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當韭菜君

    只需開啟一個金融投資門戶,我們都能看到許多行業專家在那裡做出各種預測。

    這些專家常常對股票、房價、經濟增長等各種金融和經濟問題做出非常自信的判斷和預測。

    但我們最關心的問題是:這些專家的預測是否可靠?

    由於專家有各種各樣的預測,因此他們將在不同的時間做出不同的預測。

    一些專家給出了模稜兩可的意見,雙方都押注。

    什麼是謹慎樂觀? 也就是說,如果市場上漲,專家的“樂觀”觀點是正確的。 而且如果市場下跌,專家們還及時發出“警告”。 這樣的專家真的很XX。

  • 2 # 成華區陳先生商貿部

     眼下,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專家分析股票的文章、講座比比皆是,搞得投資者應接不暇。而這些所謂的專家,又都是些什麼專家,他們對股票的分析,到底可信度有多高,可靠性又有多強,實在難以分辨。

      按理,專家建議是投資者、尤其是普通投資者進行投資的重要參考,也是最可信任的分析群體之一。然而,從現實來看,如果投資者聽從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可能比聽從自己的感覺和判斷,不知要差到哪裡,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結果。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首先,專家太多,已經弄不清什麼是專家、什麼不是專家,哪些是真專家、哪些是偽專家。因為,網路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誕生”專家最重要的土壤,也使得所謂的“專家”已經像“速成雞”、“速成豬”一樣,可以快速成為“專家”,並在網上招搖撞騙。所以,無法令人相信。

      其二,專家的功利心實在太強、太過急迫。必須承認,有些專家,如果沉下心來好好地分析一下,研究一下,還是能夠給廣大投資者提供一些投資參考,可以為廣大投資者服務的。遺憾的是,這些專家,已經完全被功利心所淹沒,被功利心所控制,他們根本不去考慮分析的可靠性、客觀性和有效性,而是為了賺眼球、吸引粉絲,盲目誇大事實,做出了許多違背常規的分析。如今年初市場反彈時,就有那麼幾位專家,丟擲了諸如大牛市、長牛市、要上漲的觀點,且列出了許多所謂的理由,做出了諸如幾大判斷、幾大可能、幾大依據等所謂的“精準”預測。結果,全被打臉。不僅打臉,甚至連臉都沒有了。自那以後,這些專家就再也不露臉、不出面了。特別是那個“超”、那個“龍”,還有那個仍在不斷自我打臉的“霄”。

      第三,成為利益集團的代表。別看有些專家表面上是在為投資者分析服務,為投資者提供投資決策參考。實際上,他們早就成為利益集團的代表,任何的分析和預測,都是為利益集團服務的,甚至公開說假話、說糊話、說正反話。他們鼓吹某某股票會漲,可以買入、持有、增持等,實際上,是為可能出現的投資風險,為大股東減持,為董監高套利等創造條件。結果,投資者一聽話,就立即成為韭菜。這些專家,是典型的坑人者、是缺德者,必須擦亮眼睛,不要上當。

      第四,貪得無厭的專家。在網上,還有一些專家,整天做一些無邊的預測,然後發明一些完全不靠譜的概念,吸引眼球,吸引粉絲,然後以網上有償講課的方式,大肆斂財,有的少則幾萬元一天,有的甚至數十萬元一天,儼然成為撈錢機器,還時不時地表白,自己是如何如何為投資者服務的。這樣的專家,完全成為了利益的奴隸,成為損害投資者利益的最大毒瘤之一。

      也正因為如此,網上很難再看到一位真正為廣大投資者服務的專家,對任何專家的預測、分析,都必須帶有一定的自我判斷和分析,有選擇地採納他們的意見,避免上當受騙。

  • 3 # 股深雲道

    所謂的專家應該問你是誰給你封的專家,你在各大正規媒體的出鏡率高不高,你的預測是吸粉還是吸流量以及為誰預測為誰服務,這樣說吧,要是社會遊資捧出來的專家一定是兩個,一個預測看空股市的,一個預測看多股市的他兩的準確率應該都是90%以上,你信嗎!

  • 4 # 期戰韜略

    我覺得問題出在了受眾身上。

    他們為什麼預測呢?因為很多聽他們白話的人想聽。

    幾年前如此、十幾年前亦如此、如今也沒太多變化。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人們都想預測,也都向往確定性。所以,那些“專家”就迎合大家的心理去預測。語言的表達上也更傾向於暗示給大家確定性(合規的要求不能明說了)。

    不過,隨著網路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預測的無意義性。不再追求“專家”們的預測了。

    但新手依然在人性的本能下被所謂的“預測”忽悠了。

    所以,不用統計他們的預測準確率多高,光是一幫人預測,你信誰的,這個問題就讓你從預測行情變成了預測哪個“專家”說得對了。

    其實都是瞎耽誤工夫。

    有這時間,好好學習一下交易所釋出的交易細則、機率與數理統計知識。讀讀交易上的經典讀物,比如《走出幻覺走向成熟》、《海龜交易法則》、《克羅談投資策略》等等。

    這樣做,至少不賠冤枉錢!

  • 5 # 我的崽好可愛

    55開,甚至還不到55開,你想一下如果勝率高,超過了50%,誰還不去自己忙著賺錢,一本萬利,哪還有時間幫你寫股評,預測?

    悶聲發財不香嗎?為啥要把金點子告訴你。

    之所以會告訴你,那只是他為了迎合市場的需要,故意獲取社會關注而已。

    換句話說,他自己也知道在瞎扯淡,勝率不高,只不過為了維護形象,只談預測準的事件,預測失誤絕口不提。繼續忽悠。

  • 6 # 使用者104210480836

    50%左右,就像翻硬幣。

    如果你發現誰的預測明顯低於50%,請關注他,並與之反向操作。

  • 7 # 學院風

    股票和期貨的預測準確的專家應該只有20-30%,或者更低!預測可信不可信我不知道,但是他人的意見可以作為你的參考,取之長補自之短,何樂不為!

  • 8 # 海螺008

    有的人準,有的人不準。不過,任何人沒有100%機率。如果你願意回看過去的文章和節目,那麼你會發現,他們的預測經常出錯。

    不過,我自己也有預測,然後與專家的觀點對比,發現有分歧時,看後面實際走勢,有的我對,有的是專家對,總體來說,還是專家對的多些。這也是我還沒資格“批評”他們的原因。

    聽專家的意見,然後能辨別真偽,然後能不迷信他們,但也不排斥他們,到後來形成自己的一套形式判斷模式,……,哎呀,路途有點長啊。

  • 9 # 夏天說牛市

    大部分人類預測的準確率不會超過50%,到現在幾乎沒有見過透過預測成為世界首富的人。推薦一篇文章《股票投資,千萬不要預測市場波動》,你大概就明白了。https://www.toutiao.com/i6837387859066880524/

  • 10 # 會游泳的胖豬

    沒有人能預測得準市場。

    那些市面上熱衷於預測的股票、期貨“專家”們,很多並不懂得投資原理,只是在迎合大眾的需求在隨意的言論。對於做出具體的交易決策來說,沒有任何參考價值。

    為什麼市面上會有這些“專家”們呢?因為散戶的心理需求。一個缺少投資經驗的散戶,買了股票後,會心理不踏實。他希望看到有很多人和他的想法一樣,那樣他會更安心。反之,持空倉的,也是一樣。因此,市面上每時每刻,都既有看多的“專家”,也有看空的“專家”。這也是為什麼當股票上漲時,會有更多的看空的“專家”冒出來,因為散戶這方面的心理需求更強烈。

    當然,也有很多“專家”有自己的身份和目的,這個因人而異。散戶注意保護好自己的錢包就好了。

    要想在市場上長期投機獲利,只有提高自身的水平才可以實現。去學習“專家”的預測是南轅北轍,越走越偏。預測對錯與否,都跟賺錢沒半毛錢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落選賽周琦能否完成自我救贖,扛起中國男籃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