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靈雨既O

    1、大疆無人機

    網上有一種有趣的說法,說是無人機只有兩個品牌,一個是大疆,另一個是其他品牌; 這無疑是對大疆的最大褒讚,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短短几年間,它便成為了全球領先的無人飛行器控制系統及無人機解決方案的研發和生產商,客戶遍佈全球100多個國家,在商用無人機領域,市場份額佔有率達70%以上。

    2、福耀玻璃

    福耀集團是國內最具規模、技術水平最高、出口量最大的汽車玻璃生產供應商,成立於1987年,主要經營汽車安全玻璃和工業玻璃技術,為包括DM、福特、大眾、豐田、本田、日產、奧迪、一汽等170多家汽車主機廠供貨。 截止2017年,福耀玻璃全球市場份額為21.9%,排第二位。

    3、海康威視

    這個企業大家都聽說得少,海康威視主要是生產監控攝像頭,是業內領先的研發型製造商,面向全球提供全面的監控產品解決方案。 目前海康威視在監控攝像頭領域位居全球第一。

  • 2 # Sunny科技觀察

    因為拿出銷售額的三分之一做研發的企業,擁有這樣魄力的企業只有華為,隨著華為營業額的增加華為研發費用逐漸增加,研發投入比例略有下降,以2019年為例,華為營收8588億元,研發費用1317億元,佔全年營收的15.3%,而近十年華為研發投入費用總計超過6000億元,其中研發投入20-25%比例在基礎科學方面,2012實驗室是整個公司的核心,還在國內佈局8大核心研究所,還陸續在海外設立了16個全球研發中心、36個全球聯合創新中心,吸引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在全球範圍內開展技術新和科技合作。不拘一格吸收人才,特別是一些數學家,即便他們很孤僻,但是隻要有天賦都有發揮的空間。

    正是華為這種吸納人才的格局,才有華為的今天。在俄羅斯,華為發揮俄羅斯數學家做演算法;突破了3G,在法國研究美學和色彩,引領手機色彩;在義大利做微波傳輸,為基站建設節約大量的費用;在芬蘭研究相機演算法引領全球拍照風向,在日本研究材料應用……華為在用最優秀的人做演算法、做研究、做設計等,正是華為這種透過全球人才和創新能力的合理配置,實現華為產品和服務最優的市場核心競爭力。著名的餘大嘴其實是技術出身,他帶領的團隊研發的分散式基站是別人模仿不了的,而且影響了華為的發展,包括現在的分散式作業系統,當然分散式作業系統是尤拉實驗室做出來的。

    截至 2019 年底,華為全球員工總數達 19.4 萬人,其中研發員工約 9.6 萬人,佔比 49%,這是一家以研發為促進的公司,不能說全員研發,但是這種研發投入的公司韌性和爆發力是驚人的,更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專利的公司。2019年全球申請專利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其中華為申請專利最多,而且連續三年申請第一,前十里面有中國四家公司,其他三家分別為OPPO、京東方、平安。

    華為公司的理念是非常先進的,管理更是師從IBM花費20億學來的,虛心學習請教不足,任老說:要讓世界科學技術為我所用;一切要以市場成功來評價。創新過程中強調只做我們有優勢的一部分,別的部分應該更多地加強開放與合作,只有這樣才能構建真正的戰略力量。一定要避免建立封閉系統。

    其實華為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其他公司能有這樣研發的努力和魄力也會成功的,搞研發切記是心態,一天到晚懟別人口水戰是沒用的。華為更是不在乎這種口水戰,因為一切的一切都是靠實力說話的,華為能在歐洲市場從愛立信、諾基亞、朗訊、谷歌、思科、三星等巨頭林立的環境下取得驕人的成績都是依靠大量的研發投入才成功的。歐美都忌憚華為的技術,在某些群體裡面被貶的一文不值,甚至說是靠愛國,真是可笑至極!目前就是因為華為的驕人實力備受美國的打壓堵截,還有某一小撮人的諷刺下艱難前行。為這一點我支援華為!

    期待我們各行各業都能出現像華為這樣的公司,這樣我們就不會這樣被動了,處處受限,就像一頭想學習的學生,被學霸美國聯合幾個小弟欺負我們一樣。

  • 3 # 糾結的烤包子

    根深蒂固的問題是體制問題,作為一個民營企業發展到華為這樣幾乎不可能的!華為的營收來自海外是7成!試問中國的行業企業在自身發展中,有多少的艱難!

  • 4 # 服不服吧

    華為這樣的企業一共有三代。

    第一代是一汽,第二代是上汽,第三代是華為。

    年代不同,社會發展階段不同,讓幾個企業看起來不太一樣。

    第一代的一汽,在瀕臨崩潰的邊緣,一紙紅頭A4讓全國不得不買一汽的車。

    第二代的上汽,從頒佈小型麵包車限行標準到五菱宏光下線的時間來看,這是量體裁衣。罵了多少年日系不安全,結果中保研打臉。第一代水軍都督,只能他罵別人,別人罵他就被制裁。

    第三代的華為,更是變本加厲。

    251事件把離職員工送進監獄,非洲挖中興牆角,歐洲操縱水軍被罰,波蘭裝置後門事件,單反照片冒充樣張,快閃記憶體門等等,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說個厲害的。英國胳膊公司買來架構,美華人設計,臺積電的代工,就這麼個分階段進口的處理器,楞說自己研發,技術大咖,國之驕傲。

    為了賣電腦罵先聯想,輿論做足了後,毫不客氣的接下了屬於聯想的重要市場份額——政府採購。

    再說說5G,從罵聯想的投票門得知,5G至少分兩種,高通和華為,而這倆只是一大堆公司的隊長,擁有專利數目多點,充其量30%,所以說單個公司擁有5G技術可以粗略的認為15%。對於科技落後的國家,擁有15.%已經不少了,可是全球都繞不開某公司的專利是怎麼好意思說的呢?

    不出意外的話,華為的命運就是今天上汽在中保研的命運。這些特殊的,特別的故事或者說事故中,靠著嬌慣才能活著的企業,一旦沒人慣著最終都會大浪淘沙!

  • 5 # 李sir聊商業

    針對這個問題我想要從兩個方面來表達。首先是中國為什麼只有一個華為?

    任正非曾經說過一句話:“錢分好了,管理的一大半問題就解決了”,那麼另一半呢?

    不可否認,一個擁有19萬人口的中國企業已經步入世界舞臺的中心,在資訊通訊領域處於領先地位。這種領先不僅是一種簡單的規模,而且是一種真正的技術領先。

    有人說華為的核心競爭力是技術,也有說是人才。事實上,世界科技公司擁有大量的技術。除了技術,還有人。華為有一種能力非常重要,那就是讓人成功的能力。每個人都發揮了應有的作用,這就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

    華為明確的戰略方向,與西方先進的整合產品開發理念、模式和方法相結合,這與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密切相關。再到每年技術研發投入佔銷售額的三分之一,這樣的魄力不成功都難!

    從任正非的一些採訪記錄來看,我們強烈感覺到他的模式確實很少見。有一個大的模式和長遠的眼光。他不會被暫時的利益或挫折所困擾。他能認清大方向,堅持幾十年。任正非很大方,不把錢當回事,你付出多少就回報多少。

    有模式、有策略、有危機感、、有方法、有合理的考核分配機制,可能是華為成功的關鍵。這種核心競爭力是壓制不了的。當人才和技術被收購時,很難複製華為的核心競爭力。這種概念性的東西融入了華為的企業文化。這就是中國目前只有華為的原因。

    其次,在其他領域,中國也有與華為同等級別的公司,但他們保持低調。海康威視就是值得一提的,這家企業大家所知甚少。公司主要生產監控攝像頭,是業內領先的研發製造商。他為全世界提供全面的監控產品解決方案,目前在監控領域位居世界第一。

  • 6 # 世照網傳媒黃河

    這個問題就像我問:“你為什麼不去做一個華為這樣的企業?或者你為什麼成不了任正非”一樣,天真又好笑。但是立正稍息嚴肅點,你可以這樣想!

    雖然只是時代造就的寵兒,但也有這些企業自身的小氣候和時代的大氣候使然。這就是為什麼是“他”不是“你”的因緣。

    當然,任何一個領軍企業,領軍人物的眼界、胸襟、智慧、能力、團隊、模式、毅力、信念都是不可磨滅的,但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群體、甚至一個巨大生態鏈共同鑄造的結果。

    華為是在特定市場環境與特定社會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傑出代表,這裡又與華為視界,華為模式,華為精神、任正非的成長背景、成長環境、視野思維,領導能力、華為團隊打拼關係巨大。

    即使另一個企業完全照搬華為任正非模式,也未必能成功。我還要說一句,華為發展到今天,並非沒有危機,而是時刻處在危機之中。這一點,任正非從不諱言。

    很多時候,一個行業與另一個行業、一個企業與另一個企業,實際上是沒有辦法進行高低上下比較的。就正如我們不不能拿任正非跟馬雲比,不能拿董明珠跟雷軍比,不能拿馬化騰跟莫言比一樣,每個行業都有自身特點,每個企業或人物都有自身特點。我們只需努力就行了,沒有必要在這方面死磕。

    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領先的個人,同樣也沒有永遠不敗的企業,華為如此,阿里巴巴如此,騰訊如此,三星、松下也同樣如此;馬雲如此,任正非如此,巴菲特如此,都必須遵循一個規律:前浪死在沙灘上,後浪繼續往前衝,還是死在沙灘上。

    但不管死於不死,所有浪永遠一波一波往前衝,一浪領先一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歷史規律,也永遠顛撲不破。正因為如此,任正非和馬雲都時刻充滿危機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4G變5G,手機流量又開始變得特別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