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上弦月A

    古今華夏都以雙數為吉,沒錯,重要傳統節日都是農曆單數,春節1月1日、元宵1月15、寒食3月3日、端午5月5日、七夕7月7日、重陽9月9日。這些都是雙奇數,13579所有單數,有序地從年頭排到尾,這絕非巧合。

    傳統節日源於遠古,是華夏民族文史長期積澱的過程,反應了我們先人生活風貌和意識形態,見證了華夏幾千年的歷程。

    那麼,為什麼老祖宗選擇不吉的單數?眾多節日竟無一個吉利的雙數

    1.易經中的數字和陰陽

    易經被稱為萬經之首,是一部總結天地萬物萬事規律的玄學古籍,是中國眾多風俗和文化的源頭,也是古代中國吉凶觀念的源頭。

    古人眼裡的易經理論相當於今人眼裡的科學權威。今人以科學態度行事,古人靠易經理論推佔,其中就包括數字寓意。

    易經書成農耕文明時期,生殖崇拜盛行。殘酷的生存現狀,導致了男人為尊的社會觀念。易經理論中萬物分陰陽,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男為陽,女為陰。

    易經陽爻又稱"奇爻",爻題名用"九"表示;陰爻題名用"六"表示。按易經理論,二四六八偶數為陰數一三五七九奇數為陽數。"一"和"九"分別為最小和最大陽數。

    天地萬物之效能都由陰陽二氣所化,鬼神為陰人為陽人類節日當然是陽節。節日初衷是古人趨吉避凶,祭鬼神以祈福。所以古人選奇數(陽數)為重大節日,而非雙數(陰數)。

    2.數字隱藏的遠古兇吉

    ①源於規律的原始認知

    古代生產力和認知力非常低下,人類經驗源於典籍理論和生活實踐。由於受限於文明和實踐,知識的積累多有簡單化和片面性。

    古人發現某現象存在普遍的重複性,就會認定為規律。好的規律大加推崇,成為經驗;壞的規律刻意避開,成為禁忌。這些或好或壞的規律就成了規範人們生活的早期規則。

    很多節日的形成離不開這種生活認知。單雙數的兇吉觀念,就屬上述認知。

    ②單雙數兇吉概念的形成

    男女兩性相對,身體左右對稱,眼睛、耳朵、手腳都成對。"媽呀,破泥罐子、木棍、草屋……連媳婦和娃都是對稱了!"

    然後人們發現,被野獸咬掉一條胳膊,或摔斷一條腿,或扎魚時戳瞎自己一隻眼……諸多活動受限了,老婆也敢橫眉豎眼了。出生就少眼無珠的畸形哥們命運更悲慘……

    遠古危機四伏,人們祈求平安健康,同時開始忌諱單數一切從自身遭遇開始

    七夕節月上弦,一股腦都搞成月圓之夜

    古人敬畏天地,古人從月亮盈虧認知到12個月為一年;古人崇拜肚大能生的青蛙,蛙娘娘四條腿。這注定了雙數的吉利概念

    一年有四季,一天分晝夜,日月輪空值,河流有兩岸,禽獸都對稱。筷子還是兩根好使,四條腿的桌子比一條腿穩,五條魚兩家不好分,單身漢不如人家夫妻過的滋潤,突然發現爹孃竟然也是倆人……太不可思議了。

    人們發現,天地間普遍存在雙數規律,包括人類自己,於是認為雙數乃天意,大吉。同時意識到生活中突兀的單數令人不安

    人們開始認同雙數的吉利概念,相反,單數成了忌諱的代稱。單臂單腿又單眼的單身漢,形單影隻的孤獨侵入骨髓。於是,好事成雙,逢雙大喜遇單不吉的觀念形成。

    問題: 雙數大吉,為何節日都是單數?

    3.單數節日背後的真相

    ①古人單雙數的困惑

    矛盾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古老動力。

    古代數字吉凶觀念流行,但有些事不是人力可改變,比如日期問題。一年12個月,一月30天,都是單雙各半,這不是讓古人發愁了?

    老祖宗智慧風趣,未必知道負負得正,但早就深得以毒攻毒以退為進之精髓,認為單數相遇為吉,又專門發展出一串雙單數節日,一月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

    這些都是單數月日相遇,且都很隆重的節日,每每舉行盛大活動,以及複雜祭祀儀式。

    ②節日單數的真正含義

    日期單雙相鄰,7後就是8,逢單(兇)即轉雙(吉)。單數相遇為吉,古人選擇雙單數日期舉行盛大祭典,以避凶趨吉。這種觀念源於古代占卜中"逢凶化吉"。占卜祭祀在商周盛行,前者提供理論支援,後者提供解決方案。我們發現,大凡節日都有祭祀活動

    春節歲首,一發天下,九九歸一。新年從雙單數開始,所以春節活動最隆重,儀式最複雜,禁忌也最多。所謂"普天同慶"何止說人間,祖先、鬼神,天地之間一切生靈,即便遊蕩的孤魂,人們也會顧憐,捎帶祭拜。

    傳統節日多熱鬧喜慶,最初這是一種化吉的自我心理暗示。節日儀式非常正式、複雜、謙恭,節日充滿禁忌和祈求,這是一種敬畏心理。這些足以印證最初古人節日活動之初衷

    4.有沒有雙數的節日?

    確實也有例外。

    臘八(12月初8),就是雙數節日。臘八節形成稍晚,是佛教文化滲透的結果,它和傳統節日的形成和性質都有所區別。

    鬼節(7月14或15),中元節才是它真正的稱呼,源於道家,傳統日期是7月15日。據說宋朝時為躲避戰亂,人們提前一天過節。所以14或15日本質上並無區別。後來中元節融合了儒釋道文化,在民間發展成鬼節。

    龍抬頭(2月2),此節形成較晚,大概唐朝時成型,屬土地神祭祀。龍抬頭寓意陽氣生髮,萬物生機盎然,人們祈求春耕農事。

    畫面中像不像小時的你?

    易經中萬物分陰陽,陰陽為物之效能,不存在絕對好壞概念,陰陽可轉換,以和諧為佳。古人忌諱單數,設雙單數為節日以求逢凶化吉,本身就是陰陽平衡的表現。

    話說傳統節日,細數都有祭祀活動。祭祀可分祖祭(祖先鬼神)和時祭(農事節令),其核心文化是孝敬先人、敬畏神靈和感恩大地(中秋就是由古老的時祭發展而來)。

    孝敬之心敬畏之心感恩之心這就是華夏民俗文化的核心,物件涉及天地、先祖和萬物生靈,博大而包容。傳統文化要不要傳承?

    提前祝大家中秋快樂,秋安大吉!

    就祭祀習慣,民俗和迷信本質區別是什麼?

    篤信而為之以求私慾,謂之迷信

    敬畏以儀式而不忘本,謂之民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ython速度那麼慢,為什麼還經常用於機器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