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沂蒙山老狐狸
-
2 # 優雅春風Y
蘑菇也賺錢的,我們這邊也有不少養蘑菇的,10萬看你搞什麼樣的棚子,好點的和差點的價錢也不一樣,還得看你搞多少棚子,
-
3 # 從前有個姑娘不叫小芳
得看看當地是否適合蘑菇種植,蘑菇銷量如何,運輸途徑等等,可以先適量小面積種植,若效果理想,後期可以適當多種植一些。
-
4 # 蘇霍姆林斯基
主要看當地銷量和交通方便程度。
可以考慮城市周圍進行創業。
小的投資掙的都是自己的辛苦錢。你也可以,自己種自己銷售。這樣成本可控,價格又有優勢。
-
5 # 順勢潛行
首先說,食用菌種植是現代農業種植業的一個重要內容,由於人民追求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的飲食結構變化,對食用菌的需求越來越大,發展食用菌種植是農村創業的一個不錯的選擇。
由於人們習慣於野生蘑菇的美味,許多品種已經實現人工種植。現在市場品種已不侷限於傳統的“蘑菇”,由常見品種平菇、香菇、雙孢菇、木耳、銀耳、金針菇為主,發展到杏鮑菇、海鮮菇、蟹味菇、雞腿菇、大球蓋菇、猴頭菇等品種,近幾年又出現了雞樅菌、羊肚菌等高階品種。由原來的農戶家庭生產發展到工廠化、規模化生產。發展食用菌種植是一個Sunny產業,前途光明。
食用菌種植不同於傳統農業,需要的技術要求比較高,入行首先需要 紮實的種植技術做保障。全國各地形成了某個品種的主產區,都是透過食用菌科技人員多年培育優良品種,積累種植經驗,培養種植人才,讓複雜的種植環節程式化,實現普通群眾像種植大田作物一樣駕輕就熟,實現穩產高產,實現利益最大化。發展食用菌種植首先要學習掌握選擇種植品種的先進種植技術。
人工種植食用菌在行外人看來誘惑力非常大。試想人們作為廢棄物的玉米芯、棉籽皮、鋸末等能夠生產出美味價高的“山珍”,好多人對食用菌種植趨之若鶩,甚至有人投入畢生的精力。但是有好多人並沒有成功,甚至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這和食用菌產業發展階段和人們消費水平有關,現在消費市場已經形成,種植技術日趨成熟,發展食用菌種植已經成為農村創業的一個平穩專案,不是什麼“風口”產業。發展食用菌種植要有市場風險意識,謹慎入行。
食用菌種植除在學習技術方面實實在在投入精力和財力外。還需要在裝置、場地、原料、儲存、銷售等方面投入。選擇一個技術簡單,市場需求大的普通品種如平菇或香菇,經營一個一畝地的種植大棚或溫室,簡簡單單就需要好幾萬元。如果技術不過關,花錢買來的裝置就是一堆廢鐵,費神費力培育的原料還是一堆垃圾。投資陷入困境,有的人依然不死心,不在技術上做文章,盲目投資,陷入死衚衕的比比皆是。
綜上所述,食用菌行業是技術活,“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只有紮實的技術做保障,循序漸進,由小及大,才能在這個行業有所發展,而且前途無限。十萬元作為起步資金可以入行,前提必須是本地有成熟的技術支援,成熟的市場保障。如果不是主產區,或者發展新品種就要慎之又慎,切記!
-
6 # 爽朗的小李同學
10萬塊,足夠了,創業的話,首先你的要有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術,不是盲目的看別人蘑菇種植賺錢了,也跟風去做,如果在技術,以及蘑菇生長管理的方面沒有問題的話,就要有自己的銷售渠道,這樣的話才能在蘑菇出售的時候臨危不亂,賣個好價錢,合理的規避風險。
-
7 # 農民曉光
蘑菇種植不是說有沒有前途?而是看個人的發展和資金的運用,十萬只夠起步而已。蘑菇種植你要有成熟的技術,還要有一個穩定的銷售渠道。
-
8 # 農村劉大
種蘑菇現在有前途。我二姐家在開始在種蘑菇,投資估計有兩三萬塊錢,經經過了有兩個月的發酵。現在已經開始慢慢上市了。有批發的,有做零售的。
-
9 # 鄉村小生
目前來說,國內食用菌行業整體出現一個產能過剩的情況,常規的食用菌市場已經飽和,農民種植已經沒有利潤可言,可以在種植前瞭解一下權威機構的市場預警。建議種植一些稀有食用菌,如羊肚菌,黑皮雞樅菌,白毛木耳,這些市場前景也都非常不錯。
蘑菇種植可以從小做起,單純從建設大棚,購買裝置來說10萬元是足夠的,如果菌種什麼的都是自己來弄,成本要小的多。
回覆列表
蘑菇是一種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食物,在漫長的人類進化史中,很早就有菇類的參與,蘑菇的種類繁多,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不同的滋味,不同的菇種營養各不相同,為人類補充各種營養元素提供了可能。
種蘑菇賺錢嗎?
蘑菇種植的成本
菇農自籌自備生產的菌棒成本,每棒1.5~2.5元。其生產形式中,需要一次性投入較多勞動力限時完成的工序,大多數以3~5戶為一聯合組生產,不計工酬,或者組織親戚朋友突擊完成。從原料籌備、拌料滅菌、接種養菌和菇棚搭建,均由菇農自己完成。
種菇大戶的工廠化生產模式(不含資金利率、資產折舊、經營費用、財產保險費用、不可預測費用和經營利潤)的計件付資成品菌棒,成本合計5.25元左右。共由4部分組成:
①材料成本1.55元(含採運費0.3元)。
②菇棚折損每袋0.2元(包括棚架0.1元、塑膠薄膜、遮陽網各0.05元)。
④菌棒培養成本每袋2.25元(包括接種、三次刺孔、放氣挑膜、轉色排液、成品折損、專職管理等)。
蘑菇種植的利潤
經過長期的大面積生產狀況調研,約有50%菇農千袋產值4000至5000元,每千袋產出利潤2000至3000元。有30%的菇農每千袋產值3500元以下。有15%左右菇農每千袋產值超過5000至6000元。產值超過4000元以上的菇農,產出花菇比例超過60%。產值超過5000元以上的菇農,生產場地具有鮮菇收購和出口條件。其保鮮收購的優質鮮菇每公斤8至15元。
5000袋以上種菇戶的催菇,割袋選蕾,採收和乾製等階段勞務均由計件工完成。每袋綜合用工成本1元左右。每千袋純利1000~2000元。
蘑菇的市場前景
蘑菇味道鮮美,且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近年來出現了很多以菌類為原材料的新型食品,也證明了蘑菇的深加工能力在逐漸加強。
蘑菇的種類繁多,種植戶在進行品種選擇的時候,可以有很大的空間,投資的成本也並不很高。在未來種植蘑菇是一個比較有發展前景的產業。
蘑菇種植產量低的解決措施
1、育菇場地選擇不當。如選擇在陰暗、通風不暢或不衛生的場所種植,以致雜菌汙染嚴重,蘑菇不能正常生長而失敗;有的雖勉強發菌,但因出菇期空氣流通不暢,二氧化碳含量過高而中毒受害,不能出菇或形成畸形菇。所以,種植蘑菇首先要選擇通風條件好,並有散射光的場所進行,並保持清潔衛生,抓好消毒措施。
初次種菇場所,應採取石灰水刷牆、生石灰撒於地面的措施進行消毒,撒在地面的生石灰應於次日清掃出去;老菇場則可用高錳酸鉀加福爾馬林燻蒸消毒;有蟲害的菇場先噴殺蟲劑消滅害蟲,再進行消毒。
2、培養料選擇或配製不當。用已經汙染、結塊的原料種植蘑菇,易造成大面積汙染或不發菌。在調配培養料時,向料內過量加入尿素等氮肥,氮肥在接種後容易分解釋放出氨氣,使菌絲體受到毒害,不能正常發菌。
因此,一定把好選料與配料關。要潔淨的原料,並搞好消毒處理,在配料時不可隨意新增化學肥料,只有在堆料發酵種植蘑菇時,才能適量新增尿素補充氮源。同時,在配料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培養料的溼度,水分含量不可過高或過低,否則對發菌都不利。3、菌種選用不當。如冬季選用高溫型品種,春季選用低溫型品種,或播種已經老化或已被汙染的菌種等,都易造成發菌緩慢或不發菌、出菇遲或不出菇。所以,在種植蘑菇時,應根據當時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適宜的菌種,不使用老化或被汙染的菌種。
4、管理不善。蘑菇在自然溫度條件下,出菇期的管理是光照、水分和通氣。在出菇期間,靠散射光即可滿足需要,在菇房種菇光照不足,出菇緩慢,可用電燈光補充,以誘匯出菇。空氣溼度是出菇期的重要條件,為了增加溼度而盲目增加噴水量,甚至直接向菇體噴水,會使一些小菇悶死,一些已長大的菇也會因水漬而潰爛發黑。因此,在蘑菇出菇期間,應講究補水方法,以向空中噴霧為好,同時還應注意通風換氣,以免二氧化碳積累過多,導致子實體不能形成,或形成畸形菇。
此外,不合理的採收也影響產量的提高,一些菇農採大留小,想讓小的菇體繼續生長,結果不僅不能長大,還延長了出菇期,影響下茬菇的產量。
中國蘑菇的種植也有了一段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有許多人不斷的加入,也有一部分人,潦倒推出,可以這麼說,種植蘑菇一方面給人們提供了發家致富的可能,但也同其他行業一樣充滿了風險。所以創業不容易,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