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風浩蕩
-
2 # 謀士說
火藥並不是在唐末宋初問世的,只是唐朝時已經將火藥用於軍事,但是不被重視!清軍入關以後,實行愚民政策,並以天朝上國自居,閉關鎖國,與世隔絕,火藥更不被重視!
火藥傳入歐洲的時間,大約13世紀。由印度商人傳入阿拉伯,希臘人透過翻譯阿拉伯書籍才瞭解到火藥。而火藥武器是透過成吉思汗西征傳入歐洲的,成吉思汗滅金以後,把金朝的火器部隊編入蒙古,在經過改進出現了一種新的武器,回回炮。當時成吉思汗就是靠回回炮征服了大半個歐洲的。在成吉思汗沒有西征之前,歐洲人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威力巨大的武器,在蒙古滅亡阿拉伯帝國之後在阿拉伯帝國的基礎上建立伊利汗國。等蒙古帝國崩潰以後,阿拉伯人與歐洲長期作戰,蒙古帝國遺留下來的武器,在戰爭中逐漸流入歐洲。
歐洲人掌握火藥和火藥武器的技術以後,不斷改進。中國宋朝時雖然已經有了鳥銃,但是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歐洲更加重視新式武器的研發從最早的“火門槍”到“燧發槍”再到“火繩槍”,歐洲的新式武器遠遠的把中國拋在了腦後。
而中國在元朝滅亡以後,明朝繼承了元朝的一些傳統,明朝其實對火器非常重視,喜歡《明史》的朋友應該知道,明朝成立的神機營就是明朝的火器特種部隊。當時明朝還有一本火器專著《軍器圖說》而這本火器著作出現的年代,剛好在明末,明朝買沒有來得及發展新式火器,就被農民起義給滅了。
清軍入關以後,就把這本火器著作被燒燬,清朝根本不重視火器的研發。所以,歐洲已經出現了馬克沁機槍這樣殺傷力巨大武器的時候,清朝都捨不得花錢買。出現這種局面最主要的原因,是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所致,排斥西方先進文化,害怕國內擁有新式武器鬧革命。但是,清朝最後還是敵不過西方的洋槍洋炮,排斥的結果被動開啟國門,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最終走向滅亡。
-
3 # 嘉慶192163642
古代發明的火藥主要用於放煙花爆竹,驅除鬼怪和節日慶典,後來發展為軍事用途製造火槍火炮,火藥的成分一直是低效能的黑火藥即碳硝磺。古代對火藥沒有什麼發展的原因是秘方不外傳,嚴守古代工藝配方不思改進,民間也不能隨意製造火藥,也沒有人敢研究。固步自封慢慢吃老夲。火藥傳到歐洲後他們多方研究後來化學工業發達了,他們掌握了硝化物的特性,科學技術改變了軍事力量對比,歐洲的先進技術製造了高效能的黃色火藥,不再用木碳和硫磺,硝化甘油的爆炸威力更大,製造出槍炮打遍世界。現在中國的科學家在學習西方科技的基礎上趕上和超過了西方列強。
-
4 # 出思
這個問題應該不成為疑問。
那種說中國用它做炮仗而不是槍炮,這根本上是無腦胡說八道!在宋時已經有火器,蒙古將火槍炮傳到歐洲,歐洲當時落後,火器對它們思想和觀念上的衝擊是非常大的,就如十九世紀西方對中國的衝擊是一樣的!而且是多層次的。歐洲又小國林立,不象中國大一統,周邊又是小國,歐洲對武器的鑽研投入多,因為也是整個社會系統的支援,其它方面是一樣的,互為支撐!它們又有強盜傳統,積累上也快!
現在也應該看到,會越來越多的西方發明而中國改進而領先的。
-
5 # 賈全貴
火藥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2000多年前,我們祖先發了火藥,當時是在練丹時發現的。也在生活中發揮了作用,但是發明歸發明,一定要發展。經驗誰用的好,成功的專利就是誰的。為什麼歐洲發揚光大。
(一),中國發明的火藥,這是事實。當時在元代也有發展,研究發明了火銃,多數是抵禦外敵的,不是侵略人用的。所以發展進步很慢。
(二),歐洲在復興時期,好戰成性,專們擴充勢力範圍侵略別人,這就要不斷改進武器。13世紀初,中國的火藥和金屬管火器傳入歐洲,最終由西班牙人在15世紀,製成了火槍,開闢了輕武器和步兵戰術的新紀元。要發動戰爭,打倒敵人,就得想辦法發展武器。
(三),歷史上中國的封建君主們,閉關鎖國,尤其是清朝政府,入關後愚民政策,以天朝上國自居,還限制火藥器的發展。所以打仗用落後的長矛大力,這如何能與火槍對抗,只能被動挨打,才有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的入侵,喪權辱國……。
(四),歐洲文明程度比中國高,而且資本雄厚,各種技術發達比如德、英、法。國家富強了就會不斷進步,研究先進東西造福人類,不過火藥武器的發展,給人類造成了災害,不過侵略和反侵略的發展新武器是有區別的。
-
6 # 喜歡四季常青的松樹
悠久的中華民族歷史,成就了中.華民族發達的思維和智慧,蘊育了華人民的創新能力,華人為人類的進步,注入了關健的動力。令人痛心的是,那為什麼近百年來卻被外華人超越了,華人的發明,倒由外華人來發揚光大,那出問題了?找出舊社會的毛病,意義猶在。
造成問題的原因,可以說很多,但根本的原因,是當時統冶者,對事物的價值認知上錯位了,進一步說,對制約國家強盛,發展進步的根本的因素的認知出現偏差,甚至首尾倒置。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價值認知上不理性,認知不理性,必然導致,策略上的謬誤。
那麼,國家安身立命富強發展進步的主要因素是什麼呢?除精神因素外,唯有物質財富,創造物質財富的無疑是人和能成倍提高生產效益的科學技術。現在看來,如此簡單明瞭的問題,那時卻得不到當時封建統冶者認知。即便,有人能認識到這一點,也左右不了將履傾之封建統治。
認知的正確,決定了措施的正確。新中國成立後,政治上,勞動和科技走上了舞臺,經濟上,制定了按勞分配的原則。進一切努力,為科學技術研究,提供了豐足的資金和廣闊的空間。如果說,政府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為勞動和科學技術,提供了優質的服務。
反之,舊社會的統治者們,聲色犬馬,投機取巧者,不勞動者,大發國財。而資本主義,比封建主強點,但也是把勞動和科學技術同樣置於奴隸和僕從的地位,讓資本騎在頭上。不能理性的體現勞動和科學技術的價值。
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前無古人,在成長中,探索中,難免坎何,但我們有無私心,不忘初衷的黨的領導,有理由相信,勞動和科技,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
7 # 槐樹123
一、火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是中國漢族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火藥研究始於道家煉丹術,最後導致火藥的發明。
二、火藥是從中國經印度傳給阿垃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藥武器一道經西班牙傳入歐洲。
三、由於中國長期的封建統制和固步自封、閉關鎖國的政策,導致中國的火藥技術得不到發展。
四、火藥和火藥武器傳入歐洲,不僅改變作戰方法本身,且引起了統治和奴役的政治關係重大變革,平民推翻了貴族的統治。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火藥在歐洲得到長足的發展,由火藥一苦味酸一雷管一火棉一火棉火藥一硝化甘油一硝基甲苯一黃色火藥一雙基炸藥一無煙火藥一黑索今這樣的發展,每一個進步都能製造出新的武器,新武器不斷地被製造出來,強大了歐洲軍隊,導致殖民地不斷出現。如此往復,強大更強大,落後更落後。
以上四點應是中國發明的火藥為什麼在歐洲卻被髮楊光大。
-
8 # 趙長鳳
火藥:鴉片戰爭後自卑的華人的新鴉片
提起四大發明,每個華人都耳熟能詳。但是誰最先提出的,我想大部分人就不知道了。此一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艾約瑟提出併為後來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後來的著名英國生化學家、歷史學家和漢學家李約瑟發揚光大。這位李博士有位中國太太,所以是華人民的好朋友,他的觀點很對鴉片戰爭後自卑的中國學者的味口。
為何最先發明火藥的中國沒能產生近代武器呢?答案是:產生了才是奇了怪了。
首先要搞清楚,中國發明的是黑色火藥,近現代武器用的是黃色火藥。你不要以為只是顏色的區別歐,這是本質的區別。黑色火藥的主要成分是一硝二硫三木炭,古人開始的配方可不是這三種,有幾十種之多,其它多數是沒用滴,只能增加神秘感。說白了黑色火藥就是混合物。
你知道黃色火藥的成分嗎?請看下圖:
多年不考試的我已經看不懂這些化學式了,相信古人也看不懂。現代火藥起源1771 年,英國的P.沃爾夫合成了苦味酸,這是一種黃色結晶體,最初是作為黃色染料使用的(注意這一點,這說明其產生並沒有受到所謂“黑火藥的影響”,是偶然發現的,這也是黃色火藥的名稱的由來),後來發現了它的爆炸功能,十九世紀被廣泛用於軍事,用來裝填炮彈。它是一種猛炸藥,是一種合成物,而不是混合物。
現在就很明白了,黃色火藥是基於現代化學知識的產物。對於沒有化學理論,還停留在金木水火土五行說的中國不能產生現代火藥也就不奇怪了。
-
9 # 松鼠老孫
中國古代社會的運作機制限制了火藥和火器的使用,從而火藥傳到歐洲之後,火器主要是火炮才被髮揚光大,成為戰場主角。讓諾貝爾成名的是炸藥,不是火藥,是硝化甘油炸藥的安全使用,而不是中國火藥碳硝硫。
中國從唐宋時就擁有了火器,宋明軍隊擁有大量火器,有的甚至可以稱為現代熱兵器的雛形。可中國傳統社會有多個因素嚴重限制了火器的發展:
社會鄙視奇技淫巧,工匠地位低下,不受重視;
社會重文抑武,好男不當兵,武器的發展自然被嚴重忽視;
朝廷禁止民間擁有強大武力,火藥在禁用之列,民間製造和運輸都是犯法;
大一統的封閉環境,使中國沒有強大的外敵,沒有發展武器的推動力;
勞動力價格低廉,開礦也缺少使用危險性很高的火藥的經濟性動力;
(經濟成本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比如畢昇活字印刷術在古代實際上並不盛行,原因就是活字排版需要識字的工人,識字就意味著需要付給他們高工資。長期僱傭成本是很高的。)
等等。
歐洲之所以發生這些轉變,其社會條件大約有很多是跟中國社會大相徑庭的,比如工匠行會和傳統、國家之間競爭、民間社會的權利,等等。
-
10 # 凌煙閣論史
火藥是中國發明的,直到12、13世紀才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在明朝以前,中國的火藥技術與應用是長期領先的,這裡不再贅述。重點說說明朝之後的事情。
滿清在與明朝打仗的時候,開始重視火器。
滿清一開始吃了大明軍隊火器的大虧,因此也很快擁有了火炮,包括當時殺傷力很強的紅夷炮。後來滿清在火器上與大明對等,同時生猛的八旗兵佔盡優勢,大明敗了,滿清勝利了。
滿清勝利之後,就輕視火器、把火器雪藏了嗎?沒有。
大清在對抗俄國的雅克薩之戰中,就是靠火炮取得了優勢。到清康熙末期,清兵裝備的火槍總數達到幾十萬支。到雍正時期,形成定製:內陸省份主要用弓箭,火槍配比是一千士兵配備鳥槍三百杆;沿邊沿海各省份,一千名士兵配備鳥槍四百杆。鳥槍在軍隊中成為了制式裝備,火槍兵所佔比例不斷提高。再往後期,清兵中火槍兵的比例普遍高於弓箭兵。
由此可見,大清並不是輕視了火器的作用,而是非常重視。但是,為什麼後來西方侵略中國的時候,雙方的武器差距那麼大呢?原來,大清只是忙於裝備火器,但是在火藥與火器的研發改進方面沒有進展,也忽視了火器相關戰術的研究運用。首先,清軍的火器研發之所以沒有大的進展,完全是因為沒有必要。清軍在與準噶爾、緬甸、大小金川等軍隊戰鬥中,清軍的火器並不佔優勢,但卻往往能得勝。很顯然,清軍並不需要火器的優勢,也能取得勝利。其次,清軍在火器戰術運用上仍處於落後階段。像歐洲那種為了應對彈藥更換慢的做法,改成排射陣勢,始終保持有火力在發射。而清兵則是士兵隨意發射,很可能在戰場上導致火力中斷較長時間。這就是火器戰術不完備、忽視陣型。第三,火器的基礎--火藥,要變得威力更強、更穩定可靠,需要不斷的進行科學實驗。在滿清的嚴密思想控制之下,沒有什麼人敢進行科學研究。更別指望清廷自己的官僚體系搞出創新。沒有進行定量化精細研究的精神和能力,始終粗糙原始不安全。大清火器一直維持在雍正時期的水平。以上較長篇幅說了火藥在中國的情況,是為了對比說明火藥在歐洲的發展。火藥在歐洲為什麼被髮揚光大了呢?首先,火藥的效能和威力被認可,得到各國的重視。各民族國家征戰劇烈,火藥的效能和威力改變了作戰方式,改變了歐洲的政治版圖。因此各國都加強對火藥的研究。其次,歐洲有精細化定量分析研究的傳統,這形成了火藥改進升級的基礎。歐洲天主教有眾多愛鑽研愛做實驗的教士,還有社會上眾多的鍊金術士,漸漸發現了火藥的改良升級路徑,直至形成了“現代火藥”。
這個路徑大致為:
1771 年----合成了苦味酸(黃色炸藥)
1779年----雷汞(一種起爆藥,也可用於裝填爆破用的雷管)
1807-1845年----硝化纖維(即火棉)
1846年----硝化甘油(烈性液體炸藥,輕微震動即會劇烈爆炸)
1862年----安全的硝化甘油被諾貝爾發明
1863年----梯恩梯(TNT)(三硝基甲苯,威力很強而又相當安全的炸藥)
1866年----諾貝爾發明出黃色火藥
1872年----諾貝爾又發明了雙基炸藥
1884年----無煙火藥(無煙火藥逐漸成為普遍使用的發射藥,其極重要意義是:促成馬克沁重機槍的發明)
1887年----諾貝爾發明了 “特強黃色火藥”
1899年----黑索今(僅次於核武器的威力最大的炸藥)
總結為下圖:從上述線索可以清晰地看出,歐洲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裡,把原始的黑火藥一步步發展改進成為多種“現代火藥”,使其威力暴增了成千上萬倍。而我們的大清,還是隻有黑火藥。黑火藥只能適用於粗糙的原始火器,如火槍火銃滑膛槍炮,不適於作為後膛步槍、機槍等近現代槍炮的使用。十九世紀,隨著無煙火藥、雙基火藥、雷貢、TNT等的出現,才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軍事武器革命。
總之,大清王朝因現實條件的約束,對火藥改進沒有強烈需要,缺乏精細研究的精神和物質基礎,因而火藥的發展陷於停頓。
而歐洲因為各國戰爭需要,國家和社會積極投入,加上科學的定量精細研究,火藥在持續改進,直至形成了現代火藥。
兩者此消彼長,導致了火藥在發源地沒落,在歐洲被髮揚光大。
回覆列表
因為日耳曼盎薩人最先在認知世界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所以所有的當時已知的技術手段都得到了“光大”,這跟日耳曼盎薩人比華夏族裔更有“火藥天賦”沒關係。本質上,由無到有遠比由小到大更艱難、更需創造力。而所謂的日耳曼盎薩人的“科學”體系,其實從理論儲備到技術儲備,根本就沒有日耳曼盎薩人自己多少份,他們自居為主的“科學體系”的繁盛,更類似於當年阿拉伯人做為商業樞紐而形成的“繁榮”。
就如同,哪怕華夏文明以後若能將“科學”發揚光大,應該也不會整天問“為啥現代科技誕生於日耳曼盎薩人為何卻在華夏文明發揚光大”以自矜自貴自命不凡。
開拓創新精神,本來就非鳩佔鵲巢借屍還魂的喪家之犬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