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林223646642
-
2 # 劍茗話旅行
其實,廟的收入不盡然全多。雖然也有捐款,有的只夠維持生計,這我也有所瞭解,不可一概而論。
關於寺廟的收入情況,一般分為四個部分:一是政府劃撥的公用事業經費;二是寺廟的門票收入,有的寺廟需要門票才能進入;三是寺廟的合作開發分成,如寺廟周邊的景點開發或承包分配給寺廟的費用;四是廣大香客捐獻的香火錢。
在普羅大眼中,寺廟本應是寒門之地,香火錢也多不到哪去,但事實上,隨著經濟不斷髮展,香客供奉的香火錢數額也越來越多。而有的有錢人,某些錢財並不乾淨,寄希望於捐獻香火錢以彌補內心的愧疚。有的信徒事業成功後,也加倍捐贈以示其虔誠信仰。根據媒體報道,某些知名寺廟,一年香火錢或過千萬。而這些香火錢究竟用在那兒了呢?
據我所知,寺廟的收入用途主要在五方面:一是寺廟的吃喝拉撒日常開支:二是寺廟的保護,開發,修僐;三是文物的保護和維護;四是做公德慈善事業;五是少數敗類據為已有,做一有悖於佛教入股盈利活動,以及貪圖虛榮,比吃比喝,買豪車比闊氣,甚至做一些和佛教格格不入的風流韻事。
-
3 # 使用者104380505556
舉個簡單例子,不多說。
許願池大家都知道吧,是不是看的時候都是不會很多,那是因為有人撈,想想一人一塊錢,一天有一百人的話,一年就是36500元,再加香油錢等等,一年隨便也有幾十萬元。
-
4 # 轉轉App
說起逢年過節大家都愛做的事情呀,肯定是少不了要去廟裡燒香祈福,拜佛求平安的。在大家的印象裡,出家人四大皆空,很是清貧。可大家認捐的香油錢,並不算少。為什麼僧人還總是貧僧貧僧的說自己清貧呢?
先說說善款和香油錢。因為大家都是圖個好彩頭,所以有很多人在捐善款時,都是666、888、999地捐,數額不小。為了圖個好彩頭,善男信女們往往並不吝嗇自己錢財。還有好多人捐了善款之後還要再捐一部分香油錢。他們都是想透過自己的真金白銀來換得佛祖的庇佑。
再說說寺廟裡的香火,賣的也並不便宜。有人想說貴了無所謂,我自己帶還不行嗎?可很多寺廟是不允許自己帶香的。而廟裡出售的香起售價往往是三十四十,最貴的可以賣到五百六百。大家畢竟是圖個順心如意,也就很少計較,權當作破財求平安了。
有了這麼多收入,再想想出家人平日裡的花銷,由此就可以想象出,這貧僧到底貧還是不貧了。小夥伴們這下你們明白這些僧人過著怎樣的生活了嗎?
-
5 # 沐橙籽
同樣是信仰和精神寄託,國外有教堂,國內有寺廟。
北京的雍和宮每年都回去,門票25元;剛去過杭州的靈隱寺,門票30元...峨眉山、五臺山等等,除去“門票”的固定收入,進門口,諸多殿宇亦有不少募捐箱。
而燒的香一般都是進門後有固定視窗送,外面的香是不得帶入,據說不乾淨。
不少人都會抱怨,為何寺廟景區都要收“門票”,反觀國外的教堂,就不需要?本質上是不同兩種性質:西方人進教堂為了懺悔,而華人進廟,大多數因“賄賂”。進教堂的是免費聽佈道,從而懺悔自己的靈魂,聽勸導與教誨;而進寺廟的則是為了花錢燒香求佛求籤,祈求保佑,乞求平安、發財、升官、交好運。
前者是因靈魂的溝通與昇華,淨化心靈;後者則用金錢圖謀更多的好處與利益。
而我們遊客每天捐款的香油錢,又都去了哪裡?都幹什麼用了?花錢的種類多種多樣。幹什麼用,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獲得的方法:
比如,燒香要買香,撞鐘要花錢,求籤要錢,解籤也要錢等等,卻也是不少!
只要你有大把錢,寺廟就可以提供各種規格的服務,燒頭香、敲頭鍾、辦各種價格的水陸道場等等。
據說,寺內請一炷香,最低200,最高10萬!不用咂舌哦~創造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也許是四川峨眉山的寶光寺:頭柱香拍賣,成交價99萬!也不用擔心自己沒帶足夠的現金,因為和尚會拿出POSS機,讓你刷卡。
經營大潮的影響下,寺廟這個清修之地,似乎也逐漸蒙上了“世俗”的影子!
-
6 # 劉小順
這個問題還需要問嗎?既然你都說了“遊客每天捐款和香油錢”,景區寺廟的收入怎麼可能不高?而且吧,高就高了,你又能怎麼辦?這種現象並不是只有中國寺廟才有,難道你以為國外的寺廟就很窮很清廉?那你真是太傻太天真了!
經常去國外旅行的朋友應該不難發現,中國的各種旅遊景區包括寺廟景區等等好像都會比較“急功近利”,不僅門票收得貴,各種佛像和殿堂裡的功德箱也是無處不在,信徒們都紛紛捐錢“做功德”,但實際上國外的教堂“收入”也不低好嗎?只是你看得到和看不到的區別罷了。
那麼,寺廟裡收到那麼多錢,他們到底幹什麼去了呢?首先,每天那麼多人遊客湧來,寺廟作為景區的管理、維護、修繕費用從哪來?當然是要從寺廟收入裡拿了。另外,寺廟的擴建和相關人員的工資收入等等,也都是開支,寺廟畢竟不是慈善機構啊。
現在好像很多人都喜歡盯著作為旅遊景區的寺廟或者教堂等等,總覺得他們收了“不義之財”,內心感到憤憤不平,最重要的問題其實是因為在寺廟或者教堂裡“收錢”是沒有規則的,有的人出得少,有的人出得多,多會多到什麼地步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有些大老闆甚至上千萬上千萬地往寺廟捐,也都不是什麼稀罕的現象。
所以,很多作為旅遊景區的寺廟需要做的是考慮自己的定位,畢竟那麼多遊客來來去去,很多事情大家都看在眼裡,很容易就心生不平,寺廟的合理收費我是支援的,但是不能沒有章法,如果財務能夠更加透明和公開,也就會減少大眾大質疑了。
在我看來,我們國家的很多寺廟應該擺脫一般旅遊景區那種“門票經濟”的固有思維,改善大家對寺廟景區的不良印象,才有可能得到持續發展,否則,對各方來說都是不利的。對此,你是怎樣認為的呢?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態度的旅行家。
-
7 # 寒江
景區寺廟的收入高低,要看其知名程度,有的收入相當可觀,有的不盡人意。既然在景區裡,每天都有遊客光顧的話,收入當然很高啦!不要以為是清修之地,就不需要錢財了。
現在很多佛教信徒比較虔誠,進寺廟都會給香油錢,一些做官、做生意,求財、求平安的人,都不少捐錢。有多有少,不盡相同,為了好彩頭,大家不會空手來的,不差錢的遊客,出手一點也不含糊,三四位數的太多了。
寺廟各個角落設有功德箱、寺廟的門票,公共撥款等,都是一筆收入。一些小眾景點或不知名的寺廟,就不一定了,勉強維持日常開支,所以不能以偏概全。
話說回來了,這麼多捐款和香油錢,用在哪裡了呢?
首先,用來維護、修繕寺廟。你想想吧,很多寺廟是幾百或上千年前修建的,加之每天接待大量遊客,建築肯定有損壞的地方的。其次,用在寺院的日常開銷和工作人員的工資。再次,做一些慈善事業或募捐活動。
回覆列表
過去有句話說是“神靈廟祝肥”,說的是這廟的神,有求必應,香客求籤的多,所得的香火錢自然多,廟祝豈不肥耶?不過現在的神學精了,很低調做神,不作為了,不怎麼愛顯靈了,全靠祖宗的名聲吃飯。那就像買藥的,“相”不得地使破嗓子不賣錢,如佔好攤位,顧客滿門,自然發財了。那就是說,窮鄉闢壤,隱居深山的廟,與旅遊勝地的廟,其香火懸殊,自然收入也天壤之別。有些窮廟子,迎來送往,一應開支,緊算緊扣地資金不夠用,佔著好地方的則富得流油。這世界的窮富之分,連老佛爺也無耐何!月有圓缺,手指不齊,好僧不如好命,近水樓臺先得月,大概這也是“道”罷。阿彌陀佛!無量天尊!阿門!謝謝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