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靡路人

    楊蔭榆,江蘇無錫人,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她一生坎坷,早年不幸的婚姻使得她終生不再嫁,致力於學術。她曾留學異鄉,頗受現代知識的薰陶,學成歸國,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學校長。出任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一職。

    楊蔭榆是一位稱職盡責的教師,但卻不是一名受歡迎的校長。1924年2月,在接替許壽裳任女高師的校長之後不久,留過洋、接受過先進教育思想的楊蔭榆卻成為時代的落伍者。她要求女師大的學生只管讀書,不準參加任何政治活動,並把學生的愛國行為一律斥為“學風不正”,橫加阻撓。由於“她依附北洋政府,推行封建奴化教育,肆意壓迫學生,排擠進步教師,引起廣大師生的強烈不滿”。

    1925 年,她依仗權勢開除了許廣平、劉和珍等六個學生自治會員,後迫於社會輿論壓力而辭職。《魯迅全集》的註釋中是這樣為楊蔭榆“定性”的:“她依附北洋軍閥,推行封建奴化教育,肆意壓迫學生,激起進步師生的強烈反對。”她的“罪狀”之一是,在任女師大校長期間,開除了六名學生自治會負責人,其中,包括許廣平,以及魯迅名篇《紀念劉和珍君》中的劉和珍。

    女作家蘇雪林曾經不滿地說:“她(楊蔭榆)原是已故某文學大師(魯迅)的對頭,而某大師欽定的罪案是從來沒人敢翻的。”

    楊蔭榆因女師大風潮被解職離校,南下蘇州後依舊從事她心愛的教育事業,先後在蘇州女子中學任首席自然科學教師(講授教育測驗、數學等課程)、在中央大學區立民眾教育學院任講師、在蘇州中學任英語教師、在東吳大學任日文兼教育學教授、在耦園創辦二樂女子學術研究社。在此期間她因教學認真、工作負責,受到了校方的器重和學生的好評。

    可以這麼說,楊蔭榆的整個後半生幾乎全部都獻給了教育事業,如果僅僅從作為一名教師的角度看,楊蔭榆是合格稱職的,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出類拔萃的。

    錢鍾書夫人楊絳在提到她的這位三姑母楊蔭榆時曾說:“如今她已作古人,提及她而罵她的人還不少,記得她而知道她的人已不多了。”

    抗戰期間,日軍侵佔蘇州,強迫她出任偽職,但是遭到了嚴詞拒絕。1938年,楊蔭榆被日軍槍殺。

  • 2 # 民國年間那些事

    楊蔭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大學校長,做過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後因女師大學潮事件而去職。

    楊蔭瑜之所以被世人所知,主要是因為魯迅的緣故。

    楊蔭瑜出身於江蘇無錫一個書香之家,她有個侄女後來非常有名,名字叫楊絳。也就是說,楊絳的父親是楊蔭瑜的哥哥。1979年冬,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為調查清末同盟會等革命團體的情況,請楊絳寫一寫她父親楊蔭杭的簡歷及傳記資料,同時還提出了另一個要求:“令姑母楊蔭榆先生也是人們熟知的人物,我們也想了解她的生平。蔭榆先生在日寇陷蘇州時罵敵遇害,但許多研究者只知道她在女師大事件中的作為,而不瞭解她晚節彪炳,這點是需要糾正的。如果您有意寫補塘先生(楊蔭杭字補塘)的傳記,可一併寫入其中。”

    楊蔭瑜的侄女楊絳

    透過楊絳先生的文章,我們瞭解了楊蔭瑜早年的情況。楊蔭瑜與那個時代的大部分女性命運相同,遵父母之命與同鄉蔣家少爺訂了婚,當時只求門當戶對,並不知對方的底細,結婚後才發現新姑爺竟然是個傻子。最後,性格倔強的楊蔭瑜與蔣家撕破了臉皮,退婚回到了孃家。

    楊蔭瑜後來先後留學日本和美國,一生未婚。從美國回國後,楊蔭瑜1924年初擔任了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當時教育部國務魯迅也在女師兼職,與女師大的學生許廣平戀愛。而楊蔭瑜整頓學校紀律,準備開除以許廣平為首的幾名學生,女師大部分學生髮起了驅楊運動,女師大學潮由此而發。在此次風潮中,魯迅理所當然站在了學生一邊,對楊蔭瑜口誅筆伐,稱其為“寡婦”和“廣有羽翼的校長”,楊蔭瑜由此稱為魯迅筆下的鎮壓學生運動的學閥、北洋軍閥的幫兇,面目猙獰,令人厭惡。

    其實真實的楊蔭瑜並非如此,她是一位嚴謹的教育家,魯迅對她的評價顯然有失公平。女師大事件後,楊蔭瑜辭職回到蘇州,與兄長楊蔭杭一起居住,先後在蘇州女師和東吳大學教書,深受當地士紳和百姓尊重。日軍佔領蘇州後,到處燒殺掠奪,無惡不作,楊蔭榆看不過去,於是便找日軍頭目理論,竟然被日軍槍殺——據楊絳回憶,這一天是1938年1月1日。

  • 3 # 大喵仔在碼字

    我是伊喵的書寫時光,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說起楊蔭榆,也許很多人都不認識吧。

    那好。我們先來談談楊絳。

    楊絳最有名的身份是錢鍾書夫人,除外,她還是中國著名的現代文學家、翻譯家、戲劇家。而楊蔭榆和楊絳是什麼關係呢?

    她是楊絳的三姑母,也就是楊絳父親的親妹妹,被楊絳稱為“三伯伯”。

    1938年,時局荒亂,楊蔭榆住在蘇州盤門。在日軍誘導下,楊蔭榆跟著他們走上一座橋,身後的日兵朝她開了一槍,另一個將她拋進河裡。當時楊蔭榆沒完全失去知覺,出於本能划水想游上岸,日兵見她還在游水,當即補發幾槍。血染成河,中國第一位女師大校長當場死去,結局唏噓。

    一、原生家庭陰影,早年婚姻不幸。據說楊蔭榆的大姐長得十分美貌,她就相貌平平,而且由於性格倔強,在父母面前並不討喜。對於她的相貌,楊絳是這樣描述的:“三姑母面板黑黝黝,雙眼皮,眼睛炯炯有神,笑時兩嘴角各有個細酒渦,牙也整齊。她臉型不錯,比中等身材略高些,雖然不是天足,穿上合適的鞋,也不像小腳娘。”如此說來,並沒有楊絳家人口中說的“醜”(源於楊絳《回憶我的姑母》一文裡說的一個小故事,故事裡楊蔭榆曾被家人嘲笑“鼻子向著天”,楊蔭榆為此著急氣憤。),但是由於珠玉在前,所以顯得並不突出而已。

    楊蔭榆在很小時候,家裡就為她定了親,對方是門當戶對的蔣家。蔣家少爺被稱為傻爺,老是嘻著嘴,露出一顆顆紫紅的牙肉,嘴角流著哈喇子。楊蔭榆不願意將就嫁個傻子,但被家人逼著成了婚,想不到新婚之夜就和傻爺吵架,還動手打了起來,出事後逃回了孃家。那時起,她性格里的倔犟與彪悍已初顯端倪。

    二、求學海外,沒親身經歷革命運動,對國內學生思想沒有深入瞭解。1902,楊蔭杭(楊絳父親)從日本留學回國創立理化會,楊蔭榆是最早的一批學生之一。後來經蘇州景海女中學習,後轉上海務本女中,1907年考取官費留學日本,進入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學習。1918年楊蔭榆赴美留學,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獲教育學碩士學位。1924年2月,被任命為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

    楊蔭榆的學術見識足以讓她有能力擔當教書育人職務,但對於學生秩序,學校學風管理上,她的做事方式,將她性格里的彪悍專制徹底暴露。加上她曾在一篇文章中宣稱:“竊念好教育為國民之母,本校則是國民之母之母”,所以被學生譏諷為“國民之母之母之婆”。因此,她在學生群中是不受歡迎的。

    三、“驅楊事件”影響。

    1924年秋季,由於南方發大水以及江浙戰亂的影響,部分學生延誤回校。這個時候,楊蔭榆不但沒有體恤學生難處,而且發出通知,凡逾期返校者皆開除的通知,引起學生及教職工強烈不滿。女師大“驅楊風潮”由此爆發。

    四、被魯迅尖銳批評,推上社會輿論風口。

    楊蔭榆任北師大校長期間,魯迅也在該校教學。由於對她專蠻管理的不滿,這段期間,魯迅先後寫出《寡婦主義》、《忽然想到(七至九)》、《“碰壁”之後》、《並非閒話》、《我的“籍”與“系”》、《補白》、《答KS君》、《咬文嚼字(三)》、《記念劉和珍君》等文章,尖銳批評楊蔭榆在女師大推行的是“寡婦主義”教育,是迫害學生的“一廣有羽翼的校長”。

    1926年3月18日,北京學生抗議日本軍艦炮擊大沽口的侵略行為,向北洋政府請願,遭軍警鎮壓,女師大劉和珍等學生遇難。楊蔭榆未支援學生的愛國運動,受到校內師生和社會進步人士的譴責。下半年,楊蔭榆被免職。

    1927年,楊蔭榆至蘇州女子師範學校任教,並在東吳大學、蘇州中學兼授外語。1935年在婁門創辦二樂女子學術社,任社長。至1938年,楊蔭榆被日兵殺害。

    楊絳在文章中回憶楊蔭榆,稱她的一輩子“坎坷彆扭”。性格決定命運,正是童年經歷與少年婚姻不幸,造成楊蔭榆性格孤僻橫蠻,才有了這個悲慘的結局吧。

  • 4 # 詩溢煙雨

    魯迅先生因在師大學生遭到迫害被開除這件事上與楊蔭榆先生觀點不同而寫文章相駁,作為後人的我們完全能夠從歷史的角度去理解。對於兩位的人品,歷史已經做出了定論:一位是享譽文壇的泰斗,為民族解放而戰的鬥士,一位是為保護學生與日本鬼子據理力爭而慘遭殺害的巾幗英雄。都是我們民族的驕傲,是值得我們永遠敬仰的前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哪裡旅遊各方面都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