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上人279

    只要生活能自理,還是讓他們去的好。落得大家自由。我們老倆口我七十八虛齡,老伴七十五虛齡,小孩都分別在不同的城市裡。各家住房都寬暢,為我們都準備了最好的房間。而且,環境和設施以及方便醫療就診等跟鄉下無法相比。更可貴的是我們小孩個個孝順有加,什麼都聽任我們自己的作息習慣。就這樣我們也情願住在鄉下。待生活不能自理了再去養老不遲。老人跟小孩子差不多的,你就由著他們吧。

  • 2 # 黃百儒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出生之地,為胞依跡,人老了,思鄉故土難離,必竟家鄉親友多,較充實……隨緣吧!多點電話與視屏講話問安……!老人安心,你本人也問心無愧!(老人還一個念頭……萬一歸天,幹山萬水,魂魄難於歸到家鄉……見上輩祖宗……!)

  • 3 # 春夢飛花1

    要尊重父母的決定,這是他們想要的生活,你覺得不好,但他們很樂意,原因很多,你支援他們為他們提供方便就行了。

  • 4 # 山裡人8903

    思鄉之情是人的天性,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會越來越重。上世紀70年代,有一位叫趙浩生的學者,20年代生在中國,後加入美國,入美后,生活工作無憂。數年後,思鄉心切,內心惶惶不可終日,時不時回國住著。時間達20餘載,他在唸鄉的文中寫道:美國的高樓大廈哪比得上故土的山間小屋?美國的寬敞大道又怎比得了我的山間小路!這就是故土難離的心境。這就是多數老者的情懷。對待老人,一般由著他,否則心情鬱結,病灶難了,我的父親就是未滿足爺爺的一個小要求,使他終日唸叨,也成為爺爺最喜歡的兒子的一點瑕疵!好多年後,父親還常常為這點未能滿足爺爺的這點小事深感愧疚。

  • 5 # 鍛鍊38

    人老懷舊,人老思鄉。老家那是他的的回憶,老家那是他的鄉愁。老家哪裡有他兒時夥伴,他思鄉他眷戀這是人之常情。老人要回去就隨他去吧。只要他們能夠自理,就滿足他們的心願。我也是一個老人我也想還老家度過晚年,說句心裡話我厭倦了大都市的生活。這裡空氣汙染,嘈雜心煩,住在水泥殼子裡有一種壓抑感。住在單元房裡人與人互補往來,連一個聊天,說話的人都沒有。家裡有點做不了的事,都不知道求助誰。每天外出上下樓猶如爬山累的氣喘,坐電梯頭暈眼花不安全。鄉下空氣好。地方寬敞,人心隨和。有個大情小事鄉親們都很熱情。自己動手種點菜,養個花,喂個雞吃著方便,你說鄉下有什麼不好。老人走了記住一句話常回家看看。

  • 6 # 不老樹440

    老人習慣農村生活自由,生活空間大,出門轉不受樓上樓下限制,可以找一些關係好鄰居或親朋好友。給拿點人民幣做補償。(老人能自理

  • 7 # 葉之語

    《耄耋父母欲回村,兒女焦慮該咋辦》

    父母年邁,不願意在城市與兒女們一起生活了,想回農村老家,該怎麼辦?

    這真的是個兩難的問題呢。

    不讓父母回,父母不開心。

    同意父母回,兒女不放心。

    有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且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常言道,人老要有五老傍身,才放心開心順心。

    哪五老呢?

    老伴,老本,老窩,老友,老地方。

    您的父母應該不會糾結老本,老伴也有,只是遠離了老家的家,遠離了老家的街坊鄰居老朋友,遠離了他生於斯長於斯的那塊土地——老家老地方。

    他們守著老地方一輩子,最親近的是土地。

    那塊土地給他們產出小蔥香菜豌豆紅薯玉米……那塊土地為他們養了一茬又一茬的豬雞鴨……

    他們在熟悉的土地上,出門即是藍天,不像在都市水泥叢林,要抬頭仰望,才能見到一線天。

    在城市住高樓,難接地氣。即使下樓遛彎,也難以聞到油菜花的芬芳,更難以見到大片油菜花花養眼的嫩黃。

    在城市住高樓,鄰居對面不相識,即使去社群老年活動室,也難以融入那些唱歌跳舞書法畫畫下棋的群體,他們需要的,是能嘮嘮家常的老鄰居老朋友。

    他們的老友、老窩、老地方都在遠方。

    我們是否應該考慮能給他們帶去開心的這“三老”呢?

    當然,他們日益年邁,在城市與兒女們一起生活,既能全家團聚,萬一有個頭疼腦熱,也不缺人照料。

    如果回到農村,就有四怕了:怕生大病,怕應對不及時,怕醫療水平不夠高,怕照料的人難到位。

    可是,網路上已經有很多文章,描述重病大病癌症病人,放棄醫療去親近大自然,竟然不藥而癒了。

    也有科學家撰文,表明健康首先與情緒有關:

    一個每天快樂的人,可能不容易被疾病造訪;一個常年鬱悶的人,可能無法維繫健康。

    還有環境,還有心情,還有飲食,還有生活習慣……等等。

    家家都有老人,我理解您的孝心,您恨不能日夜陪伴和照顧,是嗎?

    但是,父母有他們的喜好和快樂所在,我們做兒女的,在他們身體尚可獨自生活的前提下,只能想方設法去成全。

    我也經歷過您那樣的糾結。

    1996年,我母親過世後,父親沒人照料,我們就賣掉房子接父親過來。

    一年後,父親越來越沉默寡言,我們與他談,才知道他想老家想老鄰居了,我們又去買房子,送父親回去住,還花2500元安裝了那時很稀有的固定電話。

    我們委託左右鄰居關照他,我們也每兩個月回去看望,每週打幾個電話。

    兩年後,父親覺得住夠了,主動提出回來,我們又高高興興去接他,父親再沒有提過回老家的事,直到83歲去世前,他還一直幫我們做飯呢。不讓他做,他就很失落樣子,只好任由他做,菜鹹了我們也不揭穿,下來多喝水就是了。

    您面臨的選擇,我感同身受。認真分析後,提出四點建議供您參考。

    1,與父母深談,確認他們思鄉心切,確實想回老家去,確認回老家比在城裡更開心。

    2,送父母回鄉前,去最好的醫院為父母做全面體檢,確認他們沒有大病重病隱患。

    再備一些常規中成藥,分別寫好說明,小病小恙自己來對治。

    3,在遠親近鄰里,找兩三個厚道的人,委託他們每週去看看您父母。

    去村委會報到,掛個號,表明高齡老人回家了,村委會也會關注的。

    4,給父母配上智慧手機,購買足夠流量,方便影片,隨時問候。

    祝願您早日解決心中疑慮,使父母開心,您自己開心,皆大歡喜!

  • 8 # 醉酒的吾

    父母選擇是對的/和兒女生活在一起/總是有些不方便/想念農村生活/也是情由可原/這樣他她們心情或許會好些/做兒女抽時間多跑些也是應該的。/

  • 9 # 豁達白色記憶

    我懷孕快生的時候,把媽媽從鄉下接下來照顧我。每天就是陪我散步,買菜做飯,小區的人她也不認識,普通話說的也不是很好。媽媽說住的好不習慣,在鄉下的時候,自己可以種點青菜吃,平時去鄰居家串串門,聊聊天,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

    住到城裡,除了偶爾出去溜達溜達,平時只能悶在家裡。都說遠親不如近鄰,在鄉下,人人都親切,可是在城裡,鄰居平時幾乎見不到面,更別說有交際了。等我生完孩子,媽媽就回鄉下去了,走的時候除了擔心我之外,特別開心,心心念念家裡養的雞鴨,種的青菜。

    老一輩都講窄落葉歸根,他們在鄉下住了大半輩子,習慣了農村的生活,去到城裡很少能住習慣的。如果父母一定要選擇回到鄉下養老,只要他們的身體健康能夠照顧好自己,我們應該支援他們。只不過我們要多回去看望他們,常打電話聯絡,隨時知道他們的狀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嗯!中國象棋界的大師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