工,才迎來人生的轉折,由於學歷比較高,工作務實,在2005年學校給他解決了編制問題。
伯父終於如釋重負,可以不用再東奔西跑為找工作煩心了,他感覺的人生又煥發出新的光芒了。
寫在最後伯父後來還和我說過,他其實是一個比較幸運的人,雖然這輩子也只能平平淡淡了,但和他的工友相比確實好多了,當時好幾個和他一樣情況的工友,下崗後因為文化水平不高,一度淪落到靠借債生活,有的夫妻也因此離婚,有的還因受不了打擊又操勞過度,早早的離開了人世,說到這伯父情緒有些激動,他說:“你知道嗎,有個叫劉歡的歌手,我是最討厭他的,他那首重頭再來坑慘了多少人,我們這一批人容易嗎,為何要受這麼多折磨,他們為廠兢兢業業,卻被賣了,而那些私人老闆卻只花半個車間的錢拿下了整個廠的裝置,後面發了財想到過我們了嗎”!
-
6 # 平行宇宙PXYZ
不斷學習知識,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然後再尋找新的機會,這種方法永遠有用,多學一門手藝總是不會錯的,說不定什麼時候就用上了。
回覆列表
我父母單位破產,退休工資沒地方開,醫藥費沒地方報消,黃金地段辦公室不知賣了多少錢,父母去世25年至今還欠著工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