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生AI你
-
2 # 喵喵小仙愛吃魚
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他肯定是經過時間的積累。對於孩子以不上學來“要挾”父母買零食,我肯定是不贊同的,對於他這樣的無理要求,一次都不要滿足。
孩子遠比你想的要聰明,如果他嘗試過甜頭,他會樂此不疲的這樣做。在教育孩子上,我們首先要平等,不要把他當成一個孩子,要把他當成一個獨立的主體,你必須告訴他,上學並不是為爸爸媽媽去上。你去幼兒園學習,玩耍,交朋友,這些都是你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並不能成為“要挾”爸爸媽媽的理由,你想吃零食,在可以的範圍內爸爸媽媽可以滿足你,但你不能以不上學來交換,這種做法是錯誤的,錯誤的東西就不能得到滿足。
這種觀念必須要扭轉正確了,如果你這次滿足他了,他下次又有什麼想要的又會以不上學來“要挾”,所以一次都不能鬆口。
孩子從小到大,習慣的養成是非常重要的。3歲之前是親子教育,情感撫養,父母要儘可能的多陪伴孩子,讓他感受愛,讓他從情感上接受父母。孩子3歲之後就要有是非觀念了,父母要學會說“不可以”,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所以,0-6歲是一生奠定的基礎,很多好的習慣好的性格都是在那個事情形成的。6-12歲是學習能力的培養的關鍵時期,觀察學習狀況,建立學習興趣,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建立學習上的自信,對學習產生熱愛。這六年培養好了以後會很省心,能坐住學習。12-18歲是尊重教育的時期,這個階段他有自主意識了,有可能出現逆反有自己主意了,多給他選擇,讓他自己選擇,千萬不要替她做主。
只要前兩個臺階(0-3歲,3-6歲)做好了,他肯坐哪兒,即使能力一般、學的一般也沒事。 後面兩個階段(6-12歲,12-18歲)主要是自律、價值觀的樹立,基本是半盯著半建議了,所以0-6歲的習慣性格養成是最為關鍵的。
-
3 # 蕾絲小貓50867626
我會買給他,但是有條件!首先不可以帶去學校,其次在家表現好才可以吃!
由於平時我們教育孩子都是以身作則說到做到的,所以孩子答應了就會做到!
按時吃飯,各方面表現好就可以吃零食,也未嘗不可!如果孩子的童年連零食都沒有,會不會很殘忍?
-
4 # 細水流長巖淳有序
你這問題應該問的是初中以上的孩子吧,
另外個人覺得適當的吃零食也不算壞習慣, 零食存在即合理,何況合理的吃讓人心情愉快,哈哈
回答以下幾點,看看是否有道理哦
小學的小朋友,基本走讀生的,在父母爺爺奶奶身邊的,零食就放家裡,父母控制的,家裡定期會備, 定量給孩子們吃就可以,這樣的話小學孩子吃零食與好不好上學沒關係初中,高中 應該是半走讀的孩子,會有在學習一週或一月的,這種情況下在給孩子準備裝行李箱時,應該有領食這一項了, 孩子有要求買零食,這也是個期待, 暑假在家做什麼都是家長管著的,連吃個零食也是管著的, 好不容易開學了,終於可自己作主準備零食了,這也是個好事:孩子有主見呢. 雖然是個小吃貨. 家長是可好好與孩子談一下的 : 例如 今天要一起去超市 ,準備上學用品,先列個清單,專案和數量, 零食的項數和數量先列出來,列出來後家長可過目,討論哪些可帶哪些不可帶太多,以孩子健康為準,和他講道理, 最終確定一個零食的數量和樣數. 相信大多數小朋友都是願意講道理的吧,大多數家長也更願意心表氣和地與孩子討論的吧.這也是一個親子互動的好例子. 與孩子的較量應該不止是要求他戒掉什麼不準做什麼吧,更多的是溝通,大學孩子應該不會有這樣子的吧,有這樣子的話,那孩子的心智還不成熟,多鍛鍊拓展他們更多的興趣,這樣才會對零食的依賴少些. -
5 # 彤寶653
我家零食可以買,但是有條件:
1所有的糖類不可以買
2不可以帶到學校去
3必須在飯後吃,吃飯吃得少,也不可以吃
我家是女孩,今年11歲,身高是1米6,體重75斤,因為孩子長得高,所以我注意孩子的飲食,做的比較可口,所以她吃飯多,也不怎麼吃零食。
-
6 # 米果多
小孩子都喜歡吃零食,夏天天氣熱大人小孩都沒有胃口,都喜歡吃瓜果蔬菜和零食,而且放假在家生活容易不規律,吃的零食比上學的時候明顯增多,所以小孩還沒有從吃零食的慣性裡抽離出來。
現在生活條件太好了,零食種類那麼多小孩子不可能不吃零食的,但是零食新增劑防腐劑太多,特別是糖果和果凍更不建議孩子多吃,只能在保證正常吃飯的情況下適當吃點零食。
不過小孩子拿不上學作為交換這是不可取的,一定要和小朋友講清楚道理。
首先,明確上學是為了自己學知識學本領,每個人都要上學,任何時候都不能拿上學作為交換條件。現在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人生才能有更多的選擇,所以從小樹立好好學習的目標。
其次,孩子拿零食做交換說明以前透過做什麼事交換得到過零食。告訴孩子零食可以作為一種獎勵,但要告訴孩子有些事情是必須無條件做好的。
比如按時吃飯、好好上學、早睡早起這些事情是必須做好的,不能作為其他要求的交換條件。
而零食可以透過有些事情交換獲得,比如幫媽媽做了家務,或者考試比上次有了進步,或者幫助了別人。適當的鼓勵可以激發孩子的積極性,這樣孩子才會更積極主動地去做這些事情。
養育孩子的過程充滿艱辛和挑戰,我們不光要給孩子吃飽穿暖玩得開心,還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告訴她要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
-
7 # 七舅嬸的黑胡椒
首先,先了解孩子為什麼要吃零食,什麼型別的零食?
零食分為糖果、膨化食品、乾果、肉乾及豆類等,既沒有什麼營養,又有一些食品安全的問題,還經常取代正常飲食的這些食品,總是會讓孩子們欲罷不能,全面禁止是行不通的,只能在食品相對安全的種類裡減少孩子吃零食的數量和時間。
身為家長要去嚐嚐這些零食到底好吃在哪兒?口味如何?用什麼食材做的?要有大致的瞭解,然後和孩子討論才有切入點,可以在討論的同時和孩子一起研究食品配料表上的指標,必須很具體的讓孩子知道吃進去的什麼東西,比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能量等等成分,身體需要哪些不需要哪些,讓孩子有初步的概念,而不是一味的禁止或者控制數量。
這是從根本上研究孩子對零食的依賴程度,可以從改變吃零食的習慣、也可以從改變他對零食的看法,只要讓他清楚瞭解零食的本質,我想孩子會在零食的問題上會有自己的判斷。
其次,拿買零食作為條件,威脅家長不好好上學,究其背後的原因無非是兩個:
一是對學習排斥,認為學習是件苦差事,其實是可以慢慢引導學習興趣,這個可以用耐心與時間的積累;
二是孩子做事情都需要條件來交換,也可能是平時家長沒有注意的細節,平時不想讓孩子哭鬧,就給一點零食或者甜食來讓他平靜,但這種很小習慣慢慢演變成家長讓孩子做什麼,孩子都會提出個條件,然後再去做,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提出的條件越來越多的要求,或者是無法達成的要求,那麼孩子就會用家長特別在乎的事情來威脅。
什麼意思呢?舉個例子,孩子因為想看手機哭鬧著,家長知道孩子看手機會傷害眼睛,就拿小零食來換取不看手機這個條件,久而久之孩子就明白了其中的套路。反之,孩子只要不想做某件事情就必然提出條件來。
那麼如果想改變這樣的情況,家長只有改變和孩子相處的模式,要學會說不,無論在孩子的什麼階段,要讓他知道不是所有的條件家長都會答應的,不光會拒絕他,還要讓他清楚拒絕他的理由,言行一定不要前後不一,任何事情都沒有例外,接下來就交給時間吧!
回覆列表
習慣的好壞也可以用教育方式來引導。可以對孩子這麼說:給你買零食當然沒問題啦 ,但是需要透過自己的方式來努力拿到,媽媽教你洗碗,洗夠30個碗給你買一包零食。順便告訴他透過勞動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是正確而值得讚美的。如果他是熊孩子頑抗到底準備不讀書了,那就斷絕他的一切電子裝置,不給零用錢。監護人也不工作了,請假一天陪著他,讓他看看同年齡段的人在幹嘛,成年人又是在幹嘛,他們為什麼在做這些事,以此教育他。