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風暴

    海參崴,在俄羅斯它被稱為符拉迪沃斯託克,英文名Vladivostok,滿語叫做ᡥᠠᡳᡧᡝᠨᠸᡝᡳ,意思是海邊的小漁村。這個城市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母港,也是俄羅斯在太平洋地區的最大的海港。

    海參崴在元代被稱為永明城,是北方重要的軍事基地,隨後逐漸衰落。俄羅斯來這裡之前,主要居住的是赫哲族,人口稀少一片荒涼!

    出現這一原因,除了當地人口少之外,由於滿清禁止漢人到東北地區開墾,能夠到海參崴的人都是靠偷渡,所以外來人口也很少,導致這一地區很難發展起來。

    海參崴的發展起始於1860年代。中俄《北京條約》之後,這裡被割讓給了俄國。當年6月20日,阿列克謝謝夫納上尉在金角灣附近建立了一個叫做符拉迪沃斯託克的前哨基地,並在1862年將這裡設為自由港口,從此之後越來越多的俄華人遷到了這裡,並在1863年,建立了第一家造船廠。

    (俄華人東遷路線)

    到1880年,人口已經增加到7000多,於是被沙俄正式宣佈為市級行政單位!從此之後,海參崴在文化方面得到了發展。海參崴的第一所大學,第一家報社,第一個劇場,第一家公共圖書館都是建立於1880年代!到1916年西伯利亞鐵路建好後,作為東方的終點站,這裡的發展進入快車道!

    在高峰時期,海參崴的人口超過63萬。上個世紀90年代,隨著整個國家的經濟衰落,很多人開始遷回了歐洲,城市人口一度減少到50多萬人,最近這些年藉助中國發展的東風,人口又在迴流,已經恢復到61萬人。

  • 2 # 銘蘇先生

    海參崴也就是俄羅斯的符拉迪沃斯託克,這裡原屬於中國領土,俄國透過中俄《北京條約》,割佔了這裡。在歷史上這裡由於遠離俄羅斯的歐洲核心板塊地區,一直未受到重視,長期被當做流放政治犯的地方,直到西伯利亞鐵路開通以後,才迅速發展起來。

    俄羅斯對出海口非常重視,符拉迪沃斯託克由於具有優良的條件,最初被作為軍港使用,這裡駐紮著俄羅斯的第二大艦隊——太平洋艦隊。其後隨著的城市的發展和貿易的增多,使其成為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重要港口。

    停在海參崴港口的俄太平洋艦隊

    符拉迪沃斯託克是俄羅斯濱海邊疆州首府,城市面積700平方公里,是俄羅斯太平洋沿岸著名港城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最大城市,城市人口約100萬。為了滿足城市發展需要,這裡建有多所大學和科研教育中心,配套設施較為完善。

    由於符拉迪沃斯託克是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的終點和遠東的重要港口,成為俄羅斯遠東最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這裡已開通同日本、中國、南韓等國貿易航線。現在應該就是城市發展最繁榮的時候,歷史上跟現在沒法比。

  • 3 # 戰爭史

    今天的俄羅斯海軍太平洋艦隊,似乎並沒有太多的存在感。重要的俄羅斯遠東軍港符拉迪沃斯託克,也就是我們熟悉的海參崴,已經成為許多華人前去旅遊的著名景點。面對著衰落的俄羅斯,人們不知還是否記得:當年的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在蘇聯海軍四大艦隊中實力排名第二,擁有約12萬人,僅各型潛艇就有112艘,其中戰略導彈核潛艇30艘;77艘大型水面作戰艦艇,其中包括兩艘“基輔”級航空母艦;加上小型護衛艦以上水面艦只、導彈艇、掃佈雷艇、登陸艦共335艘,1個海軍步兵師,405架海軍作戰飛機,120架直升機。整個艦隊擁有艦艇總計超過800艘,總噸位達150多萬噸。艦隊下轄兩個分艦隊,4個區艦隊,2個大型海軍基地及若干海軍獨立總隊和支隊,活動範圍是整個太平洋地區。

    曾經強大的蘇聯海軍

    從晚清的中國手中強佔去的海參崴,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蘇聯在1957-1966年對海參崴的港口進行了大規模擴建,完全禁止外籍艦船入港,不惜將商港移到東南65公里處。對於其他國家,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基地是絕對的禁地,敢隨意涉足下場即是被消滅。除了海參崴戒備森嚴,蘇聯太平洋艦隊另一個重要基地薩哈林島(即庫頁島)更是西方的死亡禁區。

    曾經強大的蘇聯海軍

    1983年9月1日凌晨,南韓大韓航空公司007次航班,在靠近薩哈林島軍事基地上空,被從薩哈林島起飛的蘇軍一架蘇15戰機用導彈擊落,機上269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事件發生後,美國和南韓政府向蘇聯提出強烈抗議,蘇聯則堅稱這是一架執行間諜偵察任務的偽裝客機,美韓利用民航客機搞間諜活動自食其果。雙方各執一詞,美韓根本無法奈何蘇聯。

    “1983年8月31日晚,我在薩哈林島的機場執勤,突然接到迅速登機的命令。當我升入夜空時,已經是9月1日的凌晨了。這時,我從雷達熒光屏上看到了那架28公里處的飛機,我便尾隨著它飛行。我認為這架飛機好像是美軍的RC130或RC135偵察機,是企圖對薩哈林島軍事基地進行偵察。因為幾個月前兩艘美國航空母艦在靠近薩哈林島的水域進行演習,所以我和地面基地的指揮員都認為,這架飛機的目的是試探我們薩哈林島軍事基地的防禦系統。”

    蘇15戰機與RC135偵察機

    “幾分鐘後,這架一直沿著蘇聯國境飛行的飛機,突然轉彎飛進了國境,進一步靠近薩哈林島。我接到了以下命令:‘先別開火,按同一高度飛行,並連續閃動燈光以示警告。’我按下了燈光閃爍器,但是對方毫無反應。這時,地面指揮員下達命令:‘入侵者已侵入中國國境,立即消滅目標!’此時我們都已飛抵薩哈林島西部沿岸上空。我按動了導彈發射鈕,兩枚導彈呼嘯著飛出去。一聲巨響,目標爆炸了。”

    “事後,當我得知這架客機是一架民航客機,而且上面有269人,我簡直好像遭到晴空霹靂,一下子驚呆了,至今我依然生活在可怕的陰影之中……”

    曾經強大的蘇聯海軍

    此事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基地的戒備之森嚴,更說明了蘇聯鼎盛時期的軍事力量之強大,對西方立場之強硬。可惜,這一切都已經不復存在。對於我們,這既感到遺憾,卻也是一種幸運吧。參考資料:軍事基地大觀

  • 4 # 歷史新檔案

    從1860年沙俄逼逼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後,遠東40萬平方公里包括海參崴就離開了中國的版圖。

    1871年沙俄開始在此處擴建軍港,為了抹除中國的痕跡,他們驅趕、tusha華人,修建富有自己國家風格的建築。到了1955年,整個海參崴再也沒有中國的痕跡了。

    據有效資料顯示,俄羅斯對佔有海參崴這件事並不是一時興趣。17世紀時,清朝國力尚且還算強盛時期,當時的沙俄便在遠東那一片到處尋找出海圖,就意圖實施東侵計劃,但是被當時的清朝政府給駁回了。沒有實現野心的沙俄只能不甘願地在《尼布楚條約》中籤字,承認海參崴所在地區歸屬清朝政府管理。據悉,當時海參崴是中國東北地區最大的出海口,被稱為東北深水良港 。由此可見,此地的位置特殊,可以說是兵家必爭之地。這也能夠解釋為什麼沙俄對於得不到它而耿耿於懷。

    《中俄北京條約》現場

    直到20世紀初華人民由於軍閥內戰,流離失所,無奈來到海參崴謀生,從此海參崴出現了大批華人的身影。

    華人憑藉自己的勤勞,很快就在海參崴站穩了腳跟。他們在山谷燒磚,在山上伐木,在架橋造屋,在搞河上運輸,在街上擺攤,給人挑水送菜,他們是人力車伕,給俄羅斯人當傭人,給俄軍修建軍事設施,沒有他們不幹的髒活、累活。

    但是,他們總是能夠想辦法逃回城裡,就像大路上的野草一樣,儘管屢遭路人踩踏,他們依然站起身來,擦去塵土,挺直身軀,頑強地生存下來。於是,就有了他們自己的小鋪,有了自己的啤酒廠,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劇院,自己的“百萬莊”,華人成為海參崴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

    在符拉迪沃斯託克,一群群中國工人在僻靜而遙遠的街上步履蹣跚,在斯維特蘭娜大街,則是買賣人、官員和軍官。聽得到夾雜著德語和英語的俄語,並被華人的粗大嗓門所打斷。

    符拉迪沃斯託克所有的‘黑工’和‘百姓’都是華人。華人在市場上做生意,華人在火車站背東西,華人是馬車伕、船工、送水工、麵包師、屠夫、廚師、裁縫、鞋匠、裝訂工、制帽師傅。只有載客馬車伕是俄羅斯人。

    符拉迪沃斯託克一位女士對我說:‘華人在這裡所做的最大的惡行就是他們一下子被政府趕離符拉迪沃斯託克的話。這比戰爭還要糟糕,我們會死去的。’當然,這是誇張的說法。但是,的確嬌嫩的符拉迪沃斯託克女士不得不下廚房,海關官員或其他人不得不自己提水桶、補靴子以及修補辦公廳最需要修繕的地方。

    正是由於在海參崴的俄羅斯人、華人和北韓人等的辛勤勞動,海參崴逐漸繁榮起來,由要塞升級為城市,成為俄羅斯在遠東的重鎮。

    華人參與建設的許多建築,諸如1912 年竣工的符拉迪沃斯託克火車站,直到現在還在使用,成為該城的名片,被命名為俄羅斯聯邦級的建築紀念碑,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大家覺得海參崴是不是這個時期最繁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覺得現在市面上賣的西瓜沒以前的西瓜好吃,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